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黑]此噗會討論到攜子自殺(殺子自殺)的極端案例,如果您現在身心狀況不佳,或是處在照護嬰兒或小孩疲於奔命的階段,容易共情或感到身心創傷,建議不要點開閱讀、也不要嘗試搜尋關鍵字

「國民法官-母親殺子案」
latest #150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我在好媽媽的路上走了6個年頭,卻在我跨不出的坎上跌了一大跤,輸在最後一刻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報導者的文章中,研究者、學者清楚解釋了「殺子自殺(Filicide-Suicide)」的類型有兩種
「『利他殺子型(Altruistic Filicide)』(...)母親想自殺,怕孩子痛苦,所以一起帶走孩子。」
「『報復前夫型(Spouse Revenge)』(...)伴侶關係不理想,想讓對方痛苦,所以帶走孩子。」
立即下載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而這個案件則是「兩者皆有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這個極端案例中,很恐怖的也符合之前政府「兒虐致死及攜子自殺成因探討及防治策略之研究委託研究計畫」的《96攜子自殺與兒虐致死研究報告》的狀況
「母攜子自殺個案方面─一、憂鬱症病史,或健康狀況不佳;二、嚴重的財務困境,超過當事人能力負荷;三、親子依附關係強;四、外部支持系統薄弱;五、符合高風險家庭的指標。」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研究資料15年過去,社福政策仍然很難預防殺子自殺的狀況
兒虐致死及攜子自殺成因探討及防治策略之研究委託研究計畫- 保護服務司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而導致這種狀況一直不變、甚至對媽媽養小孩愈來愈苛刻的社會文化,學者命名為「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這個詞首度是在1998年由美國社會學者莎朗・海斯(Sharon Hays)提出,意指一種以小孩為核心,要求母親投入大量時間、經歷、金錢用以養育孩子的性別模範。洪惠芬多年從事母職研究田野,觀察到近年台灣已出現對於育兒的標準一代比一代提高甚多的現象,已經形成了一種推崇『密集母職』的社會文化。」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洪惠芬表示,『密集母職』的危險之處在於,『(社會)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比母親對孩子提供更好的照顧』,也催使女性將這內化為自我認同的一環,很容易讓母親陷入『孤立育兒』的處境,而當發生在單親家庭時,更可能催生出如許女這樣將孩子與自己的命運緊緊相連的強烈信仰,對孩子來說,也並非穩定的狀態。」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密集母職」同時也會跟「生產/產後憂鬱」相符而出現殺嬰狀況,從之前美國反墮胎法爭議的狀況來看,反墮胎的男性主張者,連真實世界孕婦或墮胎女性的身體健康自主都要管、要嘲諷、截圖公審,當中對於密集母職的扭曲認知與惡劣言論,自然不在話下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更簡單的說,不管是來自男的(爸爸公公先生兄弟)女的(媽媽婆婆親友姊妹妯娌),光是要求滿足「百分百媽媽/完美媽媽」的幻想(對,這是幻想,這世界上沒有「百分百媽媽/完美媽媽」這個東西),硬要滿足這種智障幻想就足夠讓所有媽媽直接瘋掉/起痟/壞掉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批評母親的人很難去理解到,許多媽媽從懷孕就開始自暴自棄、自我傷害、各種想死的狀況
「我們都和『完美媽媽』的形象纏鬥著,深怕自己的不完美造成了小孩成長的遺憾」
「寶寶很好,是我不好!我現在需要有人陪,不然我很想從陽台跳下去!」
「我沒辦法再待在房子裡,我會瘋掉!我已經被關在裡面好久,現在還多了一個需要我堅強起來的小寶寶,太多了!」
「白天獨自育兒的琇茹開始被無力感淹沒,身心疲累的她忍不住對著哭泣的嬰兒大聲尖叫,她哭著責備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痛苦到不想去靠近孩子,我是不是就是一個沒有愛,不夠格的母親?」
kellerlin
9 months ago
ailinhuang: 如果枕邊人不carry還想殺妻小的話,就變成家庭命案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有關養嬰兒的困難,很多都會推這本《獄兒天使》
一開始女主角從母愛洋溢,慢慢在無法睡覺、應付幾小時就要餵食跟換尿布的折磨下,變成希望「嬰兒去死」的身心憂鬱狀況.........獄兒天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這種密集母職,就是一種過勞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許多人覺得「當媽媽好累、真的好累」,這想法該視為「慢性過勞」才對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過勞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階段。怒罵、打小孩、懲罰,母親做了所有以前不願對小孩做的事,而很顯然地,事情繼續惡化,惡性循環開始。」
虐嬰虐孩、兒忽導致死亡;或是產生嚴重的情緒障礙、開始有利他殺子的想法,就來自於一層一層的過勞樣態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漫畫中這種開局即地獄的狀況,常常是單親媽媽的寫照,在作品裡尚且沒有立即的經濟壓力,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社會歧視單親媽媽使得求職不利、或是為了加情欠債,到處借錢沒有人願意顧小孩,在經濟跟社會網絡(人脈人情上)陷入惡性循環,身心壞掉走上絕路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社會學把家庭事件如生小孩養小孩,而進入大量花錢缺錢借錢欠錢導致人脈愈來愈少丟工作沒朋友最後被大家跟社會排除在外,這種像沙坑漸漸往底層掉下去而走投無路的狀況,稱為「貧窮的社會排除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就算知道養兒育女的開銷非常大,就算有穩定收入但遇到經濟掌握不好的家長,往往也會掉進貧窮的漩渦,以前還有可能整個村莊鄰里願意幫顧小孩,現在鄰里關係薄弱,所以許多社會福利措施跟扶助特殊境遇家庭條例(特境扶助)就是在搶救因為突發或特殊經濟問題無法養小孩陷入困境的人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東西不救,就會變成韓國發生的社會問題:墮胎法通過前,因為養不起(經濟因素)導致殺嬰的風氣;以及男女性別歧視嚴重,把媽媽講成「蟲」
「順利生子並放棄工作在家顧小孩,還可能被稱作『媽蟲』,譏諷她們是花丈夫錢度日的吸血蟲」兩個孩子的死~南韓「幽靈嬰兒」浮出水面 | 公視新聞網 PNN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台灣雖然沒有這麼嚴重,但網路上亂講話跟「單親歧視」仍然存在,甚至從以前就聽過嫌棄單親對象子女是「拖油瓶」,彷彿童話故事那樣對繼父繼母、以及單親找尋另一半的汙名單親媽是愛錢「吸血鬼」? 男籲勿交往…挨轟歧視、先照鏡
西瓜子醬
9 months ago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有看到這字眼
我都懷疑講這種話的韓國男人
都在罵自己的親生母親
kellerlin
9 months ago
watermelon_seedjan: 韓國男女各自的性別歧視超級偏激
台灣之前母豬教徒也是,令人不齒......
西瓜子醬
9 months ago
kellerlin: 本來就是令人不齒的存在呢
kellerlin
9 months ago
Dare_4444: 不只喔,這些人的幻想還會彼此互斥、矛盾而不自知喔
光是母奶/牛奶餵食、母嬰同房/不同房(建議同房不同床)、枕頭(注意,一歲以下嬰兒枕會導致猝死率變高),一個人就可能變來變去,那個人甚至是自己爸媽或先生,甚至因為大家可能三天三夜都沒睡好,吵架過程毫無邏輯、亂七八糟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有能的先生帶你上天堂,失能的先生讓你蹲牢房
「到了第二胎,我發誓就算得賣屁股我都要讓老婆去月子中心」Re: [問卦] 坐月子中心這種爛東西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Gossiping板 - Disp BBS先生陪伴孩子玩,不當沙發障礙物@ailinhuang - 以家裡親人的經驗來說,不要讓父親育嬰期置身事外,等小孩長大最番最忙不過來的時...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講回來,這種單親歧視、對社福需求者的汙名化(在美國就是「福利女王Welfare queen」),也會影響到真正需要的人不敢求助
【單親議題一】單親歧視依然存在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還記得首場國民法官給人的感覺嗎?受害者不知道有社福方案、知道了不敢用、用了不符合資格、效果不佳而退卻、被威脅或怕汙名化而不敢繼續尋求協助、然後出事了又被罵幹嘛不用不堅持,這些「矛盾」的社會輿論,是對社會福利刻板印象的常態@kellerlin - [黑] 報導中有一句「換言之,檢方認為在此之前被告是『有選擇』的,季姓婦人要為...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社會輿論對於這種亂講話會反省嗎,很難。就像這兩篇漫畫一樣,只會脊椎反應「先嗆先贏」,沒有一絲腦容量想過自己嘴臭傷害人以及會被黑名單跟反擊;好幾次呼籲「網路背後是真人,做人留點口德」還會有人衝進來「不爽就封鎖或自己鎖帳,不然不要混網路」,這是什麼新時代網路小鱸鰻嗎@jennie200806 - #華麗的垃圾桶@jennie200806 - #華麗的垃圾桶
然後爸爸就像是人間蒸發
突然了解恐男恐婚原因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rei_alice: 還是有好爸爸忙著顧小孩沒空上網啦,不過,說真的,忙著上網沒空顧小孩丟錢跟3C玩具解決小孩的也有、用揍的顧小孩也有......因為是親戚怎麼勸都沒用,放生等警察,唉

