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5 years ago
[黑]「當時台灣人很多熟番原住民比現代還要有地位,例如高一生這位菁英」
「要說道地台灣文化,南島民族生活接受日本大正浪漫文化影響,這種故事可以的」
SERIOUSLY???
出處
#諸事不順發黑中 #推薦消音
latest #96
kellerlin
5 years ago
要說明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社會階層與經濟的樣態、族群分佈與群體互動、國家想像與國族認同,不但複雜困難,而且學術研究其實到現在還很難有個主要論述,所以每次研討會都會明星大亂鬥(你看,光是定義日治/日據/日殖都有困難)
kellerlin
5 years ago
日治/日據/日殖時期原住民族與日奔人(?)的互動,雖然是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學的大寶庫,但,撇除掉文化獵奇(對於不同文化的狩獵與賞豔眼光)的立場,也絕非是什麼浪漫的事情......因為這就是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的樣態,是以階級差異(內地外島/文明落後/生熟/新舊)殖民經濟建設(農業加工/官營/南進/水利建設等)為基礎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如果只看殖民的部分,就會覺得一切都是日奔人殖民的錯;如果只看文明的部分,就會覺得一切都是日奔人帶來的文明......然後這兩種極端主張就很容易打架,互相罵對方皇民跟仇日......但在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的概念上,這兩者不是程度的問題,也不是立場的問題,而是「當文明(現代化)作為殖民的理想,殖民的手段就會以現代化(使文明)的方式行之
立即下載
kellerlin
5 years ago
不好意思手機有問題按轉噗按到回應orz
kellerlin
5 years ago
SouL2003: XD
kellerlin
5 years ago
搞錯這點,就會膚淺的認為「殖民帶來了現代化」、「要是沒有殖民就沒有現代化」,欸兜~其實要是歷史看多了,就會知道殖民不一定是以文明(現代化)為理想或目標的.....有些殖民地是被擺爛放棄或是被血洗屠城的,只是後代講話沒有人理、也不受到重視......才(ry
kellerlin
5 years ago
但,以文明開化(現代化)為理想的日奔人,其殖民的理想與手段,真的就有比較好嗎?要回答問題就要去爬文獻與史料,並且根據在地人的評價來作後設分析了,畢竟光憑一個人或是一個世代,沒有辦法釐清這個時代的影響,要作整個世代的評價,最起碼要有接近整個世代樣本才行......
這種社會學史料也是超缺人作田野所以很悲劇
kellerlin
5 years ago
這也是為什麼學者會偷懶只關注文人雅士、鄉紳、有錢人、部落領導、勇士戰士、長老耆老、神職人員、廟祝的原因了~因為知道的事情多、要照片有照片要資料有資料、要公文有公文、要書信有書信嘛......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滾雪球或是親近二手史料是研究的方便法門,但作為樣本,是相當偏差的喔~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的樣態,不是只有這些政商文藝精英(エリート),更包含廣大的民間本土生猛的宗教文化與不同族群之間豐富的生活樣態......缺乏這些向度,會讓研究看起來像是異國櫥窗展覽品一樣,好看歸好看,但你既不會踏入也不敢購買
kellerlin
5 years ago
在這種偏差樣本的情況下,如果要拿高一生來說,那就是,特例中的特例。不管是在鄒族族人中、或是在當時的原住民族群中、或是在當時的公職人員中、在政商文藝或宗教信仰中,都是很特別的......特別到什麼程度?特別到翻閱文獻史料,報導者(口述提供資料的人)不太願意提起高家(樂野出身)的程度...
kellerlin
5 years ago
這背後多多少少有部落各家族之間的輩份與出身差異、以及職業是否影響當時資源取得的難易、是否有信仰與政治主張上的衝突、可以給與後代或是部落的資源會不會競爭、不同部落裡對此人跟日本人的態度與關係是好是壞、仕官之後與其他部落互動的態度(行政上掌管阿里山部落vs原有部落領導者的系統),都會變成理解高一生先生的...呃...矛盾之處
歷史上看不到普通人吧?不過在網路時代大家的一舉一動全部都紀錄下來了
日本大正浪漫時期其實只佔了日本歷史的一小角而已,實在微不足道。
kellerlin
5 years ago
Goodmanstation: 不用電腦的就不會啊
kellerlin
5 years ago
Goodmanstation: 大正浪漫......連日奔人自己都有提出後創作的質疑(也就是後世腦補的大正)
kellerlin
5 years ago
而這個矛盾,會變成只有理解鄒族歷史文化才會知道當中的違和感,像是聽到高一生是樂野人,第一件是一定是「咦?高家?樂野?」
知道高一生被日本人收養時......
