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4 years ago
[轉]@ohole - 久違八卦板發個文。 -- 近代以前不存在「她」的用字,在紅樓夢中便可瞧出無論男女都是使...自己從這噗截出來

避用「她」改用「他」,或是主張稱謂不分性別會比較好嗎?
這可不一定...因為若是在真實社會的研究中「平平都是人」,女人就是賺得少區分「她」是否遭受比「他」更不平等的對待,就會很重要
latest #80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如果不平等的原因(之一)來自性別差異(生理性別跟社會性別等等),那主張「稱謂不分性別」可能會招致「性別盲(Gender-blind/gender blindness)」的批評,而不是其原本主張的「性別中立(Gender neutrality)」(若無視男性特權壓迫與女性被排除的現實,仍對兩方主張自己「性別中立」的觀點,可能會變成「假中立」,因為現實可能更不平等...)
kellerlin
4 years ago
在性別社會學的研究裡,刻意使用「她」來連結負面用語或刻板用語,反而赤裸裸地呈現該社會文化的性別偏見(甚至是歧視)有多嚴重
文字中的性別偏見
kellerlin
4 years ago
我們可以說,「她」的浮現,不是因為好不好用,而是展現社會對女性印象的某種「照妖鏡」(尤其是貶抑女性的詞彙)
立即下載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對岸/隔壁/人民幣地區/赤納粹對於「她/妳」的女性用詞的重視(糾正別人寫錯什麼的),在早期有一部分是來自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或是很早期馬克思女性主義)對女性成員的重視,透過特別化來「榮耀女性」(做為黨員或做為經濟生產工具),然後同時瞧不起沒有取得特殊地位或沒有得到榮耀的女人(沒有為黨服務或沒有經濟與生產能力的就視如廢物廢土)
kellerlin
4 years ago
儘管現在網路創作去性別去個人資訊化,這個風氣仍然是遺留在一部分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對岸/隔壁/人民幣地區/赤納粹的討論串或創作圈中,但,其實使用者並不一定知道這跟自己國家、跟政黨教育(中共)有很大的關係,以至於被誤會「女權高漲」...高漲個屁毛,男人女人都只是黨的工(ㄐㄧㄡˇ)具(ㄘㄞˋ),Period。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台灣這邊倒沒有這種脈絡,除了日治/日據/日殖時期引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思想,有女性權益與地位的文藝男女青年等好野人提倡女性自主以外,國民政府/國民黨執政/軍政獨裁時期,基本上是「當女人不存在/存在感很強的都是紅顏禍水」(幹www)
賢妻良母不是背景、ATM就是是過場動畫、名模女星不是婊子就是雞(賣身/性交易或性工作貶意詞)、剩下的無名女屍不是情關難過就是(被)自殺,幾乎是當時台灣大部分男性對女性刻板印象的基調了...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女性、婦女、婦幼基金會或女性權益與女性主義的政治團體組織,也要到民國70年後(1980)社會運動勃興,推動或引進國外性別社會學或性別理論等知識,台灣性別意識才有長足的發展,但仍然沒辦法改變國民黨跟婦聯會掌握文教資源,所培養的近50年來歧視與無知的性別教育與社會價值觀...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在學術寫作上,我們也常常會被噹沒有使用「她/妳」來稱呼當事人,但關於要不要加女字旁,有其原則如下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第一是翻譯國外著作時,分清楚「他」、「她」可以更精準呈現原文性別(使用中文親屬稱謂會更省事),因此方便成習慣

第二種是隨著女性主義第二波跟「Herstory」強調女性在歷史敘事的地位與能見度,在能夠使用且不影響閱讀的情況中,鼓勵學子或學者使用女部的「她」(平衡男性為主的學術界太常使用中性或男性詞彙,造成忽略女性用語與觀點)