補個爸爸類型的文章
5大類型爸爸 你家是哪一種?
假性單親與隱形老公若時光倒流會再嫁給老公嗎?8成媽媽答:才不會!控訴多少台灣媽媽「假性單親」的血淚…-風傳媒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像這種一開始家庭功能不佳、離婚變單親、欠債無法償還、社會歧視單親風氣找不到工作、落入貧窮的社會排除、身心壓力大變成憂鬱症、憂鬱症下更不敢尋求父母跟朋友與社福的幫助同時集中在一起,過勞的密集母職因一件小事斷線之後,就會攜子自殺(殺子自殺)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類的狀況層出不窮,原本社會福利想方設法要在每一個環節設置安全網,像是學生未到校班導是要訪查跟每天通報的、里長要關心或是鄰居要互助幫忙看一下家長與小孩安危、社工要訪視或是察覺媽媽的狀況不佳安排輔導、增加社會家庭支援機構或單位志工的觸擊率、社區輔導單位或身心診所要多衛教宣傳開課改變歧視風氣、經濟補助或是申請可以更簡單主動去推薦特境扶助的好處,但總有力有未逮或是案主不願意申請(不能強制案主申請不然就變成逼迫),就變得空有好意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反過來說,當一般幫助不到母親導致悲劇,顯見這位母親的身心狀況已超出一般幫助可以解決的程度,更需要心理支持而不只是經濟物理補助。但主張身心狀況有問題,就會變得「質疑母親夠不夠瘋/痟」的殘酷悖反地獄──能夠做出殺小孩確認死亡的行為,就表示認知功能至少還有部分是正常的;而只要能證明案發當下正常,就無法以精神相關減輕刑責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鑑定人吳佳慶表示「鬱症影響的是她選擇自殺,我不認為一個憂鬱症患者與殺人有直接關係,而是在她選擇要自殺時,她會去思考小孩該怎麼辦,所以應該是以自殺當作結果,而殺人是自殺附帶的因素。」是以專業來持平說明,但報導也說「檢方試圖切斷其精神疾病(重鬱症)與殺人行為的因果連結,以證明此案不適用《刑法》第19條的無罪或減刑。」這也是重點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邊攻防從社福的角度來看,就會變成不夠瞭解密集母職的內在概念有多失控(失控的母職):母親自己對自己催眠如果失控那就無法照顧小孩甚至會失去親權(不一定會但已無法正常思考)、會儘可能維持最低限度或無限度的照顧;同時過勞又憂鬱的母親被自己必須維持母職但又辦不到的自己感到失望、為了滿足所有人的母職幻想與責任感不願意求救給逼瘋,而認為攜子自殺是個兩全其美(我永遠解決我自己的痛苦、並且負責地帶孩子一起離開)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不是有沒有殺子的認知行為能力或物理執行的差異,這種想法就是緊急狀況,他的心靈已經開始崩落,要趕快在身心上幫助這位母親才行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愛是好好活下來才有意義的東西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要是遇到狀況真的很不好的朋友,可以一起聽聽看這首歌
(應該是自己看到目前為止最厲害的日文自殺防治歌曲)
哭一哭,哭完洗澡睡覺,明天吃飽飽來討論要怎要解決這些破事,也許這些破事解決不了,至少還有朋友可以吐槽

日本樂團ワカバ的《あかり(光亮) 》中文字幕版ワカバ「あかり donationmusic ver 」PV 中文字幕
蹲角落
9 months ago
遠親裡就有一個當年爸爸拋妻棄子,太太憂鬱想報復老公同時不希望兩歲多的孩子在世界上一個人受苦,所以帶著小孩燒炭
小孩子兩三歲自己跑出去找鄰居求救活下來了,媽媽自己死了,這個小孩的爸爸根本不在乎,後來也沒負責養孩子(還好沒給他養)

那個小孩算是我的表舅,後來被阿祖帶回去養大,隔隔代教養,雖然沒有高學歷或者高薪,但現在也是個負責任的好新手爸爸

但只要提到他大家都會提到「某某就是那個媽媽帶他自殺的」,明確體認到這種事情就在自己身邊,看到那種新聞就更不勝唏噓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q8513015: 與到這種親屬自殺的也是,很痛......