所以他之後達邦教育所任教+巡查,後來又鄉長+達邦駐在所所長...就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也許對他的家庭來說,他的求學過程坎坷、身世變故還能回饋鄉里,是一件光宗耀主(無錯字)的事情;但是從客觀資料來說,他兼任一大堆事物與職務,是因為他有良好的政治治理親緣關係,而不只是因為他是精英......
kellerlin
5 years ago
就是因為客觀資料分析出來會變得很尷尬,所以寫的學者都等過世才寫,要不然就是寫得很委婉(我寫的功力還不到家)......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也可以說「當文明(現代化)作為殖民的理想,殖民的手段就會以現代化(使文明)的方式行之」,在當時的台灣政商文藝精英中,這種現代化的方世從很細膩地方展現,一種滲透到生活形式風格、建築、家具、飲食、語言文字、生活起居、公共場合(咖啡廳、沙龍、茶店、書店、賣場等等)的現代化(文明),而被視為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象徵氛圍
kellerlin
5 years ago
然而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台灣真的長這樣嗎?
Not even closer~
kellerlin
5 years ago
偏差樣本要推母體,怎麼推都會爆炸,你研究設計要重寫才行
kellerlin
5 years ago
學妹問我「《賽德克巴萊》跟《KANO》才差一年耶,一個動亂跟一個慶祝怎麼可能會這麼近」
我回學妹「你什麼時候覺得台灣社會是均質的?」
milkmother
5 years ago
我覺得把大正浪漫跟那種底層「志願兵」扯在一起非常扯…那現在當兵的都是被三民主義感召惹
kellerlin
5 years ago
milkmother: 我等一下會Q有關南島民族跟大正浪漫的問題,當兵跟三民主義的事情我就先不討論嘞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先有個觀念,台灣社會不是均質的整體,就連現在的一個人國族認同都有可能解離(自己不記得自己支持什麼)了,憑什麼認為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台灣人會有一致的國族認同或民族想像呢?又憑什麼認為當時的台灣社會會是一致的整體觀念呢?
milkmother
5 years ago
kellerlin: 只是想說不管在那個時期或現在,底層士兵的通常是先考量到吃公家飯對家裡的幫助,或是有個為國服務的經歷對日後謀職有益……跟文人雅士愛講的思想還是主義關係並不大啊。
kellerlin
5 years ago
milkmother: 可惜,在二戰左右,民族主義當道,有些事情當時不是這樣的想的(看過徵兵數量跟訪談就會覺得很阿砸),很麻煩對吧......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事實是,就算是文人雅士,他們的內心小劇場比雪梨歌劇院還要豐富喔!
事實是,很多文人雅士根本就是天龍人(廣義,不單指北部),他們的公子哥們俱樂部還是家族跟地緣限定喔!
研究他們(文人的異想世界)超麻煩的喔!要是研究搞錯一個字就可能會被整個家族社會隔離了喔!
kellerlin
5 years ago
然後一般閩南文化的漢人歌照唱、舞照跳、神照拜、照樣跟隔壁庄的幹架(械鬥),把原住民當怪打(無誤)、客家人跟閩南人打再跟原住民搶地......這些文人雅士除非是要收田租或是經營的農產地有紛爭,不然,他們只想著要出國留學、升官進爵、改變世界(台灣的藝文)、順便教育民間不要這麼迷信跟野蠻(唱歌跳舞拜神打架都很野蠻),然後再氣說這些人聽不懂人話...
