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 Yang

https://images.plurk.com/1LDGFw1jyCQvaIK6ywsgxN.jpg

#國軍教召方案
#概略簡單整理

一、現況
1,台灣義務役後備軍人在「2年1訓、2訓換補」政策下,召訓次數已調整為以2次為原則,每次召集期間僅5天至7天。而據國防部所述,後備軍人1年期的義務役已經從69萬人降到47萬人。

2,各國橫向比較
(1)新加坡🇸🇬義務役軍人退伍後,需納入戰備部隊編管並接受10年戰備訓練週期,每年接受訓練時間累積不得超過40天

(2)以色列🇮🇱官兵役期屆滿退伍後納入預備役編管,退伍3年內,每年教育召集18天至28天

(3)瑞士🇨🇭士兵退伍至除役前,每2年需返回部隊參加至少3週之複訓,共需參加6次。
latest #8
掰噗~
3 years ago
這件事情世界上只有三個人知道(ninja)
3,初步比較結果,從教召頻率跟訓練時間相比,台灣跟上述新加坡🇸🇬、以色列🇮🇱、瑞士🇨🇭則有明顯的落差。

二、教召初步改革方案
1,國防部教召初步方案,後備教育召集明年擬更改為1年1訓,一次14天,後備戰士的日薪加成1.5倍,同時發給續服獎金,並給予英雄館住宿優惠及軍醫院就醫減免。

2,方案的提出是依據2019年【赴美】考察後所提出,該考察後提出的其他方案是,研議與美國州國民兵建立夥伴關係,計畫派國軍部隊參與美國本土國民兵的「北方打擊演習」(Northern Strike)
補充:
「北方打擊演習」屬於跨軍種實兵實彈操演,會有最新裝備參與驗證,是美國各州國民兵的跨軍種聯合演習,演習主要目標是強化本土國民兵單位的戰備能力。雖然層級是國民兵演習,但經常測試正規部隊使用的新型裝備。

3,綜上所述,很顯然國防部在參酌美國🇺🇸建議後及台海戰爭風險後,終於能對後備動員作出改善。
立即下載
感想:
1,據說,台灣後備教召變得很硬。例如:行軍、打靶次數變多,子彈像不要錢的給你打,晚上要宿營,但公發的帳篷很好搭還有氣墊床。不像以前上課看電影🎬,帶三、四本書都可以看得完,現在則是帶了書還沒辦法看。

但聽說,以後會更硬,裝備會給好給滿,看來是玩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2,我其實還是蠻傾向恢復一年的義務役,但顯然,目前在民意上是很難再逆轉恢復一年的役期,所以勢必要靠精實的4個月補上,還有,退伍後8年8次14天(112天)去嘗試作彌補。
(吐槽一下,但不知道在作為備戰的準備下,假資料會不會因此變少)
3,在戰爭危機的逼近之下,軍人地位正逐漸提升,在高層的支持下,國軍基層似乎正「緩慢」地開始動起來了。(高層的腦袋就看更高層喜歡什麼了)

4,補充,聽說國防部想參照芬蘭的教召制度,先對比一下數據。
(1)芬蘭人口551.8 萬面,芬蘭常備部隊只有3.47萬人,後備部隊卻有35萬人、後備軍人90萬人,

(2)台灣人口2378萬,常備部隊21.5萬,後備軍人238萬。
(3)國防部似乎想參照芬蘭,自2011年起就防衛部隊改革推展徵召系統,以【現役軍人】與【後備軍人】混合軍事力量為主,重整防衛結構,而芬蘭自2014年宣布增加後備軍人再訓練機制,並遣送後備部隊赴北約受訓,地方武裝力量多數由後備軍人組成,並被納入陸軍編制。

(4)台灣部分,不排除將台灣軍人送入美國或者關島、日本沖繩、或是本島有美軍參與指導訓練,應該會是國防部的一個可行性方案。
只是既然台灣要成為東方北約,美國西太平洋盟友來台灣共同作個駐地訓練,教官交由美軍協助,我也認為也是OK的。

以上
Zata
3 years ago
目前是樂見的,國家可以不怕得罪選票,我們這些國人不努力怎麼可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