而且遺族心理的那個傷永遠也不可能癒合,會跟著一輩子......

所以報導才說是「人類最終極的痛苦跟挫折」:我愛他但是我殺了他再自殺而自己卻活下來了,那真的是人間地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活下來的遺族,無論是要面對法律刑責、或是在沒有重要愛人的世界,都還是要,走下去
《同じドアをくぐれたら》Onajidoawokuguretara《身後》aMEI張惠妹 [ 身後Left Behind ] Official Music Video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母愛不是天生的、母職不是必然的,母親也是人,也需要休息跟好好呵護,所有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好媽媽的人,就已經是有自我意識的好媽媽了
蹲角落
9 months ago
kellerlin: 對,而且我們是男方家屬
阿祖是日治時代長大的,年紀很大還是好好養大一個曾孫真的很不容易
那個渣男長輩好幾任女朋友都有小孩,一點都沒檢討,這類社會事件我都認為這種人也該被審視(因為審判是不可能的,他是沒有犯罪的加害人)
但這種新聞下面經常一面倒都在指責母親,上一句「不會養不要生」下一句就是「現在的女森都不婚不生社會才會完蛋」的人一大堆,真的是(以下髒話消音)
凪紗☆
9 months ago
之前當保母,就有媽媽覺得一定要給小孩喝母乳,會很努力的讓自己有母乳,當母乳的量不夠時就會責備自己。
其實真的不需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當時只能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去引開媽媽的注意力
kellerlin
9 months ago
q8513015: 許多沒爆出來的破事真的就是讓人

然後這群亂講話的人,還沒意識到自己亂講話,指出嘴臭還會爆氣,靠夭咧國王長著驢耳朵還知道要用帽子遮,這些人連公然嘲笑受害者的口氣掩都不掩,有夠噁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a_p33: 辛苦了,媽媽自己感到方便順心比較重要強求不得,而且太多爭議跟家暴了不餵母乳婆婆怒甩巴掌!新手媽曝產後崩潰實況 老公一舉動徹底心寒母嬰親善,為何反讓媽媽壓力大?|這些話,讓哺乳媽媽好抓狂!
之前就有看過母乳教徒親餵隊提倡母乳親餵的問題
陳鈺萍:為何「母乳最好」成了對母親們的壓迫?

還好我家族都主張隨便餵,每個屁孩現在都健康的到處跑,差別沒有那麼大啦
柏🌟
9 months ago
有部日劇《坂道上的家》(坂の途中の家)就是密集母職的議題,主角抽到國民法官候補,去參與審理一件殺嬰案。
有興趣可以看看。
不過提醒這樣的劇當然是不會讓人很愉快,請自行衡量觀看與否,尤其日本在性別議題上也沒有做得比較好。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acutemouse: 我查到的是《坡道上的家》應該是一樣的,謝謝你的分享,有空會去看
找這部資料的時候,看到上報的劇評,把覺得有感觸的用語節錄一下

無論一個女性在職場上多麼光鮮亮麗、耀眼奪目,若是在家裡沒有做好母親的職責,似乎就失去做人的資格。」

「雖然想要把育兒這件事情做到完美,卻總是力不從心。明明希望看到孩子的笑容,卻還是不小心讓她哭泣了。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挫敗侵蝕著自己,接著再被旁人自以為是的言論所打擊,漸漸覺得對不起孩子。做為一個母親,感到抱歉與自責。因為太愛孩子所以會犯錯,因為太愛孩子所以會絕望。」

「生為母親,我很抱歉」

真的是很令人辛酸不捨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然而法律不是這樣設計的,真實世界仍然必須為殺人負責,比起吳女殺二子案判死刑改無期徒刑,這起許女殺子案原17-20年重刑最後判16年五個月,就是相比之下「給予中度刑度」的意思,而跟之前國民法官殺夫案考量很類似:是否符合減刑的條件,如果沒有就比較沒辦法向下修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另外判案刑期的長短是否有性別差異(比方說有沒有遇到父親輕判遇到母親重判)的現象,則要注意並不是所有殺子案都是同樣的狀況條件,而是以「家暴/虐待兒童」——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少法)來判斷,若要比較的話,除了2020年吳女殺二子案,較早有2008年黃男熱鍋燙嬰案,從死刑改無期徒刑,比較能類比(但也只是類比,不能真的可以完全比較)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找一下攜子自殺或殺子的相關判案與男性/父親刑期
2008女嬰丟滾水 父判無期定讞父死刑改無期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隨手搜尋先貼這幾件,其他的殺子案也許還在審或等判決結果,就先不找了,以下補個一些整理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1998-2007攜子自殺現象的社會學考察王順民 | 攜子自殺現象的社會學考察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公共政策的理性思辯與對話平台!
家扶《又添殺子自殺悲劇!小生命誰能及時搶救? 防疫期加延後開學,兒少保護更不容鬆懈!》2019-20年整理案(未列刑期)【新聞稿】又添殺子自殺悲劇!小生命誰能及時搶救? 防疫期加延後開學,兒少保護更不容鬆懈! - 財團法人台...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所以如果要回答「有沒有遇到父親輕判遇到母親重判」的狀況,還是case by case,不能全盤一概而論。只能說整理下來,與母親殺子案報導中「故意殺未成年人,觸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項前段(加重二分之一)」的刑期比較起來,落在14~16的區間,至於為什麼有其他案件是往上一跳就是無期徒刑與死刑,也不是隨便減輕或有對性別偏頗,而是要看犯罪的狀況、被告的狀況而定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上個國民法官的案子中,許多人注意到女性國民法官人數太少;而在這個案子中,則凸顯另一個問題,那個,檢方是不是太強了,辯護律師甚至沒辦法好好地把鑑定人的「憂鬱症」說明拓展開來、也沒能有效利用「密集母職」來說服國民法官,如何理解本起許女殺子案當中母親愛著孩子,卻被現實混亂地拉入經濟壓力與育兒深淵煉獄,並訴求對殺死愛子而萬劫不復的母親,應當念其扶養之情而不要過度苛責當勢單力薄的辯護人遇上訓練精良的檢察體系──國民法官上路後的問題與挑戰 - 報導者 The Report...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當然,以法學設計的立場,檢方就是必須這麼機歪,也只有這麼機歪,才能去挖掘案子的正面與反面,力求勿枉勿縱,只是國民法官法剛上路,檢方顯然做好了全盤沙演,而辯護人卻還沒有辦法合作起來,使得各律師必須單打獨鬥,然後就是這次看到的,在「憂鬱症」說明上失利、還被檢方講資料超過十五年不優......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點有點無奈,因為大規模的調查很久沒做了,對社會學來說,很多領域變動是以10年20年為單位,15年間如果該研究範疇的社會狀況沒有太大變動,那也是可以採用的......不過因為台灣目前只有這份資料,檢方也有可能早就知道你有多少底牌,直接掀掉你的底牌,整個讓辯護人很難發揮......

