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書名:史托納
作者:約翰‧威廉斯
類型:翻譯小說/美國經典文學
讀墨電子書 AP 連結:

史托納 - 約翰.威廉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史托納》一書描述了英文系教授威廉‧史托納的一生,小說開頭便寫了他的結局:「史托納的同事在他生前並沒有特別敬重他,現在也已很少提起他了」,然而實際跟著故事從頭回顧史托納的一生,卻可以在帶著點沉悶的寧靜中讀到史托納的追求和堅毅。

《史托納》不是高潮迭起的冒險史詩,只是略嫌樸實的大學教授生涯敘述。一如這本書的評價,初出版時未受到太多矚目,直到邁入二十一世紀再版時才獲得廣泛回響。

故事格局不大,視角甚至沒有離開過密蘇里州,基調灰暗且疏離,有幾分悲劇色彩,但作者筆下看似平淡的一生卻又好像捕捉到了一些人類的共同生命經驗,讀完細細品嘗、沉澱後或有所得。
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若用用一個詞彙來描述史托納的人生,我想得到的是(很東方的)「中庸」,或許缺乏魅力,卻跟著生命的指引不斷向前。

史托納生長在貧窮的農村,因著大學英國文學史課程中所讀的一首十四行詩徹底改變了人生的方向:
因你所見,將使你熱愛更強烈
熱愛納即將離你而去之一切。

他受到文學吸引,投入文學研究。

不過他也不是一開始便成為能言善道的教授,是透過自己生命中所經歷的大小事才逐漸學會定義自己、摸索自己,並且逐漸開竅。

這或許反映了大多數人努力生存的樣貌,過著不上不下的人生,沒有更好,但也沒有更壞。

像是史托納將自己的研究付梓時,書中是這樣描寫他的心情的:「他因這本書沒有比他預期的更好或更壞而稍微感到驚訝。」
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可是後面當描述史托納口試學生時,讀者卻能清楚地感受到史托納對英國文學相關知識的熟稔,這種熟稔是源自於他對這個領域的熱愛,強烈的愛。

「你可否描述一下盎格魯撒克遜的詩律?」
「英國第一部無韻體悲劇是哪一部?」
「你能不能夠說出莎士比亞之前有哪一部重要的劇作?」
「好,說一說《馬爾他的猶太人》吧。」
「那你能否談談《英國詩人與蘇格蘭評論家》?」

史托納在英國文學研究領域上展現了自己的堅持,這種情況讓他有了個人獨特的魅力,
像是我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竅不通,但看這段的攻防描寫(雖然是史托納單方面的知識輾壓)覺得教授好帥XD

讀者會隨著描寫,開始去認同這個人,是一個住在密蘇里州的大學助理教授,是一個平凡人。

甚至會由衷地希望他感到快樂、幸福。
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史托納的婚姻則很像是我們父母那代的縮影,溝通不良、缺乏溝通甚或無法溝通,充斥著冷暴力或是被動式攻擊,子女亦會成為夫妻權力角力下的犧牲品。

史托納面對這樣的問題沒有抗拒或是積極處理,只能目睹著女兒在這樣的家庭關係中被傷害。
但讀者即使不喜歡這樣的懦弱卻又很難真的去苛責,畢竟在那個年代似乎多數會選擇擺爛、放棄溝通,忍痛重新開始往往不是選項之一(即使這樣的態度造就了日後很多支離破碎的家庭和在原生家庭中不幸福、有著心靈創傷的孩子)。

這樣就也是一生了。
立即下載
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書有十多萬字,扣掉前後介紹應該也有接近十萬字,但閱讀時可以流暢迅速地一頁頁讀下去,明明是平淡的故事卻有著某種讓人閱讀下去的魔力。

本書譯者馬耀民是臺大外文系的教授,本身即是個學者,他在書末後記稍微理了一下本書在歐洲爆紅的原因,是「透過一位學院教授的人生體會,輔以文學理想的追求作襯托,展現出其性格與命運。」

書中後面花了滿大的篇幅在描述學院中的派系鬥爭,或許可以算得上是史托納學術生涯中最大的波折,說小雖不小,但說大卻肯定稱不上,尤其本書的時空背景設定是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跟戰爭比起來,學校的爭執簡直要再個人不過了,但這樣極為個人的生命故事中,卻展現出主角的個性和意志。

譯者後記除了花篇幅探討《史托納》一書的價值外,同樣針對自己的專業——翻譯——寫了很多翻譯本書時的考量點,算是譯者存在感很強烈的一部作品。
二維資料框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約翰‧威廉斯的作品一樣是今年年初特價時購入的:@heterogeneous - 在查纏足文獻的時候(上班為什麼要查這個)發現今天讀墨有三本七五折,跟寒...目前已經讀了《只有黑夜》和《史托納》,買完就看的速度這麼快實在 proud of myself。

最先看的是《只有黑夜》,心得實在是不好說,不過這部作品似乎之於作者也是黑歷史,於是緊接著看後面寫成的《史托納》,後者自己就滿喜歡的了。

說精彩也不是,但閱讀過程和看完之後會想在心中留一個位置給它,大概是這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