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中國「31項惠台政策」之我見:居上位者請正視問題,別讓台灣「天然亡」在我們這一代
https://goo.gl/...
台灣如今產官學界的領導者們和我的同輩們是如何看待如今我們所面臨的空前危機?台灣如今面對著「惡鄰在史上最強的時刻」,幾乎到了1979年「中美斷交」時,舉國近乎風雨飄搖的處境。與當年不同的是,如今企業和政府中居上位者(不論黨派、勿戰藍綠)似乎毫無感覺、毫無危機意識,並且放任著我們這一代自求多福──說難聽點,也就是「自生自滅」。
#中國統戰伎倆併吞奧步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 #挖人才 #台灣青年人才 #打壓台灣國際空間 #台灣國際舞台 #國家認同 #內部殖民 #吃裡扒外 #收買 #台灣旅行法 #產業困境 #高工時與低薪資壓榨與剝削勞工權益 #職場文化 #現實與理想 #套養殺乾洗 #整合噗
latest #182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北京當局不知是否刻意,選在 228 這天公布的所謂「惠台政策」,按照主流媒體解讀,是「台商、產學、影劇全包了」。
立即下載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消息一出,各方分析、評論紛紛出籠:多數人認為這無疑是針對台灣,拉高到前所未有層級的「全面經濟統戰」,同時更是衝著被視為有「天然獨」傾向的台灣青年族群(通常指 90 後,出生於民進黨首度執政前 10 年左右的世代)而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也有少部分人士,認為這件事情應該「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惠台」政策,是因為中國「求才若渴」,台灣訓練有素的青年世代人才,正能夠填補目前中國在影視產業、學術領域、科技新創中需要的空缺,「如果有能力,自然全世界搶著要你。」(雖然我個人實在很好奇,這是哪來的天真想法?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1988 年元月出生的我,今年剛邁入 30 歲,可以說是屬於所謂「惠台」政策「積極爭取」的一代。以下我無意、也沒有能力去一一分析所謂「 31 項惠台政策」對台灣不同產業的影響分別為何;或「惠台」政策這「巧妙」的公布時機,是否因為中國國家主席在 2 月底放出「修憲」風聲後,美國國會緊接著正式通過《台灣旅行法》之故,背後有著大國博弈的隔空角力痕跡。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只關心:台灣如今產官學界的領導者們,和我的同輩們,是如何看待如今我們所面臨的空前危機──是的,對我來說,台灣如今面對著「惡鄰在史上最強的時刻」,幾乎到了 1979 年「中美斷交」時,舉國近乎風雨飄搖的處境。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與當年不同的是:如今企業和政府中居上位者(不論黨派、勿戰藍綠)似乎毫無感覺、毫無危機意識,並且放任著我們這一代自求多福──說難聽點,也就是「自生自滅」。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會說出這麼重的話,不是為了「搏版面」,而是真的對周遭同儕們面臨的困境、茫然與抉擇深有所感,不論你今年幾歲,如果還願意聽我一言,請繼續往下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先從我自己的故事說起: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畢業於台灣某前三志願學府的管理學院,大學起自食其力,畢業後首先去當兵,接著在某金融機構短暫工作一年後,申請學貸,以及某機構的獎學金,在美國攻讀兩年的 MBA 。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在美國某東岸商學院畢業之後,2014年,我 26 歲。可能因為個人在美表現並不突出,激烈競爭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於是,放在我眼前的大致上有以下三個主流選擇: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1. 