kellerlin
5 years ago
亂七八糟,我喜歡
milkmother
5 years ago
kellerlin: 這是透過國家機器全面性的滲透到每個人身上的動員,就像台灣有兵役制度,所以社會也普遍瞧不起沒當兵的男人。

下山一沒收到兵單就被同學嘲笑「不是日本男兒」,車田正美的漫畫也有嘲笑混血兒「不是日本男兒」……為了成為被社會認可由黑翻紅的人而參軍,跟大正浪漫還是沒什麼關係啊XD
kellerlin
5 years ago
milkmother: 我沒想要討論這個(而且你因果論有點反了)請領回家吧XD
kellerlin
5 years ago
研究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台灣族群的互動就是這麼亂七八糟,而且小圈圈爆多很難互相妥協,所以要是來看原住民族,尤其是平埔族跟漢人的糾葛,資料就是整籮整籮的倒,然後,當時的高山族跟漢人的資料反而比日奔人少,衝突也多半是跟日奔人或其他高山部落有關,就各族群間也呈現不同的開放特質
kellerlin
5 years ago
然後不同的原住民族對日本人與對漢人的態度也不一致喔,細分下去連隔壁部落對外的態度、對內的態度、對隔壁族的態度也不會相同,所以拿一位原住民的角色來代表他的家庭、部落、國族認同,基本上是一件困難無理又危險的事情,我們只能分析他的客觀人生,而沒辦法說他代表除了他以外的事情......
kellerlin
5 years ago
而且如果專攻高山原住民族研究,在日治/日據/日殖時期資料研究的體感就會是這樣
[距離]近←→遠
我的部落>日本人>外國研究者>隔壁部落>隔壁族>>>>>異次元>>>>>>>漢人
kellerlin
5 years ago
高山部落跟漢人中間隔著異次元,體感文化就是這麼靠北
kellerlin
5 years ago
然後乍看之下我的部落跟日奔人很近對不對?
錯!
拿放大鏡來看我的部落跟日本人之間的距離,會長這樣:
kellerlin
5 years ago
祖居地>>>>>>>>我出生的部落>國際航班>日本人
kellerlin
5 years ago
出生的部落跟日本人中間的距離,要搭國際航班的
沒有機票跟護照,你就,卡海關吧
kellerlin
5 years ago
至於祖居地會這麼遠,因為那是家族的核心,要放在神話傳說裡景仰,要放在心裡尊重好吧物理上也真的有點遠
kellerlin
5 years ago
平埔族的研究我比較不熟,這就要有請高人補完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光講日治/日據/日殖時期資料,文化體感就已經有海關跟異次元的問題了(?),然後你拿一個人來說「...很多熟番原住民比現代還要有地位」,這樣的評價真的會讓人怕,很怕,超級怕
kellerlin
5 years ago
有種研究漢人自己台日漢的心結都已經是木星大紅斑了,再丟一顆木衛去撞紅斑幹嘛啦wwwwww
kellerlin
5 years ago
(飯先)
kellerlin
5 years ago
(回來)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講回來,台灣在研究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對象,不管族群是閩南漢、客家漢、高山原住民、平埔原住民、外國人、日本人的所作所為,或是研究實物是建築、繪畫、音樂、雕塑、文學、服飾、飲食、交通等等,或是抽象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社會風俗習慣、國族認同的變遷,都會被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這個大傘所涵蓋,而不得不去討論殖民性的問題
kellerlin
5 years ago
所以看到殖民性,很多時後是在講現代性殖民,而不是毫無反抗能力的經濟宰制、或是血腥鎮壓的政制治理,而是一種「當文明(現代化)作為殖民的理想,殖民的手段就會以現代化(使文明)的方式行之」的樣態,而這個樣態是各種變動、調整,甚至是在比較之下反而片面有利的......
kellerlin
5 years ago
有看過舊慣調查的人或參與過百年建廟刈香活動的人,對那時日本現代性殖民的不同調應該會比較有感觸,感受到官方一方面覺得應該革除迷信,一方面又認為這個傳統文化很棒應該要積極保存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然而,這樣就不算殖民嗎?
NO,這仍然是殖民唷
只是台灣要當成特殊案例來看待,真的是非常麻煩喔
kellerlin
5 years ago
作研究的,要在「台灣是特殊案例」的前提,來討論日治/日據/日殖時期的狀況的~以及討論「以文明開化(現代化)為理想的日奔人,其殖民的理想與手段,真的就有比較好嗎?」,這邊的問題就不是「有沒有被殖民的差別在哪?」,而是「以文明為目標的殖民性差別在哪?」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這時候,注意到什麼文化物件可能是因為殖民性而誕生,就會是很有意思的研究標的了,它就是只有在那個時代因緣際會下,才會出現的東西,而變成了指標化石一般,凝結了特定時代脈絡,而最終成為當代的文化象徵......簡單來說,跟挖到寶一樣,只要一拿起來,其他研究者眼睛就會閃閃發亮(像這樣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但是如果隨意把文化物件當成是寶石,卻沒有相對應的脈絡與研究背景、也沒有注意到這是「以文明為目標的殖民性」所誕生出來的東西,並且否認殖民問題與歷史,或是拿來當成某個人家庭、部落、國族認同的象徵的話,那其他研究者就會像這樣
kellerlin
5 years ago
←這隻一看就知道一定跟你的研究重疊
kellerlin
5 years ago
所以不要說文化物件了,分析過往的人,極為容易踩到雷...啊,不對,應該說要不踩到雷非常、非常、非常困難,我都覺得跑田野的時候,一定是很多人忍住沒把我蕤死(台語:捻死),所以我才蒐集得到資料的......
