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光🌕Secretbox i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剛剛諮商的時候地震,我跟心理師都不知道要不要逃

心:(已經站起來要開門)
我:..............我先上網(開噗浪)
心:為什麼要先上網?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網路上的人會懂的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36
接下來這噗會變成抱怨文

因為今天跟心理師吵架
雖然爭執會讓我不舒服,但我覺得這是最快理解彼此想法的做法。

尤其是事情一直沒進展,或有什麼想講的、找不到時機講的話,可以有機會一次爆發出來
1. 我覺得他好像很在意他沒有辦法介入治療這件事。或者說,也許他認為「治療」這件事應該要有「醫生開藥給病人」的動作,但更進一步推敲的話,他會有這個認知,可能是在反應他的某個心理層面(但我不知道確切原因)。

他覺得自己開了很多藥,但病人都說自己吃過了、無效,所以不肯吃,但我蠻困惑的,藥本來就是要多方嘗試才知道有沒有用,無效的藥當然不需要吃,病人都沒有反應了,為什麼醫生還堅持要開「他認為有效」的藥?
立即下載
而且這還不是生理疾病這種板上釘釘的病,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心理的問題本來就是主觀成分居多,如果一個人找到了自己能站起來的方法,就算那個方法跟自己學的、認知的不一樣,你也不能因此否定那個藥是無效的啊。
就像中醫跟西醫,事實上就是有病人吃了中藥恢復身體,不管西醫再怎麼不認同中醫,事實就是事實,只是體系不同。

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在「到底誰更有效」,而是為什麼我這麼堅持的理由是什麼?
2. 我大膽的推測他今天這一切的反應其實是,在鬧彆扭。

因為他講了一句我有點困惑的話:「妳需要有一個人理解妳,但那個人不一定要是我。」

我就心想:「嗯?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心理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鏡子,是反射我內心思想的存在,即便他什麼事都不做,治療也一樣會發生,他不一定要介入什麼,靜靜地聽也是治療,不一定要開什麼藥啊。
「妳可能比較適合自己自由書寫。」

「我一直都在這麼做啊?但這不一定有效,有時候我也會自己跟自己鬼打牆啊?方法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需要一面鏡子啊。因為我現在是在跟一個人講話,一個特定對象、特定身分、特定地點的人講話,這跟我自己書寫還是有區別的。
而且我之前就跟他講過這個概念了,我還畫圖給他看,我直接在他坐的位置上畫了一面鏡子,我還說那是哈利波特的意若思鏡,每個觀看的人都會看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慾望。

然後我就有種挫敗感,原來我講了這麼多你還是沒有理解嗎
3. 我猜他對我也是有挫敗感。因為他每次試圖想介入,就會被我說是鬼打牆XD,但同樣的內容我已經聽很多次了,我覺得談論那個對我沒有幫助;但對他來講,那是他想開的「藥」,而我每次都「跳過」他想診斷的內容,他覺得我這樣做是在逃避。

但我之前跟他解釋過很多次,我沒有不想談,是因為我已經探索過很多次,那些事情已經over了,我focus的重點在解決方法&真正的源頭上。
然後他就說「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反應了某種,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例如我今天問他「你治療十多年的成長是什麼」,他最後的回答是「接受無奈的能力」,但是是真的接受放下還是無能為力,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會繼續筊杯拷問他
4. 他覺得我對很多事情都停留在「想」,沒有實際去開頭。

我就說,我沒有不去嘗試,我是嘗試了以後發現不喜歡,或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認清了自己沒有某些具備的條件。我對我自己認定的事情,其實都是有立馬去執行的,只是常常會失敗,然後我就會在失敗中重新反思自己到底要什麼?
我就又突然有挫敗感了,原來你過了這麼久還是沒有理解我的想法...但我當下又冷靜地想了一秒,一個人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固著化的時候,說明這就是他處理困境時的自我心聲。

也許是某人想脫離家庭、工作的桎梏,但他只能停留在想,沒有辦法執行,所以把這種感覺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也不一定,呵呵。來啊、來互相傷害啊
的確有些東西是自己的心魔在影響認知,但並不是全部的情況都是這樣,有時候就是沒有具備的能力跟條件,這兩者的情況不一樣,不能全部套入。

但他就認定是這樣,而且他覺得他很久以前就跟我講過解決辦法,是我聽不進去,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兩回事所以沒什麼好談的
5. 我之前遲到一兩分鐘,他都會說「沒關係,那我們就往後延長一點時間」,很多時候都談到整點,結果他今天改變做法,很強硬的表示無論如何50分就要結束 ,我覺得合理,只是態度也轉太快了。
結束前他還問了一句話:「我們下次還要再約見面嗎?」

我就說:「我不是說X月嗎。」
(剛剛有說好某月終止諮商)

