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7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看到一些講改作文的噗:@singingintherain_shoui - 【改高中作文途中】好,我現在覺得很多學生最需要的東西...@singingintherain_shoui - 【改高中國文作文有感】紀錄一下我這幾次改作文下來,加...也來講一講我的想法。
#國語文 #教育 #寫作 #作文
#文句結構檢查與修改 #小說創作 #文手 #原創
latest #32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多年前我曾經改過高中生作文,也改過家教學生的國中生作文。當年改作文時才會看到的不通順,近年來卻彷彿無處不在,在網路上看文章、看新聞時卡頓的頻率也提高了。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寬泛的來說,語言的使用,似乎只要做到最基本的「別人講的我能懂」和「我講的別人能懂」就差不多了。無奈親近生侮慢,輕忽習以為常的工具是人的常態。不少人基於實用或功利主義而熱衷於學習英文,強調背單字背片語的重要性,強調熟習各種文法、時態,鼓勵多聽多看,但很多人都認為老一輩學習中文的方式已經過時了。這類人的看法通常是這樣的:寫字和筆畫不必講究,反正可以用打的再選字,沒人用手寫;接著基礎詞意不用背不用記,大概懂意思就好;至於語法更是從來沒聽過,可以用出生至今耳濡目染的語感來解決;成語典故都是些老古董,作文重感懷,只要發自胸臆,大白話也沒關係。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不知道現在的國語文現場教學是怎樣的,以下是我個人的小學學習經驗。小學時練習簿上有每個生字的部首、筆畫數和每一畫的筆順,底下照著寫三到五遍,真正的戰場是每一頁都是綠色框線(低年級學生用的生字簿還有寫注音的格子)的空白生字簿,印象中一頁六行,每一行十幾個空格,每一課老師圈一些詞(有時超過二十個),回家要把生字和圈詞寫在生字簿上。我遇過要求每個字詞寫一行的,也遇過寫三行的。我的母親看功課時除了看有沒有寫錯,還會刁筆劃順序,只要錯了就是擦掉重寫。奇怪的是,她不需要看我寫,光看字就能知道我有沒有按筆順,有的老師也有這種神奇的能力,我至今不明白是怎麼辦到的。
立即下載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算起來那時一個生字要練至少十數遍,寫錯被抓到的話要罰寫,考試寫錯也是罰寫。如果一課生字十五個、圈詞二十個,每個寫兩行,這份功課就超過十頁了,連打混的時間都沒有,往往寫到天昏地暗,不只手痠,碰到簿子的部分也會全黑掉,簿子更會留有手轉印出的石墨印子。記得那年代除了狂寫生字,還有查字典比賽,考試也考部首和筆畫,都是從生字簿來,老師教課時,也會講生字、圈詞和片語的使用。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那時的老師們,因為上了國中高中後,就不太有老師上課認真講白話文了,時數全被拿來講文言文、考試、檢討考卷,或是叫大家分組演戲、上臺報告。從升學的角度來看,老師們的理由也很正當:國語文的時數越來越少,拿來講文言文對分數更有幫助,白話文反正大家都看得懂,下課自己看就可以了。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練習生字、學筆畫順序的情況,也不知道現在的國高中老師會不會講解白話文課文,但到了我當國中生家教的時候,情況似乎已和從前有很大差別。我的家教學生算愛看書的,空閒時會主動找小說看,她的國文成績在班上算前段,但是寫作相對平凡。我猜測一方面是因為她的時間大半用來念英數,一方面是她接觸的文章還是太少,而且偏向某些特定類型,只要換個題目,她展現出的寫作能力就大幅度變動。我那時本來想要每週給一個新題目,讓她一週交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我改好後詳細說明我的評語和建議,但我很快就發現這樣做太進階,所以後來改成連續好幾週都用同一個題目,讓她嘗試把同一個題目越寫越好。她很願意用心,幾個月以後,也就是換過兩三次題目後,寫作能力就有明顯進步。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有人主張教育應該把課程變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從當作文家教的經驗,我認為興趣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沒錯,但是興趣帶來的注意力是很短暫的,因為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實在太多了。真正能提高學生學習意願的方式,是讓學生看到他的付出為他帶來的成果。遊戲都如何讓人快速入坑?答案是用廣告吸引人打遊戲。那麼要如何讓人持續打遊戲?答案是在玩家認真打遊戲以後發放遊戲獎勵。學習也是一樣。我的學生之所以進步,不是因為我讓她覺得寫作有趣,而是因為她看見自己為了增進寫作而做的觀察和閱讀等努力,確實讓她得到回報。人最感興趣的還是自己,看到付出帶來的成果,會讓人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有意願繼續,而有意願改善自己、增進能力的人,和沒有這個意願的人,學習的態度與成效也截然不同。因此我認為真正的教學專業,是擅長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而不是讓課程變有趣。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也有人主張基礎學習不求精準,也不需要苦練,只要大概大概就好。我認為支持「大概懂就好」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沒有看清身為非初學者的自己和真正的初學者之間的差異。我們之所以能確定自己懂得一個字詞的意思,並不是我們當初真的抱持著「大概大概就好」的心情學習,而是因為我們學習了這個東西直到二十好幾或三十好幾的今天。但現在正在學習的初學者可能才八歲或十歲,要他們抱持著大概大概就好的精神學習,就像游泳好手對剛下水的人說「放輕鬆就好」。我相信善泳的人很可能是真心這樣想,但初學者需要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游泳教練明確的告訴他要用什麼姿勢、手腳怎麼擺、換氣的時候頭要抬幾度。從未意識到自己是挾著多年時光的積累,反而對初生之犢輕言一切可以輕鬆而致、沒有什麼事是一定要怎樣才能怎樣,怎麼想都是誤人子弟。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三篇新聞的文句乍看大致上都算是平順的,但是我們仔細看字句,還是會發現瑕疵和錯誤。第一篇的標題是最簡單的例子。標題說「時力化驗」,但時力是政黨,不是實驗室,內文第一段也說時力採樣去給民間機構化驗,所以標題應該要寫「時力送驗」而非「時力化驗」。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抓出第二篇的第一二段如下:

台北市動物之家認養寵物規定,認養飼主有30天猶豫期,期間內認為不適合可將寵物退回,不過市議員柳采葳指出,這措施導致寵物「退貨率」達到創新高的5.73%,甚至比賣場好市多高。認為應改善制度,將「退貨者」註記。對此,動保處長陳英豪指出,將再與動保專家研議改進作為。

柳采葳指出,猶豫期根本就是「鑑賞期」,尤其現行認養評斷標準只用勾選方式,容易出現隨便退養,細看退回理由更讓人感到荒謬,包含「希望狗可以找到新的主人」、「力氣大家人牽不動」、「不會叫」等,許多理由都應是領養前就該評估,而非事後才反映。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認養飼主」指認養動物的人,但這樣寫有點奇怪,可以改成較常見的「認養人」或「認養者」。這兩段還有個大重點是句法。第一段到了「甚至比賣場好市多高」後下了句號,代表一句話結束,下一句直接用動詞開頭,是「認為應改善制度......」。這句話的主詞是誰?是誰認為應該改善制度?這是主詞遺失,會導致閱讀的停頓,影響讀者的理解速度。從上一句看來,主詞是柳姓市議員,所以這句應該加上主詞,寫成「柳認為應改善制度......」。另一解法是把「認為」前面的句號改成逗號,因為前一句和這一句的主詞都是柳,所以可以合理省略第二個柳,但這樣一整段句子就太長了,所以要把再更前一句的「可將寵物退回」後面的逗號改成句號,讓句子短一些。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不當省略造成的主詞混亂或主詞不明,在網路文章中並不罕見,初學者寫作時也常發生。有的人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有的人則認為讀下去也可以腦內補完,省略掉沒關係,卻忽略了省略其實是一種進階技能。完整的句子通常必須有明確主詞,如果沒有思考過就省略,很可能讓人讀不懂。老老實實把一個完整句子寫出來,依然是最基礎的寫作法門。如果你覺得一個句子或段落越來越長,長到你開始不確定結構是不是正確,可以試試這個辦法:把句子簡化到剩下結構看看。比如這篇新聞的第一段,可以簡化成下列內容:

某機構規定如何如何。不過某甲指出,這措施如何如何,認為應如何如何。對此,某乙指出,(某乙)將如何如何。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簡化後這一整段的結構清楚許多,還可以看出「指出」這個詞在短短的一段裡用了兩次。仔細想想,會發現第二個「指出」用得並不恰當,因為第一個「指出」是某甲聚焦於規定的其中一點,但某乙是回覆某甲的質疑,不是聚焦於一堆東西中的其中一項,考量這是市議員與動保處長的互動,第二個「指出」應該改成「回覆」或「答覆」。整理、檢查文句和段落結構,雖然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但並不是非常困難,只要多加練習,普通人也能越做越好,對初學者的寫作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修改後這一段變成這樣:

台北市動物之家認養寵物規定,認養者有30天猶豫期,期間內認為不適合可將寵物退回。不過市議員柳采葳指出,這措施導致寵物「退貨率」達到創新高的5.73%,甚至比賣場好市多高,認為應改善制度,將「退貨者」註記。對此,動保處長陳英豪答覆,將再與動保專家研議改進作為。
Laven
7 months ago
接著看第二段。這一整段只有一句話,讀起來讓人有點喘不過氣,讓我們持續用簡化句子結構的方式試著簡化一下:

柳指出,猶豫期如何如何,尤其現行標準如何如何,容易如何如何,退回理由更如何如何,包含甲乙丙理由等等,許多理由應該事前如何如何,而非事後如何如何。

簡化後看還算正常句子,頂多有點饒舌,畢竟句子實在太長了。這時善用一下分號,把本句中說的兩大重點「規定易導致退養」和「退回理由荒謬」分列成兩個小句子,改成這樣:

柳采葳指出,猶豫期根本就是「鑑賞期」,尤其現行認養評斷標準只用勾選方式,容易發生隨意退養的情況;部分退回理由更讓人感到荒謬,如「希望狗可以找到新的主人」、「力氣大家人牽不動」、「不會叫」等,其中許多理由領養前就該評估,而非事後才反映。
Laven
7 months ago
繼續說明改動原因。首先是「容易出現隨便退養」,「隨便退養」不是一個東西,是領養者造成的情況,用「出現」這個動詞直接連會有點奇怪,所以改成「發生」,並且補上「的情況」三個字,讓句子比較完整。口語化的「隨便」則改成較書面語的「隨意」。因為之後要直接敘述部分退回理由,而且要用分號把「現行標準不好」和「部分退回理由荒謬」這兩件事並列在一起,所以我們把「細看」拿掉。退回的理由並非全都很荒謬,所以加上「部分」,荒謬的理由舉三個例子,最後基於引用的第一個理由不是「領養前就該評估」,所以不用「包含」,改成用「如」引出,並在「許多理由」的前面補上「其中」。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裡既然遇上了,剛好藉此說明一下不同措辭的效果。上述改的時候之所以用「其中許多理由」而不改成「有些理由」,是因為前者的措辭較為肯定強烈,比較符合質詢者(本段主詞)的立場。另一個例子是前面的省略問題。照理說句子要完整,避免省略讓人不好理解,但理由的第二第三項就沒有寫出是「誰」力氣大、「誰」不會叫,為什麼改的時候這裡選擇放過?因為這裡看起來口語化、不完整,反而更能凸顯出理由的隨便程度,也符合質詢者(本段主詞)的立場。(但是要注意,這一篇畢竟是新聞,處理和立場有關的措辭必須更加謹慎,避免偏離事實,使用引號引用他人實際講的話時尤其必須避免這類修改。)
Laven
7 months ago
最後是第三篇金門大學樂齡開學的新聞。抓出第一段如下:

國立金門大學第3屆樂齡大學今天舉行開學典禮,雖然已經有62名樂齡學員,仍有10餘名向隅,年紀最長的85歲的陳姓阿嬤,掛著才戴4天的助聽器上學,開心一圓大學夢;校長陳建民說,希望學校全力為高齡者量身打造一系列輕鬆愉快的課程,鼓勵高齡者探索生活美學的知能,也祝學員「隨心所欲」。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一段的「向隅」令人困惑。通常「向隅」是這樣用的:「某某活動開辦了,意者早點報名參加,以免向隅。」意思是說早點參加,以免沒有趕上,落得獨自一人對著角落哭哭。這篇新聞介紹金門大學有一系列針對老人家安排的課程,標準的發揚政績文,這句卻說已有六十二名老者參加,其他十數人只能獨自在角落哭哭。「十幾個人」「獨自」哭哭,這種自相矛盾的用法我不懂,也不懂特地提這十數人是為什麼,畢竟整篇文章沒再提到他們、提到金門大學提供了他們什麼幫助。以發揚政績來說,還不如不提這十幾個人,把第一句改成「國立金門大學第3屆樂齡大學今天舉行開學典禮,目前已經有62名樂齡學員」,然後後面改成句號,以免讓人困惑後面提到的那位阿嬤如果向隅,怎麼能「一圓大學夢」,如果不是向隅,又為什麼中間用逗號連接。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為了這個「向隅」和人數問題,我特地去看別家的同一條新聞,結果一樣沒有找出那十幾個人怎麼了,又為什麼值得自由時報一提。或許是記者誤會了向隅的意思,導致本句語意不清:到底是本屆有六十多人,十數人來不及報名,還是先前已有六十多人,本屆新增了去年沒報上的十多人?總之,我不懂,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告訴我們不太懂的詞真的不要亂用。
Laven
7 months ago
這篇新聞的最後一段如下:

金大表示,為期1年的課程,將安排包括金門島嶼文化、生活新知、健康休閒與專業智能等四大面向,開設有︰「漿板運動」、「歌劇欣賞」、「木球」、「樂齡生活實用手機app」、「中醫養生保健」、「肌力訓練」、「生活瑜珈」、「佛系投資」、「金門歷史古蹟走讀、文化尋訪課程」等精采課程。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一樣來簡化句子:

金大表示,為期1年的課程,將安排包括甲乙丙丁等四大面向,開設有戊己庚辛壬癸等精采課程。

好像哪裡怪怪的嗎?的確如此。首先,已經列出了四個,後面也寫四大面向,就不需要「等」字來表示列舉不完。第二,「面向」不是用安排的,是針對這四大面向安排課程,所以第一種改法,是「將針對甲乙丙丁四大面向,開設戊己庚辛壬癸等精采課程」,另一種改法,是「包括甲乙丙丁四大面向,將開設戊己庚辛壬癸等精采課程」。不論哪一種改法,「課程」都用了兩次,所以前面的「為期一年的課程」要刪去,改成「為期一年」放到本段末尾。改法一的結構會變成這樣:

金大表示,將針對甲乙丙丁四大面向,開設有戊己庚辛壬癸等精采課程,為期一年。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新聞的舉例到此結束。從這幾個新聞的字句,可以發現一些事:在字詞和成語以外,存在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元素需要熟悉,那就是片語。很多人都覺得英文有片語中文沒有,片語一詞也大多用來指稱外文的語法單位,但事實上中文有類似外文片語的結構,且這些片語在日常中甚至寫作時,比成語典故更加常見。比如上述從新聞中挖出來的「某某率達多少百分比」、「針對......面向」、「開設......課程」,比如噗裡回覆用到的「......的頻率提高」、「熱衷於......」、「強調......的重要性」、「從......角度來看」,以及更常用於句子主幹的「除了......還......」、「只要......就......」、「光......就......」、「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些片語是怎麼學到的?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聽來看來的。學它們的好處是,你不用特別背,只要聽多了看多了,自然會記起來,要用的時候也能很自然的用對地方;壞處是,如果你聽的看的不夠多,你就會記不起來也用不出來,如果你聽的看的不少但用得不對,就會混淆不同的概念和用法,要用時用錯地方。這一類錯誤如果發生在日常對話中,不會有人記得、幫忙糾錯,因為人對於隨口對答的容錯率比文章更高,畢竟不是有意找麻煩的話,不可能記得別人三分鐘前那句話哪裡怪怪的。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但寫作時就無所遁形了。偏偏現在的人練習寫文章的機會,通常只有高中以前的作文。到了大學,教授看報告只看內容,不會管我們的文法,只要能看懂,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給我們分數;出了社會以後,上司面試我們要看履歷自傳,客戶要看我們的企劃書,如果看不懂或覺得不通順也不會說出來,而是直接刷掉我們。前面提過,語言的使用,似乎只要做到最基本的「別人講的我能懂」和「我講的別人能懂」就差不多了,但是事實上,應該是要做到「我要講別人能懂的話」。因為「我講的別人能懂」,說不定並不是我們自己說得好寫得對,是他人用自身的能力來嘗試補我們的不足處,想辦法腦內補完我們沒有說好的話、沒有寫完整的句子。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該怎麼更進步,因為已經身在戰場,只能用現有的能力水準在社會上拚殺了。
Laven
7 months ago
弄對了字詞成語和片語,還有文字的邏輯、比喻的精確性、文章架構等等面向可以探討,就不細講了。剛剛忽然想起高中時班上一個同學問老師的問題。同學的作文結尾寫道:「讓我們長成一棵如何如何的大樹,讓我們流成一條如何如何的河。」以上兩處的如何如何我忘記實際內容了,總之是非常美、看起來讀過很多書的形容詞。同學的疑問是,為什麼這裡被老師畫起來,寫「不夠通順」?如果只是排比句,並列兩個不相關的比喻,但都是好的方向,這樣不對嗎?老師的回答是,你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可以寫成「讓我們長成一棵如何如何的大樹,讓我們開出一樹如何如何的花」,或寫成「讓我們流成一條如何如何的河,讓我們湧向一片如何如何的洋」,是不是概念更流暢、邏輯更完整?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高中同學的作文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這類比喻現在看來相當八股,以上回覆中的文字修改是大略,邏輯也不全然真確,一定還有更好的改法。但如果不需要懸梁刺股,只要找對方法、多花一點時間和心思去做就能每天都更好一點,選擇去做是不是還是比較好呢?我想是的,因為未來永遠值得我們的心思和時間。
