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廢】
當前哲學史界相對主流的看法是,分析哲學跟歐陸哲學的分道而行是以海德格跟卡納普截然不同的形上學觀點作為指標。但在當個時期被視作分析哲學始祖的Frege在對意義(Sinn)與涵義(Bedeutung)的區分一方面繼承了新康德者主義中馬堡學派將數學與邏輯看作是與語言同質的符號形式關聯而屬於語文學領域,而從弗萊堡學派出身的海德格雖也對意義與涵義作出區分,但卻是完全站在卡西勒跟Frege的對立面。
新康德主義的餘波事實上一路延伸到20世紀的量子物理學中,海森堡的《物理學與哲學》很好地呼應了卡納普的《世界的邏輯結構》將時間與空間這兩個被視作先天觀念的規定性給轉化成對象,並重新賦予範疇新的內涵。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但如同A. J. Ayer和Bataille在酒館爭論「在人出現之前太陽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中,海德格等現象學家則會直言道「不存在」。這樣的立場在面對新康德主義的分野上昭然若揭,符號關係優先於符號所指(對弗萊堡學派來說他們只是不把邏輯與數學納入語言的符號形式關聯中),則海森堡對康德時間跟空間觀的批評就不再成立,因為它們從不被看作對象。
分析哲學跟歐陸哲學的分野或許早在馬堡學派跟弗萊堡學派對康德詮釋的不同立場中分裂開來,而這最後也決定了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定位,對於物理學家和分析哲學家來說,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一種知識論的轉折;但對於歐陸哲學家或形上學家來說,該著作則是為形上學的奠基性理論。
最後不得不提,我不是研究這個的,只是突然有感而發,歡迎指教。
但台灣研究新康德主義的學者實在是太少了,在我知道的範圍內是一隻手數得出來的程度,如果要做進一步的哲學史考究可能還需要更多資源。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