真的作研究一定要很厚臉皮才能蒐集的到那些資料的⋯⋯
kellerlin
5 years ago
Goodmanstation: 真~的~大家都碼心情好才會說~
kellerlin
5 years ago
要厚臉皮混進別人的喜慶活動跟拜票活動來記錄親緣關係(不要臉
kellerlin
5 years ago
鼓勵大家從自己的家族歷史開始研究比較不會套不到話喔(欸
kellerlin
5 years ago
若「以文明為目標的殖民性」的這個前提來討論任何在日治/日據/日殖時期有官階或是有高等教育的在地人/原住民族族人,就會,很容易導向傳統社會結構與當代民族治理的悲劇(最起碼很難偏向正面)之結論......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這結論並不是因為日常生活沒有能動性,而是日常生活被「以文明為目標的殖民性」所滲透,而在官階或是有高等教育等具體的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手段與制度下,幾乎被規訓了;同時日常生活的其他面向如藝術或詩詞戲曲宗教等活動,就算有所反動,也被劃分為「政治歸政治,__歸__」而減緩了衝突(雖然檯面下還是各種照舊,但檯面上就...)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有時候,不明就裡的人會誤以為這一種地位的肯定象徵,但熟悉一部分的時代脈絡後,你就會翻轉想法,你知道,本島出身的人,不可能再往上爬了,畢竟,殖民的現代性不會超越殖民本身,不然就不是殖民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治/日據/日殖時期挑戰殖民的現代性,讓現代性超越殖民」會是這些政商文藝人士的「浪漫(浪漫主義)」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有錢就是任性,有錢才能耍浪漫(幹
kellerlin
5 years ago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去翻社會學的文獻,只會在政治貢獻與社會運動上認真著墨,但是對於文化藝文卻往往曖昧不清、或是只敢縮小到特定範圍的原因了......九格地圖八個雷,跨錯就會被電,不如專注在政治層面就好
kellerlin
5 years ago
不過文學論戰與國族認同又是另一個戰場了,有請高人補(ry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最後來講「南島語系/南島(語)民族」,這個又是另一個宇宙般的東西要講...不想講/不想拿課本/想裝死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雖然原來的人應該只是想講臺灣原住民族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南島語言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因為「南島民族」這一詞,原本民族的居住分佈最遠到馬達加斯加,活動遷徙的狀況從中國海南島到印度、歐洲都有
見英文條目
Austronesian peoples - Wikipedia※補充,達悟語不算台灣南島語言喔,要把台灣南島語言+達悟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台灣原住民族語
kellerlin
5 years ago
「南島( Austronesian)」一詞真正的分佈~非~常~大~~~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在台灣,一但說到「南島」這個詞,通常是指包涵所有島有講南島語(或類似語系)的人喔,很多時候是跨國跨文化討論語系、體質(長相膚色身高等遺傳或是特殊疾病),才會使用,每次討論都會不斷確認「是哪個島的哪個族的哪個部落」,超容易眼花的呢!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然後明明知道日本在殖民主義/軍國主義/二戰時期在東南亞的風評,真的是爛到有剩呢,看到「南島民族生活接受日本大正浪漫文化」就會覺得4不4歷史不太好啊,搞錯名詞就算了(如果沒搞錯,那就是一口氣地圖砲了),有必要把別人的歷史痛苦拿來當成自己的娛樂嗎?什麼叫「這種故事可以的」...超絕不行啊
kellerlin
5 years ago
南島民族、南島語系有流動的(?)特質,簡單來說,跨海移動做為個人日常與族群生命史的一部分,同時也發展出類似的文化或語言,也就是,語言或是DNA會隨著族群在海上趴趴走而改變,是進入了當代西方殖民在漁業經濟與農奴勞動的箝制下(禁海令/私人魚場/度假村等等),才變成漸漸定居或減少往返目的地的
我都覺得在《海洋奇緣》中真正不能讓南島民族出海的,其實是西方人的殖民與資本主義所致
kellerlin
5 years ago
這個與歷史文化背景,說起來是非常心酸的,這噗之前說「殖民不一定是以文明(現代化)為理想或目標的」,南島民族就是一個對照,這讓南島研究一開始就很悲劇,西方跟日奔人來做研究,都會被當惡魔或怪叔叔,因為,你畢竟是跟殖民官/商接洽才能來這裡做研究的,但是你的研究已經擺脫不了西方殖民主義的陰影了......