補充:
1.本場還有旁聽者與檢方嘲笑被告發言或是嘲諷的狀況,應制止
2.另,原本媽媽的父母有來,並用台語陳述求情,但有旁聽聽不懂台語而抱怨
3.以後國民法官是否可以考慮往這個方向:國民法官能否請求法官制止嘲笑行為?若如果國民法官不懂台語的話,是否要有人翻譯解釋以免影響判斷?失控的法庭?新北第二件國民法官案紀實:母親殺子自殺悲劇,為何有民眾旁聽哈哈笑?-新新聞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至於這場沒有看到太多國民法官發揮的地方,反而是檢方提供的細節令人悲傷,包含小孩是好不容易懷上的孩子、媽媽說要下手的時候沒有掙扎、母親擺了小孩最愛的玩具送行、以及為了自殺死意堅決的切割自己等行為,看著看著真的覺得很難過,深深地難過......社福的悲劇就是沒有人是壞人,但是悲劇還是發生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孩子,媽咪錯了,如果再重來,媽咪不會再選擇這條路。
啊爸爸是死了還是怎樣,育兒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有密集父職這詞嗎?沒有的話這應該就是問題的根源了吧
kellerlin
9 months ago
lisa206398: 在這個案件中爸爸那邊也有照顧也有能力照顧,也沒有跡象顯示有對孩子不好,反而是媽媽陷入「只有孩子在身邊自己才算活著」的極端情緒裡,不願意把孩子「交給前夫跟學校」......所以在這裡反而不怪其父

沒有「密集父職」這種名詞,反而有「父職增能」的需求,預設父親在親職的角色上根本性的失能......而探討這個的研究,又往往被「防止父親家庭暴力/性犯罪」的急迫性超車,所以就......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在一般家庭中,廢物老爸或是隱形老公固然讓家人萌生殺意,但急迫性仍然比不過極端家庭中,會家暴/性騷擾/性侵/殺害妻小的父親,所以父職的道德要求程度就被拉低到不要傷害人就算當個廢物也好;而一般家庭的母親就要忍受巨嬰丈夫或是無能爹地的豬隊友在顧小孩,還要提防預防父親變成極端家庭會家暴/性騷擾/性侵/殺害妻小,然後整個社會還是繼續無腦罵媽媽不及格、沒母愛……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比較下來地獄都還比較仁慈,至少精神上是解脫的,只要服刑完就能投胎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剛剛才看到噗幣,感謝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補充]目前遇到殺害「直系血親親屬」(晚輩)跟「殺害直系血親親屬」(長輩),兩者最低刑度有所不同南化三屍案孫殺外婆!刑法272條:殺長輩刑重 殺晚輩刑輕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補充]職場對媽媽育兒的態度之差,有時候會變成霸凌(超過6個月持續針對特定人如孕婦或是育兒夫婦,給予低於平均值的評價與態度)
你敢請育嬰留停嗎?打造友善職場,企業這樣做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從經濟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會覺得很可笑

第二部門/私部門/企業人力吃緊所以不願意雇用孕婦或育兒媽媽、甚至逼退懷孕婦女與限制辦公室談戀愛,要求業界只能永遠存在立刻有高生產力的人

同時響應第二部門/私部門/企業人力吃緊的男女員工不婚不生、跟著臭罵嘲諷冷霸凌那些談戀愛請育嬰假帶小孩的同事自私爽爽過,害自己工作量大增

然後第二部門/私部門/企業再靠么少子化害他們沒有人口紅利一二三級產業要滅亡了,「大家都不婚不生怎麼辦政府你給我想想辦法啊」(嬌嗔跺腳)......

啊這種第二部門/私部門/企業又不打算對孕婦/育兒友善、也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那別人幹嘛要對你好啊?活該捏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當然也不是說什麼公司就是拿來獵豔或約砲這種極端態度,而是急功好利、人力分配彈性不足、加上不自覺的孕婦/單親歧視的總合體,所養出來的破舊職場風氣;不然其實小朋友有好好教、帶來上班真的就還好,一些友善職場的同事們還會當吉祥物養拼命餵吃的,哭了大家還會有各種花招幫忙哄,也算美事一件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看到偷偷說有人不能理解「憂鬱症病史」的影響,仍然認為「有資源為什麼這樣都顧不好憑什麼痛下殺手要被同情」,這邊提供兩個大眾流行作品當作例子,讓人生中尚未經歷或遇過身心嚴重崩潰時期而難以理解者,一窺「重度憂鬱」的人內心到底在想什麼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有八張圖加一張後記,請看到底不要漏看,如果有什麼翻譯尚不確定的部分,台灣有代理可以直接找正版翻譯
https://i.imgur.com/bWer8LT.jpeg
https://i.imgur.com/L63rkBO.jpeg
https://i.imgur.com/qu6GcH5.jpeg
https://i.imgur.com/xE7SrxC.jpeg
https://i.imgur.com/jy7FXbF.jpeg
https://i.imgur.com/BnxL2Ha.jpeg
https://i.imgur.com/rkMzNFX.jpeg
https://i.imgur.com/WkXMDbP.jpeg
https://i.imgur.com/44HKYQC.jpe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元出處來自日本漫畫作者しお(汐街コナ)しお(汐街コナ) on X當時在推特(現「X」)發表這篇引起極大共鳴,甚至可以看到下面推友們的回覆
上面貼的是網友徵求原作者授權的非營利翻譯版本@devilneko - [轉推] [翻譯] 這個過勞自殺漫畫 是Ib青迷宮之王的作者的作品所以就順便(...原作者後來跟專家監製有出成書《「死ぬくらいなら会社辞めれば」ができない理由》,台灣代理正體翻譯《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很多人都有超時工作到想死或想咒死老闆跟奧客的想法吧?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休假快瘋掉或是遇到被砍假就想砍人的憤怒吧?甚至很多人被職場霸凌或職業傷害到必須過勞休息就醫看醫生吧?

