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Aya
@shigure3321
15Friends 32Fans
Karma57.32
Taipei, Taiwan
興趣使然的拍照寫字,有一堆分靈體,是隻文化學研究生​

文化研究|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日本文學

平時生活在 ▸Instagram◂
還有生活在 ▸Facebook◂
各式長評文在 ▸Medium◂
綾Aya
2 months ago
讀鄧九雲《女二》,第一百四十五頁:

「而她說的『男人』,正是她所害怕的『權力依附』。否則她為什麼會用爬的,為什麼靠的那麼緊,又為什麼想哭?」

看過這句,哭了一陣子。

是害怕權力依附,也是害怕自己不得不依附,更是害怕自己根本沒有能力選擇要不要依附。
綾Aya
3 months ago 2 @Edit 3 months ago
這影片的角色解讀做的極好

大抵是因為陳韻如跟以前的自己真的太像了,當時看的時候對她真的只有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理解共鳴。但一方面,我對那些不喜歡她的人也能深刻理解,因為那些細微心理真的都太複雜了,而這種複雜性對許多人來說其實是種難以承擔的重擔,所以比起慢慢的去深掘,最終達到理解,一種粗暴而直接的下判無疑是更省事的選擇

《想见你》双女主,最具人性张力的一体两面_哔哩哔哩_bilibili
綾Aya
3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劇評】 #去X的世界末日

記不得厭世出現之前人們怎麼形容這種情緒,但這個快速覆蓋了二十一世紀的流行詞彙,確實映著一個正在發生的全球性文化症候。資訊的超速流動等不及現今的少女少年們像以往一樣依著年齡階段性成長,年少時期便需知曉世界的失序。這失序正如Alyssa和James所置身的人生境況……

搬文重發٩(๑❛ᴗ❛๑)۶

#英劇 #netflix影集《去X的世界末日》:在這失序世界中瘋狂,是種清醒⋯⋯才怪 | Medium
綾Aya
3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King Gnu Dome Tour 「THE GREATEST UNKNOWN」 名古屋

1.ドーム場地真的很大
2.才發現我疫情之後就沒看過任何團的Live了
3.井口狀態好好,越唱越開嗓
4.居然有唱三文小說,我暴風哭泣
5.常田唱到一半發生流血事件
6.常田真的很帥(?)
7.飛行艇現場真的好燃呀!尤其還當壓軸曲!台灣場有要參加的可以把這段歌詞學起來應援用,現場喊起來真的很爽———!
「大雨降らせ 大地震わせ 過去を祝え 明日を担え 命揺らせ」
8.最後MC常田叫大家明天繼續好好上班笑死
9.明天請好好上班大家🤣 https://images.plurk.com/rEMtFNB4VYPSWXMRKJsQc.jpg https://images.plurk.com/6ACOQBzQmIAYq8nYL67VvQ.jpg https://images.plurk.com/5B6j8eYRfAaGqopyHzmEb0.jpg
綾Aya
3 months ago
基於一種「正當性危機」的心理焦慮,人們會在一種「腐敗菁英vs高潔平民」的敘事框架之下,享受到由後者帶來的安全感與信任;或基於一種「權力貶值危機」的心理恐懼,繼而在想法上生成諸如「他政治不正確,他一開口就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謊言,所以他好「真」,而我們終於等到了一個真誠的「英雄」」的這種心理解釋,來解決自己的認知失調狀態

壽司坦丁真的很會講,好推好推

說謊政客的致命吸引力:他好真,因為他愛說謊
綾Aya
3 months ago
需求法則並不能解釋人類對「效用感」的渴求,這就是經濟學的局限。因而「代價越高,需求越高」這種看似違反經濟學需求法則的人類行為之所以會出現,其實是絕對合理且合邏輯的

說到底,對社會現象這種人類行為的總和進行觀察並論述時,必定要算到這一部分的人類心理需求,才能得出更全面的結論。畢竟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就在於我們絕對不可能是全然的工具理性,而必定是有著同等的價值理性存在的呀

越痛苦、越虔誠?為什麼人在宗教中容易變抖M?社會科學解釋宗教中的「不理性」
綾Aya
4 months ago 12 @Edit 1 months ago
確實對「我覺得那是他的個人選擇,我們都要尊重啊」這種句式,只覺得越來越無奈跟煩躁。實在可以說,這種主張真的十分的廢話且無聊

什麼叫尊重?真正的尊重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叫做「理解」。但問題是,現在大多數人在說「尊重」這個詞的時候,其實反而是在讓自己可以不用去理解事實跟深入思考 的時候拿來自我合理化的藉口
綾Aya
4 months ago
幾年前就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說: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要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

這話早已銘記在心多年,這些年也確實在我多次快失控的時候將我拉回。如此反覆幾次後,我想自己現在確實已經可以十分堅定的說,是的,我是真的發自內心深深的明白到了這句話的重量。
綾Aya
4 months ago 1 @Edit 1 months ago
【劇評】 #初戀

初戀似人的再度初生。以愛戀對象為介,我們首次越過了個人,以最為親暱的形式,觸碰生命的複雜廣闊。感受初次的情動美好,體會初次的未知衝突;學適時僭越的分寸,尋恰到好處的止損;後在與他人的邊界處理中,行自我覺察和認識。我們探索邊界分線,探索自我他人,探索愛與被愛,所以初戀才是那句歌詞:I’ll remember to love, you taught me how.

然而,當《初戀》作為一部再現了極多現實元素的作品,講述了人物群像跨越著時代的生存時,卻勢必也提示著觀眾,這套劇無從與雜質滿佈的現實境況割離的處境⋯⋯

#日劇 #firstlove《初戀》:跨越年時的生存,勢必無法純愛 - 綾Aya - Medium
綾Aya
4 months ago 1
對於深度理解女性主義的男性而言,他們對「成為男性」這件事在身分認同上的強烈迷茫,以及即便如此仍在努力解決這樣的迷茫以達到父權的真正解體,我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研讀性別研究的男性後越發能夠共情到

我想那像我在《芭比》一文寫到的:若說迄今為止,所謂「完美的男子氣概」只是社會建構出的神話、所謂「真男人」不過是虛構的幻象,當男性的身分認同不再如過往那般簡單明確到近乎暴力時,且當女性也已不願再作為男性確認自己主體身分的客體時,那對「男人到底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追問也變得極為迫切

這是我真真實實在現實中看過且感受過的具體的認識的人正在經歷的掙扎。但我想說的其實是,對於他們的糾結與努力,我在感情上感受到的是一種欣慰跟感動。不管旁人想怎麼說,但這確實是我很真實的感受

《芭比》:擁抱芭比與肯尼,當代女性的粉色創世紀 |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