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北師美「光」看《甘露水》
https://images.plurk.com/36IzW50QWImFFvHi61l1sG.jpg47年無法見光的百年雕像,《甘露水》尋回與修復之旅:看見台灣社會的百年追求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語音導覽 Facebook【引用】「當本省人懂得尊重外省人,而外省人也尊重台灣人的時候,就可以歸還。」甘露水在1958年隨台灣省參議會搬家,用火車載運到台中,棄置於台中火車站旁。而後為張鴻標醫生收留,運回離台中火車站不遠的「張外科診所」,從1958年到1974年成為張家一分子。從1974年到2021年封箱密藏47年。
(下收照片於關聯噗和連結後)
#台灣的維納斯 #世界年表
latest #30
立即下載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世界年表我很驚訝有愛爾蘭史,包括了新芬黨成立、復活節起意、愛爾蘭自由邦之建立(但1949年改組共和國就沒有提及了),可能是因為與民族自決這議題有關。
https://images.plurk.com/6l2QDt2jCawk4gB8gpYtVu.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Rl2bNgmHrDv8SuA12XsW.jpg https://images.plurk.com/717iemx1ATLHO52JahpQTR.jpg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本次畫作我喜歡的有(依喜好排):

李石樵《市場口》 https://images.plurk.com/3DItZeknz8BhNNFiPr0Uug.jpg

藍蔭鼎《夜晚的麵攤》 https://images.plurk.com/50on5C0fNmfodgEZftoZv9.jpg

林之助《取景》 https://images.plurk.com/5npj5HUygNGqgxL44kAZl0.jpg

莊世和《布市》 https://images.plurk.com/7m8v36hPPO6GcP3f1zuVSr.jpg

郭柏川《波斯菊》 https://images.plurk.com/3ZkZllVZuQWSzDBmkiKqkN.jpg

陳進《繡裙》https://images.plurk.com/49RTQvsZWwwBDhRwYrNNoY.jpg
下次有空要去買明信片,今天趕吃飯來不急精挑細選
另外看紀錄片,雕塑陰部有被潑墨水……………… 張醫師有空的時侯一直在用清水擦拭。

從修復師的評論來看,似乎是有殘留,本來要再去確認可是已經下班了,只好下次再去看
mpgp: 真的!!這途中幸好有人發現收留並默默地守護著
看到說省政府搬家時侯被遺棄真的太離譜……
mpgp: 對……而且其實那時候本土藝術滿有別於中國的風格,可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整個就變成了「中國風格才是王道主流」的單一化審美觀。

不少藝術家如陳靜女士就是受害者,被迫改變風格……真的覺得這種敝逼人改變自己風格的事情有夠令人髮指。
然後中國本位思維的人更指台灣是文化沙漠、沒有氣質…………
mpgp: 那個年代能雕塑出甘露水這樣的作品真的不簡單,畢竟東亞還是相對歐美來說是保守的社會文化。

然後今天看到雕塑本體,那個工法、細緻度,除了「神技」、「神業」(日文),真的很難找到形容詞了。
另外今天唯一可惜的地方是地下室的展覽布置,因為作品都是黑白照片,燈光是在太昏暗基本上都看不清楚……
mpgp: 覺得每個人審美觀不同可以理解,但去多元、貶低本土、一窩蜂(?)而只有學表面等等狀況真的不會形容。

除了文化沙漠之外,還想起來連個甜點也要被嘴 @T680 - [轉FB]【朱宥勳】1951年,某外省作家寫了一篇文章談台灣的點心,認為台灣的點心不行,...
真的,之前就有看過說創作者透過了他們的傳世作品而達到了(另一種層面的)不朽、被人們所記住,我覺得甘露水就是這樣,而且他的功讓整個作品帶有生命感,真的可以說注入了自己的生命。
野良猫
2 years ago
不好意思,打擾一下,有個疑問想確認一下。
噗文提到的陳靜跟陳進有關聯嗎?
只看圖片風格有點像。
請問是兩個不同人嗎?謝謝。

陳進 (畫家)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nka: 不不不,不用不好意思,是我ㄣㄥ打太快就記錯了

是陳進女士沒有錯 (好想找地洞把自己埋下去
renka: 大感謝提醒QwQ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