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1 years ago
[閱讀]客神/稀人來訪 マレビトの訪れ

《日本書紀》中關於葦牙彥舅尊的誕生是如此描述:

天地混成之時,始有神人焉。號,可美葦芽彥舅尊。(神代上第一段、一書の三)

此文中,將神人以「カミ(神)」訓讀之。

同樣在《日本書紀》中還記載有:

天地未生之時,譬猶海上浮雲,無所根係。其中生一物,如葦芽之初生埿中也。便化為人,號國常立尊。(一書の五)

此處的「人」亦是「カミ(神)」。不過,上述之美葦牙彥舅尊在此變成了國常立尊。在兩段文章中,「神人」與「人」皆指代「神」,意謂裝扮成人的樣子的神。

海之彼方渡來的大雁也被看作常世之神。《萬葉集》卷十六中:「今朝之朝,秋風寒,大雁來鳴,遠方之人來兮。」這裡的「遠方之人」就是常世之神的意思。

#日本的眾神 #Myth #Book
latest #21
DarkAsk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補註:

疑為卷十七之誤。《萬葉集》卷十七,3947番歌。作者:大伴家持。

今朝の朝明,秋風寒し,遠つ人,雁が来鳴かむ,時近みかも。
今朝晨曦時,秋風凜冽沁骨寒,遙途遠人兮,飛雁翔天渡虛空,來鳴時節將近哉。

常世:他界。
DarkAsk
1 years ago
《日本書紀》中關於從葦原中國被放逐到根國的須佐之男(スサノオ)的記載有:「身之行惡,為遠謫者」,這裡的「者」也是「カミ(神)」的意思。這與上文中提到的用「人」指代「神」一樣。

《日本書紀》中還有如下的記載:須佐之男於傾盆大雨中,穿著用青草做的笠蓑衣,四處求宿,但是無人願意借宿給他。所以,從那之後,禁止穿著蓑笠,背上草束進入他人家,一旦觸犯,必須散財贖還,以此免除罪行。此為「太古遺法」。
DarkAsk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補註:

《日本書紀》
于時霖也。素戔嗚尊結束青草以為笠蓑,而乞宿於眾神。眾神曰:「汝是躬行濁惡而見逐謫者。如何乞宿於我?」遂同距之。是以風雨雖甚,不得留休而辛苦降矣。自爾以來,世諱著笠蓑以入他人屋內,又諱負束草以入他人家內。有犯此者,必債解除。此太古之遺法也。

「必債解除」解釋起來有點複雜,意思是付出什麼代價來祓除,不見得是財物,亦有說散盡家財等,姑且譯為「散財贖還」。

《「太古の遺法」と「翁さび」》田中禎昭
《祓除と貨幣の関係》福田徳三
立即下載
DarkAsk
1 years ago
《常陸国風土記》記載著新嘗之夜欲借宿遭到拒絕的祖神的神話。另外,《備後国風土記》的逸文中記載了蘇民將來(速須佐雄神)等的類似的神話。相距甚遠的八重山石垣島川平的南風野家也流傳著與此類似的故事。

在川平,從舊曆九月的「戊戌(つちのえいぬ)」之日開始的節(しつ)の日,村中的年輕人穿著蒲葵(クバ)葉做的笠蓑,到訪各家吟誦祝詞。

此代表從龍宮(ニールスク)來的マヤの神,也稱作真世加那志(ユンガナシ)。其穿著蓑笠巡訪各戶的身姿,仿若須佐之男。這無疑就是《日本書紀》中須佐之男所託依的客神。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常陸國風土記》筑波郡
昔神祖尊,巡行諸神之處,到駿河國福慈岳,卒遇日暮,請欲遇宿。此時,福慈神答曰:「新粟初嘗,家內諱忌。今日之間,冀許不堪。」於是,神祖尊恨泣詈告曰:「即汝親,何不欲宿!汝所居山,生涯之極,冬夏雪霜,冷寒重襲,人民不登,飲食勿奠者。」

Wikiwand - 備後国風土記
《川平村の歴史》
《八重山民俗誌》上卷真世加那志の由来 ~琉球沖縄の伝説
DarkAsk
1 years ago
其身穿蓑戴笠之前,是將樹葉、蔓草捆縛在身上來當作客神(マレビト)的符號。

八重山的赤面神(アカマタ)、黑面神(クロマタ),宮古島島尻地區的食人神(パーント)和狩俁的祖神祭等皆為明證。若狹的手杵祭則是戴著「羊歯の冠」。顯然須佐之男於祭祀活動寄宿其中。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https://images.plurk.com/7pyWSf5ByNq02EhST9VrJI.png https://images.plurk.com/2KJnfhiOCH0vPKFPH0byNW.png https://images.plurk.com/1HbkWtfQ0cuvsX3apqZjv.png https://images.plurk.com/6iMhv9xPZedU8HftT6tfeP.png https://images.plurk.com/13f0ghkvwIH31cdHZyreGz.png
DarkAsk
1 years ago
在南島,長壽的老人在還活著的時候就被當作常世神來看待。

一個世紀之前,宮古島有著這樣的習慣,島民會在正月初一的早上,女人與小孩子來向長壽的老人行禮叩拜。當地人稱之為「年頭拜」。穿著正裝、莊嚴肅穆的老人坐在自家走廊上或者大門口,用手捏一撮盛在盆裡的鹽,放到來禮拜的人的口中以示祝福。這個鹽稱為「黄金塩(くがにまーす)」。

