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shan2010
@flyshan2010
0Friends 10Fans
Karma88.58
Taipei, Taiwan
我不是其他人的複製體,我只能是我自己的最大值(I'm the maximum of myself)。
flyshan2010 喜歡
1 weeks ago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更好的記憶,而是更好的理解?

心理學家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Willingham)研究指出「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人們會記得思考過的內容,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訊息。記憶的形成取決於對訊息的思考深度。

在工作中,與其簡單完成任務,不如花時間去思考和理解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這樣你會記住更多,學到更多。
flyshan2010 喜歡
2 weeks ago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期待效應」,意思是,你覺得事情會變好,那事情變好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反之亦然。對需要你幫助的病人,老覺得不會好轉,他就真的不會好轉了。有個心理醫生也這麼說:在病院裡,越當他是普通人,他就愈可能是普通人,如果當他是病人,他就永遠的病人
flyshan2010 喜歡
2 weeks ago
他想起了師父的問題:「你知道真正讓你生氣的是什麼嗎?」然後心想:「問題不在其他人,也不在狀況或環境,引起我憤怒的不是那艘空船,而是我對空船的反應。所有讓我心煩意亂、憤怒的人或事,就像空船一樣。若不是自己有所反應,那些事物根本沒有惹我生氣的能力。」

和尚把船划回岸邊,回到寺院裡,開始和其他和尚一起打坐。周圍仍然有嘈雜聲和干擾,但和尚把那些都當成「空船」,繼續平靜地打坐。

老和尚看見他的變化後,只對年輕和尚說了一句:「我看到你已經找到真正讓你生氣的原因並克服了它。」
flyshan2010 喜歡
2 weeks ago
《底層邏輯2》讓我學到:只懂得加法的人,就很像在「戰術」上很拼命,卻只能獲得普通的結果。懂得乘法的人,比較像從「戰略」上面去思考。如同作者所說:

「人類發明加減乘除,不是用來考試的,而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flyshan2010 喜歡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你是一個有自信的人嗎?你對自己的「什麼」有自信?

很多人的自信是對「既有的能力」有自信,可是一旦面對自己還不會、還不懂的事情,就會感到慌張失措、信心全失。

相反地,我認為自信的重點在「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自信不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會、都懂,而是儘管自己還不會,卻深知自己有能力透過「適合的資源」來達成任何的目標。

我知道如何搜尋和查證任何我還不夠清楚的事情。

我知道自己想解決的問題總是能從書中找到啟發。

我知道不必仰賴天賦,持續學習的態度才是關鍵。

當我們擁有這種自信,就不會被困在過去,也不會因為現在的不足而感到沮喪。自信,是你如何面對未來挑戰的態度。

最高等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
flyshan2010 喜歡
3 weeks ago
《滾動內容複利》作者觀察到人們想要創造永恆的東西,但卻專注於即時的回報和立即的滿足。他在書中這麼寫道:

「人們聲稱想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卻又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來衡量自己,並且以『微秒』而不是以『年度』來追蹤他們的進展。」
flyshan2010 喜歡
3 weeks ago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你太反彈,其實只有一個小祕訣: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flyshan2010 喜歡
3 weeks ago
書名《洞見不一樣的自己》感謝 許介勛 閱讀心得摘錄
迷茫時,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人的煩惱一半源於自己的生活被侵犯,另一半源於想侵犯他人”。

迷茫不可怕,越是感覺迷茫,越要學會抽出身來,靜心多讀書。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在某一時刻幫到你。




難過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曾說:“活力來自活動,一個人長久不做體力活動,不但身體逐步衰弱,思想也會呆滯。”




處於低谷時,要養成沈默的習慣 人處於低谷時無須四處抱怨,因為你的痛苦,別人無法感同身受;你的問題,別人無法替你解決。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經歷磨難才能脫胎換骨。 ​
flyshan2010 喜歡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老師的工作之一,是教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各種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自己
孩子需要的是一點困難,可以讓他們可以向自己證明,他們有辦法克服困難
青春期孩子要的是,有人認真對待他們,相信他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