怎麼把「工作勞動職場底層員工」替換成「家事顧小孩當媽媽」的時候,你的態度突然比慣老闆還要慣、比黑心商品還要黑、比血汗企業還要血汗了呢?
工作可以換,當家長不能請假。
而且當家長沒辦法「總之要睡覺」,小孩會起來拍你的臉~
所以我認為當家長更難一點。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當時的加班時數是90~100小時」
台灣社會的期待是「媽媽是24小時不睡覺全年無休」不然就是「____(自行填入各種嘲諷侮辱媽媽的話)」喔

「我只要現在踏出一步,明天就可以不用到公司上班了」(已經累到無法正常思考)
「我只要現在踏出一步,明天就可以不用當媽媽了」(已經累到無法正常思考)

「都難過到想死了,辭職不就好了嗎?」
台灣社會不能接受「母職」可以「辭職」,也就是「媽媽可以去休息或不顧小孩,交由爸爸或陌生人(保母/社工/不認識的人)帶小孩」
kellerlin
9 months ago
kon4011: 對啊
以前大家庭還有可能一起照顧,一個人顧兩三個再輪班或是兄姊顧弟妹,然後再出現「兄代父職/姊代母職」的各種創傷......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台灣社會不能接受「母職」可以「辭職」,許多網路輿論檢討「許女殺子案」的「許女不是好媽媽」,其實表面上會變成責罵「許女連媽媽都不配」,而不是「許女需要把小孩交給別人照顧然後緊急啟動心理幫助才行」,這個媽媽內心已經從懸崖墜落了,這種階段你罵他跟落井下石沒兩樣啊......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每個人一句風涼話講多了就是一種言語暴力,非常不道德會害死人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讓人連這種程度的判斷力都喪失掉,就是血汗企業的恐怖之處」

讓人連這種程度的判斷力都喪失掉,就是密集母職的恐怖之處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無違和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這種密集母職,就是一種過勞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而愈認真的媽媽,就愈會變成這樣,當媽媽開始否認其他人提出幫助的方法,你就要亮起警戒燈了:觀察媽媽/自己的身心狀況是否開始變差,有沒有吃不下、睡不好、沮喪、躲起來哭(不想讓人擔心或是不想給人看到脆弱的樣子)、小事發脾氣、鬧彆扭、暴飲暴食、衝動消費,那都是身心俱疲、過勞的反應了
https://i.imgur.com/jy7FXbF.jpeg
Spiv
9 months ago
我在當全職媽媽快要撐不住的時候,曾經試圖尋找臨託三個小時讓我喘口氣的外援,當時找到一位保母同意我帶小孩進門探看環境、陪小孩適應新環境,後續再決定要不要臨託。會同意這樣條件的臨託保母不多,畢竟人家同時有顧別的小孩,不希望家裏有生人出入。找得到這樣的保母對我來說已經是很珍稀的資源了。
Spiv
9 months ago
但是對爸爸來說,他不能了解我全時顧小孩的疲憊,所以他的重點全在小孩的安全身上:「保母幾歲、她現在家裏接了幾個小孩、那些小孩多大、小孩的家長是做什麼的、保母家平常還有誰在、男的女的年齡多大你有見到同住的人嗎、她一個人顧得來嗎、她家有人會抽煙喝酒嗎、你們有簽約嗎、合約上要留她的身份證字號要核對她的身份證件喔」。當然一堆問題我都沒答案,臨託保母聽到我問能不能簽約能不能互留身份證字號就翻臉了叫我另請高明。這樣的高標下我除了自己撐沒有別的選項……

當媽媽別說辭職了,連想請個假都艱難
Spiv
9 months ago
世上總有意外,但如果我沒有排除所有的疑慮就把小孩交給別人照顧,出事了我還是會責怪自己,很多人也會責怪我,因為我是媽媽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Spiv: 抱抱妳
雖然知道爸爸是好心,但如果太過頭也會變成一種以關心為名的地獄......

這也是為什麼上面案件講過的,「洪惠芬表示,『密集母職』的危險之處在於,『(社會)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比母親對孩子提供更好的照顧』」,有時只要爸爸不相信,媽媽就只能孤軍奮戰......

我小時候有一陣子是給親戚顧,可說完美達成這位爸爸的所有要求,而且親戚飯煮得好吃人又幽默而且家教嚴格但不強求成績,對小孩來說真的很棒,然後還是被我爸嫌得要死,毛怪欸
很想回「本來就沒有辦法排除所有的疑慮」,但我其實可以理解這種焦慮和負擔。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kon4011: 那是理性跟感情超矛盾的拉鋸戰......

媽媽(理性):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要放手讓兒童自主要有容錯空間
還是媽媽(感性):我小孩犯的錯是我沒有好好教好好管的錯
◢▇▆▅▄▃▂▁_崩╰(〒皿〒)╯潰_▁▂▃▄▅▆▇◣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說回來,如果沒有在媽媽開始一個一個塗掉「客觀的幫助」的時候,就進行援助跟關懷,這位媽媽的認知跟心理風景,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這樣了
https://i.imgur.com/BnxL2Ha.jpe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偷偷說大部分的評論,還在這個階段
還能注意到「客觀的幫助」:「明明金錢運用還有餘裕啊」、「先生有給生活的錢欸」、「小孩也不全然是媽媽在顧」、「也不是真的沒有人幫他」......
https://i.imgur.com/xE7SrxC.jpe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為什麼很多評論是風涼話、落井下石

你以為一般媽媽是在這個階段
https://i.imgur.com/xE7SrxC.jpeg

實際上大部分的過勞媽媽在這個階段
https://i.imgur.com/jy7FXbF.jpeg

有憂鬱症/產前產後憂鬱/身心狀態不佳的媽媽,最嚴重的狀況接近這個階段
https://i.imgur.com/BnxL2Ha.jpeg

殺子案的父母在這個階段:不當個好爸媽不行→殺子自殺
https://i.imgur.com/rkMzNFX.jpe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不要求法官、國民法官、檢方、旁聽理解被告到底有什麼大大小小的人生問題(但辯方至少要理解不然很難辯...),如果能夠注意到「在台灣,密集母職是一種過勞」,是否在聽取檢方/辯方的各種敘述時,能有更多理解(注意:理解不等於認同、也不等於同情、也不等於共情)