到香港或新加坡工作:以金融業或管理顧問業來說,這是亞太地區長年以來的首選,如果進入外商或大型本地金融機構,薪資行情大約折合新台幣是 180K 到 200 K 以上──你沒有看錯,我的學長商學院一畢業後,在某新加坡大型銀行投資部門,確實領到折合超過 220K 新台幣的月薪,以當地的物價和金融業薪資標準來說,這一點都不稀奇。而即使房租和生活費用遠較台灣為高,省吃儉用的他,仍能夠在短時間內累積十分可觀的存款。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2. 到中國大陸工作:這應該是近五到十年左右,自金融海嘯後才日漸出現的趨勢。由於中國上海、深圳等地分別因為跨國銀行、本地重點銀行的積極佈局,加上兩地證券市場暴起(暴落)的「熱潮」與政策扶植為「準備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中國市場不論內資外資,對於「海龜」、或具備實務經驗的專業白領,「能給」也「敢給」──工作一、兩年,領折合新台幣約 150K 以上月薪的「專員」,大有人在。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3. 回台灣:非常遺憾的,回台灣雖然人親土親、充滿溫情,但你大概只能跟買車買房說再見。就我綜合所有大學時期、研究所時期的學長學弟分享,如果沒有幾年工作經驗、或是常春藤盟校、還是一個「大客戶」老爸的「加持」,就是「慢慢蹲、等上位」。放在眼前的職缺,可能是「儲備幹部」,也可能是「分行襄理」、「理財專員」、「助理顧問」,總之只要是社會新鮮人,薪水一律最高 70 K 封頂。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看到台灣的新聞媒體,紛紛報導著諸如「金融業金飯碗,年薪百萬不是夢」等資訊,底下還有無數酸民留言:「金融業就是買空賣空啦」、「金融業好爽」、「黑心錢」等等,真的會對當年信誓旦旦喊著「亞太金融中心」的台灣,曾幾何時淪落到此等地步,感到深深的悲哀。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最後,我經過 100 多封履歷的投遞地獄,和 20 幾次的越洋面試,來到位於香港的中型外資顧問公司,從小小顧問做起。工作三年多,年薪含績效獎金,扣除稅費後是 450 萬新台幣左右,目前我已經替近年久病纏身的家人,繳清了位於新北市老公寓的所有貸款(包含因為醫藥費用的二胎)與我自己的學貸。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請不要認為我是故意在 brag 自己:我很誠實地說,自己的確很努力很拼,但我絕對不是大學、或研究所時期「班上的優等生」──比我優秀、甚至更努力的台灣同儕和學長學弟,實在太多太多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但上次我們大學同學會,聽到好朋友們對大環境的無奈與憤怒,我不禁深深感覺,不是他們不「聰明」或不努力,而是整個台灣的現實環境,種種「主客觀條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實在是既壓抑又險峻。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台灣的產業困境──以金融業為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所謂的「主客觀條件」,「主觀」在這裡指的是「老闆的主觀」;而「客觀」指的是台灣的所謂「國際競爭力」:薪水,是最直白最好說明的例子。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以我相對熟悉的財金相關產業來說,「主觀」上,台灣的金控家族大老闆們,很顯然地認為「給你(年輕人)這樣的錢,已經是台灣(各產業平均)最好了,還不給我爆肝努力報答我的栽培」──若以金融保險業的平均月薪 7 萬 6223 元來看,過去 20 年來平均年增 2.3%,也的確已經是台灣各行各業薪資「凍漲」潮中一支獨秀者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但是如果我們對比一下「獲利不斷創新高」的業者,和各金融從業員們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拿到「76K 的平均月薪」,應該很快就能得知,這些「上探 5,500 億」的獲利,主要都是誰賺走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而「客觀」條件呢?這邊有則新聞,引述如下:

「香港是3倍 中國是2倍」台金融業薪水不如港中 | 蘋果日報「中信銀總經理昨在公司徵才說明會上示警:『香港薪資(香港金融業)已是台灣的 3 倍,中國資淺員工起薪也追上台灣,同樣 10 年經驗,薪資更達台灣 1.5 至 2 倍』。」

這是台灣代表性的金融機構,層峰級的專業經理人自己說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其實,台灣多數金融業者,總以
「政府沒有拼經濟」、
「法規不夠開放」、
「金融業競爭力衰退」、
「人才加速流失」來為自己辯駁,早已不是新聞。這也當然反映了國際市場現狀和政府開放程度的部分事實。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但我認為:除了「外憂」之外,業者們有沒有想過,

為何台灣小小一個市場, 2,300 萬人口,卻有全世界主要國家中最高的分行密度?

為何幾大金控家族永遠「分庭抗禮」,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你賣結構債我也賣;你降手續費我也降;你推指數性房貸我也推⋯⋯?

為何無數呆帳收不回來的「末段班」金融機構,永遠還是剩半條命地活在那裡沒有被淘汰?

為何創新的業者總是那麼少,多數業者都是「砲口對內」、流血殺價競爭,卻沒辦法整合轉型、或是另闢蹊徑?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再問問台灣的政府:歷任的「金管會」,

到底有沒有「產業發展的計畫」?

口號之外有沒有執行?

執行成效怎麼樣?

然後就算說「防弊重於興利」好了,那請問這麼多年下來,兆豐案、慶豐案、二次金改案、永豐金弊案⋯⋯,哪一案「防」到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換藍換綠,20 年過去,現在朝野官員、民意代表們,已經沒有一個人再敢喊出什麼「亞太金融中心」的口號,這是誰的責任?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金融產業,只是整個台灣產業停滯、政府無能、業者保守無國際競爭力的縮影──它甚至還是比較沒有「死得那麼慘」的。這個結果,或者說這個政府和企業不求新圖強的「共業」,如今受害最深的是誰?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看看你的薪資條,看看資深你三年或五年,跟你一樣苦哈哈的前輩,然後看看 60 歲上下,位居高位打死不退、威嚴滿滿的那些「副總裁」、「總監」、「事業群總經理」們,當然還有電視打開就看得到的政治人物們,答案已經昭然若揭。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90 前後世代」,對中國的看法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https://imgs.plurk.com/QuT/SyN/6P766UylFmaKL3nAKERjhQHjo7T_lg.jpeg
圖/Images By Kenny@Shutterstock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不知是否舉世皆然,凡「長輩」們,似乎總是非常喜歡替「晚輩」貼標籤。比如說「草莓族」、「厭世代」、「佛系青年」等等,政治光譜上,也有「天然獨」的說法,現在則又因為要強調中國對台灣新生世代的影響,出現了更不知其所謂的「天然統世代」說法。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不能代表整個 90 左右世代發言──事實上,我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資格為整個世代代言。

但,討論了落落長的產業、世代與薪資凍漲困境(很抱歉,本來只想投稿1,000 字的)之後,我想要回到主題,討論一下為何我會說再這樣下去,台灣沒有「天然獨」、「天然統」,只有「天然亡」一途。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很簡單:我認為如今台灣對多數 25 歲到 35 歲,所謂社會中生產力最強、最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世代人才來說,似乎只剩下「情感認同」、「理想主義」的吸引力,再也沒有其他──而日漸失去青年的國家,怎麼可能會有未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先舉幾個周邊的例子,相信各位讀者朋友如果在 30 歲上下,周邊也一定有著類似的朋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A 君,26 歲,學生時代就積極參與學運、抗爭的熱血青年我學弟。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A 君對所謂的「台灣認同」,從他在臉書上的姓名拼音都要用「台灣文」,護照上必貼「台灣」貼紙,可以說無庸置疑。但出社會工作兩年後,他最近在朋友介紹下,接觸了一個工作機會,是中國某大互聯網公司的「孫公司」,在杭州的一個支付軟體專案,需要網路金流相關分析人員。對方開出的薪資,是 40K──人民幣。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要不要去面試?這樣是不是背叛了我的理念?」他和幾個很要好的朋友(包括我在內),吐露了內心的猶豫:「我知道北京政府是極權、沒自由、迫害人權的政體,但如果我去那邊,可以立即改善我的經濟狀況,先養活自己和家人,以後回來再替台灣努力,這樣應該不為過吧,畢竟我現在的薪水( 39K 新台幣 ),扣除孝親基金後,連台北市的雅房都住得有點勉強⋯⋯」他說。

