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leahahaha
37Friends 102Fans
Karma91.84
female Taipei, Taiwan
以電影逃避現實,以電影認識現實。

各種零碎念頭,希望可成為立體網材料。
上班多法律,下班多電影、出版或其他好奇。
歡迎隨意留言交流!

狡兔照片區1
狡兔照片區2
leahahaha
8 months ago 22 @Edit 7 months ago
[集中的集中]

所有好奇主題的集中區。希望哪天可以整理得更有序。

記下的驅動力

空白和換行轉換器 - facebook / instagram
leahahaha
1 years ago 15
看完謝升竑2022《草原上,我們開始跳舞》。
leahahaha
1 years ago 13 @Edit 1 years ago
[動物、貓狗血庫;獸醫師法;動物保護法]

用浪浪來捐血? 「犬貓公益血庫」募資計畫喊卡 - 窩窩|專注為動物發聲的獨立媒體
劉芮菁 2022/09/06
leahahaha
1 years ago 5
香港學者吳國坤,2022,《《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電影》,《Fa電影欣賞》,第191期,頁81:

「從投資者到創作者的角度,今後想要拍好的電影,就是否必須規行矩步?創作人或是否要打擦邊球?嘗試更隱晦地批判社會,專注於電影說故事的藝術?筆者在論電影審查的專著中,曾道『審查本身是一個弔詭的現象,它既是外在政治力量或倫理壓力對文化創作的箝制,也是被創作者所挪用的「潛在」寫作手段。』創作從來不會是無拘無束,有時反而是『「禁忌」愈多,壓抑愈深,愈能刺激電影從業者(特別是導演和編劇)的創造力。』電影審查的制約在實現文化控制、限制創作空間的同時,也在刺激電影的創新突破,其中不乏處於主流文化邊緣的小眾作品。在《國安法》陰影下,大家如何從電影的藝術和傳統中找尋新的出路,以影犯禁,是未來香港電影面對的最大挑戰。」
leahahaha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看完:
1. 張立人、成媛、芮蘭馨 2020年《FM100.8(空間紀錄)》、
2. 洪瑋伶(安魂工作隊) 2019年《寫字的人》、
3. 引爆火山工程2021年《焱族:首部曲》、
4. 許哲瑜、陳琬尹 2020年《編號314》、
5. 許哲瑜、陳琬尹 2020年《一隻綠頭鴨的不尋常死亡》、
6. 李亦凡 2021年《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
leahahaha
1 years ago 8 @Edit 1 years ago
看完何平2021年的《行影・不離》。

片中特別一段想記下來:李行跟小野同坐著聊拍電影劇本需要符合政府標準的困難,小野表示反共思想籠罩要拍反抗政府的劇本根本不可能,旁邊的李行點頭贊同;隨即切入李安直接坦白說李行的背景使得他認為自己根在中國;再切入以影評人李天鐸提到後來的時代潮流(《大輪迴》票房輸給《兒子的大玩偶》)讓李行這代導演意識到時代不一樣了。

這些剪入片中,讓我知道導演的確意識到某程度來說李行感到時不我與是其來有自,也顯示觀眾逐漸不耐於說教/文以載道電影的價值觀,新舊時代之間價值觀的扞格尷尬。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稍微滿足了我想知道李行怎麼在新電影後回頭評價自己作品的疑惑。

這的確不是一面倒的歌功頌德。李行的品格、意志與努力在電影裡表露無遺。新電影已四十年,好像還是必須看在那更之前的李行作品。
leahahaha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lag 許久,看起陳柔縉2018年的《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哇噻,楊雲源先生可以幾天內蓋了300多個章,楊家可以把印章筆記本保存這麼久,而作者陳柔縉幾乎把每個章背後線索都考據出來,也太厲害。

人物》陳柔縉的時空穿越術:奇作《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是怎樣煉成的 | Openbook閱讀誌一本80年前小人物的「蓋章樂」,可以帶我們去哪裡?──陳柔縉《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leahahaha
1 years ago 4 @Edit 1 years ago
早上收到《攝影之聲》第32期,封面相當黑色詼諧,主題是「戰爭機器」,正好切合最近感受到的時事。

編輯台整理的〈早期攝影技術超迷你史與攝影槍〉,看到前人將觀看攝影與槍枝融合成具體機器,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雖說動詞都是shoot;〈來自地獄的假期:台灣1966〉則出現了一連串莫名喜感詭譎的美國軍人與臺灣女性交流黑白照片,影像中的人在想什麼呢?

https://images.plurk.com/5zmZ8kq2Iym9q0oIpl28lc.jpg https://images.plurk.com/7JTqQtLIsyUXNekROX5EOg.jpg
leahahaha
1 years ago 1 @Edit 11 months ago
確診隔離期間出於隱約的內心需求,看了許多日本311當時民眾手持攝影機拍攝的影片,黑水襲來,再回頭重看《正宗哥吉拉》,才又再次體認這部除了哥吉拉本身不存在之外,其他都刻畫得相當真實:不得不敬畏核能輻射及各類吞噬日常世界的天災的力量,想辦法如何與之共同生活;行政官僚體系的決策過程與維繫,不會因為首相逝世而受影響;日本看國際社會基本上還是從要遵守還是該抵抗美國勢力安保條約這個非美國即日本的角度,不過片中日本後來也與法國進行外交手段溝通,與德國則互相交換資訊情報,保留與其他國家合作連橫的空間;核彈作為最後手段。

這部每次看都還是專注在劇情上,一直還沒有餘力去留意鏡頭切換這類安排。應該會是反覆重看片單之一。
leahahaha
1 years ago 8
[本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