日本古代也有將長壽的老人看作常世人的說法,在《日本書紀》顯宗天皇的條目記載,「新室の宴の歌」的最後部分出現了「我們常世等」這樣的語句。折口信夫將其解釋為,活在現世但是被看作常世人的老人們。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年頭拜:「年頭(にんつう)拝み」。

《民俗の思想―常民の世界観と死生観》谷川健一
喜界島將老人稱為神。

《日本書紀》顯宗天皇
出雲者新墾,新墾之十握稻之穗,於淺甕釀酒,美飲喫哉,吾子等。腳日木此傍山,牡鹿角之,舉而吾儛者,旨酒,餌香市不以直買。手掌憀亮,拍上賜,吾常世等。
DarkAsk
1 years ago
他界的祖靈現身來為現世的人祝福變為禮儀化,海的彼岸之龍宮大主(うふしゅ),以老翁的形式登場向觀眾說一些祝福的話語,成為了沖繩戲劇的開頭場景。

竹富島舉行「種子取祭(種とり祭)」的時候也一樣會出現打扮成老翁樣子的龍宮大主。大嘗祭的時候,在悠紀•主基的稻田邊暫休(忌籠=いごもり)的稻實公(稲実公)也是一副老翁的裝扮,由此可見,其即為常世的祖靈所映出的樣貌。

神以人姿來訪,授與村人祝福,其為在現世中凸顯出常世的方式。關於這一點,折口信夫是這樣說的:

「人(ひと)」在其意被固定為「人類」之前,還有神及其繼承者的意思。如此一來,「稀人(まれびと)」就是來訪的神。實際上,也就是人裝扮的神。所以,神又稱為「人」,這也就再自然不過了。《上世日本の文学》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竹富島種子取祭。竹富島 種子取祭竹富島的取種子祭 | 是一個新型的沖繩觀光資訊網站
忌籠(いごもり):也寫作斎籠、居籠。日本於神祭的前一日,將自己閉居於特定場所,清淨心身,類似齋戒沐浴。

稻實公:稲実公(いなのみのきみ)。大嘗祭中的一個角色,在「抜穂(ぬいぼ)の神事」中,當造酒子(さかっこ)將稻收集到田中央後,由稻實公收攏將其變成御飯與御粥、白酒與黒酒。大嘗祭細節太多,無法一一說明。

《大嘗祭》鳥越憲三郎
DarkAsk
1 years ago
但是,正月裡的鹽與人們的關係根據地域的不同有微妙的變化。

在鹿兒島縣下,海濱有著曬鹽營生的人所構成的聚落,他們被以「塩屋」之名稱之。塩屋在正月初二的大早,會到遠近的村莊,說著「來拿鹽喔(塩受けてくれ)」,走街串巷地在近處的住家來回。相熟的人家會將雨戸稍為打開,拿出一些米跟錢,塩屋放下鹽而把米跟錢拿走,之後,村中的年輕人和小孩會代替塩屋到各家各戶去賣鹽,以賺取零花錢。各家將其當作「清淨鹽(清めの塩)」來使用,此行為被稱為「賣若鹽(若塩売り)」(小野重朗談)。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九州・沖縄 - 知る・調べる - 公益財団法人塩事業センター
《塩と日本人》田村勇

雨戸:在窗戶或緣側所立的擋板,除了防風雨外,亦有防盜的效果。

清淨鹽(清めの塩):用來去除不淨的鹽。例如從葬禮回來時所用的去穢的鹽,或是相撲選手灑在擂台上的鹽。
DarkAsk
1 years ago
阿蘇的山國有這樣的風俗,在正月將一撮鹽放在盆上,挨家挨戶地說著「來些祝福的若鹽吧(若塩を祝ってくれ)」。農家會拿出兩合半的米,來交換這些鹽。

起初,是長壽的老人端坐在家中授與人祝福之鹽,在還活著的時候被當作常世之神來奉拜,但後來,塩屋接替了來訪神的角色。

這個情況下,採用的是要求對方「接受鹽」的形式。再更進一步擴展,就變成為站在他人的家門口,說著祝福話(寿言=ほかいごと)來乞討的「乞兒(ほかい人)」。這種「ほかい人」無庸置疑地即為來自常世的來訪神,即客神/稀人(マレビト)的末裔。
DarkAsk
1 years ago
補註:

寿言:(ほぎ‐ごと),亦寫作「祝言」「祝詞」,祝福的話語。

ほかい:寫作「寿・祝」。最初在日本是指神靈的祝福之意,後來轉為在祭祀或是酒宴上的慶祝。站在家門口唱著祝福的話語以索討錢物亦以此稱之─乞兒(ほかい‐びと)。

《万葉集》卷十六中有「乞食者詠(ほかいひとのうた)」。
DarkAsk
1 years ago
(完)下篇→日の妻アマテラス
阿一🍜🪔
1 years ago
看完不知為何有種古時日本人以平常心接納死亡的感覺 (aha)

看到日本將老人視為客神/「稀」人,莫名地會想到中國有「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浦木裕
1 years ago
大伴家持的家好像剛好誤筆了
真字萬葉集 卷十七 雜歌、大伴家持作歌
DarkAsk
1 years ago
bst303e: 都⋯都是自動選字的鍋!(遮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