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c 分享
2 years ago
烏克蘭時事應景舊文
@alec2009 - 在某個社團發現,現在小孩對1990年代蘇聯解體的過往陌生。翻舊筆記出來解說時,覺...
「蘇維埃上台後的基本國策之一就是人人有便宜麵包吃。麵包如果太貴了,一定是有產階級的陰謀,無產階級要鬥爭有產階級。麵包的價格要管制,壓低在人人吃得起的便宜價位。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蘇維埃推動了農業集體化,發動佃農鬥爭富農跟地主,所有的糧食生產歸公。結果專業的農民大量被鬥垮,小麥產量一落千丈,終於導致1932年跟1933年的烏克蘭大飢荒,餓死240萬到750萬烏克蘭人;到今天烏克蘭獨立後,烏克蘭人還是會拿這件事出來說。

本來烏克蘭在19世紀跟之前的小麥產量世界第一,美國的小麥產量在19世紀中才追上烏克蘭。結果共產黨上台後,穀倉地帶居然餓死幾百萬人。」
Alec
2 years ago
「因為氣候不佳造成穀物歉收雖然是飢荒的原因之一,烏克蘭收成只是少了7.8%。真正的兇手是國家收購量增加了150%,明明是農產地區,卻留不住自己收成的農作物。有人說是共產黨把農作物賣到國外賺外匯,也有人說是共產黨的糧食補貼政策造成大量的浪費。

好比說很便宜的麵包價格一直沒波動,即使小麥歉收也不變。便宜到比豬飼料便宜時,就有人拿麵包去餵豬,產生比實際上被人吃掉還多的假需求。

饑荒後,人口減少,共產黨也取消了農業集體化的作法,小麥產量才恢復過來。雖然產量恢復了,假需求沒有消失。1947年又發生一次全蘇聯規模的大饑荒。」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