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72eEtyQcBoWjPitEa8sDO.jpg https://images.plurk.com/MR7a6vbu2K7Vg7gSBt5kR.jpg
出處
聽說是文化部請來的獨立書店訪視委員

綜合幾位朋友的發言:真想用推土機把他推進特一號大排。

喔對了既然他都提到誠品了,套句我媽說的:經營得很失敗,書店變得不是書店、百貨又沒啥顯著特色.

via@ANTANS8092 - 似乎是文化部今年請的獨立書店訪視委員 因為只看不買發言 所以現在正在被炎上中...
latest #73
timpani碰
2 months ago
我追蔡教授的 blog 20 年左右了,他絕對是大量閱讀、大量買書,這點是無庸置疑的。我認為他只是膠文青發作而已,還沒到用網紅身分宣導叫大家不要買書的程度。
立即下載
所以北車商場才被更爛的東森拿走啊⋯⋯
timpani: 膠文青發作www 感謝解說w 是沒有覺得要宣導別買書,但就覺得這發言,嗯......um... [本來想說點什麼.jpg]
swn002: 北車那個陰森地下街真的是不知道來幹什麼的......
timpani碰
2 months ago
CteaX55: 就,這種大量閱讀的人說的「不買書」「買很少」,其實都比一般人買的多太多了,直接從文字解讀會造成很大紛爭。
timpani碰
2 months ago
「買書不環保」 = 「唉呀我買太多 (箱) 了,真是不環保」
timpani: 這省略得也太多www 不過我現在是能買電子書就買電子書,因為最近白蟻肆虐善後真的..............................................
timpani碰
2 months ago
文青、左派就是這樣不可理喻。說要批評不切實際嘛... 這個世界也還真的需要一點這種不切實際的人,才能在偶然之中推動一點進步。但是比例只能很低很低,再高社會就完了。
timpani: 現在就是太高了
不如說從馬克思發表共產主義之後就讓這種呆子比例巨幅增加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遇過(真正的)左派與左膠

不可理喻的是後者

可惜、無奈後者人太多,前者想要清門戶也形同徒勞。然後因為光譜上看起來一樣,所以外人看起來都一樣。(眼神死
擔任文化部實體書店訪視業務委員多年的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蔡志浩,日前在個人臉書發表「只借書、不買書」內容引發爭議,文化部今天表示將即刻停止職務。
文化部表示,實體書店訪視業務由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承辦,協會每年邀請訪視委員時,皆會將名單提交文化部核備,文化部基於尊重獨立書店協會立場,一直以來皆照案備查。由於蔡志浩此次言論嚴重傷害廣大書店經營者,文化部已經通知協會,應謹慎選擇訪視委員。
此外,蔡志浩擔任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作業審查委員一事,文化部強調,此案評審為1次審查1聘,文化部考量其擔任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訪視委員身分,於此次邀請擔任委員,文化部即起停止其擔任訪視及所有相關審查委員工作。
針對這次獨立書店訪視業務委員爭議一事,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廖英良透過透過官方臉書發出聲明。他指出,協會多年來承辦文化部委託之「實體書店營運輔導案」,其中書店訪視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實地的書店訪談,了解各別店家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其可能的需求。
廖英良表示,由於書店的發展目標及經營企圖皆不盡相同,在訪視顧問的遴選上是以財務管理、產業創新、社區經營等專長為重點,以利在訪視現場可以提供相關其專長領域之見解,「至於顧問個人之消費偏好,則不屬此一聘任之必要考量」。
蔡志浩日前在個人臉書以「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為題寫道,他連續十年參與訪視各地的獨立書店,對行業相當熟悉,「但是愈熟悉,平常反而愈不敢逛獨立書店。不是沒有興趣,也不是書店不有趣。而是不好意思走進去」。
但他近年有個堅持的原則「不買書」,他認為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及過度出版,以現代角度審視,是缺乏永續性的,所以他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是一種永續生活的實踐。」再者興趣廣泛,有興趣的書都要買的話是買不完的,家裡無處可放。
蔡志浩表示,他知道獨立書店賣書很辛苦,有些經營者也有自己的堅持,「我既然已經確定不買書了,再去逛就覺得店家看到這人逛那麼久什麼都不買就走出去一定有點失望。那就不逛了。」
不過,蔡志浩強調,十年來訪視過的書店之中,少數活得健康的多半也的確都可以磨出健康的體質:不被「圖書銷售」的舊模式限制住,商業上能夠存續,而且能夠與顧客共創好的體驗。他也希望有更多獨立書店能摸索出更好定位。
= 引用結束 =
Yahoo那篇跟中央社差不多,但少了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的訪談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以下兩篇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2024-3-23 18:27張子龍 (@lunglung0815) on Threads▌盜版,從來都是服務,而非訂價的問題
看完那篇被炎上的「獨立書店」評論,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 Steam 創辦人G胖的名言:「很多人都誤以為,盜版的優勢,是便宜。」

但G胖卻指出,其實盜版的優勢在服務:不用等上幾個月才能大老遠跑到有營業時間限制的專賣店買到期待已久的遊戲,而只要有一台電腦,就能「買到」任何想玩的遊戲。
於是,他推出了 Steam 平台賺得盆滿缽滿。

反過來說,曾經的 Netflix 也讓許多人願意投身正版的懷抱;直到串流大戰開打,看正版才又再一次變得比找盜版資源還要麻煩…。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那麼回到書店,書店的優勢在哪裡呢?