第三,當文中的論述不論男女性別、或是男女都有可能時,有時候會並列,像這樣「他/她」,一些隱私爭議甚至要用更中性的代稱詞「對象」、「報導人」、「甲乙方」、「張某(化名)」等,來避免爭議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因此,如果能夠平衡論述女性、增加「她」的浮現,使用女部的「她」,社會學是鼓勵的(當然阮更尬意逐家攏寫母語/當然我們更喜歡大家都寫母語)
如果不是,那可能要想想,女部的「她」在你/妳的心中,有多麼的...嗯,討厭使用
在英文學術寫作上,已經慢慢習慣都用she, her了,至少哲學寫作上是這樣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來自學生的刻板印象,沒結婚的文組老師都很機車???
分享一個案例,女跨男變性手術後薪資會微幅增加
Before That Sex Change, Think About Your Next Payche...但男誇女會被減少,甚至解僱
lily5135tw: 難怪一堆人光看到蔡英文就可以覺得她很機車
讓我想到法文的詞性...(痛苦
海鹽荔枝
4 years ago
被講單身女如果過了五十歲人會變得很奇怪,還舉實例,當下覺得不爽反駁,仍堅持己見
,這真的是可以正大光明講出來,也不算歧視嗎!
kellerlin
4 years ago
nothing_in_puzzleland: 感謝分享哲學英文寫作的狀況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做人機車就是機車,不分已婚未婚男女文理或老師
謝謝分享手術跨性別者的薪資研究...不是很想知道
如果這樣論的話 大家常常說「女醫師」「女總統」
但是稱呼男性不會這樣講,是否是一種刻意強調的歧視呢?
在台灣,沒30歲前結婚大家就會議論紛紛了,過35還沒結婚,就會被叫老處女了,老處女這詞還會拿來當作貶低女性的用詞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NA001: 法國作家:50歲或以上的女人「太老」不能愛,根本當她們「隱形」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法國作家Yann Moix說的是實話,同時他的喜好也展現自己「對50歲以上的(法國)女性」的交往偏見與「對年輕的亞洲女人」的文化誤解
阿在台灣,台灣男生普遍要15~28歲的女性當對象(29會嫌老)
這要求最微妙的是,男生沒考量過自己的自身價值能否等價兌換,或是自己的年紀是否老的過頭了
kellerlin
4 years ago
mirrorflower: 這有幾個層次
1.心理的「性別與職業」是如何連結的?(認知與教育)
2.心理對於社會性別的想法與歧視(社會心理學)
3.社會的「社會性別(gender)」跟「生理性別(sex/physical)」
4.社會的互動與扮演角色的「做性別(doing gender)」
5.文學藝術的「陰性書寫」、女性敘事與女性象徵符號的發展(史學與文化社會學)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kellerlin: 這個根本是老師發的社會學講義啊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寫成這樣還是湊不滿一個學期(拖走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mirrorflower: 上面講的這些,全部會影響我們使用「他」或「她」,或是要不要在職業前面加「男女」、或是使用更中性的詞彙
所以
「『女醫師』『女總統』
但是稱呼男性不會這樣講,是否是一種刻意強調的歧視呢?」

就要看「性別與職業」的連結是否導致歧視(對當事人不是特權而是不公平的低下的對待)?會不會因為「社會性別(gender)」跟「生理性別(sex/physical)」的評價不一致而導致「做性別(doing gender)」的誤解與衝突?文學藝術的「陰性書寫」、女性敘事與女性象徵符號中有沒有產生負面問題?

如果沒有,我們很難說是歧視
如果有,那我們很難說不是歧視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mirrorflower: 當然,大家也可以舉出反例:男護士的抱怨
【醫院傳聞】男護士真的吃香嗎!?為甚麼沒有男助產士?[字幕] -《拉姑娘醫院日常》這邊的問題就不只是歧視,而且是「產業/職業的性別差異
冠了「性別的職業稱呼」原本可能只是想強調「這個產業/職業某個性別很罕見」,但同樣暴露出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結構樣態(是不是社會問題要看社會變遷起來會不會大暴死而定)(幹www)
kellerlin
4 years ago
mirrorflower: 配偶論的研究在這
伴侶差幾歲最棒?|天下雜誌How men and women view age differently on dating sit...也就是女性傾向尋找跟自己年齡接近的伴侶或對象,男性只想找幼齒的

