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介*
5 months ago
#狼介a中醫筆記
No.9
中醫的內爭外鬥,中醫內爭有兩派主流,分別是經方派與溫病派(時方派),經方醫師以東漢張仲景的傷寒(傷寒論)雜病(金匱要略)論為主要核心,擅長使用行陽大熱的藥,但是也會使用寒藥,藥效通常是"一劑知、二劑已",就是吃了就效果很快出現反應,如果喝一次沒好,頂多喝第二次。用藥也傾向藥簡力專,用少種類的藥方一次攻下病症。溫病則是清代葉天士等溫病家著溫病條辨(葉天士的弟子編撰老師理論而成),由於傷寒論重陽藥熱藥,溫病家發現有些溫熱病的效果不好,也認為南方無傷寒,南方天氣熱,不會受到寒氣,反而會受到熱邪侵擾,而以寒涼藥補藥為主,往往用藥的藥材十幾種類似功能的藥材在一個方,雖然對證藥效也快,但是中藥藥效不強隨便吃沒關係跟中醫需要時間慢慢調,其實都是溫病派中醫給人的印象。
*狼介*
5 months ago
由於傷寒論早期刻於竹簡,用字精簡不好理解,後世對其也作各種註譯,其實用藥不少偏性重或大毒,就算理解條文,沒有師徒臨床使用,也未必敢用。溫病經典則更好理解,其用藥偏性不強,用藥錯誤影響也不大,另外部分理論與現代瘟疫理論相近,種種原因溫病成為主流。但是最初溫病大醫家都是精通傷寒,由於傷寒不足才以溫病補上,只精通溫病是不夠的,敢說會治療癌症的一定是經方醫師,腎臟虛弱的少陰感冒用溫病寒涼藥治療反而適得其反,堵塞不通再給補藥反而會造成惡化,就像人參對癌症病患反而是毒藥。而傷寒也沒完美,在部分血熱證用藥效果也是差強人意,但是後世溫病將缺漏的拼圖補齊才有完整的中醫,還是能夠和諧共處,如:感冒+喉嚨熱痛用經方方劑搭溫病方劑提高治病勝率就是不錯的方法。
*狼介*
5 months ago
經方家認為:經方家努力對抗寒邪,溫病家卻在那邊寒涼誤病。
溫病家認為:經方是落後的古中醫,不要再守舊了,現代醫學要有科學的邏輯。另外清冠一號是溫病理論組合出來的(
*狼介*
5 months ago
傷寒論傳到日本發揚成為漢方
到處都可以買到傷寒論方劑,可見其平民程度。
而科學中藥也是從日本學過來的。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