比方為什麼亂花錢、花錢的描述顛三倒四?是不是有可能「對方已經把經濟援助的標誌塗黑看不到了」或「對用錢的觀念已經最終扭曲混亂了」

比方為什麼對方不交給其他人帶小孩?是不是「因為跟先生有過節又看他有女友就把來自先生的幫助也塗黑否決了」、「怕給別人或父母帶自己就是壞媽媽所以也把這條路給塗黑否決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用這張圖的想法
https://i.imgur.com/xE7SrxC.jpeg

去評論這個階段
https://i.imgur.com/rkMzNFX.jpeg

就是一種瞎子摸象

悲傷的是,接管社會悲劇的法官,面對的許多人倫慘劇,就是瞎子摸象,所以才需要國民法官參與,需要法庭之外、社會上的其他人提供更多線索跟觀點,把人拉出這個社會文化與心理壓力建構出的地獄深淵
kellerlin: 其實部份台男也在跟韓男並肩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所以才會一直宣導心理救護跟社會扶助,作為預防機制,畢竟
「不在『還可以』的時候下判斷的話,會連判斷的能力都喪失掉」
「就算只有好好睡一覺,之後就能夠看見一些東西,一切都從那裏開始」
「世界其實是很寬廣的,請不要忘記這一點」
https://i.imgur.com/WkXMDbP.jpeg
Spiv
9 months ago
kon4011: 雖然心裡知道「排除所有的疑慮」是不合理的要求,對這樣的要求忿忿不平,但還是會被它綁架。

我會想像小孩在保母手上出了意外,大家詢問當時媽媽在哪裡?「她在咖啡廳喝咖啡。」

承受不住。

kellerlin: 謝謝安慰和理解。我很幸運,我有持續地、堅決地不斷求助,用更高額的代價換到符合要求的高標替代方案,得到需要的喘息。

但持續地、堅決地不斷求助,本身就需要一定強度的心理素質。

社會對母職的高標內化成我對自己的高標,疲累時無法思考合不合理。

看到16年的重刑判在一個試圖負責而疲憊不堪的母親身上,真的很難過。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篇「稍微讓我清醒過來的幾句話」帶換成母職的部分,也差不多......

「如果我不去做,誰『就會』去做,工作啊...就是這樣的啦...」
「如果我不去顧,爸爸『就會』去顧,養小孩啊...就是這樣的啦...」

「交給會做的人做,不是比較有效率嗎?因為你做不來啊」
「交給會顧的人顧,不是比較有效率嗎?因為你做不來啊」

「為什麼要留在這樣的公司?辭職不就好了嗎?」
「為什麼要留自己一個人顧?給人顧不就好了嗎?」
※然而家長沒有辦法辭職,出養是有條件限制的

https://i.imgur.com/44HKYQC.jpeg
kellerlin
9 months ago
Spiv: 每個媽媽都值得一個大大的擁抱,育兒之路是用多少日子的內心淌血與暗夜流淚換來的,只有媽媽知道

而且能夠有足夠的火力支援一定強度的心理素質,需要等量的社會、經濟、文化資本三者平衡才行
kellerlin
9 months ago
以上是密集母職如同過勞導致憂鬱的圖文漫畫,算是比較好理解了,而台灣男性/父親/父職所遇到的,是否如 rei_alice: 所說跟韓男並肩?剛好就是要舉的第二個大眾流行作品例子:《還願》裡面的主角杜豐于還願DEVOTION - 預告片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是2019年台灣遊戲公司赤燭所出敘事型心靈恐怖遊戲《還願》
赤燭遊戲
但同時也是台灣社會福利發展史中,處於未發展完善的社福扶助而相信邪教導致家庭悲劇的樣態為什麼這一家子會支離破碎?從《還願》來看台灣社會福利變遷. 「在1980年代,如果你是當時一家之主,遇到...
kellerlin
9 months ago
這邊舉的杜豐于,不是「攜子自殺/殺子自殺」的例子,而是另種「一窺『重度憂鬱』的人內心到底在想什麼」的例子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以下有劇情透露,以及個人解釋的部分,如果仍然在意或不舒服可以跳過※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媽媽與爸爸對於壓力跟憂鬱有時候並不一定是相同的表現方式,相較於上面的一個一個塗掉幫助的路跟自我懷疑,杜豐于則是透過與妻子鞏俐芳的爭吵、質疑、否定、言語暴力行為,來拒絕接受妻子外出工作維持家計、或是帶小孩就醫的建議,雖然也有解釋是「大男人主義」、「自尊心過高」的作法,但我認為(此為個人解釋,不是定論或是絕對正確的客觀事實),這種抗拒或憤怒,正是發覺自我認同開始崩落的反動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再把邪教當心靈依託的時候,象徵內心的幻覺的鏡頭也愈來愈多,讓我覺得他陷入不自覺但已經是憂鬱的心像,來自於「觀元辰」看到的景象,崩落的道路、痛苦的人形石頭山、被塗掉的門、一直線的鏡面走廊、以及最後的死路,都和上面講的憂鬱心像很類似,差別在於最後是邪教伸出了「援手」,所以杜豐于那時沒有「墜落」
kellerlin
9 months ago
而對自己的女兒施法之後,再到發現邪教詐騙斂財,支撐自己的線就真的全部崩斷,樓梯「往下走」、走回最後的一條路「回家」的畫面,內心才是真正的墜落,有多少玩家隨著劇情要求要打開浴室的門時,內心都是各種崩潰,完全不想「面對現實」,彷彿自己若「面對現實」也會跟著崩潰墜落
kellerlin
9 months ago
一但知道杜豐于愈愛美心,就注意到美心受到的傷害也會愈重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玩遊戲的時候,如果聽到偷偷說講出杜豐于「明明金錢運用還有餘裕啊」、「太太有給生活的錢欸」、「小孩也不全然是爸爸在顧」、「也不是真的沒有人幫他」、「為什麼亂花錢、花錢的描述顛三倒四?」、「為什麼對方不交給其他人帶小孩?」

是不是很覺得風涼話、落井下石?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對更嚴重的攜子自殺/殺子自殺的人,講這種話有比較理性嗎?