但社會學對這種研究結果不會有什麼正面的評價,反而會把這些研究都當成是「婚姻市場」中把人/把自己當豬肉攤論斤賣的推廣文(幹www)
kellerlin
4 years ago
如果對這些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狀況都當成幻覺,那就不要怪別人說你/妳是性別盲了啊………
可是我們會講男護士、男公關啊(等等後面那個不太對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配偶論,男性傾向選擇年輕更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感覺蠻合理的???
非要扯演化擇優角度的話,男性條件也是一樣的,精子品質會隨年紀增加而劣化
Men's sperm quality decreases at age 35 | New Scient...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s1946738520: 可是我們也會講男大姐跟傳播妹啊(等等舉例沒有一個對應是合適的
其實還有一個被刻意加了男女的詞:「男神」、「女神」
在神話中,祂沒有性別,就算有,也是男性外表跟中性外表,女神則是另一種類型的神明
但是現在出現了以「男神」、「女神」來稱呼自己偶像的風潮,我覺得很有趣
這狀況也發生在佛教中國化後,菩薩形象的女性化上,也反過來影響了民間信仰
kellerlin
4 years ago
cain0527: 感謝幫覆,正要找資料…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cain0527: 我沒有要為配偶論辯解的意思啦xdd
但是有研究指出,性別觀念越不平等的男性,越傾向選擇外貌條件好的女性,而不平等觀念的女性亦會傾向高社會地位的男性
所以如果考慮到教育+演化本能這兩項因子,目前的研究只能顯示有較為平等的觀念可以降低來自本能的影響,男性可能傾向選擇有高教育水平跟經濟能力的女性,但這不是暗示了演化本能就完全被抵銷了,只能說教育可以降低?
資料來自
男女擇偶條件日趨一致|MPlus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裡面有論文連結,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ily5135tw: 看了
但我想在這裡的討論,可能會聚焦於「看似基於生物本能的擇偶選擇,卻可能根本不利於生物族群的發展」(比方生出有缺陷的後代、比方一些生育障礙造成之後族群的基因漂移/遺傳漂變),我們甚至會暗示某種「基於生物本能(找比自己年輕的配偶或伴侶)」的想法,是「社會建構」的(比方宗教或性保守教育、比方社會達爾文主義、比方優生學)……
kellerlin
4 years ago
如果某種擇偶標準受到社會建構的影響程度比較大,那用教育去消減或翻轉就是有可能的,反之,我們如果只能以本能去驅動擇偶標準,社會應該會很不穩定很容易爆炸才是(每天爭奪配偶就飽了誰還要生產糧食www)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不過講到基因漂移/遺傳漂變我都會想到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對岸/隔壁/人民幣地區/赤納粹的一胎化政策跟殺女嬰的結果,大家只看到少子化跟男女比屍橫失衡,遺傳學家一定更覺得驚悚:減少自己的基因多樣性是會邁向滅亡的......噢好吧他們嫌人多嘛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kellerlin: 總之結論就是要用教育去改變性別不平等(?
打開遺傳漂變發現自己只看得懂降低多樣性這一句(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教育只能改變一點點,要真的改變,法律制度、經濟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跟文化都要跟著慢慢調整或轉變,要能影響社會結構才行

沒關係,我算數的部分也只看懂一點
kellerlin
4 years ago
逛一下看到台灣文手這麼這麼這麼這麼這麼討厭使用女性部首嗎?身為女性書寫的創作者對使用女性部首稱呼別人或自己…這麼的厭惡嗎……厭惡到自己被讀者指出來角色性別稱謂跟性別不一致會暴怒,別人稱呼女性作者妳/她會氣到要求刪除的地步嗎?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搜集到的理由第一名:很麻煩
然而也承認麻煩歸麻煩,寫人物的時候為了避免讀者混亂,不得已只好使用「她」,不然讀者搞不懂在複數角色、社會性別性別氣質或性別認同跟生理性別有差、或人格分裂的時候,誰在跟誰說話……
……那表示「妳/她」很好用不是嗎?為啥不用…?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搜集到的誤解第一名:妳/她沒有人部,所以不是人
「她」是新創字借字賦予新意,「她」所借用的「女」部還是最早的象形之一,跟人部一樣是等同的元老,除非你/妳設想「女」這個字不是「人」,或是把「人」部自動設定為「男人」……那「女人不是人,人才是人,而人預設男人,所以男人才是人,他才是人,她不是人」就會成立