電商平台會幫我把書送到家裡,電子書幫我解決了攜帶和存放的煩惱;甚至就算只是想追求「邂逅」一本好書的驚喜,以我的閱讀量,常常不得不把同類新書全翻一遍。

於是到最後,我去書店的理由只剩下一個:「去書店讀書。」

是的,並不是去買書,而是去讀書,去有著舒適座椅和明亮空間還會提供餐點的書店,靜靜地待一個下午讀書。

只是「剛好」那裡就有(賣)書,不用自己帶:這是我去書店的理由。甚至有時候,要把看完的書帶走,反倒是一個額外的困擾。

就像某些情緒勒索一樣。
= 引用結束 =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相信很多看過《小叮噹》或其他日本漫畫的都會看到一件事情:書店老闆很討厭白嫖仔。
2023-3-23 22:02小獸書屋 (@bbeastbooks) on Threads
出版業者是不是該聯手抵制不提供書給公共圖書館呢🙃

歡迎找我們連署喔
= 引用結束 =
2024-3-22 21:34Facebook【Chun-Mei Chuang】昨天上社會學理論時,才帶著同學一起讀了一封青年馬克思寫給憤青朋友的信,說:我們不要取笑別人的「掙扎」,要深刻去理解。因為,任何掙扎與努力,一個人在乎的事情,都有其理由,只是需要更去挖掘其中的根源,以及環環相扣的結構與能動力。
不過,今天拜臉友轉貼之賜,看到一篇關於要不要逛獨立書店的「掙扎文」,讓人瞬間陷入難題。而且聽說該文作者是文化部的「書店訪視委員」,這就更奇怪了。如此說來,逛書店應該是他的工作之一,是在掙扎什麼呢?我也常常不想上課啊,但那是我的工作,所以也沒什麼好掙扎的。至少,請好好工作。

我還是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掙扎」。我只希望各位可以不要濫用「掙扎」二字。否則,會讓我們在面對學生時,很難教馬克思主義。謝謝
= 引用結束 =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裡面提的「掙扎」應該是左派思想中常常提到的Struggle,就我所知道的來說,基本上常用的翻譯依照前後文與語境、語感來說,會有鬥爭、奮鬥、掙扎。

「鬥爭」大概是用在共產社會的批鬥、政爭,或是用來形容革命、階級或民族解放,或暴動的「武裝鬥爭」。(若是翻自日文文獻,也有人會用「武裝抗爭」,這邊對應的原文除了Struggle,還有Conflict。)

「奮鬥」的話,常見的會在社會運動、平權運動、打破傳統概念,或是對抗壓迫(對抗壓迫有時也會用「鬥爭」)。

「掙扎」的話,可能是用在講貧困民眾/弱勢階級(vulnerable)的困苦生活,有時亦會用「奮鬥」。

.
timpani碰
2 months ago
原來掙扎有這含義!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對。w 很以前看外國新聞或文獻常常會有「struggle」,真的會下意識不查字典就直接想說是「掙扎」,幾次覺得怪怪之後終於去查字典點才發現struggle的其他中文對應字 (掩面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前陣子忙到沒把後續轉過來(以下都是節錄,全文請點連結):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24-3-23 19:16@iamcafe_nado - [話題] ---不買書是不是一個錯?一般人根本不買書,也不去書店!我喜歡...[話題]「不買書」是不是一個錯?一般人根本不買書,也不去書店!我喜歡逛書店,逛了就會想買,不逛也不知道有什麼書可以遇見。我是有「買書的習慣」,家裏放不下就推給朋友看或送到王冠英圖書館的漂流站,如果在乎都是真金白銀買的,非得回收剩餘價值也是可以上網賣。政治正確是必須鼓勵買書讀書(不買紙本還有電子書),但是如果不買書,那獨立書店是真的沒有生路了。

蔡志浩的身份不能說出「不買書」這3個字。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24-3-23 18:03
朱宥勳
【朱宥勳】以前讀技術史的時候學過一個觀念:人類社會的演變歷程,不是「新的取代舊的」,而是「舊事物會改頭換面,融合到新系統裡面」。

