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台北的北是pei,
北門的北是bei?
不覺得精神分裂嗎?
https://imgur.com/MR8XH3R.jpgTek D. on Twitter#還我WG拼音 #去你的漢語拼音 #郵政拼音
latest #46
掰噗~ says
4 years ago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我們請樓下來回答 (eyeroll)
立即下載
timpani碰
4 years ago
北京大學 (Peking) 表示:🤦‍♂️
timpani碰
4 years ago
北門這還算問題小了,北京那個真的混亂。
😳Turtle🍀
4 years ago
漢語拼音,當初就是馬英九改的啊!
害我以前習慣用的威妥瑪式有些錯亂!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timpani: 哇賽!北京大學到現在還沒有改用漢語拼音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而且他們的「北」還不是Pei而是Pe神奇【更新】原來是使用郵政拼音
Tsinghua University - Wikipedia神奇,原來清華也是沿用舊有的郵政式拼音
dianne4018: 對,就是他。他不是還說想要識繁書簡嗎?真的是拚了命想把台灣與中國給連結起來!
😳Turtle🍀
4 years ago
CteaX55: 還好識繁書簡沒成功!
簡體字好醜又沒文化!
dianne4018: 真的!但是很遺憾的是漢語拼音被強行植(殖)入台灣了,而且應該是由於長期沒人使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所以被入殖得頗徹底的..... 一堆人都在用
Koan Young on Twitter可是說真的 WG 蠻不好用的,因為正確的方式就要 ê ü ŭ ʻ ¹ ² ³ ⁴ 等一些比較不容易用的符號,那就通常會簡寫 e u u (x), 等於

聽 "tʻing¹" 和 定 "ting⁴" 都寫 "ting"

有 "yu³" 和 魚 "yü²" 都寫 "yu"

正確的只適合寫字典拼音的或教材,簡化的只適合特定用語比如說地名,但很多地方就不太好用
Tek D. on Twitter路牌其實是當年不知道哪個政府中的人偷懶,結果就是音標與送氣符號被省略,導致T'aipei變成Taipei、路lu與綠lü不分、Chang可能是「唱」或「障」、Kan可以表示「乾」也可以表示「刊」… 等等。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ㄣ」ên變成en,不知道的人就會讀錯,像是hên就會被誤讀成英文「母雞」hen(音同台語POJ的hian)。

WG不是最完善(像是iou、uei被省略為iu與ui;這在漢語拼音也有出現),但是比起漢語拼音是精確許多。

而且要論音符,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的āáǎà也不是一般打字能打出。

漢語因為是聲調語言,要羅馬化本來就有難度,所以不論哪一個拼音方式都會遇到這種問題。

我是希望能恢復WG拼音,但是如果能有一個修改版(比如說使用iou、uei等)的那更是好。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Tek D. on Twitter
而且我一直很反對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的原因就是用濁音符號來表示清音不送氣。(漢語拼音更增加了cqx等沒學過的人就不會知道發音的字母。)

對於學母語的人來說,他們會對濁音不清楚,等於要重新適應。比如說肉bah,就可能被讀成「霸」pa

對於非華語母語的人來說,像是歐語系的人,他們會覺得為何[p]要用b來表示,明明是不一樣的發音。

至於ê ü ŭ,大部分手機的英文鍵盤是可以解決這些打字的,只要在字母上長按就會出現音符/音標選擇。
Koan Young on Twitter其實,除非你是看國際音標,某一個字的音都是不一定的

最主要的是有沒有共識。像台灣的拼音環境,一直沒有人民的共識,無論 WG TY HY …

那除了共識之外,如果能夠讓人看的清楚、快、眼睛不用瞇太多、邏輯一致的等等也都是好處。

漢語拼音其實非常清楚,他最大的缺點是他是中國的標準拼音系統…
這樣我也可以理解所以覺得不須要再找一些藉口說 WG 比較好

對於濁音,華語和台語 b p 不同音也許是好事吧?語言不通,音標不同,合理吧?

我只希望台灣能夠達成共識,不然一直亂下去在國際舞台也是很丟臉

外國人到台灣來總是看到路牌寫那麼多不同的拼音法,某程度一定會覺得亂。
其實如果我能選的話,我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達成華語拼音的共識,應該 focus 在台語對台灣未來比較有利

Taipak
Pakmng

khah súi 😄
=引用結束=
Tek D. on Twitter基本上音是有個標準在,至於是否有變化則是看個人。只是,畢竟是標準化的東西,就應該盡可能符合原本的發音。每個語言都有其標準化的拼法,而且寫法應該要盡可能趨近於其IPA發音。

(論發音的話,很多音都跑了,比較明顯的在於母音上。「ㄓㄔㄕ」與「ㄗㄘㄙ」原本的母音分別是ih[ɨ]與û[ɯ],但現在大部分都變成ih[ɨ]了、[ɯʌ]變成[ə];或是ㄡ應該是[ɤʊ]但有些人的聽起來都像[oʊ];[ɑ]與[a]不分、[ɤ]與[ə]、[ɛ]與[e]不分等等。)
漢語拼音的缺點不只是中國的拼音系統(也就是關乎到主權與國格),同時光是c [t͡sʰ]、q [t͡ɕʰ]、x [ɕ]這幾個發音就讓很多對中文或HY沒有基礎認知的外國人很疑問了,在問路的時候也時常會有溝通上的問題。