(結果,他去面試了該職務,但最後「靠介紹」的他,還是被一共 500 名競爭者選出的候選人給淘汰。)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B 女士,30 歲,美國西岸名校畢業生,最近剛與美籍華裔第二代結婚。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B 君對「台灣」同樣充滿感情,但目前在灣區創投工作的她,非常直白地說:「錢賺夠了之後,我一定搬回台灣,但台灣現在的環境,也只適合退休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B 女士因為工作關係,平均每個月要飛一到兩次北上廣,「現在(創投)看的除了美國的案子外,就是中國的案子,這沒有辦法的,那邊市場大、機會多,而且那麼多知名投資機構如高盛、大摩小摩⋯⋯哪一家沒有過去?」

她說自己始終沒辦法習慣當地的「空氣」(可能包括實際的空氣和「氣氛」),但那個市場夠大、有舞台,「重要的是,當地很多年輕人其實很有想法和能力,而且市場環境讓他們有機會表現。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C 君,34歲,是我在大學社團中的創社老學長。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他在北京創業已經邁入第五年,募資也順利,算是成功立足。但私下的場合,他對於中國市場只有抱怨和批評:「北京人看人啊,只看背景、靠關係,看起來機會處處,其實一點都不好,奉勸你們別天真,看事情別只看表面,『老共』狡詐得很,不要被吃乾抹淨就好⋯⋯。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套養殺 #乾洗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那麼,一身武功的他,回不回台灣呢?「當然不啊!其實一年半前我募資不順時,有回台灣探過幾次路,是規模穩定的上市大公司,但最多就是空降當一個經理,上面不誇張大概有 6、7 層老闆,而且薪資也沒有競爭力⋯⋯」他說:「我真的很想回台灣,台灣的民主法治,多少錢都換不來。但對不起,我還是要先養活自己,趁年輕賭一把,我沒有勇氣現在就回去⋯⋯對了,那香港會不會好一點?」他問我。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一把利刃,殘酷地切進台灣青年的痛處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想著灣仔、金鐘、旺角、尖沙嘴街上,一家家連鎖珠寶行、電器行、精品店,取代了過去饒富特色的特色小店或老牌燒臘餐廳;我想著先前沸沸揚揚的「銅鑼灣書店事件」、「香港議員被 DQ 事件」;我想著自己在香港的同事、朋友,總是說著「香港不再是香港人的香港」、「現在就是看『上面』臉色」⋯⋯。現在的香港,其實已經越來越像中國的一線城市,當然沒有所謂的「好一點」。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好些香港人更說著要來到台灣定居,「因為台灣還有民主自由法治,這裡都沒了!」他們說著,但問起什麼時候,「等賺得差不多了,4、50 歲時看看有沒有機會過去吧!」的答案,無一例外。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又接著想起前面 B、C 兩位海外工作者,和我自己之外,絕大多數學生時期至今的好朋友們。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他們之中,許多人都還是充滿著理想與抱負,也都還是努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促成改變。但不只是薪水而已,我必須很沈重地說,整個台灣社會很多時候,正在辜負他們──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一位朋友是高中老師,他多年前自願選擇到偏鄉地區任教,教學認真不說,課餘之時還在不斷用線上課程進修、充實自己,並且無償幫學生補習英文。但你知道嗎?只是因為一次在校務會議時,他因為氣不過學校高管對原住民小朋友的歧視言語,頂撞了幾句,竟然被校方高層聯合運作,給了一個「丙等」考績。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他不服結果打算申訴,所有的同輩老師、「較友善」的校方高層,卻全部勸他:「消息會傳到其他學校,你在這裡待不下去、到別的地方也會『黑掉』,何必呢?就吞下去道個歉就好吧!」而他也因為有高堂有妻女,最後只得選擇忍氣吞聲低頭認錯。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封殺
JDON-swn002
6 years ago
台灣事實上已經沒未來了,原因就如文章所述,而且相同問題是發生在所有行業
JDON-swn002
6 years ago
我爸之前跟我說過,有個在哈佛也教了幾年的台灣人,回台灣只有幾間快倒掉的爛私立願意收,而且薪水極慘
JDON-swn002
6 years ago
所有行業要拿「合理薪資」只能靠關係,越有實力死越快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還有一位小學同學,和我一樣 30 歲了,她懷抱著對「改革媒體」的理想熱情投入新聞工作,工作整整八年,換了三家電視台兩家平面媒體,每一家的長官都告訴她「要跑獨家、要拼流量、要拼收視率」,她也努力妥協做到績效。但在一次「業配新聞」中,由於她被廠商抱怨「問太多無關問題,幹嘛啊找麻煩啊?」因而被主管「約談」(訓斥),終於踩到了底線: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她嚴正抗議自己只是詢問該店家的食材來源,是否如標榜的「產自瀨戶內海」而已,卻被說是「不敬業」、「不專業」。最後高層要她親自前往店家道歉,她不堪如此屈辱,遞出了辭呈。目前 30 歲育有一子的她,對台灣傳播業充滿失望,擔任兼職翻譯的同時,正在尋找對岸互聯網內容產業的機會。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同上述的例子,五花八門、細數不盡⋯⋯說也說不完,但它們背後有一個共通點,也是我廢話了這麼多,其實唯一想要提出的重點: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果在這片土地上奮鬥,沒有合理的薪資報酬,至少還可以燃燒理想。