就像攝影沒有取代繪畫,但在有了攝影的新世界,繪畫的意義和功能都改變了。

(略)

像這次談「永續」就是個例子。蔡同學覺得自己想到了絕妙的切入點,卻沒想到出版產業早就考慮過紙漿來源的問題。

順帶一提,多年前也有人批評書腰是浪費紙。殊不知很多書腰是「邊角料」做成的,不用也不會比較節省。
網友:"不會上網 以後將買不到火車票" - Google Searchhttps://images.plurk.com/2KVj5rOq5OzeegKDfvQ7Vg.jpg

【朱宥勳】鐵路就是經典案例。火車顯然不是最潮的交通工具,但明天如果所有火車都消失,大家一定會崩潰。XD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24-3-24 00:07Dennis Chan
【book686】〔我也是書店訪視顧問〕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viaLau Whye Khi如果大家都有686這樣的胸襟和眼界,很多爭論根本不會發生

[2024-3-29 12:25]
2024-3-24 00:18
Pohan Fong
說實在的,任何人逛不逛書店、買不買書,我都無所謂。每個人可以有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我在書店訪視員的臉書上看到一篇百貨經營者對「書店」的看法,才真覺得憂心,而且反胃。
2023-3-23 13:45Candice Lin歡迎任何人來書店,買不買書都可以。

說真的要不要買書是個人決定,
書店也不靠他的同情與補助,
但好的出版作品需要被珍惜,
並且遇到對他有意義的讀者,
美好往往發生在對眼的一霎那!
這是獨立書店選書及存在的真諦,
像不期而遇,像尋寶,
像昭和時期的書紙,
有點傳統又脆弱,

但我願意守護,持續讓它發生。

不逛獨立書店,卻頂著書店委員頭銜,
難怪他的文字傲慢,絲毫沒有溫度。

#連分享他原文的意願都沒有
#以上代表個人立場不是書店
= 引用結束=
美國鐵路都快被福特、殼牌跟米其林拆光了⋯⋯
現在想得到的好像就那些城內的通勤電車鐵路...
CteaX55: 加州高鐵跟輕軌一直拿不到預算就這些公司在擋...
2024-3-25 10:22

海人
蔡志浩老師這輩子買過的書,我相信比90%以上的人都還多啦

他整理後不想再買書的心情我也完全懂

#雖然還是默默又收了不少書回家

但這一篇的說明,我想可以讓很多充滿憤努的朋友有一些不同的理解與同理。
swn002: 怎麼有點不意外的感覺。

又一次邪惡資本主義商人的勝利

(就想說高鐵從阿諾任內講到現在原本說OK了又沒下文
CteaX55: 偏偏理由還很合理:絕對虧錢,對財政本來就問題超大的加州來說蓋鐵路只會更慘
swn002: 真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耶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24-3-22 23:03ಠ_ಠ - 只有我同意這篇文章嗎?其實應該很多一般人(=非出版人)的閱讀模式都逐漸演變成這樣吧,確實越來...【匿名】只有我同意這篇文章嗎?其實應該很多一般人(=非出版人)的閱讀模式都逐漸演變成這樣吧,確實越來越少人買書,這是大實話啊。我想他要表達的是怎麼讓書店發展出複合式的作用,以利存活得更久,或許如果他的主詞不用「我」而用「我觀察到現在的人行為模式是這樣...」來起手式,可能好一點...?

2024-3-25 13:46孟買春秋
任何人不買書,要盡量利用圖書館,在我看來一點問題也沒有。買書很好,不買要去善用圖書館的資源也很好啊!

爭議的源頭在「身份」,,在當事人以環保為名不消費的情況下,要獨立書店找商業出路,他不是路人甲。
2024-3-26 22:47林群
#補助
那些活過五年十年的店,相對於得到的補助,所付出的代價,這麼說吧,一比九。是九成功夫的努力,加上補助所提供的柴火助燃,然後大家看到現在還存在的幾個著名而活躍於市場的獨立書店。
因果關係上,有九成的受補助者沒有活過三年,足見補助並不足以讓店家店主靠補助過活。
許多店家反而因為補助案而加速耗掉長遠經營的策略能量。
補助一點也不是店家存活的靠山,至於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就回到我開宗明義講的,一個活過相當年數的店,80%的血淚是筆墨沒能細述得出來的。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90%以上的店業撐不過三年的客觀數據背後,至今仍沒有人能夠掌握關鍵生存之道的原因。如果可以找到,也不需文化部出手相助了。
補助案一定要持續,但千萬不要覺得獨立書店拿了很多錢怎樣又怎樣。各別店家店主懷抱感念是一回事,但比起經營所付出的代價,絕對算不上什麼大錢。
= 摘錄結束 =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24-3-22 23:44Chih-Chieh Yang獨立書店構連的虛擬文化樹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