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上最近燒了一波要不要讀哲學史的哉問,我覺得問題可大可小,但有個可以很直接回答的倒是一種對analytic tradition的偏見。很多人覺得讀analytic好像沒必要碰哲學史,但就我的經驗,僅能說是登堂學習階段如此,真的讀到博士階段的資格考什麼的,仍然都是要跟原典和哲學史做某種接軌(看學校開的書單就知道了);大部分能出書或寫出好paper投書的哲學家都有不錯的哲學史common sense,能夠很快從古老的文獻看出與當代的議題共時。

至於說分析哲學本身沒有哲學史則更是無稽之談,像是,我敢打賭多數圈子外的人是說不出英國牛橋系的分析哲學跟美國、澳洲這些地區彼此之間有什麼學院俗慣上的差別的,但若是理解學院內部的歷史,則這些事情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