但如果連理想都被陳腐僵化的體制給踐踏,那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而留下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認為,中國「 31 項惠台政策」,或許有心、或許無意,刺中了許多台灣年輕世代,心中最痛的那一塊──都是忍氣吞聲、都是啞巴吃黃蓮、都是上位者說了算、都是嘴上說你是人才其實把你當奴才,那我為什麼不去錢多一點、機會多一點的地方?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https://imgs.plurk.com/QuT/vvN/iSj4Ar2mZ8qUHlGplNswWvmJeSk_lg.jpeg
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博覽會。圖/humphery@Shutterstock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那怎麼辦呢?一些「拾人牙慧」的老調重彈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台灣不是沒有拼命努力後,成功立足(或回到)台灣、豔驚台灣甚至世界的年輕人,絕對有。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但是,我們很客觀地從數字上來說,對身在台灣的多數台灣年輕人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只有努力還不夠的時代」(這篇《換日線》上的文章,用數據呈現和精煉文辭,遠比我高明地道出了我的觀察與心聲,在此推薦,也就不再贅述);這也是一個相較亞洲的競爭國家如日韓新加坡,「格外不重視年輕人才的國度」。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我不想再挑起所謂的「世代對立」、「貧富對立」、「族群對立」等仇恨(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像),長輩和居高位者們,也或許各有其苦衷。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但必須藉此時機闡述的是,中共當局如今是非常針對性、非常目標導向性地,加速早已存在台灣以久的「青年外流潮」──就算一百個青年裡面,只有 30 個人因此「加速流失」到對岸,那潛在的破壞力,甚至造成內部「賣台與否」的爭論潮,也將成為今日台灣無可承受之重。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而就算台灣大環境失望、看不到機會的青年不願「去投共」,新加坡、日本、韓國、澳洲甚至美國呢?如果這些本就具有吸引力的市場今天加大張開雙臂、吸引各國青年人才的力道(事實上早就在進行),反觀台灣日漸失去了產業轉型的契機、失去了創新的能量、陳舊的體制和僵化的產業越來越失去地位,迫使年輕人不論所謂「白領」、「藍領」一再出走,「台灣菲律賓化」將不是危言聳聽──即使歐洲老牌國家如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君不見在國內經濟凋敝、青年失業率突破 2 位數的時候,該國青年誰不是像經濟難民一樣各奔東西?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台灣不想「天然亡」,徹底變成被邊緣化的孤島,拜託居上位者多聽聽青年們的聲音。身為所謂的青年,卻看著周遭朋友們、同輩們一直「老調重談」,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既然很顯然地多數上位者都沒有聽進去,我在此再不怕醜地拾人牙慧、複誦一次: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一、請上市櫃公司為首的台灣企業老闆們,以身作則創造有「國際競爭力」的薪資和勞動水平,並且加強公司治理,與組織革新和轉型,盡量給訓練有素的年輕、中堅人才舞台──相信我,他們的表現不會令您們失望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二、拜託政府不要再「口號拼經濟」,真的借鏡各國、落實國際水平的市場開放,配合嚴謹的稽查制度,並且在公營行庫、公營事業上戮力改革,停止毫無必要的政策補助,不要讓「劣幣逐良幣」,把「大環境」做好就好。減少「人治」、「規劃經濟」色彩,多多鼓勵新創、創新的事業,讓各產業回歸健康、良性競爭的市場機制,幾經淘洗,自然會恢復元氣。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三、請年輕世代的我們,不論身在何處,多點「團結」而非「對立」吧──上一世代延續至今的政黨惡鬥、族群分化、文人相輕、你「右派」我「左派」、「這樣的 XX 我不要」⋯⋯等等,再吵下去不是不行,但如今人家對岸強權是拿著一把鈔票,對上我們的一盤散沙,能不能我們先暫時在「認同台灣」的最大公約數之中,努力想想在各行各業、不同地方的我們,可以除了爭辯誰是誰非之外,一起嘗試實際做些什麼?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四、請政治人物們不要「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受選民託付的政治人物、民意代表,背後代表的除了民意之外,更是台灣在亞洲地區得以彰顯其特殊性的民主價值。這也是我們可以和所謂「對岸強權」抗衡的利器。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但政治人物們,可不可以有人在當選之後,真的保持所謂的「謙卑」,真的從長遠、具格局的角度,為台灣的發展之路擘畫一個健康的環境?而不是只為了短期的選票考量、為了金主的私人利益,做出背棄選民、背棄自己承諾的作為?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果說大家認為這個要求對台灣的政治人物來說太高,那麼,我們自己是不是可以多做點事情