人類學國父馬爺表示:哭哭
kellerlin
5 years ago
隨後歷史的發展,也總把南島民族推向更艱險的地步,早年還沒有研究倫理,人類學在體質上的研究就有點誇張、更別提文物蒐藏過程中的不愉快與糾紛...儘管也是有很多部落與蹲點學者很認真的反抗殖民政府或是外來的機歪團隊(包含文物商),但是就算研究的很認真還容易被政治力銃康,至今仍然沒有辦法完整的還原完南島民族對於文化、語言、體質的變遷樣態,還沒調查完族群就已經移動消失的也有
差點被放鴿子的馬爺表示:淦
kellerlin
5 years ago
那為什麼要講到台灣呢,因為從語言學的證據來看,台灣原住民族保留最多語言上的細節與特質,特殊到南島語系第一個分支就是Formosan languages(福爾摩沙語群/台灣南島語)跟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群),然後大部分南島語系下再分西/中/東/中東馬來-玻里尼西亞跟海洋語。這個分類會隨著證據而有所不同,有時候會出現把福爾摩沙語群/台灣南島語跟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下面的群放在一起的狀況,但不管怎麼說,福爾摩沙語群/台灣南島語在南島語系中,是自成一格的(尤其是有些單字已經不互通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所以才會有人拿著語言學的證據,主張「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這個推論不是很嚴謹,畢竟語言的演化過程來看,只能證明族群在台灣待了夠久的時間而發展出了其他的語言文化,但無法確認是從哪邊來,是從陸上來(中國大陸、馬來半島)還是從海上來(非洲、印度、印尼),然後學者們就把矛頭轉向體質與遺傳研究了...這下可好了,大亂鬥開始!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剛剛不是說了「南島民族、南島語系有流動的(?)特質...語言或是DNA會隨著族群在海上趴趴走而改變」嗎?這些大師也很厲害沒錯,從考古、體質、人類、語言的綜合研究中,(大部分)由Peter Bellwood 的austronesian migration theory成為主流,也就是常看到的這張(※補充,這張是之後其他研究者的,出處)
The spread of Austronesian farmers across the Pacifi...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但也不是說沒有辦法挑戰......在最新的體質遺傳或考古研究中,沒有辦法明確證明遷徙定居與血緣的關係,而考古資料也沒有相對應物件能夠證明跟台灣有關,也因為族群在海上趴趴走,所以一些實物的物質文化與技術交換就會出現跟語言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喔~
In Focus: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a Reaction to ...Austronesian languages - Wikipedia
kellerlin
5 years ago
(飯先)
kellerlin
5 years ago
(回來)
kellerlin
5 years ago
至於如何從考古與體質、物質文化的研究來證明南島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之間的關係,就是人類學的拿手好戲了,有請高人ㄅ
kellerlin
5 years ago
為什麼我這個社會學的要挑戰人類學的東西(心累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講回來,研究南島語系/南島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關係,很多時候不只是學術上起源探討的重要,有時候反而是基於政治治理中「族群治理」的方便才這麼做的。這並不表示所有的研究者的目的就是為了政治治理,而是在特定時空下,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被拿來當成政治治理的參考或標準,在當時,台灣原住民族語研究,就是「蕃政研究」的一環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是的,「當文明(現代化)作為殖民的理想,殖民的手段就會以現代化(使文明)的方式行之」,「蕃政研究」就是一種現代化殖民的手段之一,官方在學術研究資料的制定下九大族群,而成為不同部落族群治理的單位。族群間的互動不再是民族或是族群之間的競爭,而是殖民國家、殖民政府進入部落干涉傳統權力結構的象徵尺度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也就是,研究者在日治/日據/日殖時期資料研究的體感,日本人跟部落的感覺超近的,比隔壁部落還近、也部隔壁族還要近的原因之一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部落的人直接面對著外人,部落權力結構直接對上殖民政府,對於原住民族來說,就是這麼赤裸裸,所以在經濟或是武力優勢的壓迫下,容易導向傳統社會結構與當代民族治理的悲劇,亦即,再怎麼努力,很有可能只不過是民族治理的一環、是被規訓的特例這點,在國民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在大尺度上,也幾乎沒有被改變過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原住民族從日治/日據/日殖時期,就一直在承受現代化殖民/殖民現代化的治理手段,所以當看到國民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繼續沿用,就不意外會說「當代政府仍然在殖民原住民」了。畢竟工業化或都市化之後,要回歸原鄉更是困難,轉而寄託在宗教上、藝文活動、娛樂事業、運動上取得亮眼成績,反而凸顯出原住民族內心普遍的認同困境,而這困境是大部分的(漢)人造成的......
