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陽
@shibasun
3Friends 5Fans
Karma0.0
塔悠
生氣的年輕人

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所以就來玩一個也不知道在幹嘛的軟體好了:)
近期先丟存稿累積一點關注,
未來八成會有平日寫的完整文評影評,
以及一些短小輕薄的作品短評。
有機會的話或許也會丟個人文字和攝影創作

☆祝自己不要未來只能當公務員30年然後突然猝死☆
柴陽
3 years ago 9
尖銳的神性:荷索《陸上行舟》 #噗浪觀影同好會

2021/04/10
Werner Herzog, 《Fitzcarraldo》,1982

《陸上行舟》作為一部「最能代表荷索」的電影,究竟是不是僅是一部純粹的探險式作品?荷索想要透過這部極為狂放且具想像力的片子討論什麼— — 是男人單純而充滿神秘的夢想?白人與印地安人的關係梳理?還是為了營造《現代啟示錄》式的土著半神崇拜與白人的高尚地位?Fitzcarraldo在亞馬遜水系上昂首地四處飄流,象徵著為了財富與地位勇往直前的大男人自信;但在這些表層具傲氣的移動上面,有哪些事物被埋沒在這層夢想的面紗下?
柴陽
3 years ago 18
沿城市之流回溯:董啟章早期風格與意象使用 #讀嘛讀嘛
2020/05/29初稿

黃念欣編,董啟章著,《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董啟章卷》(天地,2014)

董啟章,1967年生,是香港文壇中生代中重要的作家;1994年藉中篇小說〈安卓珍尼〉從聯合報文學獎發跡,重要作品有「V城系列」四冊(如《地圖集》)、「自然史三部曲」三冊(如《天工開物.栩栩如真》)、《雙身》等。評論家梁文道曾稱呼其為華人中生代作家中能力最強、文學創作形式上野心最大的作家之一。為了介紹他,在此我選用其妻所編之《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董啟章卷》中四篇早期短篇小說〈西西莉亞〉、〈快餐店拼湊詩詩思思CC與維真尼亞的故事〉、〈美麗人生〉與〈永盛街興衰史〉,先做簡略快速的導讀後,再搭配同篇選集中之創作自述,先初步歸納出其早期寫作風格。
柴陽
3 years ago 15
雙面裂痕:初讀《黑日》 #讀嘛讀嘛
2020/06/24初稿,2021/04/12修

韓麗珠,《黑日》(2020,衛城)

「所以,明天我仍會穿黑衣上街,為了『撤回』,而比『撤回』更重要的是,譴責警方行使過度武力,收回暴動的定性、釋放所有被捕示威者、停止濫捕與製造恐慌。」

社會議題作為一種書寫題材時,必然會包含著大量無法被中和的情緒,我們不會奢求創作者收斂這種未修正的情感,甚至我們有時更希望看見誠實而衝鋒陷陣的記者型作者;但讓此類型文學作品真正離開具時效性的「時事新聞」類別的方式,卻往往需要依賴一種穩定冷靜的筆法與綜觀整體情緒網絡的能力。《黑日》雖然以一隻言片語日記的集結做呈現,卻因其作者的立足點與對「修復傷痕」的欲求,而更顯得彌足珍貴。
柴陽
3 years ago 9 @Edit 3 years ago
須臾的藍綠盒子:從楚浮《夏日之戀》回望侯歇《夏日之戀》 #讀嘛讀嘛 #噗浪觀影同好會
2021/04/10

Henri-Pierre Roche著,夏宇譯,《夏日之戀》(2014,城邦)
François Truffaut,《Jules et Jim》(1962)

「完全的愛只有片刻,但這個片刻卻會不停重複……」

  這是一個綠蔭盎然的湖畔空間,除了已經在場的人之外,再也不會有人插手或圍觀;在這樣子的場景中,我們可以閉著眼睛、遵循全部的慾望,任由身邊的存有提供愛情的暗喻,藉此構建出一個情慾流動的密閉空間,使得在場之人一一現出其性格上的缺陷與漏洞,懦弱者退卻、張揚者自傷,一次又一次地碰撞,最終迎來不可逆性的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