順帶一提,女好歹是象形,而現在對應「女」的「男」這個字,卻是會意的工具人(田力:下田出力的那個人類),男也沒有獨立部首,怎麼靠么女性可以用女部新造詞捏?…難道是是造字的人覺得中文預設都是男性(實際上也是),女性例外造字發明意義就好,不要吵?

※更正:「她」是「姐」的異體字而非新造字,是五四運動之後才被「發明」了女性第三人稱的意義與用法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誤解第二:「妳」是「嬭(奶子)」的簡稱
在引用上跟本無關(只是異體字),「妳」單純是拿來對應「你」的女性稱謂,你對不同性別的歐派跟豬肉便當(平胸)是有什麼意見嗎?,性徵的羞辱幾乎是男性取樂自己人、羞辱女性、或嘲笑過重的人的日常,讓奶子/乳房/胸部變成性羞辱或意淫的常見詞彙,比方「母」就是女性乳房的象形,照樣被用來罵女性「母豬」,講胸部大的女性「乳牛」…
這群人從來不管自己的嘴講出來有多難聽,被指證這樣不好或乾脆學他/她講話他/她還會惱羞,別相信這種誤解好嗎?尤其是受過KMT性平教育跟中華創作圈的陋習
kellerlin
4 years ago
搜集到的不滿第一名: 大家都是人,用妳跟她是在搞分化、搞女權
沒有,反了,這個想法是因為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對岸/隔壁/人民幣地區/赤納粹害怕女性工(ㄐㄧㄡˇ)具(ㄘㄞˋ)脫離掌控的鞭子用語
不符合我的意見就是搞分化、有自己的想法跟女性稱謂就是想造反鬧獨立,符合我意見的我們就是一家人,但是只有老子我准你沒有你反對我的道理。
他們不是女權高漲,榮耀女黨員只是鞭子與糖果的糖果,鞭子就是任何反對意見就說你搞分化女權高漲欠鞭打……這不叫權利,這叫奴隸
台灣文手不要學,誰學誰神經病
kellerlin
4 years ago
然後「女權」這個完全是卡在二戰時期的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非常早期的女性馬克思主義)的用語,然後是中共打壓跟掌控性別爭議的政策詞彙,結果被河道上的保守派阿宅拿來亂咬亂嗆什麼左派母豬女權高漲,真的讓人尷尬癌末期(如果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非常共產馬克思不知道會不會收斂一點)
但是我不會跟他們說正確學術詞彙在台灣是長怎樣,反正他們也看不懂
kellerlin
4 years ago
台灣的文學呢,啊就當女性跟陰性書寫不存在啊,文學獎有多少女性講女性的故事,女性創作女性故事的漫畫那麼精彩,你以為一般大眾是有多少人在看喔?在這麼多刻板印象下還要自己唾棄陰性書寫跟使用女性稱謂…對我來說,簡直是殺女嬰的文化版本:扼殺自己身為女性傳播文化與文字給下一代的可能,是文化基因的漂移與滅絕啊…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之所以敢把話講得這麼重,是因為自己接觸過原住民族文化藝術創作研究,相較之下原住民族文學更艱困跟痛苦,文化一斷炊或耆老上天堂就可能再也沒辦法流傳下來了,然後看到華文書寫者在那邊哀號女性稱謂好討厭,轉頭看到閩南客家、閩南漢人在客語跟台文書寫上推廣到吐血也怕滅亡……我他奶奶的還不把你批成豬頭
可是使用女性稱謂就是陰性書寫嗎?也看過不少使用女性稱謂卻充滿傳統刻板印象的文字
kellerlin
4 years ago
turnsongyy: 使用女性稱謂不一定是陰性書寫,但陰性書寫幾乎無法避免使用女性稱謂……