kellerlin
5 years ago
有幾個關鍵字跟幾句話特地引一下
「大正浪漫とは、日本(当時は大日本帝国)の大正時代における、その時代の雰囲気を彷彿させる思潮や文化事象をさす言葉である。」nico百
「中流層には「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民本主義)」が台頭し、一般民衆と女性の地位向上に目が向けられ、西洋文化の影響を受けた新しい文芸・絵画・音楽・演劇などの芸術が流布して、思想的にも自由と開放・躍動の気分が横溢し、都市を中心とする大衆文化が花開いた。いっぽう、多くの農村村落はまだまだ近代化に取り残されており、大正に至っても、明治初期と変わらない封建的な文化が残っていた。」wiki
「...つまり大正浪漫とは、ある意味で「戦前日本の最後の平和な全盛期」を象徴する文化なのである。」P百科
kellerlin
5 years ago
光是大正浪漫,在日本國內不同地區的文化體感也是不同的(有城鄉差距),儘管本質上是做為民主(「大正デモクラシー(民本主義)」)與現代西化(文明開化)的勃興期,但,開化背後仍是以大日本帝国為政治與治理的主體...對都會裡的中上階層來說或許是一種文化上的懷舊,但當時政府對於北海道、沖繩的開化/開發做為,顯然不是什麼可以懷舊的東西,更別提二戰後期對於南洋群島的占領行為...都讓「大日本帝國」變成國際間的禁句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所以現代對於「大正浪漫」的創作,是大家在(心理上)切除了「大日本帝國」的歷史脈絡,才能開開心心的玩的;反過來說,藉由「避開或扭曲軍國主義的象徵」或是「宣稱這是批判大日本帝國」,而讓人們可以自由享受「新創作」出來的「復古風」。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這不是真正的大正(大日本帝國)」才能這樣玩,如果搞不懂大正浪漫跨文化的雷點,又不懂得避開敏感詞彙,就會,火暴!火乍!
忄董?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回到噗首...我好累
要人接受日本大正浪漫,如果指的是南島民族,就是他喵的機八毛在曾經被日本人占領的在地人傷口上灑鹽(謝謝你讓我想起親友被虐待過?);如果指的是台灣原住民族,那就是在把人家的身心都再殖民兩遍(你們內地都搞不定了還來搞我?)
以自己的喜好,無視歷史的創傷,還期望看到這樣的劇情,不管是生在哪一個族群或面對不同族群,都雷炸天,好嗎?
(包含沖繩居民/原住民與北海道居民/原住民,要他們穿和服,也是,嗯哼)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當然,以各人的角度,你自己也是可以穿可以寫的,只是,呃,要做功課,不然會被罵爆(跟隨意把文化物件當成是寶石是一樣的道理,更何況會引起創傷)。這不只是多元文化包不包容的問題,這是在知道族群治理(包括占領、統治、殖民、或是傷害)的歷史條件下,願意選擇放下面子尊重不同文化的自主性與對強勢壓迫的反抗,然後,在理解與取得認同後,跟他們(弱勢族群)站在一起,這,才是尊重文化,對吧...
參考:多元文化是一種族群治理的政策
kellerlin
5 years ago
先講到這裡,我氣也消了(e04)
有關平埔族的研究、文學論戰與國族認同、如何從考古與體質、物質文化的研究來證明南島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之間的關係等等的就不細說...如果有錯歡迎打我臉...畢竟南島是為了原住民研究而勉強惡補來的...
這真的不是我的本科,講到一半就不想講只想逃走
等我有天被氣到再去挖其他的課本跟講義好嘞
kellerlin
5 years ago
感謝消音(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