如果台灣真的要達成共識,那我希望是WG或是一個以WG為基底的拼音系統,而不是HY,也不是TY通用拼音,再來就是學校要教(不用考試沒關係,至少要讓學生知道)。
Tek D. on TwitterWG比較好,但不是最好。(之前回應已經講過iou→iu、uei→ui的問題了,而這個也是HY與TY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為何我說能的話,最好使用一個改良過的WG。)而我是針對問題提出WG比HY好,不是用藉口來說WG比較好。

濁音那絕對不是好事。台語跟華語,再怎樣都還是漢語族底下的不同語言,很多母音、子音都是共通的。比方說「北」,台語pak、華語pei3。(這邊就會出現下一段所提到的問題。)
再來台語的POJ與TL,跟華語WG的有部分的共通性。

以清音送氣來說,學過WG再去學POJ或TL,只要知道把◌'更改成◌h。反觀若一開始只會HY或TY再去接觸POJ或TL,就要面對華語ㄅb在台語都要改成p、華語ㄆp在台語都要改成ph,然後看到台語b要重新認知把對華語的b [p]改掉。

這樣並不符合語言學習邏輯與效率。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Tek D. on Twitter我也不是很想浪費時間在達成華語拼音的共識,但無奈我們在戰後被國民黨統治且他們採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有系統性地進行母語屠殺,使得很多人母語變成了華語。同時,又因為不少人想要學台語,所以華語採用什麼拼音,不但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語言學習、推廣,甚至保存的考量。
我會使用台語地名,不過在地名標註上,畢竟台灣是多民族的地方,我會傾向使用多語言的路標。

台灣的地名應該也要有除了台語和客語之外,若是該地名源自原住民語,則應該更要有原住民語言。
之前是有人提過說「拉丁字母太多恐造成版面閱讀問題」,故應以「該地的第一大非華語族群」為主,如美濃只有華語拼音Mei-Nung與客語拼音Mî-Nùng;司馬庫斯則是Smangus就可以、沙鹿是Sha-Lu與Salach,頂多再一個Sua-La̍k。雖然不大完全同意,可是這應該也是可行的。

外國很多地方的路牌都會有個官方語言的路名與當地語言的地名,像是魁北克除了英文之外還有在地的法文、蘇格蘭多數地區有蘇格蘭蓋爾文,愛爾蘭也是愛爾蘭文與英文雙軌。
我真的希望台灣也可以做到雙語路標或多語路標這點,這不只是民族尊重,同時也是讓我們台灣人能更了解在地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比如說為何沙鹿會稱為「沙鹿」)。
其實我看到說「為WG找藉口」是真的玻璃心有裂了一下
Koan Young on Twitter不管寫 c q x 或 tsh chh hs 或任何符號,沒有學過基本華語發音的人一定會發錯音,因為歐美語系就沒有那些音

也沒有多少人有認真學過 IPA,不要過度重視

a "standard orthography" is merely a social consensus on an arbitrary set of symbols

「字型」本身沒有特別的意思

對學者,輸入法等等來講,漢語拼音非常合理也好用

我也同意你的結論(基於 WG) 比較適合台灣的官方拼音法,但我的原因純粹是意識形態的,因為說實在 HY 比較好用

畢竟所以存在的華語課本,教材,字典,標準配備輸入法等等,也都是以 HY 為主
Tek D. on Twitter[t͡sʰ]的話,英語算有,歐語系如北歐、俄文,他們也是有[t͡ɕ]與[ɕ]的音。

IPA就是因為沒人學過,所以我覺得很可惜,即便中學英文課本有附上KK音標(不是IPA,而僅限於英文使用),但老師也不教,頂多要求死背。不然IPA是個很好的輔助教材,應該要被重視。

不論哪種語言,有些老師會在上課的時候配合IPA教,確實是效果比較好。
標準寫法就算是社會共識,也是因為有政府推行,民眾才會知道,進而成為共識。今天政府推型、使用HY,民眾就會將之奉為圭臬。因此政府態度、作法、政策很重要就是這樣。

學者也要看。只是現在漢語拼音因為中國太過強勢,這也是為何不少學者在華語(現代標準漢語)上會使用漢語拼音。

說真的,我當年也是覺得HY拼音比較好用,直到接觸POJ、TL,以及部分歐語系,我才發現問題,結果就是重新學習一次發音。(幸好我本身是台語為母語,所以b、g比較容易學好,但d就花了點時間)。
居然說IPA不要過度重視
Koan Young on Twitter覺得你還沒有抓重點,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你任選兩個不同語言,非母語者100%一定會念的跟母語者不一樣

就算是同一個字母系統,一定是不會念

英德法西葡義荷波挪瑞冰馬俄希印………通通都彼此之間一定是念錯

學習的時候一定從發音開始

何必台華拼音要一致的?

不同語言,不同寫法,不同拼音 👍
=引用結束=
到底是在嗆什麼?
Tek D. on Twitter呃,我的重點在台灣,一個人習慣了華語的拼音之後,如果他習慣的是HY或TY,那麼學習TL的時候的入門門檻就會比較告。

對,學語言誠然是從0開始,但對於不同人,起步門檻可能不一樣,這時候就要考慮是否能夠降低那個門檻。

我會希望台語和華語拼音是類似,就是因為現在台語推廣上常常會遇到麻煩,很多人還是用HY或TY的思維去看TL或POJ,如果能免除這種麻煩,那不是可以減少一個在推廣台語時候的障礙?
@T680 - 如果「冰棒」變成了「冰棍」,「導火線」成了「導火索」...... 「但是有些原本我們自己...KMT領軍的政府公家單位有什麼好奇怪?軍隊出現MIC用品之外,都敢公然把幾乎全台灣的拼音強制改成漢語拼音了。法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