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5 years ago
[感想]之前揪飯局時,外籍同學看著新聞表示:「台灣媒體實在很亂,如果是他的國家,肯定不會報這種東西」,立刻有同學笑說:「其實這表示好的都不播,專播壞事,因為這樣有收視率啊不信你可以看公視
雖然只是插科打渾,但其實我心裡想的是如果一個國家媒體/主流媒體報喜不報憂的比例失衡,會有多大程度形塑人們對社會不同的想像?而當現實比報導更誇張(不論好壞)的時候,人們會傾向去怪媒體還是怪政府機制呢?
#法蘭克福學派的幽靈
latest #13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實際接觸田野,會對報導跟研究數據有一個基進式的翻轉:亦即理解到「二手資料的失真程度」、與「基於道德理由的選擇性揭露」,這個兩難,也會影響到讀者/觀眾對這件事/社會現象的解讀...比方就算研究只接露某部份的真相/現實,也會因為觀眾/讀者對文本的偏好或解釋力的不同,從以偏概全晉升到現象層次...(怕.jpg)
kellerlin
5 years ago
(小聲)要是看到某些社會學的研究、文獻、報告寫得很模糊委婉、文謅謅、模稜兩可、學術詞彙亂舞,其實可以反推大部分是作者盡力在保護自己跟當事人不受觀者/讀者解讀壓力影響...不過寫到讓人看不懂還是會被審委圍毆就是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但若媒體或研究者是所屬於私人企業或國家政府主導,就會面臨文化霸權的問題....使民眾暴露在不同的、精心過濾的報導中(或是鋪天蓋地的不同的文化工業產物),讓他們認為「這社會很亂/這社會很合諧」,所以只要偶爾出現一個「極好」、「極壞」的案例,就可以輕鬆的操弄輿論,最終達到「控制社會」的目的
立即下載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這方法也很簡單,在社會想像中
主張偏向「這社會很合諧」的人,會把「極壞」的案例當成是「認為是在演戲或騙人的異常故事」、或是認同這個案例「需要嚴刑峻罰以避免傷害到自己」
主張偏向「這社會很混亂」的人,會把「極好」的案例當成是「神蹟或是基於個人的高節操行為」、或是認同這個案例「放寬對於助人的限制讓自己也得利」...
kellerlin
5 years ago
但別忘了,當媒體由私人企業或國家政府主導,偷渡法案、價值觀、意識形態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想像這兩種社會想像,是由你喜歡/討厭的政黨提出、又或是這是大企業偶一行善/犯罪時,你的反應還會一致嗎?
當然,由私人企業或國家政府主導的媒體,會包裝到讓你無法知道是不是有利於他們你看統●飲料的LOGO愈來愈小了是要挑戰包裝印刷的極限嗎?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髮藍可服學派(?)認為(身為)學者跟知識分子,應該要出來呼籲大家不要沉迷看電視跟滑手機看LINE了要對不同的媒體媒介所傳播的訊息與文化商品有所警覺、要有自己生產或對抗的能動力(這好像不是他們學派的用詞不過隨便啦)
簡單來說:要對新聞存疑、保有批判意識
kellerlin
5 years ago
不過這麼左(?)的論點,當然也被其他跑田野、基進的學派酸不食人間煙火,主張由知識分子或學者來主導思想或推動批判,本身忽略了受眾的社經地位與中下階層社會運作的不同邏輯,當一般民眾沒有能力或知識判別報導的正確與否,透過自媒體要民眾相信你,那在手段上跟私人企業或國家政府主導的媒體是有何不同?缺乏基層民眾的參與卻相信能夠翻轉社會,不過是布爾喬亞式的浪漫罷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社會學研究僧最喜歡兩派學者對幹了...在一起在一起(喂)
kellerlin
5 years ago
田野現象的豐富,導致社會學研究者常常被打臉自己是小嫩嫩的時候曾經發生田調每一句話都踩到對方的雷結果回去被課堂教授砲到飛出外太空的悲慘回憶,比較對於這樣的極端報導或是特殊案例,採取包容的態度...任意的把某些案件當成某些族群的特質,就會犯了以偏概全或文化霸權的陷阱,這也是當遇到義憤填膺的民眾質疑案件的正當性,社會學者會跳出來提反例以增加社會想像的多元性然後再被一般民眾幹醮沒有良知只想要研究不管大眾觀感...(哭哭)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但就算是基進的社會學者,也常會面臨田野解構的虛無困境......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中,社會學術或學派的典範移轉是以意識形態為驅動的,展現出來的就是學運、社會運動、草根性的社區行動、或是日常生活的微抵抗(口癖、俗語、笑話、流行歌曲等等),在這裡,為了要驅除虛無(對存在的否定),社會學者有時候會選擇回頭擁抱文化霸權、或是支持泛馬克思主義/結構衝突論/法蘭克福學派這個路線...畢竟社會變遷的衝擊真的太痛苦了
kellerlin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這也是個人面對媒體或對某些族群嘲諷其他族群時,只能像《妄想代理人》的OP那樣笑啊笑啊的...自稱「左派」的人是以泛社會主義為立場來凝聚核心卻不一定涉及草根或中低下階層的關懷而被譏笑為「蠢左」或「覺青」;自稱「右派」的人是以資本型社會結構為依歸卻缺乏對中下階層或資本受害者的同理而被笑「9.2」、「這個社會很公平」...本來可以不必這樣的...
田野裡沒有誰是好人、沒有誰是壞人,只有嘴賤的人啦(比方混蛋如我)
妄想代理人片頭
kellerlin
5 years ago
然而成長過程不同、家庭生活水準不同、教育環境不同,同儕朋友交際圈不同,就不太可能遇到不同際遇的人,不會遇到不同社會想像的人,在遇到文化衝擊的時候就會難以接受...如果要開拓社會想像,對新聞存疑、保有批判意識...最簡單的可以把持這個原則:
使你開心的,不一定是好人好事;使你痛苦的,不一定是壞人壞事
去接受或理解「好跟壞、相悖的論點,都是社會真實的一環」
大概也只能先這樣吧...¯\_(ツ)_/¯
#結論又爛尾了
#臭八股說教文
#無解
kellerlin
5 years ago
回頭去把《妄想代理人》挖出來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