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專區 一直開,到底做的怎麼樣?從「不利耕作區」8年成果思考農業綠能下一步】8年併網面積僅18%,「不利耕作區」推動難關揭台灣地面型光電困局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為了達到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過去8年政府劃設許多「光電專區」。但到底開發的怎麼樣?

占地2,162公頃「 #不利耕作區 」是最早劃設的光電專區,範圍遍及西部沿海,主要是鹽化淹水難以耕種、生產力偏低、長年無農耕之土地。在難以復耕的土地「種」再生能源,聽起來很適合,然而實際已完成光電併網的面積不到18%,加上還在施工或申請的案件也只占約3成,目標容量僅達標6成。但不管是土地開發或業者都說:「能做的,其實都差不多了。」

為什麼另外70%土地做不了?

記者走進現場、訪問能源業者,發現雖然這類農地不需走地目變更流程,卻有電力基礎設施不足、土地取得整合難題、地方抗爭三大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