多花點時間監督官員民代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多參與公共事務的認真(而非嘴砲)討論;

具體發揮選票的力量,讓不適任的官員、民代知所警惕?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謝謝您願意看到這裡,我會虛心接受所有人的批評,言詞過於主觀或不周到之處,也無非只希望大家能夠多點危機意識。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仍認為這不過是我一個「賣台香港打工仔」的危言聳聽、唱衰台灣,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參與一次,我們公司和許多國際集團、投資機構的會議,實際聽聽那真實發生過許多次的對話,和說話者的語氣:

「 Taiwan? Let's just skip it. 」

我知道你對這樣的現狀憤怒不平,我也是。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引用結束=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via [轉噗]【四六((・ิω・ิ)】有鑑於這陣子臉書的貼文審查,還有昨日的公投盟潑漆事件(哇他們怎麼可以把我們對待蔣公的方式去對待蔡丁貴呢,也真是太看得起公投盟了呢←),我感受到了那些對於威權崇拜者的力量。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中國對台灣的全面經濟統戰一直都是鋪天蓋地的來,我有好幾個當初一起喊台灣獨立的朋友,一個個都在上海和北京工作。那跟價值觀有關嗎?錯,有時信念跟現實是平行的兩回事。

現在來問我會因為資生堂旗下的彩妝品牌NARS把台灣打成中國台灣就離職嗎?我很痛苦,但我不會。這就是現實。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台灣的問題一直都不真正出在青年世代的身上。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一直都是掌握資源的人在瓦解這塊土地。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by the way,關於去中國工作這件事情,萬一身邊有人,或是自己碰上這個機會,先搞清楚對方究竟需要的是人才還是台灣人。如果只是因為你的身分過去的,那我勸你還是別去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養套殺一直都不是新聞,餡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看完文章實在很想大量印刷然後送給每一位政府高官與企業管理職,我都讀哭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引用結束=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機會在中國?別傻了,中國就算現在機會看似比台灣多,但能多到哪?是否能安然存活?就像文內C君說的:「奉勸你們別天真,看事情別只看表面,『老共』狡詐得很,不要被吃乾抹淨就好⋯⋯。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swn002: 在出國前多少就有「台灣沒藥救」的想法或看法了,後來在國外那幾年以及回國之後,發現台灣根本是爛到底了,不論是社會、體制、人民思想...等等,根本很難救。有理念是好事,但不是所有人,更何況當理念與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很多人會與現實妥協。內部殖民就是在玩這點,況且,台灣現況真的是被黨國與他們的商人走狗和長達70年來的洗腦教育給徹頭徹尾地給弄爛了。

