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櫻桃魔法]
前兩天日本推特因為一篇訪談吉田編劇的文章而有點燒起來,後來該文作者因此暫時撤下文章,推特上面的風向以及討論變得有點亂,所以這部分我也求教朋友 miyakowiccan 花了蠻久的時間討論這一則訪談的內容以及各方的回應,想要試圖了解為什麼不少BL研究的學者(像是合寫BL教科書的堀あきこ跟前川直哉)會跳出來指出那一則訪談裡面隱含了一些恐同的成分,這背後的脈絡其實蠻複雜的。

先聲明,以下都是我個人在討論以及消化後所得到的見解,代表的是我個人的看法,還請大家了解。

很簡單很簡單地來說就是訪談裡面有提到「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特別說『這是齣BL劇』」,這句話在整篇訪談的脈絡裡面非常合理,但批評所指出的是雖然這句話讀起來相當美好平等,但可能卻帶著一種主流社會上目線的優越感。
(下收)
latest #29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換個句子來思考吧,這句話在該篇訪談中的內在邏輯其實類似於這句政治正確的言論:「是不是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不再有人因為性別及性向不同而受到歧視。」

這些批評者是點出,當今天訪談說未來有一天可能不再使用BL劇這個詞了,這句話背後多少隱含著BL是一種「沒有那麼好」甚至是「可能帶著缺陷」的類別。

對於研究BL研究了一輩子的研究者來說,從BL還在やおい年代被批評是沒有邏輯沒有高潮沒有結局的時代一路走過來見證BL社群是歷經了多久的衝突與爭執,1990年代被男同志社群批評許多過於幻想的BL是在消費同志族群,腐女子對於男同志的意淫是在進行「表象的掠奪」。但這三十年間,BL社群其實歷經了很多的反省才能夠持續進化茁壯到現在的版圖。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篇訪談與眾多回應帶出來的討論其實是,BL社群在逐漸茁壯變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社群,甚至是可以被主流社會接納的類別的時候(所謂的「正常化」),為了要讓更多的人了解「BL」是什麼,在迎合主流觀眾的取捨之間,會不會有一些對BL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就被放棄了?

稍微補充一下這些研究者對於BL的態度,他們會認為BL是一個相當有反叛性的文化,雖然看起來BL只是在談一些小情小愛的事情,但為什麼多年以來這些女性不顧他人眼光,哪怕會被別人嘲笑或歧視,還是對於兩個男性之間的關係如此熱愛充滿好奇?這放在各個領域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成就,在強制異性戀的社會認為男生就只能跟女生相愛的框架,被BL衝破了,強制異性戀的社會中,女性無法輕易討論「性」這回事的框架,也被BL衝破了。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以前這個圈子可能是見不得光的,但卻是在這幾十年來多少姐妹們(還有少數的男性)努力下,BL才能夠帶著這樣反叛的姿態茁壯成長到現在。

作者橫川跟吉田編劇的訪談我來回讀了好幾次,我認為他們在做這些發言的時候完完全全沒有惡意,也非常真誠地在面對兩個男主角以及自己的作品。不過這些研究者所要點出來的問題是,所謂「BL的這個類別」內在意義的複雜性,其實遠比他們所認為的還要複雜更多,沒有那麼簡單可以被放棄。

以社會學的語言來說,這其實很類似同志運動遇到的老問題:在一個小眾非主流的社群在被「正常化」的過程,是不是隱含著「被收編」被摸頭的危險?

有很多人會認為說現在同婚已經通過了,那同志們是不是就從此幸福快樂了?是不是不需要再談同志議題了?甚至會有一些偏激一點的看法會認為:「你們同志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那還要爭什麼?」
立即下載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對於很多人而言,BL並不單純只是一種「娛樂」,只是一種對於兩個男性之間的簡單「妄想」。它可能是很多人很多人生命當中的「救贖」。不管在日本還是台灣甚至是其他國家,只要你在網路上跟同人場中去掃一下創作BL作品跟消費BL作品的女性(與少部份的男性),你會發現她們眼中的那些熱情是相當真切的。

