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惠/Yanai
2 years ago
[隨便講一下]話說會決定把自身抑鬱畫成本子,有很大受到 僕が僕であるためのパラダイムシフト 這個作品(「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雖然我覺得這標題譯得不太好…)的影響
矢惠/Yanai
2 years ago
我的後記中也有提及從他的書中有得到一些啟發,同時也有我個人不太認同的部份
不過早幾天在amazon看到對此書的評價中,有人寫「我自己也體驗過抑鬱,我覺得這人根本就不懂/不是抑鬱」,我覺得滿…憤怒的。
我並不否定這個人的抑鬱,和作者的可能不一樣,
但我認為,越是理解抑鬱,就越是明白當下不會想被說「你的不是抑鬱」的心情才對。
「不開心的心情被否定」,這是對不開心的人最大的傷害之一。
矢惠/Yanai
2 years ago
話說有不少人在介紹↑這本書或我的作品時,會說「這是作者描寫自己治療抑鬱症的過程~…」,其實我會傾向不說"症",只講抑鬱,
或許因為內心深處不想把這件事視為一個「病症」、被視為一個「可以被治好的異常狀態」…吧…(有點混亂)
比起被治好,我更傾向可以與不開心的心情去共存…的感覺…?
矢惠/Yanai
2 years ago
唔唔~醫學專業上的確可以說 我根本不懂抑鬱症或躁鬱症那些啦,而且這些也有分輕度和重度的,我也滿有意識自己是輕度的
不過我仍然不想自己很想死很想死的時候會被否定「你還不夠想死」
立即下載
矢惠/Yanai
2 years ago
總之~~
我覺得可以 閱讀他人的抑鬱經驗感到不快→不看下去
認為對方的抑鬱和自己的抑鬱不一樣
但請不要…去否定「他的不是抑鬱」且「反對去給其他人看」
反正就是,覺得不舒服就不要看下去,但不要阻止別人得到新啟發的機會--吧--
sfbluepan
2 years ago
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