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1 months ago
[閱讀]《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

作者:高莉芬

崑崙是一個靜態的自然地理,又是一個動態的文化空間。本書採卡西勒對語言與神話象徵思維的思考,並結合伊利亞德的中心象徵論及神話原型等理論視角,探究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象徵意涵及中國早期空間思維。

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
從文本分析角度整合了過去諸多中外學者的大量研究,基本上如果不用顛覆角度切入,大概崑崙神話的總論就已經完全包含在這本書中,若要再對此課題研究只剩一些旁枝末節的細節功課可做。

崑崙一地「紛如聚訟」尚待學界共識,不過信仰結構相當扎實,建構了中國古代信仰的空間概念。

#Book #Myth
latest #9
DarkAsk
1 months ago
在第一章緒論中,將古籍中的記載以及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完整的梳理了一次,從中可見許多相同或相異的想法。「崑崙」無論從物理所在地、起源、字源等,都有各種不同論述。書中詳列了極為大量中外學者的論文篇名,包括許多日韓研究者與歐美漢學家,可供一一查考。綜論研究定位與崑崙研究史。

第二章討論伊利亞德所提出之神聖空間,詳列了在各古籍中關於崑崙的敘述,檢視崑崙「丘」與「墟」的空間性質,並與相關論述做比較,以及空間構成元素。九井、三級,或九之數。在《緯書》地理中,崑崙則或為「地首」,或為「河源」,又或為「天柱」,包含了「宇宙軸」的概念。

「氣上通天」,「天門」,《論衡》「升天之人,宜從崑崙上」。
DarkAsk
1 months ago
第三章承接著漢武帝「窮河源」的使命,研究《穆天子傳》中的瑤池與瑤池宴中細節,也就是從地理崑崙後,進而到人文崑崙,從崑崙空間進到在崑崙的意義與用途。同樣的,依據《穆天子傳》這個關於崑崙的詳細記載,對於瑤池的地理考察又有多位學者的不同論述。在穆天子與西王母飲宴上做了許多討論,祝詞中「無死」、「復來」的生命隱喻。

第四章,離開了文本分析,從漢代畫像石上的圖樣討論以崑崙為中心所建構的世界觀,山岳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棲居所,又是聖王死後的歸葬地,同時具有「生」與「死」的神聖空間特質。《淮南子》「昆侖之邱」,可以「登之而不死」。

第五章,更多的圖像與象徵的解釋。扶桑樹、羽人與搗藥兔。

第六章,結論。
DarkAsk
1 months ago
美國神話學家坎伯(JosephCampbell,1904-1987)認為神話有四大功能:分別是神秘主義的功能(Mystical Function)、宇宙論的功能(Cosmological Function)、社會學的功能(Sociological Function)、教育的功能(Pedagogical Function)。
立即下載
DarkAsk
1 months ago
「崑崙」為擬音詞,古又作「昆侖」、「崐崘」,「崑崙」最早並不專指特定山岳的專有名詞。清代學者畢沅(1730-1797)注《山海經・海外南經》:「昆侖虛在其東,虛四方」,指出:「是昆侖者,高山皆得名之。」「故從語言學之角度而論,崑崙是專名,也是通名。」
DarkAsk
1 months ago
顧頡剛〈《莊子》和《楚辭》中昆侖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一文提出在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重要的系統:一個是發源於西部的崑崙神話系統;另一是東部沿海地區的蓬萊神話系統。一為由神、巫、崑崙及黃河之源所組成的西方系山岳仙山說;一為仙人、方士、蓬萊及歸墟所組成的東方海系神山說。
DarkAsk
1 months ago
清人陶保廉(1862-1938)統整前人諸說,在《辛卯侍行記》指出「崑崙」有七處:
一在海外,一在西甯,一在肅州,一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衛藏之北,一在北印度。
「崑崙」地名,遠至北印度,遍及海內外。

史學家岑仲勉(1885-1961)則針對陶保廉的統計加以考訂,得出以下的「一元說」結論:
海外、新疆、衛藏及北印之四昆侖,皆即古昆侖。非徒名稱如一,地點亦未有異。西寧、肅州兩昆侖者,古昆侖之東支,……唯青海之昆侖,則因真河源發見而層化。由是言之,昆侖之廣義,實一元也。
DarkAsk
1 months ago
原始樂園與神話空間。
「世界樂園神話」有其共通的基本空間性質,大約可納有以下特點:
1.地理位置:遠隔的、封閉的空間。
2.自然環境:異質自然與特殊地貌。
3.動植物產:物產豐饒、衣食無缺。
4.人神秩序:神人萬物和諧相處的宇宙秩序。
5.異質時間:循環或重複的時間。
6.異質身體:不天不病、長生不死。
胡萬川:〈失樂園——個有關樂園神話的探討〉
DarkAsk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西方樂園(paradise)從語源學上考察,其意為:「一處有牆圍繞、封閉而令人愉悅的園地與花園」。

「丘」與「虛」。人文場域。「帝之下都」。
《說文解字》:「虛」,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丠。丠謂之虛。

天柱、宇宙柱,最居中,升天之梯,天門。地首,河源。生萬物。

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形象發展與人格演變:崑崙西王母→瑤池西王母→瑤池金母。

在道教信仰中,「瑤池」是除了「崑崙」、「墉城」、「龜山」以外,西王母的另一重要空間符號表徵。

《穆天子傳》瑤池宴,二元對立,陰陽相會。「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DarkAsk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對於仙山的造型,在小南一郎的研究中,西王母、東王公的「三山」臺座,雖不排除是崑崙三峰的可能;也認為「可看做壺形的三個圓柱狀物,下部合而為一」,其推論則傾向此三山應為蓬萊三神山或三壺山,並且認為此三神山也如崑崙山一般具有「世界樹」的性格。

蓬萊三壺山見於王嘉《拾遺記》的記載中,《史記·封禪書》的海上三山是蓬萊、方丈、瀛洲的合稱,未以「壺」 為名;《列子·湯問》中「方丈」則改為「方壺」,已見 「壺」與神山之連結。

在王嘉的《拾遺記》卷一〈高辛〉「丹丘之國」記載中,進一步將「瀛洲」、「蓬萊」皆改稱為「瀛壺」與「蓬壺」,明確地以「壺」統一了三山的命名與造 象。海中三神山全以「壺」命名,並具體說明海中三壺神山 「上廣、中狹、下方」、「形如壺器」的造形,稱為「三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