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Rejection Sensitive Dysphoria/拒絕敏感】
(簡稱RSD)
若找一些較早期的文章,可能會看到RSD「與ADHD較為相關」,起先似乎普遍被認為是ADHD者常有的現象;然近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許多泛自閉光譜者也會有RSD,而也有部分研究顯示RSD很可能與複雜性創傷後症候群(C-PTSD)相關。未來有機會我會再另發一噗分享/蒐集CPTSD相關的文章(如果我的資訊是正確的,目前有關CPTSD翻譯成中文的書目暫有一本,不確定有沒有出新的)。
以下整理一些RSD常見的情況,以及可能的舒緩方法。
多數資訊來自我覺得做得非常詳盡的這個網站,至於調適的方法,我只能就我個人的作法,以及網路上查到的一些來分享,不一定適用所有人。
下收。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9
目前,就如同許多當事者經過多年體驗後得出的詞彙(如Autistic Burnout),RSD雖然被部分醫學專業人員知道,但仍不是一個特定的醫學名詞。
簡單來講,RSD是一個因為真實體驗到的,甚或是當事者懼怕、想像的「被批評、被拒絕、被推開」而導致的強烈情緒反應與痛苦。
由於多數非神經典型者(下稱ND,也就是含括泛自閉光譜、ADHD、學習障礙等狀況的名詞),自幼就處在一個並非為自己所設計的環境成長,不斷地調整自己、隱藏自己,而迎合大眾、使得自己「看起來像一般人」;卻又因為各種細微的差異,使得偽裝的過程仍不斷被糾正、被排拒,而產生RSD的情況。
噗首提到的網站整理了一些常見的RSD狀況,比如:
- 常常被說「太敏感了」
- 常常將得到的批評甚或回饋視為「被拒絕/被排斥」
- 對於上述的批評或回饋可能有不可控的情緒爆裂或氣憤
- 自信心/自我價值感低落
- 擁有討好型人格
- 不斷地在腦中回放各式社交情境,並不斷分析自己是否有哪裡做錯、說錯什麼話
- 甚至有可能直接避免和別人太過親近
- 時常害怕讓人失望
- 害怕犯錯並因此避免嘗試新事物
- 在接收他人回饋時感到尷尬或羞恥(然或許回饋並非負面的)/即使在做日常的事務時也害怕被人評判
之前我曾在推特看過一則討論,有人發問:
「世界上哪有人喜歡被拒絕或被批評?為什麼人們要特別發明一個RSD?RSD有什麼特別、和一般人對拒絕/批評的抗拒和不舒服有什麼不一樣?」
立即下載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我相信這大概是很多沒有經歷過RSD的人的疑惑,並且常常覺得經歷RSD的人只是反應過大、小題大作。
我們當然能夠理解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或被批評。
但我曾問過許多世俗定義的「一般人」,問他們對於被拒絕或被批評的不舒服,大概維持多久、容不容易調適。
大多數的他們告訴我,不舒服是一定的,討厭的感受維持程度當然因事件而異,但不至於讓那個感受影響到他們整天所有該做的事情甚至放鬆的時刻。
如果一句任意的批判對一般人影響的最大時數可能是一整天;對於有RSD的人,同樣一句重量的批評話語,可能影響個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
因為那些話語會堆積在內心深處,在看起來沒什麼不愉快的瞬間突然回返。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以前我一直以為大家都會這樣、都像我一樣某天睡前突然想到十年前與某個已經失聯的朋友的某一場對話,然後當年的情緒又像錄影帶回放那樣清楚重現。
於是就因為閃現的一個十年陳舊回憶,我的一個早晨/一個下午,甚至一整天的心情就泡湯了。
或許是舊友無心的一句「你好黏人」,這樣一句話,會讓我在十年後仍舊自責於自己太過熱情嚇到朋友。
類似的狀況層出不窮,甚至在遇到全新的事件/問題時,過往的負面經驗也會全數一次回返,提醒著我「這樣的狀況已經遇過了、怎麼可以再犯類似的錯」,並進而將我的心情拉入谷底。
要調適RSD,是一個漫長的道路,非常困難。
尤其如果它幫我們儲存了陳年的情緒垃圾,和其實根本可以放過自己(甚至自己根本沒做錯)的過往經歷,並強迫性地在相似情境下自動撥放。
如果身旁的人們有這樣的耐心,願意傾聽、可以理解,那和他們聊聊,讓他們知道在RSD發作時請不要輕描淡寫地帶過我們的痛苦、請他們在身旁靜靜地陪伴,不要老是說是我們想太多,我想這會對我們的恢復之路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我知道,他人的耐心和理解也不是無限供應的;我們也不能要求別人什麼事情都給予體諒。很遺憾地,也不是所有人身旁都有願意這樣陪伴著的親人/朋友/另一半。
(我先把GOOGLE自動翻譯的噗首文章片段放過來,我覺得那個怪怪翻譯勉強能看懂。)
先了解RSD在ADHD之中的表現,之後再連結到泛自閉光譜中的表現,覺得這樣循序漸進的寫法很有條理><
https://images.plurk.com/2ggltLwGCM2Aqadf49JgOl.png
https://images.plurk.com/2AxnByXV0ZepwXbI1G9YIG.png
我個人覺得RSD最困難的部分真的是在於「理性、邏輯上知道某件事情會發生/某個人有某種情緒反應,不代表是針對自己,也不代表自己真的做錯什麼;但是情感面上就是無法調適,覺得無論如何自己都有份、都有責任、都可能有出錯」
https://images.plurk.com/3qC9VLap10v78Ge0AaANQR.png
這邊提到泛自閉光譜者對於他人/自身情緒的理解與分析困難,也對RSD的影響很大。
(下續)