我猜他那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妳這麼不爽我還會想要來嗎」的幽默化,但我並不是因為吵架或不爽才要離開,是因為我想脫離子宮()
脫離子宮的意思是,我覺得事情要有一個死線,例如人不能一直停留在「媽媽我要吃奶嘴」的階段,而諮商室就是這樣的存在,假如一直這樣無限包容、無限誇誇、無限同情、無限爭論,好像永遠有一個子宮在那裡等你落地,這樣自己站起來的動力就會減弱。
這是我個人的一種儀式,他也有聽懂我想要大破大立的做法,但他不認為有需要終止諮商或他覺得兩者無關。我就覺得這不是有沒有關、或正不正確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儀式,這些方法都是很個人、很主觀的。

例如有些女孩子失戀了就會想去把頭髮剪短,以宣示跟過去告別,不能因為「我自己覺得這樣做不能解決問題」就否認她的動作。
某方面來說我今天的計謀(?)也算成功就是了,因為我跟他宣告了治療的死線,所以我們就只能被逼著在這個死線裡發揮出最大的效能跟情緒,讓它連環爆

我有跟他說,我也不確定未來會怎樣,搞不好我突然想繼續下去or提前結束,或是怎麼樣,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立下死線這個動作。
嗯...?搞不好他堅持50分結束也是在模仿我立下死線。
6.
我:「所以我想聽你的想法啊。」
他:「我的想法一直都不重要。」

我不確定他是在說哪個層面的不重要,假如是治療的角度,他的想法本來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他的想法的反射;假如是他自己的心聲,就是他認為對我來講,他說了什麼,我都不會真正聽進去。
怎麼越來越像夫妻吵架?
雖然很累了想休息,但我覺得今天的諮商有必要詳細紀錄下來,免得我很快就又忘光了XDD
7. 他常常對我的動機感到困惑,我覺得不完全是他的錯。

第一是他常常覺得我好像不需要他,他覺得我可以自己獨立思考的話,幹嘛來這裡?如果我都不吃他的藥,為什麼要來接受治療?

我的角度:我只是不想吃某顆無效的藥,不代表我不想治療 or 你沒有作用 or 我不需要你。
第二是我對治療的定義很廣,而且我每次抱持的目的不一樣,但我不一定會告訴他。例如有時候我其實是為了修行,藉著跟他互動的過程,把貪嗔痴慢疑的髒水攪動出來,然後再一一擊破,這跟心理治療的概念不太一樣,他雖然不知道我在幹嘛,但我自己知道。
有時候我的目的是要引發他的思考,因為我常常會提出一些人生的大哉問,但我覺得他要先自己對那些問題有共鳴,才能繼續談下去。

而我也可以藉著他的回答來推敲一些東西。
所以我今天問了他三個問題:

1. 你的理想是什麼
2. 你治療十幾年的成長是什麼
3. 你覺得你能活到幾歲
第一題:

他的回應是,為了想要理解他人(我猜是特定的某人)的想法,認為心理學可以幫助自己,所以去考了心理師。但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發現人會不會永遠無法完全理解他人?
這部分我覺得他沒有真的回答到他內心深處的東西,也可能他其實沒有據實以告,只回答部分事實。也可能只是要藉這個主題回應我:「我不可能完全理解你」的客觀事實XD(畢竟他很常這麼做,因為他認為諮商的主角是我、不是他)
所以我下次會重新拷問這題,因為我說的理想不是跟現實有關的,是「愛、勇氣、希望、和平」這類,單純的理念。
第二題:

他接續了上面的內容,說:他認為自己隨著接觸的個案增加,理解他人的能力有增長。

我就說,這不是我想問的,我想知道的是他個人的成長,他現在回應我的是「能力」,而不是「他自己」。
他說,他覺得自己越來越能接受一些「無奈」的狀況。

還補了一句:與其說是「成長」,不如說是「改變」。
第三題:

他覺得自己會活到80歲,因為他太累了。

我:活到八十歲跟太累了有什麼關聯?

他:80是因為家中長輩都滿長壽的;太累了則跟現在的生活狀況有關(噗上不詳述)。
我:你還蠻樂觀的啊,還覺得自己會活到80,我覺得生活很累的時候大概下一秒就想死了,而且我認為我的身體狀況大概就活到60。

然後聊了一下,他就說他其實也有胃食道逆流
還有今天喝了一些花草茶後吐了兩次
真的沒問題嗎心理師大人,你的身體好像很常出狀況喔,喔對他說他其實一直處在過勞的狀態[emo225]
該來好好睡覺了,今天很燒腦
剛剛想到,他一直講「硬著頭皮上也許就會有好的結果」,嗯,所以,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你現在覺得自己「太累了」的原因之一喔 又再互相傷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