只是上面的研究也表明很多人使用女性稱謂是用傳統刻板印象在嘲笑人跟羞辱人……
kellerlin
4 years ago
如果日常就是男性稱謂主宰的書寫環境,女性稱謂往往會被放在次等或非主體的地位:認為「妳/她」也不過是男人的「你/他」的例外,所以認為「強調女部」是一種不把女性當自家人的「歧視」(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一種偏見,因為女性不是男性的例外或一家人…而是對等的性別……),甚至主張整篇文章沒有「妳/她」都無所謂

但是陰性書寫是以女性為主題,女性為主的故事若不區分「你/妳」跟「他/她」就會造成麻煩,因為女性的確理解自己跟男性不同,也確認我身為女性並不是例外,而是與男性對等的性別存在,對「你/妳」跟「他/她」在使用上的敏感,女性視角的主體性就會從文本浮現出來,而變成挑戰「男性稱謂主宰的書寫環境」,當然也有人主張整篇文章不使用「你/他」然後再被人嗆分化
kellerlin
4 years ago
在國外,檢視作品是否缺乏女性角色或觀點、情節、名字或互動,以及缺乏的程度,可以試試看貝克德爾測驗(Bechdel test)
貝克德爾測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分享跨性別是因為只是學者從Miss.改變成Mr. 他的學術研究成果就會獲得更高的讚賞,即便對方根本對她以前的研究一無所知
不確定自己對這串討論的理解正不正確,區分在何場域下使用不同性別稱謂會導致不平等,在會導致不平等的情況下不使用性別稱謂是應該的,但是當以女性為主角或接受者的陰性書寫(?時,區分性別稱謂就很重要,因為這代表的是她/妳是跟他/你對等的載體,同時也幫助讀者理解身為女性跟男性是平等的?
kellerlin
4 years ago
你會發現大部分時下的輕小、言小、中華玄幻、武俠ACG創作文本都……嗯嗯嗯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區分在何種場域下使用不同性別稱謂會導致不平等→對
在導致不平等的情況下不使用性別稱謂是應該的→不太對