沒有

就只是凸顯之前對這種議題沒有認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罷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當然也可以反駁「都是何老師的錯(當時流行的meme口號:「幹你何老師」),杜豐于是誤信邪教,他還是很愛女兒的」。推給邪教雖然看似成立,但美心的悲劇,仍然是杜豐于經濟陷入困頓仍出手闊綽、經濟狀況不佳家庭關係生變,對太太出門工作或回娘家拿錢憤怒不已、甚至剪掉太太鞏俐芳最愛的旗袍、又把太太當成厲鬼在害怕逃跑、同時又不去尋求原生家庭或親家援助、把希望放在女兒的歌唱選秀會上、失利後再尋求邪教信仰、太太不接受就言語暴力導致小孩出現身心狀況、因精神心理疾病汙名化的關係不讓女兒接受治療、把邪教當成治療的方法結果發生悲劇
kellerlin
9 months ago
何老師邪教的治療方式間接傷害到美心,但可能還做不到這麼多事情導致悲劇,比起媽媽的「密集母職」,爸爸因為貧窮的社會排除,最終慢慢陷入憂鬱或一團混亂的精神狀況,也會變成這樣,不只是「我要當個好爸爸」,還有獻身式的「犧牲我自己/自我傷害,我的子女就能得到幸福」,這種極端想法也是一種心靈崩壞的狀況,要立刻心理援助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偏偏社會上男性遇到鬱悶或低潮的外顯方式,是用性、暴力、成癮物來發洩、來轉移注意力、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或憂鬱

所以就會看到去嫖(性剝削)或性犯罪(偷拍、鹹豬手、性辱罵),言語暴力(辱罵或嘲笑)肢體暴力(自殘、家暴)或傷害他人(打人、隨機殺人),吸毒賭博酗酒沉迷手遊改車炒房搞投資過度蒐集癖(物質成癮)或是信教信邪信老師(心理依賴)等等

這些引發的社會問題更多更廣更麻煩,然後男性的心理健康預防與保健就又又又又往後挪,挪到沒人注意或沒有資源的位置,放著生灰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明明男性也需要幫忙,但是被更多家庭暴力淹沒。在一些教科書中,就有講到「單親爸爸」面臨的地獄,大意是

「沒有人覺得單親爸爸需要苛責,反而認為是過世的太太沒有福份」

「我太太很好,是意外帶走了她,她沒有錯,然而為什麼過世了還要被指責!」

「我顧小孩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幫助,但連找互助團體都只有單親媽媽,沒有單親爸爸的」

「單親爸爸也需要互相幫助」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教科書沒有寫到的是,現實中,更多單親爸爸會被逼/建議再娶一個女性,好將顧小孩的任務直接丟給這個「新媽媽」。就有非常愛老婆愛小孩的先生直接對這種建議發飆開罵,尤其是在太太喪禮或頭七的時候,到底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當鞏俐芳離家之後,杜豐于算是概念上的「單親爸爸」了,在這種極端的精神狀況下,他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源或知識可以運用來扶養/照顧美心,讓美心慢慢走出家暴目睹兒的創傷、撫平才藝秀帶給美心的壓力與恐懼,而不是依賴邪教給他的建議?
kellerlin
9 months ago
就像上面「從《還願》來看台灣社會福利變遷」講的

很難

面對這種困境,大部分的人回答很有可能是脊椎反射「不想找人幫忙活該」

這就是第一起國民法官判案給人的感覺了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種「活該不值得同情」的想法、甚至對解釋內容跟助人專業冷嘲熱諷,並無法解決日益增加的兒虐、已經存在的攜子自殺/殺子自殺、或甚至為什麼愈變嚴苛的母職要求

也不是立刻要人跑到另一種極端「不同情就是錯的」,而是多知道一點「不同的悲劇背後有漸進崩壞的脈絡(前因後果)」,進一步透過經濟與物理的幫助、以及關懷扶助與心理的幫助,試圖幫忙接住快要墜落的人而已(只能盡力但不保證會成功......)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讓憂鬱症的媽媽顧小孩跟把小孩丟給行動不便的老奶奶一樣危險。但後者你會知道她力不從心,前者卻應該像超人一樣自己克服,不然就是失職。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就是我能想到的兩個(在台灣)大眾流行作品中,比較能快速理解的例子

如果看到這裡還不懂,到底為什麼要講這麼一大串讓人理解重度憂鬱狀態的內心風景/想法......

看來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太難那就少講風涼話(即使在網路上),回頭跟自己爸媽或撫養的人講「我愛你/謝謝你扶養我」,就夠了啦!!!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用讚美取代批評,懂嗎!!!
kellerlin
9 months ago
ailinhuang: 然後丟給老奶奶照顧再被罵「都丟給人照顧,你這媽媽是怎麼當的!」
規工欸!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怎樣都要罵,很閒齁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懶人回應,免得又像之前被截圖燒

●我沒有主張「減刑」而是覺得此案不忍苛責,但我對刑期能不能下修沒有太大希望(因為類似的案子差不多就是這個刑期,而我也提出舉例)

●主旨在解釋「理解密集母職,對理解悲劇、並且阻止未來其他人發生悲劇,是有幫助的」,不是「有密集母職就可以洗白脫罪」(這兩者有差,該不會沒辦法分辨吧?)

●看到「不信憂鬱症」,所以再解釋「重度憂鬱」是怎樣,但無法改變「鬱症影響的是她選擇自殺,(...)不認為一個憂鬱症患者與殺人有直接關係」(如果解釋其中一個因素等於洗白,那刑總課本應該是佛書)

●又是「聖母」...(劃正字記號),解釋社福論點就是聖母,那醫療人員跟社福人員都是佛陀耶穌啦,好啦感恩啦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從社會功能論的角度出發,也要謝謝講風涼話的人,謝謝示範社會的另一種看法囉
畢竟這是公家單位跟社福機構的日常,可不能「因為爛人就不幫」喔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雖然有點相關但又不太相關,用《十殿閻君》呂柳仙鎮樓《十殿閻君》呂柳仙 自彈自唱 (有字幕)
惡龍。
9 months ago
不好意思想請問可以把這串討論轉去FB分享嗎? 我自認是樂觀少根筋的人,對育兒也沒什麼堅持,但我在第二胎產假結束回來上班的時候也是一度產後憂鬱,想努力滿足工作還有一直密集尖叫討抱的小兒子需求,狀況差的時候抱著小孩很想就這樣鬆手讓他摔下去,後來家人發現努力勸說我送24小時托嬰,狀況才好轉
蹲角落
9 months ago
kellerlin: 一個不相關的
這首裡面好像很多不常見的台語用詞,拿去問長輩都不知道
kellerlin
9 months ago
faithx: 可能沒辦法,因為我主要還是回應噗浪看到的討論,貼過去應該不知道我回應的對象是噗友,會變成去脈絡化,轉噗的話倒可以

