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花🌻電子娛樂怠惰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11月雜談|
latest #19
阿宅跟非宅之間真的有一道生命經驗落差所形成的隔閡欸
對方問到:平常有在看些什麼嗎?
這一年多的ME oO(除了閱讀之外,不是vtb就是vtb)
我們在聊追劇,我心裡想著為何要挖坑給自己跳(
立即下載
我真的比較適合單身欸wwwwww
噗神
接受巧克力(lots)
不接受巧克力(lots)
蛤???
1.曬衣服
2.洗鞋子
3.回訊息
4.記帳
5.採買:洗衣精、刮刀、豆漿、吐司
森薰老師的畫冊
有歌詞的歌有七、八成在談論愛情,但我推薦的歌曲恰恰不是。
北部人的委婉拒絕終究敵不過直男ㄉ腦袋
每個人都說不用想太多,但經驗告訴我直覺帶來的違和感往往是對的。
「你知道嗎?那就是一個可以延伸的話題,還可以套出你的喜好。」

舍妹人際關係大師
買齋藤先生(lots)
(上面的是指遊戲)
對於我的無聊個性個人頗有自知之明,原本以為對方會很快厭倦,沒想到是我先倦怠,對那種不舒爽的微妙感莫名地不爽,我很認真在檢討自己可能是我毛太多很難搞過於慢熟吧,但仔細想想誰會對朋友(精確一點,剛認識的朋友)說那些有意無意、容易讓我被檢討「想太多」那種可以輕易推卸言語責任的話
對方很有耐心,很有耐心試圖暗示你是可能的潛在對象,或試探,或試圖導向曖昧氛圍,直白一點就是想釣看看觀察反應。舍妹說的對,發現需求不一樣就可以撤了,不要浪費雙方時間XDD
第一次發覺不太對勁,彼此沒在同個頻率上,是聊到音樂的時候:從他推薦的第一首歌就覺得對方好健康(?),之後都是情歌情歌情歌;換我被問,我回推King Gnu,這個話題就冷了(King Gnu:???)
說是什麼都聽,J-POP也聽,但他根本不聽J-POP啊哈哈(是說好險我沒推J-ROCK)
可能是我自我意識過剩,但也情願是自我意識過剩,反正羞恥的是自己。也認知到那些異性之間潛在的互動眉角或者說規則文化,並不是察覺不到,而是無法理解,或許如舍妹所說,需求不同造成的認知差異吧。
知道與理解是不一樣的概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