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閒談:對於日常聊天時,他人文字使用的敏感度】
好久不見,希望你們都好。其實這段時間有很多想分享的,但因為忙碌其他事項,就一直還沒有好好整理。
今早在國外論壇閱覽時,發現一則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討論,講述原PO對於友人日常訊息時,文字使用的改變敏感一事。
我平時對於人的聲調、表情的改變非常敏感,然而確實常難以拆解其背後意思、無法確定對方情緒改變的來源時,便會很焦慮,這時RSD就會啟動,導致我變得很難受、很害怕是自己說錯話或做錯了什麼。
而一直以來,這樣的敏銳度也呈現在與他人的文字往來上。我一直以為只有我會這樣,沒想到今天意外看到相關討論。
你們也會這樣嗎?
下收一點我的經歷和想法。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7
之前發過另一噗,講到希望親人朋友們能夠給予較直接的溝通,而非隱晦、不講白的方式讓我們猜測(無論是否get得到他人的言下之意,又或者猜測後是否分析正確,都仍極有可能會得到關係破裂的結果,這是我以及其他相似特質的人們從小到大的共通經歷,對我而言也是極大的人際創傷來源)。
這樣的體驗只可能導致RSD的情形更加不受控、對於關係當中各種大大小小的「變化」更為敏感(但分析能力仍不夠好,就會變成所有事情都拉回自己身上、自我責怪)。
在許多人際體驗中,我也時常因為他人與我文字訊息互動中改變了寫法(好比平時不會句點的句子突然用了句點、平時習慣短句型卻突然寫得很長之類),而感到困惑與焦慮。
會注意到這些細微變化的其一原因,是因為許多泛自閉光譜者擅長從各種各樣的事物中看到脈絡。就像或許有些人在看一件碎花洋裝時,會很快看出(拆解出)小碎花樣式的分布。
對我而言,文字也是這樣。
有些我比較不熟悉,或是關係相對小心翼翼的友情,我更容易因為對方文字模式的改變而憂心。我曾經因此去翻對方以往的發文、過往的訊息、和其他友人的互動,藉此分析對方文字模式改變的規律性(如果找得出來的話)。
噗首提到的論壇文章(是英文)有看到非常受用的建議(我先用google內建的網頁翻譯功能翻了):
https://images.plurk.com/4VaQyYHPgij0w7kodrMLbB.png
近幾年我在努力練習區分他人與自己的情緒(有時會像海綿一樣吸取所有身旁人的情緒,然後因為述情障礙Alexithymia, 導致無法分辨某個情緒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也努力讓自己明白「別人的情緒反應不一定是因我而起」。
多年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歷,讓大腦內建一套生存模式和戰鬥系統,這便是RSD與CPTSD對許多有所特質的人們所帶來的影響。這很難跨過QQ但我相信藉由自我提醒與覺察、與專業人士晤談,這些情況都會有改善。
立即下載
根據過往體驗,我發現能夠在關係開始出現問題的前期就意識到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有時候容易因為對朋友的欣賞與喜愛,而自行將對方釋放出的負面訊號(這邊指的可能是對方想要遠離我,或是對方覺得厭煩的訊號)給蒙蔽,而沒有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沒拿捏好距離。持續栽進去的後果就是,對方最終爆發,導致我們嚴重的自責與再度傷害(同時也傷害、困擾到對方)、人際關係的負面經歷再添一筆,即使我們還未從其他過往體驗中恢復。這類反覆、長期的創傷也是導致CPTSD的一大原因。
回到對於文字敏感的部分。
我想這沒有解方。
就像上面截圖的留言者說的,如果交集的對象是能夠讓我們放心、自在去詢問的,那麼直接去問或許是比較好的做法(至少好過我們自己胡思亂想)
能夠意識到那些焦慮的情緒不是我們的錯也很重要,在RSD發生的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再多一種自責或自厭的情緒去打擊自己。
其實今天真的只是看到別人的討論而突然發噗,所以沒有特別準備要講什麼。
最近最想做的是整理一系列推薦影劇的清單(上次書籍推薦過了這次推影劇)。如果旅人們不介意讀英文原文的話,我也可以整理一個英文書推薦串(大概會比上次的中文書籍清單要長,且小說>>>其他類型,國外當事創作者的小說創作量真的很豐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