謝謝分享,很發人省思(?)自己中文好不好的噗,感想是枯燥的基礎訓練還是必要的。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devaozera: 好像不小心囉嗦太多,寫到錯過吃飯時間,應該要好好控制自己的,都是因為新聞太適合用來舉例了,完美閃避了拿創作來示範會發生的針對性,而且隨機點三篇一定可以找到至少一個問題(這真的算好事嗎)......
基礎真的很重要,很感謝遇上的老師們願意花時間刁。我寫了五頁,就等於他們也要看五頁,一個老師教四十個學生的話,就要看兩百頁了......。現在的風氣不像從前那麼注重基礎練習,老師們也不一定有時間幫助全班學生加強基礎國語文,所以只要是有心的學生就有福了。如果還是學生,真的非常建議私下拿著作文去找老師談一談,你會得到比作文上的分數和評語更寶貴的東西!
馬鹿熊
7 months ago
優文推
學新東西真的很需要把基礎打好
寫字手痠那段跟很多體育訓練的概念是一樣的
最一開始真的是很難有什麼樂趣
但這種學習方式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下變成一種沒人想重來的地獄
就好像以前的父母覺得小孩送出國有環境就能學好英文 但根本不是
深深有感
同時也感謝內文的舉例 好久沒有被改作文的感覺了😂
⎛⎝๑≿ܫ≾๑⎠⎞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好文~
基礎真的很重要,
除了良好的溝通,
還更能讓人感動,
以前寫作文可以應用到寫情書上面,
現在懂得使用如何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更能應用到其他的表演能力上面~
#語言的使用,真的很重要正妹被搭訕時說自己有男友,搭訕男使出撩妹神技,正妹被撩到心花怒放 (中文字幕)
Lave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現在想想,念書時發回的作文,上面是分數、老師改過的句子以及幾十到一百字左右的評語。老師不太在課堂上拿學生的文章舉例,也沒有時間對每個人解說哪一句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這樣改。學生不會和同學討論,大多只看分數和評語,再大略掃一眼看紅字多不多,只有少數人會看老師修改的內容,會去問老師為什麼的就更少了。寫作文像是在陌生大陸上的大霧裡摸索前進。先天環境優良(有時間有資源、父母有心培養)、後天願意學習(自身主動閱讀)的學生就像出發時拿了地圖或提燈,沿途找路,自然能早一點穿過大霧離開原地;兩者都缺乏的學生就在原地乾轉,無法意識到自己前進有限,等到霧消散了也還是有種「我是誰我在哪」的茫然感,沒有從這過程學習到如何判斷方向、辨別路徑。學校作文教育的實行和成效遠不如英數等科目,終究是因為社會主流思想不重視文字組織和母語表達能力吧。
⎛⎝๑≿ܫ≾๑⎠⎞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因為大部份都只是為了考試,為了分數,不是為了自我進化,所以難以成長,不管學習什麼,最重要的是「興趣」,或許跟上面說的不同,但因為「覺得有趣」,看到自己進步,所以才會想學習更多。被教育的學習過程中,同樣重要的,除了學到不同技巧,其實「提高興趣」是快速學習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有趣」而已,當然有趣的程度因人而異,有回報的興趣,有獎勵的興趣,看到進步成長的興趣,去提高有趣的程度。就像料理、繪畫、音樂、寫作、閱讀,學習就像是遊戲,遊戲中的學習,是印象深刻的。看到自己犯錯時,學到對方給的教訓,或是如何克服對方給的困難,克服自我的挫折。覺得拿到的回報是有趣的,就會越學越多。甚至有「提升學習效率」的有趣技巧,能加速進化,快速得到獎勵,不知不覺的進步,快速通過讓學習產生迷惘的濃霧區。
#學習,是為了讓生活更有趣
#活到老,學到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