讓座標準有爭議不等於要把博愛座全部拆掉啊XDDD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ily5135tw:
區分在何種場域下使用不同性別稱謂會導致不平等,我們社會學反制的方法有幾種
1.批判某些(文化)場域所使用的性別稱謂是否連結偏見,進而導致不平等,請該場域與偏見斷開連結並減低不平等的做法(例:批判政治人物把專業外籍女性看護連結成教育水準低的女性勞工的化名「瑪麗亞」)
2.以教育、制度或法律的設立,來改善或禁止使用不同性別稱謂連結的偏見用語,以及用教育減少不平等的行動或對不平等的做法予以懲罰(例:「罵人價目表」,你/妳可以罵,別人也可以告到罰)
3.以文化創作跟教育的推廣,告訴大家女性稱謂的發展與改編,扭轉不同性別稱謂的態度,讓這些稱謂不會連結到偏見或導致不平等的結果,增加使用「妳/她」在正體/繁體中文/華文的文本數量與內容(呼籲寫女性稱謂)
艾爾康迪遜
4 years ago
lily5135tw: 看過一個講笑的說法:因為「Mr.」跟「Dr.」看起來很像,所以用Mr.發表言論評價會比較高(望遠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第一個方法蠻有趣的,但效率感覺不高???
你批判你的,我繼續講女人不化妝出門都在嚇人?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對於效率不高感到糾結QQ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不使用稱謂的狀況在於,除非我們有好理由,比方基於人身安全、隱私、避免模糊等理由,而不公開或隱瞞當事人或作者性別
但這樣,就會跟法律文書一樣,「為了保護當事人,也為了避免模糊,一律用名字跟甲乙方來稱呼」或是社會調查中「根本不使用性別稱謂,而是無機代碼化了,以避免性別誤差」
這些狀況,在客觀敘述中,連「我/你妳/他她」都不會使用喔
證詞例外,但是你不會想要看的,會看到起肖
kellerlin
4 years ago
lily5135tw: 維持搞笑率高效率也是一種科學管理的迷思哦
欸,沒有啦,人都是會學習的生物,看到隔壁老魚被罵爆,多少也會警惕自己不要這麼講,免得被打臉嘛,重點不是別人臉皮厚,重點從來就只是自己臉皮薄不薄嘛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ily5135tw: 至於化妝喔……講話的人還是先付我中西醫藥保健的錢ㄅ,付不出錢來調體質,又不知道哪個藥妝才能適合當事人,就不要在那邊蔣幹化,這樣很難看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婦女節專題】AI加深性別偏見:自主學習讓歧視不斷被複製 – CSRone默默分享一下厭世資訊,連AI都學會了性別偏見
抱著功能導向的想法是對一般人或AI來說?很難區分這個陰性稱謂包不包含偏見,所以為了讓偏見減少,某些場域不使用陰性稱謂是合理的?
Beta騎馬小人
4 years ago
陰性稱謂有的時候會加深偏見,有的時候會幫助女性認知
幹,人類好難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ily5135tw: AI也是在學變人(拖走
該怎麼說,你/妳很在乎某些場域不使用陰性稱謂,目的是為了減少偏見,或是因為很難區分陰性稱謂包不包含偏見
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只有對社會上的性別不平等這件事不敏感的人,才會很難區分陰性稱謂包不包含偏見,如果認同噗首的社會研究(女人就是賺得少),那對「女生就是不努力工作薪水才少」這句話,偏見警鈴就會大響,因為事實上你知道台灣老闆根本不願意給女性等同於男性的薪水。
愈瞭解現實狀況,就愈容易注意到偏見跟刻板印象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ily5135tw:
第二是,不提性別稱謂、只提中性詞彙,可以減少偏見嗎?
反了,在台灣,大部分的偏見就是忽視與不去提起女性稱謂,但是基於男性的稱謂,可從來沒有避提啊……也就是,一方面說區分稱謂是分化、很麻煩,但卻也完全不用中性或更無性別的稱謂如「對方」、「甲乙方」、「人」等用詞,而是使用原本就忽視且不在乎女性稱謂的「你/他」來稱呼所有男性跟女性…這使用比例之懸殊,幾乎只是複製男性文學寫作環境的…樣態,安捏甘好?(這樣好嗎?)
積極使用女性稱謂或詞彙的正向與中性連結,才能減少偏見
kellerlin
4 years ago
當然還有最後一種理由:不想要別人認出是女性作者,不想被用「妳/她」來稱呼
這個理由算是關係到作者私人或個人生命歷程或生活評價(很多時候包含自我的性別認同、創傷、性騷擾或爭議事件的傷害),因此大概也沒辦法去苛責或強迫,只能建議試著排除或消滅別人加諸作者生理或社會性別壓迫,而不能改變作者不想要被認出性別的焦慮
這種情況在百年前的歐美國家與五十年前的台灣文學界也是類似的,我們應當打造一個對不同性別友善的創作閱聽環境,而不是看到女性稱謂或陰性名字就勸他/她改(筆)名,好逃避建立友善環境的職責……
kellerlin
4 years ago
BTW,作者的性別其實很容易在作品中展現出來,如果沒有刻意平衡性別刻板印象的話,資深的書評有時光靠行文是猜得出來作者性別的…… 世界真麻煩
suzie
4 years ago
遇過反過來的例子,男性用了女字旁的字當暱稱,結果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他是女性(包括我XD)。
看到「資深的書評有時光靠行文是猜得出來作者性別的」這段,想到一個個人經驗XD
https://images.plurk.com/73YuhTy6KOAjMxdfh7Ituq.jpg
之前用這張圖片當LINE的頭像,某個要固定分享讀後感的群組中,有些成員因此認為我是男性。根據他們的說法,就只是因為我的頭像是男性XD 跟我對書籍的偏好、寫感想時的用字、在群組討論時所呈現的個性完全無關。這我也覺得滿有趣的。可見不是專業書評XD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after148722: 當我們無法見到當事人、或是對行文敘事沒有判別經驗的時候,Martin R. Schneider跟Nicole Hallberg交換署名的故事就會不斷發生
同一份工作 男女互換性別來做會發生什麼事? | DQ 地球圖輯隊自己是曾經看過學長姐一眼猜對作者性別,也看過師長分析男性與女性的創作文本差異,所以我覺得「資深的書評有時光靠行文是猜得出來作者性別」的
庌琉酸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個人是比較傾向一律使用他來指涉真實人物,如果男生都用人字、女生只能用女字旁的話,我覺得這某方面還是加強了『男人是人,女人是女人』的概念。問題的根本可能並不在女性的代表偏旁,而是男性的。

