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特質閒談:關於直接、誠實的溝通模式】
我自己(以及和其他國外泛自閉光譜網友交流的結果)似乎很需要直接、不拐彎抹角、不隱諱的溝通模式。
同時,我始終相信「直接不等同於傷人」,應該是可以有顧及他人心情,卻能夠好好把訴求和想法說出的方式的(然若問心無愧、盡了全力維護對方的心情,對方卻仍感到不愉快,只能說是電波不合,是無法掌控的)。
我對於不說白的暗示型態溝通方式非常不擅長,尤其這種溝通方式在人際互動中,對我而言只是徒增解讀對方的難度。
好比我很難察覺他人對我的看法或是訴求,因此可能會過於靠近、過於「黏人」。
儘管成長過程中一直在調整並提醒自己不要太熱情而嚇到人;可若過於喜歡一個朋友(即使認識不深),而對方剛好也散發出混雜的訊號,無論是否因為客氣、好意,對我而言都會變得更加難以判斷,而錯過對方可能想要拉開距離的暗示。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0
我明白亦感激會有人因為友善、客氣/客套、因為不好意思、因為不想傷人等正面、溫柔的原因,而選擇在溝通時以非常委婉、隱晦、不明說的方式「暗示」對方自己不愉快或不喜歡的心緒。
但對於大多數習慣直線/黑白思考、並且習慣直接的溝通模式的泛自閉光譜者而言,暗示是非常難理解的。
此外,不少泛自閉光譜者會出現「理解字面意思」的情形。
打個比方。
有時候,人們可能因為其實並不真的想變得親近,而在婉拒的時候以「下次再約」、「這陣子可能不方便」等說法,想著可以勸退泛自閉光譜者;然而許多光譜者生命中最大的困難,便是人際互動這一塊,腦迴路本質與一般人的差異性,導致我們可以能會將「下次」理解成「真的下次可以=或許能過一陣子再問看看」,以及「這陣子可能不太方便」理解成「真的只是這陣子=或許能過一陣子再問看看」。
這並不是我們故意一而再再而三、白目地重新嘗試,也不是刻意忽略、假裝不懂一般人隱晦的暗示(言下之意),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跟某個朋友變熟、變得要好)。
我曾問過國外一些光譜朋友,許多人都認為,如果可以的話,會希望那些溫柔、不願傷害到他人心情的對方,反而以更直接的方式表達「其實並不想變得更親密」的想法,會對雙方都比較好。
因為,當泛自閉光譜者們終於認知到「哦,原來對方有其他的意思、原來對方並不太想和我們深交」的時候,往往已經太遲了,甚至可能已經讓對方受傷、感到厭煩。
那個不斷暗示(但我們卻沒有get到)的對方,可能已經長期積累不滿、不斷地忍耐再忍耐;而最後光譜者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是關係完全沒有修復餘地的最終階段了。
到最後,或許一次爆發之下,關係便完全終止,使對方感到不愉快,我們也覺得自責又受傷。
當然,我同樣也理解,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以直接的方式溝通(或許是找不到溫和而直接的溝通方法,或許因為他們自己也受過傷,而需要以隱諱的模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又或者有時單純是一個習慣)。
這噗並不是在說哪一方就一定得為另一方改變。
只是往往很遺憾,每當類似的情形發生時,我總覺得如果能早點知道對方真正的心聲和想法,就好了。
每次類似的情況發生時,都讓我無比自責(可能幾個星期,也可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再外加上次聊到的RSD,真的是多重情緒炸彈,很可能導致meltdown甚至burnout。
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夠盡快明白對方的看法,或許對方也不會憋得那麼難受;若是我知道了,我也不會強求要和對方有更深的交集。
無論如何我從不願與我交流的人有任何不自在(卻好像往往因為自己障礙的限制而會導致這類誤解和不愉快TTT)
立即下載
有時回首過去一些失敗的人際體驗,仍會時常覺得是自己單方面的「錯」,自責至今,那份自責卻再也無法解開,因為時常關係的另一方已經切斷了連結的可能。
或許有時真的只是單純的電波不對,分道揚鑣不見得就是壞事。
可是總還是覺得惋惜,也覺得遺憾,因為很多事情如果當初有效地溝通、理解(無論是我或者對方),或許就不會變成這麼不理想的結果……
我想,許多泛自閉光譜者最常遇到的應該是原本覺得是朋友的人突然一聲不響消失,或是突然就不喜歡自己了……
我現在覺得,這些很可能都不是「突然」,而是很遺憾地我們的困難點,導致我們沒有發現那些人散發的「暗示訊號」……
當然這不是想要檢討任何人QQ只是覺得真的好可惜。
不過人生、人際關係或許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是沒有那麼多機會去化解的,就算有一方願意,另一方不見得同樣。
只希望透過分享我日常的思考、我的特質帶給我的障礙與困難點,以及我們美好的部分,能夠讓與我相像的人們能感覺到被理解,也能進而非發覺自己可以往什麼方向努力(並且在某些時刻意識到,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錯」)。
最後,最近很大的一個心得是:
多和自己相似的人們交集(並斷捨離不適合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很重要,也是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的一件事。
我這陣子分別和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泛自閉光譜&ADHD者談,大家對於上面提到的現象似乎都很有經驗(p-rock)(?)
也發現,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與我們相似的人,自然就能理解對方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因此在和彼此溝通時,也免去了那些猜疑和不確定性。
這讓彼此的交流變得很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這樣感覺安心、信任的對象。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午飯前補充一個。
我想起有位外國朋友也替「可能是泛自閉光譜者但卻會用婉轉溝通法」的人們做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就是因為要適應一般人的社會,需要社交迷彩偽裝,因此已經習慣了婉轉的溝通。
因此他卡在一個「需要別人和他直接溝通,但自己沒辦法給出直接的溝通」的狀態。
我在想,或許也有不少人是這樣。
我曾被說過集直接與婉轉於一身(???)讓我很納悶。
但我發覺,因為我也很想盡力顧慮別人的感受,所以我如果有什麼不舒服、不愉快,似乎反而也是會比較忍耐、比較不敢(無法)直接告訴對方的。
這或許也是一種社交迷彩(masking)的展現型態。因此才會形成這種極度矛盾的狀態。
這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在慢慢學習,至少面對可以信任的親友,我會盡量用(溫和的)直接模式面對;唯獨面對不熟悉,或是所謂「一般人」夥伴,才會比較用婉轉隱晦的方式溝通。
剛剛逛到這篇(英文的)Autistic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很詳細解釋了大多泛自閉光譜者的溝通模式。
https://images.plurk.com/3ec6b0ByHhvYvHffz00NiP.png
https://images.plurk.com/2poNA7bEoi6CjWDT7QLD1p.png
https://images.plurk.com/4x5aPJG2WJ3R3rfVsQu2U1.png
剛剛找到了我之前網友發過的「婉轉溝通法可能是創傷反應&社交迷彩」的推文,但不知道可不可以轉貼過來(我再問問),其實是很短、表達想法的推文,沒有講得很深入就是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