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同婚現場》台灣同婚立法的那些路:《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新書發表會 | Openbook閱讀...文|謝達文(自由撰稿人)

陳昭如《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記述尤美女參與同婚立法的歷程。

發表會一開始,呂欣潔詢問尤美女,在同婚推動過程中什麼時候最辛苦,又是否曾經想要放棄。聽到這個問題,尤美女拿起麥克風立刻說:「最辛苦的其實是我的助理們。」她回憶起,那時辦公室每天都有民眾打來痛罵,助理們因此「每天一早進到辦公室就要接電話,開始被罵,一直到下班,而且都要輕聲細語,不能反彈回去。助理們只要聽到某個人聲音開始高昂,另一個人就會過去接手。」

為什麼面對反對者還是要輕聲講電話,要持續嘗試溝通呢?過去也曾擔任尤美女助理、現任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的鄧筑媛解釋:「柔軟並非放棄,而是相信民主和人性。」
latest #13
openbook
6 months ago
2019年立法前後,對同婚的質疑除了來自打電話到立委辦公室的基層民眾,也來自立法院民進黨黨團內部。在發表會現場,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就說,當時即使在蘇貞昌院長力主之下,行政院正式推出《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草案,但院內估票仍非常悲觀,「那時怎麼算都只有30票」。

畢竟,當時民進黨內對於同婚有高度疑慮。書中也提到一個最知名的例子:在2018年年底選舉民進黨大敗之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會議中公開對力主同婚立法的尤美女嗆聲:「拜託尤美女你放了民進黨!」並當著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和全體委員的面,對著尤美女撂下一句「說得還不夠清楚嗎?大家心裡都有底!」之後直接離席。在分享會現場,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祕書長杜思誠更回憶,選舉慘敗之後,當時尤美女委在黨內很多人心中根本已經「黑掉了」。
openbook
6 months ago
但是,羅秉成說,在這樣的氛圍下,尤美女仍不放棄向黨團成員一個一個溝通,最後,在法案審議前一天,蘇貞昌再向黨團喊話「請大家明天勇敢地站在一起」,感動許多委員,才終於促成最後法案通過。最後,在關鍵的第四條表決時,68席民進黨委員中,僅1席反對,另12席缺席,共有54席投下贊成票,與原本悲觀的內部估票比較整整翻了一倍。
openbook
6 months ago
回顧立法過程,台灣並未等到社會普遍接受之後才推動同婚,反而是同婚推動之後卻贏得了台灣社會的普遍接受。羅秉成引述行政院的民意調查指出:2018年公投之前,社會上對同婚的支持率只有37.4%,但到了2023年,支持率已經高達62.6%——「台灣社會的包容、同理是夠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前面沒有做完的,我們就一棒接一棒」,繼續想辦法法律對同志權益的保障更為完整。

但是,面對仍有爭議的同志問題,政治依然需要技巧,不能一廂情願。羅秉成透露,承認跨國同婚這項政策,在2022年下半年「已經好幾個月的醞釀」,但為了避免見光死,行政院團隊和社運夥伴如呂欣潔「大家都很忍,攏袂四界講」。最後,院方終於在小年夜前一天打電話給社運夥伴,告知「我們要出手了」,發出函釋,讓跨國同婚上路。
立即下載
openbook
6 months ago
讀這篇的B編
kamiyah
6 months ago
(旅人路過)所以這種只排除中國沒有排除港澳的跨國同婚偷偷來就叫做沒有爭議了喔?對國安沒有疑慮?異性戀婚都破口現在連同婚也來一腳,覺得台灣很安全?
對方國家沒通過同婚但以後離婚了,台灣伴侶權益保障就沒問題?寫這樣我只覺得伴侶盟這些團體才能上達天聽欸,民眾的意見不重要?我支持同婚可沒支持這種東西
阿基@仕事地獄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openb00k: 也就是說民進黨知道跨國同婚會見光死,硬推,然後噗主跟支持者都覺得很讚
偷雞摸狗結果竟然逃過一劫, 事後還竟然再賺一筆 (?), 這種行為要繼續維持下去?
KATA57
6 months ago
一個民選政府瞞著選民去做發現後會反彈事還沾沾自喜我覺得不正常欸。
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代議士”好嗎?
選你民進黨是來抗中保台的,不是來抗民保外的。
(((゚Д゚;))) 養雞人士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以上的敘述,把「同婚」換成「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 各位覺得dPp 的政治技巧如何? 很讚嗎?
也不用和平條約啦,換成「服貿」怎樣
快樂猹猹
6 months ago
這種跟倡議團體勾結推過跨國同婚的方式,並不值得感動欸
把反對者都講成網軍五縱之後還可以講民眾沒反應,來推同婚收養這種說法還蠻好笑的,自我感動?
快樂猹猹
6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nqV4rkfnoNLFbNPmHywsQ.jpg 這種行為完全就是這噗講的,很棒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