(我有位外國朋友知道中文代名詞原本沒有分別以後,訝異地問所以你們沒有性別歧視嗎?xD)

不過,自己的創作裡還是會用到女字旁,有差異的代名詞有助於讀者快速辨別當下指涉的角色,也跟英語原文的作品理解差異較小(雖然現在英語系國家they的普遍化是進行式了...)
以及在特定談論性別議題時,強調女性的身分確實是必要的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tinling3188: 我在中文的閱讀經驗持相反看法,我以前也以為「你/他」平等或等量的包含男性與女性(指涉的男女比例一樣),但實際上中華文學在「妳/她」還沒被造出來賦予女性人稱意義之前,跟本其實不是很在乎「你/他」所指涉的性別(第二或第三人稱只是工具,其性別要從其他稱謂推斷)、或整本書重要的角色也多是男性,女性只是極少數的例外時,甚至不需要用女性稱謂。

因此,這讓「妳/她」在造字賦予新意初期,就引發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論戰,「男人是人,女人是女人」就是一種防衛性的言論,發言者很少在乎「你/他」跟女性或「妳/他」的對應關係是否等價,而在乎造字的人在搞事害大家創作很麻煩……

※更正:「她」是「姐」的異體字而非新造字,是五四運動之後才被「發明」了女性第三人稱的意義與用法
kellerlin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tinling3188:
所以我認為新造字賦予新意的字是一種「照妖鏡」,反映的就是對文學裡性別用語的固定習慣,所以我支持擴大使用「妳/她」來挑戰「男人是人,女人是女人」的主張者,是否能夠持平使用「你/他」來包含所有性別……我是滿不樂觀的啦,只要寫到不一樣的性別認同還不使用「妳/她」來敘述也太麻煩了吧…

(所以有外國人問我中文的人稱沒有性別分類,我可能會回答因為亞洲的稱謂跟關係都是性別盲由儒家規範好好的,不用在文字上對性別敏感啊也可能幾乎沒有對應文字可以敏感)

稱謂的工具論大概是大家最沒有爭議的地方吧

※更正:「她」是「姐」的異體字而非新造字,是五四運動之後才被「發明」了女性第三人稱的意義與用法
Eva
4 years ago
獲得第三人稱的意思的確是近代,但「她」其實不是新造字。
錄自康熙字典
她:
《玉篇》古文姐字。
《說文》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亦作她。或作媎。又子我切,音左。《博雅》嬋母也。又𨻰知切,音馳。女字。
《六書故》姐古文或从也聲作她,或从者聲作媎。
Eva
4 years ago
http://www.cuhk.edu.hk/....
這篇文章有提到,有一本書叫做:「她」字的研究。
Eva
4 years ago
噗首八卦版那篇文的第二段,跟這篇文的第三段、
那篇文的第四五段,和這篇的最後一段滿一致的
https://kknews.cc/...
kellerlin
4 years ago
Iifurina: 噢天啊謝謝指正,自己對「發明」的理解錯誤……
已經回頭全面修改了,還請F5……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