不過可以把當中非出自我的論述,而是轉貼引用的連結,那些文章或報導比較完整,應該能幫上一點忙

也抱抱辛苦的您,精神狀況不好又累又忙碌真的什麼負面的念頭跟衝動都會一瞬間爬上來,家人的幫助也很重要,狀況不好的時候多求助或接受幫助並不是壞事(雖然很難,要學著跨過內心那個崁還是有夠痛苦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q8513015: 呂柳仙(1913-1966)用的台語也差不多一個甲子前了,往上追溯他師父汪思明(1897-1969),就是百年前的台語了,有很多用詞應該都很罕見或失傳了

至於會放這個,是因為《還願》開頭有用到他的唸歌
蹲角落
9 months ago
kellerlin: 我是因為以前大愛劇場還是哪個有一部叫做<十殿閻君>的戲,裡面主角的媽媽就是念歌的,非常好聽,可惜找不到那位女士的版本
發現還願用的這版後我經常聽,但耳機在公共場合脫落時就很尷尬。
惡龍。
9 months ago
kellerlin: 謝謝你的回覆~ 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分享給更多人

狀況不好的時候真的是完全無法想到求助這件事,好險我家人有及時發現狀況不對勁,希望這社會能再溫柔點對待各種不同狀況的人
kellerlin
9 months ago
faithx: 不會,如果對專有名詞的解釋跟舉例可以幫上一些忙,甚感萬幸

「狀況不好的時候真的是完全無法想到求助這件事」,真的,如果多一份理解,或許遇到有人/自己發現陷入開始拒絕或難過的徵兆時,會比較知道要怎樣應對,也能讓社會在互助之下變得更友善
kellerlin
9 months ago
q8513015: 哈哈我如果在旁邊一定是「哇是同好啊要不要相認啊啊啊」(內心吶喊)

因為我之前在聽的是......北管 - 轎前鼓 / Litter front Drum (Beiguan Music)
#只要我不尷尬_尷尬的就是別人
kellerlin
9 months ago
也謝謝噗幣,這些解釋也許還會有幫上忙的一天,但多一份理解,或許就能讓人不至於孤立無援、或不至於惡言相向

但也必須重申這是極端的案例,拿來當成「女人仇男」地圖砲所有女性,只會讓人覺得這種想法的人也很極端

儘管這個是極端案例,但過程很多壓垮人的因素卻是普遍媽媽的痛苦經歷,人不是一開始就突然壞掉,而是漸進的走向了極端,這個漸進的過程是有辦法在很多關鍵時刻扭轉的,理解(不是同情不是洗白不是聖母就只是理解就好)這點才有辦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才能慢慢減少悲劇的發生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畢竟有太多的悲劇,是由無數被否定的苦痛鑄成

任何一個正常的爸媽育兒的苦痛,如果長期被否認被忽視,任誰都會崩潰

揭發這些以前不重視的因素,讓人重新看見父母育兒的困境,也才能作為制策的依據,藉由專業助人知識來預防來阻止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想到以前

前輩:「有些人不是你講他就會知道,他要等遇到了才會理解」
菜鳥我:「可是等他遇到了就來不及了啊」
前輩:「所以才要偷偷的先把安全網張好啊(眨☆眼)」
菜鳥我:「喔喔@@」

保持這個初心大概就是這樣哈哈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另外一點,如果不是那種什麼都沒想「啊就活該」,而是覺得「大家都同情這個媽媽,那誰來同情我(我的經歷)」的話,請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否需要幫忙,可以的話找人討論或是跟伴侶配偶協調另外找職業的照護者介入,因為這種悲憤不公平的反應,很有可能是壓力累積與後創傷的狀況:愈極力否認別人關懷的人有時候其實自己是愈需要的,以避免產生相對剝奪感(罵走助人者讓大家都沒機會受助,這樣只有我沒有受到幫助時就不會太難過)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男性家長通常也很會忍耐,而且會因為自尊或社會期待去否定壓力累積,這種自我否定往往會強到會壓迫到周邊所有的人,形成「我可以妳為什麼不行」的價值觀與人格認知。這種否定了「每個人抗壓能力跟擅長處理的事情不一樣」這回事,會形成一種壓力的輸出,成為逼迫他人致使憂鬱的因子、甚至對不特定多數他人的言語暴力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當這種言語暴力把配偶伴侶、來幫忙的親友、私人專業照護者人罵走之後,就會陷入沒有人幫忙(失去支持結構)的困境,然後漸漸開始「往下掉」。所以助人專業不能因為對方講話難聽就不幫,因為講話難聽很有可能是壓力累積或後創傷的反應,一般人看不出來,但助人專業者必須試著看出來,並且詢問是否要接受協助,這不是想太多也不是聖母,而是很多案件是這樣救回來的,做這行的人要被訓練的敏銳度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所以若覺得「大家都同情這個媽媽,那誰來同情我(我的經歷)」的話,請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否需要幫忙
kellerlin
9 months ago
感謝噗幣
希望簡略的社福理論,能稍微在任何人感到困頓的時候,發揮一點互助跟鼓勵的效用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懶人回應PART2(居然有2)
●為什麼案件是六歲仍拿母嬰時期的崩潰當舉例?因為很多責怪的人是拿照顧嬰兒的強度來責怪一位照顧小學生的媽媽,對母職的要求往往不限小孩年齡甚至會延續到成年

●有些人的回答展現出「沒有照顧經驗」,比方「你自煮/外食有沒有什麼困難?(已知被告精神差無法煮飯,先生有煮三餐嗎?)」而不是「小孩難道都吃外食?(預設媽媽不煮飯就是失職)」

●認真解釋都會被人開偷偷說嘲笑否定;那平常媽媽盡力顧小孩結果也會跟這噗一樣,這群人還不是少數

不理解母職就否定媽媽,是密集母職在台灣社會的樣態,跟憂鬱症互相影響變更嚴重(所以才要花這噗解釋)

●要媽媽不要上網或不要理酸民,不如請上網的人不要說風涼話
kellerlin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風涼話示範@jennie200806 - #華麗的垃圾桶「活該」
「那個......噗浪有很多新手爸媽、也有家暴受害媽媽......這樣講真的不太好」

@jennie200806 - #華麗的垃圾桶「不要對號入座不就好了(不要理會酸文/跟你無關無視就好)」
「可是你這噗是開公河欸......(在任何人都看得到的地方公開嘲笑)

#寫實到想哭嗚嗚
kellerlin
9 months ago
真實例子
某次凶殺案:「哈哈▲▲就是OO」
噗友:「死者家屬有在用噗浪欸,講話能不能留點口德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