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帶大學部學弟妹的助教課,其中一次就是探討病/非病的界線,當時給他們舉例的一個假想是「如果存在一個地區,因為遺傳而有大量的天生盲人,則該地區就很可能基於需求而完全以盲人使用為前提來建置所有設施,那麼在這樣的假想地區內,目盲就可能不被認為是一種病」。

這並不是在說疾病是一種單純的偏見認知可以用思想改變,而是在客觀的整體物質條件上,一個社會在其既有條件上需要付出愈低成本來回應展示某現象的群體時,該族群就愈不容易被視作病患。

近幾年在看有些人說著建構論的時候,彷彿所謂建構物就是想像的、虛空的,可以任意用教育、更換語言來抽換性質(如此說的根據是那些建構會隨著文化不同而變動)。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任何建構必然存在其歷史的、物質的,以及因此產生的當代當地人類需求為基礎,充其量是說承襲下來的人們未必有思考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