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25Friends 287Fans
Karma95.07
male Taipei, Taiwan
今天庫房工作繁忙,最後沒(精神)看掉的剩《最後三十天》、《少女的鞍》、《道安講習》、《海龜少年》、《春分之時》、《麻里教徒大亂鬥》、《青木瓜之味》、《野生之路》。

不計入這些,這次金穗的看片體驗總之是數年以來最不悅的一次。直觀感受就是歷年沉痾本屆大暴發,參賽者的表現欲比往年更不受控,不是死命短片長拍無視體裁特性,不然就是項目曖昧投機不知所謂(《午夜遊樂場》憑甚麼出現在實驗片?)。如果明年還這樣那不如去看藝大畢業展比較有趣==
《居家符號學》(金穗2024)
請問這東西跟看Hydraulic Press Channel壓壞東西有差別嗎......而且Hydraulic Press Channel還可以用播放清單循環,我每看一次這東西還要等十三秒金穗綠人廣告(根本擾民機制)。
《勾勾手》(金穗2024)
體保生名額爭奪毀一段朦朧青澀的青春女性友誼;主要是都拍到20分鐘了細節還是偏差,例如學妹團根本BOT或鬼吧,還被設下「見角色跌倒自動扶人」之類的劇情閘,很不行......
《暮海行散》(金穗2024)
是不是該有人提醒呂柏勳一下是口湖給了他素材而不是口湖因為他而可以被看見啊,何況虛構到這樣脂粉亂灑,我也沒看出鏡頭下的人有變得比後景那堆地層下陷的奇景可觀一些......
《自我虛訪》(金穗2024)
內容不予置評,只是想說金穗官網明顯把外文片名打錯了吧(還是是故意的?),因為無論片子題旨還是00:02:34的title,其實都是Film Your Self而非Film yourself。後者不但是個文法錯誤,也沒抓到「拍你自己的內在」這個有點subtle的文字表達。
《渾沌》(金穗2024)
可能是這次學生紀錄片組──甚至能拿掉「學生」一詞也成立──蹲點與溝通能力雙雙讓人咋舌的唯一。主線不複雜,就是這幾年廢墟少年片(或可雙關寫成廢青、頹青片)變體,但創作者的能耐體現在影片的編採結構,尤其受訪者逐漸與鏡頭拉出的「距離」,這是能證成電影長度的關鍵證據。

英文片名用crossing也好,因為就是用力戳刺那穿越的慾望與不可及現實間的紐帶,所以,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看來是回不去了。不過,也冒生之前看《回收場的夏天》、《女神》的感受,就是這種把結論收在殘酷鴻溝、無論如何跨不過去的「物自體」或階級本體,往後作為手段的套路感恐怕只會愈來愈強。或許是強人所難,但將來所有創作者勢必都要面臨「你為什麼不跨過去」的詰問。
turtlecarryrabbit
1 weeks ago 1 @Edit 1 weeks ago
今年金穗看到剩十五片,比起過去兩年已是呈現「好想放棄」的殘局敗象。也不是非要死死要求15mins的長度去跟隨國際影展潮流,但好歹製片者要提供拍長的好理由吧。這屆一大堆拍到20mins、30mins的是愈後面連技術短版都不遮了,看到好痛苦==
《初聲》(金穗2024)
不確定大量物件柔化、類霓虹光以及錠藍、黛綠色的用意。原本製作案的碩論說明是要符合基隆崁仔魚市與居家的斑駁慘澹,但實際觀看時想到的更多是90s前後那批放大媒介物質性的日本V-Cinema。一種J horror式的讀法有沒有可能?例如女主角鏡前抓喉欲言卻喑啞,只剩擠壓濡濕腔穴的黏膩聲效,又可以再連結去果汁、牛奶、魚鮮等強烈的符號做直腸子的雙關甚至三關轉譯,想想也是有那麼點伽椰子、貞子感......但風格演出的失控(是缺點,但未必需要以此為難學生製作)外,電影裡最終發展出的女性形象未必相應過激。
turtlecarryrabbit
1 weeks ago 1 @Edit 1 weeks ago
《關於我撞鬼的故事》(金穗2024)

跟短片太過計較製作能力跟完成度不太厚道,但盡心竭力跟隨便之間的決定性差異有時如此直觀,這片很不幸就是輕易能讓人丟去後者還不容辯駁那種。它能湊到25分鐘長的唯一理由就是連戲、打光、後製調色都只要比野心還更低一點的50分(還不是60分)就好,而這些放到Youtube式梗片其實是屬於優點的特徵:跟一個個有結構的現實切面保持不冷不熱的距離,追求路徑最簡單、最即時的回授機制。只能說我對YouTube式梗片也沒敵意,但搞清楚自己的表演舞台也是創作者的責任。

(以及,選這片入金穗到底是誰該負責?
《忐忑電梯》(金穗2024)
是觀眾要先比一比誰不會看到忐忑跟牙起來吧。劇組要不要老實承認這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幫水上恒司和黑嘉嘉拍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