說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說這是BL劇,就如同說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BL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很政治正確很性別友善的言論,但卻可能會暗暗刺傷許多為BL奉獻生命的少女的心。BL,才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被拋棄的東西,再歷經多年來的進化與成長中,BL其實是帶著許多代的少女一起成長,成為她們心靈的依托,在現在這個BL還是容易會被主流社會鄙視以及差別對待的社會環境下,期待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BL,可能還是有點太異想天開了。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對我而言看完兩邊的立場(以及該文作者後來做出來的解釋),我依然覺得作者跟編劇是善意的,但或許是太急切了吧,有些話講得太滿(像是作者橫川認為「BL這個詞彙可能給人比較多性方面的聯想。」這句話就很有問題),難免就會招來回應與批評。
但這樣的論爭我覺得未來還會再持續下去,在大叔之愛、昨日的美食,到現在的櫻桃魔法衝破了次元壁,讓更多日本社會的大眾見識到BL是什麼樣的類型。日本的三次元BL會繼續發展下去,這樣子有關於對於BL的意義以及創作BL時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取捨的討論一定還會再持續下去。
(就我的意見,這一次的討論或許可以視為2020版的「やおい論爭」.....只能繼續觀察下去)
*Spin*
3 years ago
-----------------------------------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引起討論的訪談,台灣已經有人翻譯了,噗浪上應該還搜得到。
這邊走
感謝噗友小妤的翻譯。 小妤😊 [meggy0605]
*Spin*
3 years ago
前川直哉 (@maekawa_naoya) | Twitter
BL研究者前川直哉在twitter上的回應,他非常火XDDDD
*Spin*
3 years ago
堀あきこ HORI Akiko on TwitterBL教科書的主編堀あきこ針對這篇的murmur
*Spin*
3 years ago
堀あきこ HORI Akiko on Twitter不過她主要是在砲另外一篇文章,但都一起討論到了。
*Spin*
3 years ago
Dr Thomas ||| Baudinette on Twitter連做跨國BL研究的學者Thomas Baudinette都來參一腳......
*Spin*
3 years ago
以上,因為背後牽扯到的東西太複雜了只能先在這邊打住....有機會再更新後續跟聊聊其他有關的事情。
*Spin*
3 years ago
横川良明✏️1月6日に推しを愛する日々を綴ったコラム本が発売決定! on Twitter然後在橫川的推下面有幾個英文批評,這部分背後的脈絡我還不是很清楚,好像有些人是不滿劇情不忠實於原作(嗯,好喔。),好像有些人是不滿結局但我看文字覺得好像沒那麼單純.....點進去看這些人的推也看不出所以然,就當作只是有人有情緒需要抒發吧~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BLという言葉を使わないようにしたい、と思ったことについて|横川良明|note訪談作者橫川良名針對此事做出的回應,但沒回應還好,回應之後好像造就更多問題了......
立太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我跟編劇想法蠻接近的,不是要說短期內想消滅bl,「有一天不再用上bl這個類別」的意思也不是覺得這個「有一天」離現在很接近,重點在「標籤化是一種暴力」,bl有他的歷史沿革跟反抗意義,但當他做為一個「標籤」來簡單帶過的時侯就不是那麼好了。正是因為這個「有一天」離現在還很遠,才要努力從自己做起,至少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希望bl就跟任何隨處可見的愛情一樣不需要特別用濾鏡看待,居然被那些學者批評為「天真」?覺得被曲解、無辜及難受。
立太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以我自己遇過的例子來說,團隊裡多數是生理女,從小鼠實驗(生物)到數據分析(IT)方面都是生理女操作居多,可是論文發上大期刊(點數40以上)之後,我主管很得意發了一篇動態說女生也可以怎樣怎樣,拿到這個成果很厲害什麼的。他背後的意思其實隱含著「女生不擅長理科,我本來不期待有什麼好成果,我很驚訝。」如果這是像體育賽事,女生隊打贏男生隊,他很開心說女生很厲害那我理解。但作研究的,生理性別並沒有太大影響,我看到那篇氣到不行,他是憑什麼站在一個置高點說這個話,況且他根本也沒去理解過成員們的心理性別是什麼,我生氣的點不是覺得「生理女」這個分類比較低賤,而是他直接就用了一個「因為是女生能做到這點特別厲害」這種標籤暴力簡單帶過。
*Spin*
3 years ago
322nimodoritai: 啊,異想天開是我個人基於這些人的立場,對於該篇訪談作者橫川的言行所做出的評價,是我個人看法。

我這邊同意你的看法,這篇訪談的脈絡是在討論標籤化是一種暴力,上面在整理的時候有一點我忘記補充進來,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基本上都很贊同兩個人對於這齣劇的關懷,也覺得是很真誠的對談,不過有些作者談太多的部分的確有讓我小小皺眉,像是:「BL這個詞彙可能給人比較多性方面的聯想。」會讓我覺得他雖然是在談BL,行文中也感覺是很用心的人,但對於BL的理解卻不太深刻。

之所以這些批評者會這麼激動,我認為是因為這句話剛好戳到了長年以來BL在歷史上一直被社會大眾以及主流媒體小看的歷程。不少人對於BL的潛台詞會像是:「BL不過是女性的妄想,跟現實情況不同」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BL的世界太過美好,現實生活中才不會發生這種故事。」等諸如此類的意見,容易被大家吃豆腐而忽略了BL背後存在的文化意義。這些人才會用很積極的姿態來強調BL的重要性以及BL這個標籤所蘊含的意義是很複雜的。我個人認為,我如果站在這些人的角度上,我可能會有的思考是:「為什麼說一齣劇是BL劇,主流社會的人們就會對這齣劇失去興趣?或是覺得太過小眾?」「我們好不容易可以做出這麼好的BL改編作品了,我們有需要自我設限嗎?」