就是那句老話:「弄爛台灣,無縫接軌。」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都吃不飽了,誰會管理念?(←這是我最擔心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都快餓死了,人權能吃嗎?(←很多人是這樣想的)
JDON-swn002
6 years ago
不過中國的鈔票從哪來我個人是很懷疑,對台統戰31條不說,還有對內的一萬點扶貧計畫,都排了不下台灣年度總預算的錢下去,他們這錢到底怎麼生出來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不知道。那些有寫的預算有多少會實行,有多少會預算到位?錢不夠就印鈔票 反正他們真的各種作弊,生錢出來不成問題的。(眼神死
JDON-swn002
6 years ago
我爸現在就被找去幫其中一個點當顧問,說是就算只拿一部分報酬也有辦法在這邊弄間別墅
JDON-swn002
6 years ago
但問題就兩個:一個是中國那個錢從哪來,一個是那個錢出得了出不了中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咦咦 原來是被找去當顧問 @@ 嗯... 出得了出了中國確實是一個point。(思
無住生心 says
6 years ago
:-)
無住生心 says
6 years ago
:-)
無住生心 says
6 years ago
:-)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via [轉噗]【swn002】 老生常談:
「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打電玩?」
「因為電玩裡面有付出一定有收穫,現實沒這種好事。」

最主要還是看到這篇有感....
冷眼集/年輕人看不到未來 才是重點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https://imgs.plurk.com/QuU/rZ7/AVT0xPXvKAEtQsc8k5xNNMyq0pc_lg.jpeg
為解決低薪問題,政府研擬調整時薪,鼓勵企業讓派遣工轉正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果是老派的電玩玩家可能會知道一個有趣的專有名詞叫「十里坡劍神」。這個名詞來自於經典的國產RPG遊戲「仙劍奇俠傳」,曾有一名搞不太清楚狀況的玩家,沒發現遊戲背後豐富的故事劇情,以為整款遊戲的內容就是在第一關十里坡打妖怪。

於是他每日固定到十里坡報到,埋頭賺取微薄的經驗值,直到有一天竟然讓他練成遊戲中最強的招式「劍神」,也成為電玩界的一段傳奇。其實工作、賺取薪資正如同打電動,我們每日勞動,不外乎想賺取足夠的存款來完成生活中的夢想及目標。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如今國內青年普遍面臨低薪問題,政府正研擬「解決低薪方案」,希望能夠助年輕人一臂之力,但希望立意良善的政府別搞錯方向,誤認低薪問題在於薪資多寡。真正的問題在於年輕人能不能看得到未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政府要解決問題,不該急於大幅提高薪資,別說政府的工具有限,就算當真做得到,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政府的目標應是讓工作賺錢變得有「正面預期」,讓一名勞工能在可預期的時間內取得足夠的財富買房、結婚生子、養小孩。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然而,現在的困境在於,勞工每天苦幹實幹卻深知他們完成不了生活中的各式目標,純粹為「過渡」而工作,政府所提出的方案必須說服青年,就算他們只是在十里坡打小妖怪,每日獲得不起眼的經驗值,依然能夠有一天累積足額的薪資讓他們過正常生活,看得見自己在升級,以此規劃人生。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低薪問題不只攸關薪資,更事關逐步提升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價,以及現行的產業型態令多數勞工找不到可靠、穩定的升遷管道,導致勞工們擠在十里坡練劍,卻永遠練不成絕招。&&

政府的長期目標理當是開闢出新的故事線,讓勞工能夠離開十里坡,但短期內至少要讓大家獲得一個看得見、可正面預期的人生目標。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6 years ago
=引用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