好比,我會因為沒有辦法確認與我交流的人突如其來的聲調/表情轉變原因為何而越發焦慮,那個焦慮很容易觸發我的RSD(尤其對方的轉變是偏向負面的話),我會忍不住想——我做了什麼奇怪的動作嗎?我是不是說錯什麼?所以他的轉變應該……是因為我吧(就像「芝麻開門」一樣變成RSD開啟的通關密碼T_T)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至於解方,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降低RSD的狀況。除了旁人的理解外,總覺得能夠理解自己也很重要。
我以前(現在偶爾也還會)常常會對於RSD發作的自己生氣,覺得怎麼又來了、覺得一直反覆迴圈的自己好糟糕/好遜(也好累)。
但這簡直是火上加油,明明就已經很不好了,結果最應該體諒、理解的人(本人)卻還在罵自己T_T
所以現在我學會先讓那個情緒出現、盡量接受它就是存在、我的腦迴路就是這樣,並且明白(先不論那些怪異/負面的社交體驗是不是自己的錯),現在的情緒不是自己的錯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bbpZD3ByM7tB2gG9cHMsj.png
噗首那則提到一個概念是「開口去詢問、了解對方真正的意圖」aka請對方澄清,但我知道這對許多人來說很難(尤其面對的如果是不熟悉的對象)。
如果鼓起勇氣開口了,對方卻以客套/隱晦的方式回應,也有可能還是沒有辦法讓我們懂對方真正的狀態,導致後續的誤解或是我們更大的焦慮。
所以我覺得這個方式不見得適用在所有狀況(除非是和信任的對象相處時)。
我之前還有存這篇有關RSD與泛自閉光譜的文。
相較噗首那篇,寫的人是醫師(雖然該醫師似乎也是泛自閉光譜當事者);這篇因為是當事者的心聲與分享,感覺又稍微更有人情味一些。
也分享幾段我很喜歡的><(再次勞煩GOOGLE自動翻譯,我還未有時間去問這位作者能否翻她的全文,之後再找機會問問看)
覺得作者對RSD的體驗描述非常精確:
https://images.plurk.com/1q6oFsmHUYrWEehLAzdSSV.png
https://images.plurk.com/5adLpzoxvXN1qX0mYG2gZR.png
另外,這篇收錄這篇文章的網站Reframing Autism是我很喜歡的,它集結各式不同泛自閉光譜者的心聲,但同時也有專業人士幫助建立的樣子。
如果懂英文,這個網站是很實用的。
目前先寫到這邊,之後有想到什麼會再新增。
不好意思說要寫結果過了這麼多天才寫出來><
如果拉線後有想問什麼或聊聊什麼,都非常歡迎(p-blush)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補充:
我分享的第二篇文裡面提到會想「修復這個狀況」,這也是RSD長期很困擾我的一點。
每當我回放一些失敗的過往人際關係,我會非常想去修復、去彌補(就算心底深處明白很多時候是不可能、對方也不一定願意;有時對方認定了我們是什麼樣子就不會再被扭轉了,我們再怎麼努力也徒勞)。
因此我甚至可能會為了這件事情跑去道歉、跑去解釋自己(深怕誤會解不開),基本上日常生活有什麼事情我第一個反應也是道歉。那不見得是因為我真的做錯什麼,但就像上面提到的,我覺得很多事情問題都來自於我,因此我要承擔、我要說對不起。
這是一個(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不太好的習慣QQ但是長年累積下來真的很難調整T_T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
瞬間想到。
我想起前陣子和一位只有泛自閉光譜,而非像我有有光譜的狀況又有ADHD的女士聊過。
對方告訴我她並沒有RSD或CPTSD那些情緒回放,但是ADHD會有。
噗首的文章也提到ADHD和泛自閉光譜非常容易併發(也有很多人是先確診其一,幾年後才確診另一個,就像我兒時就有很明顯的ADHD狀況,但因為先確診了感覺統合障礙,所以ADHD沒有特別被點名也從來沒有用過藥;長大回頭看才注意到其實有超多根本是泛自閉光譜的特性但沒被發現)
總之,我只是想說,或許的確如多數文獻所指,RSD可能是絕大多數ADHD者(尤其女性)的標準配備;但部分泛自閉光譜者也有RSD,我不曉得,會不會其實是他們還未被發現ADHD的那個部分?
我的確認識一些「只有泛自閉光譜特質」的人,沒有RSD(或者可能有,但沒有那麼嚴重或明顯?)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點因為我不是醫學專業沒有解><(以上只是單純猜測,可能以上分享的很多東西和我的ADHD也有關聯),台灣可能很多人連RSD是什麼也都不知道(包括醫學專業者),所以中文的資訊幾乎是零QQ
(連國外的研究也比較多是偏向ADHD-RSD,而非泛自閉光譜-RSD)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
泛自閉光譜自成一種腦迴路、一種看世界的方法;ADHD則又是另一種。
最後,泛自閉光譜+ADHD又是全新一種(聽起來怎麼有點像兩個外星生物的混血,太可怕><比外星人還要外星人???)
(另外還有所謂的一般人、神經典型,簡稱NT。不是新台幣
我是在六歲被確診「感覺統合障礙」,而我讀了很多國外專家的說法是,其實泛自閉光譜者90%以上都有感覺統合障礙,也因此,許多早期被確診為感統障礙的人們,未來被重新確診為泛自閉光譜者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泛自閉光譜特徵相對隱形的女性QWQ
剛好在跟朋友聊RSD,順道查到這一篇,覺得寫得很詳盡,也有一些遇到這個狀況的建議。是英文的,但還是分享給你們。Rejection Sensitive Dysphoria, Relationships, and H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