所以討論到這邊,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的衝突。
決定貼不貼標籤與否,其實反映了他們對於BL這個類型這個文化的看法,以及BL這個次文化在面對主流文化時該採取什麼樣的姿態。
*Spin*
3 years ago
昨天想了很久,在跟朋友討論之後,才決定要發這一噗把這場風暴的爭議點談清楚。再重申一次,上面的內容基本上是我基於自己的理解觀察後所做出的心得,盡量希望自己沒有誤讀這些人的想法。
我真的認為這篇文章的作者、編劇、以及回應的大家都是帶著一片好心,但觀點不同會折射出不同的態度,但就希望整理這些東西有讓大家了解到這些回應背後重視的是什麼。
立太
3 years ago
這樣說好了,主流認為三色豆難吃,而我認為有可能是做法的問題,想把三色豆推出同溫層,其中一種做法是先矇上主流的眼睛,把三色豆加上其他食材跟調味炒成超好吃的給他吃,他吃了之後覺得也沒有這麼壞,三色豆沒有消失,他就是料理的一種而已,在我做了努力之後卻被三色豆的愛好者說,你對三色豆的了解不夠透徹,我傻眼。
*Spin*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322nimodoritai:
用這個比喻的話比較像是:
因為大家覺得三色豆很難吃
-->
那我們將三色豆作為主菜重新調整過做出大家願意吃的菜
-->
考量到大家對於三色豆的觀感,那我們還是不要說他是三色豆料理好了。 <---現在在這裡

一邊是為了讓大家可以接受三色豆所以我們用比較善意的形式不用三色豆之名推銷三色豆。

一邊是期待有一天大家不會再對三色豆抱持偏見而認為還是應該要提,刷新大家印象。

所以我會覺得這是兩種思維,這場討論還是在提醒對方我們要重視三色豆這件事情。
立太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編劇的說法不衝突啊,他說的是在宣傳跟訪談不會特別強調bl,因為他認為他寫的是愛情作品,跟主流認為的強勢跟肉慾印象不一樣,但別人要用bl這個詞下標他也不會阻止。(因為bl可以是很廣泛的,用bl去說也說得通。)我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會被說「對bl了解不夠透徹」,他如果也跟主流一樣很狹隘,說法就不會是只有自己不講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講。
不好意思路過剛好看到這篇就來留言了~ (wave)

看到噗主的分析我其實很開心,無論批評也好讚聲也好,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場跟解讀方式,才會產生現在這樣的討論。
當然包含編劇跟橫川在內,大家絕對都是抱著不想傷害任何人的心在努力解釋自己的想法,這點我想是無庸置疑的。不過光是能以BL的標籤化問題為中心產生廣大的討論與反思,就社會學的意義來說就是一件好事

我自己以前在研所也以近社會學的角度研究過BL與社會印象的議題,所以見解上可能跟噗主比較相近一些,讀完那則訪談儘管也有認同/理解的部分,但也確實對裡面部分的用詞感到「不恰當」,但我並沒有指責他們兩位本意的想法。
就如同後來橫川在note的反思一樣(這裡我是直接讀了日文原文),即使自己沒有那個意圖,也可能存在或助長標籤化的現象,所以他自己也提到除了「希望不用特意強調這是BL電視劇的時代能來臨的話就好了」之外,他重新思考後希望再以「如果有一天能夠毫無抵抗的說出這是BL電視劇的時代來臨的話就好了」來總結自己收到各方反饋後的想法,我想這就是引發討論的價值所在吧!

BLという言葉を使わないようにしたい、と思ったことについて|横川良明|note
總之謝謝噗主提起了這個討論~我得到了很多重新思考各方立場的機會! (p-rock)
*Spin*
3 years ago
ymys0105: 太好了,聽到你這麼說覺得做這些整理是值得的了~
sjiaban(匝斑)
3 years ago
感謝噗主討論,昨天跟朋友討論這訪談其實有點不開心,因為感覺臺灣這邊大多數都覺得該訪談很溫暖,所以也不想多說什麼。
但對於浸淫BL多年的資深腐女我來說,裡面很多字句是很傷人的……有種「普通人的傲慢」的感覺。
「BL」與其說標籤,其實不過就是作品的分類啊。
路過,很喜歡這篇分享呢,非常理性的看待訪談內容,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喜歡"BL劇"(雖然我是入坑多年的腐女),感覺目前主流市場還是停留在"我喜歡的居然是同性!?"這樣的異性戀霸權之下,如果真的想要讓社會大眾了解"性傾向"本來就是光譜,似乎就不應該強調"性別"這一方面的糾結,而是要傳達出異性戀同性戀兩者的愛情本來就沒有不一樣,他們一樣會喝水、會吃飯、交往還是會吵架。希望有一天不再被強調"BL劇"而是被直接稱呼為戀愛劇吧。
難怪最後結局會變成那樣 看完這篇終於懂了,吉田應該再去上性平課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