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自己的囉嗦自己轉,做個紀錄
競爭好累喔真希望錢從天上掉下來再從土裡長出來 @MonZ_TW - 哇,圖奇的用戶規範更新 現在可以多平台同時直播了 圖奇真的開始在做事了耶!! (讚...
latest #19
這個討論好棒 感覺可以在艾墨能助裡聊聊看...嗎? 還是主題有點太偏門XD
墨 |
7 months ago
應該可以?畢竟目前聽眾主要還是來自圖奇的觀眾~我們再討論一下XD
立即下載
青葉 ABC
7 months ago
危機意識這四個字實在是太難定義了吧
真要說的話在大網路環境下的平台競爭 本來就無時無刻都在危機意識(
Barbarian978
7 months ago
大多看歐美圈實況的路過,感覺主要是歐美那邊對twitch有一些不滿,之前就有把實況主的分潤減低,增加不能跳過的廣告(6個30秒不能跳過的真的很痛苦),還有像是kick, rumble之類的平台崛起,kick之前就花了比Lebron James還高的薪水挖走了xqc這個twitch的第一人。moist critical和ludwig這些實況主就做了幾個不錯的總結。之後X(Twitter)也要加實況的功能了,Elon之前有做個小測試在X上實況D4
墨 |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Barbarian978: 這應該是指去年九月公布的「高級訂閱條款(Premium Subscription Terms)」,實況主和圖奇七三分,新政策改成這些人12個月內超過10萬美元的收入調降成五五分。

這就是前面文中提到的砍大咖救小咖啊~台灣也有一些人是此條款,但適用此條款的本來就是大咖,十萬鎂是年薪300萬喔!至少300萬才調降回和其他實況主一樣的五五分,沒超過前還是七三分。

當然沒有人錢變少會不抗議的,特別是這個高級條款也大約五年了,歐美搞不好更早就有(這我不清楚),他們物價比較高訂閱更多,影響可能比台灣更大,也許也會認為賺錢是圖奇的責任怎麼可以砍薪水,但同時去年圖奇也放寬了多平台實況(可以在YT等其他競品平台實況,但不能同時;現在開放的是可以同時開),讓這些大咖不被圖奇綁死。
墨 |
7 months ago
也可以說是養大咖的成本越來越高效益也逐步降低,需要新實況主讓新錢進來;原先活得很好的大咖抗議很正常,但中小咖好像不用跟著生氣XDDD
墨 |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另一方面,關於廣告,廣告分潤有兩種,一種是和圖奇簽訂的專屬合約會規定一個時段內要播放多久,最常見就是一小時內要播放加起來_分鐘的廣告(一支廣告最低30秒);另一種是後台在今年開始推出廣告獎勵機制,不需要專屬合約,一般實況主就可以按下申請。

這就平台賺錢的方法,和YT廣告秒數越來越長是一樣的。一來秒數可以自己設定,實況主可以一小時不同時段塞四個30秒,只是一般實況主應該都寧願把四個30秒放在一起,讓免費仔順便上個廁所,不然就是想辦法讓使用者訂閱。
墨 |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圖奇早在2017就有Prime會員和Turbo會員,兩個都可以全圖奇的免廣告,Turbo在台灣的在地化定價只要每月189元而已,和YT差不多~只是如果想要某一台的訂閱專屬服務(表情符號、ID徽章)還是要另外付77元。(Prime則可以每月免費訂閱某一台)

但為什麼很多實況主不會特地推上面兩個會員?因為這兩種會員在我們後台都是獨立計算的!對圖奇來說,不是你這個實況主魅力吸引使用者訂閱,是圖奇的服務吸引的,雖然實況主還是可以拿到分潤,但部分歸屬於實況主成績單的計畫就不列入,比如今年推出「合作夥伴加強計畫」,自主訂閱積分連續三個月達到350分將分潤將調高成70%,這個不計入Prime每月讓你免費訂閱一台,圖奇會覺得那不完全是你的本事。
墨 |
7 months ago
最後是關於kick這樣的競品平台
圖奇最大競爭者應該是YT,主要是靠廣告商分潤給錢讓實況主留下(現階段政策是提升社群),而圖奇比較接近社群給錢(現階段政策是放大實況主群體增加外部流量),不論是廣告商還是社群都需要時間養成,kick靠平台給錢搶人的作法顯然想快速吸引投資人來撼動Twitch,但背後是博弈投資會影響營運穩定度的信心,2020年微軟的Mixer重金挖Ninja和Shrond卻又讓他們跑回圖奇的前例,似乎都對圖奇的影響有限
Edward_Areis
7 months ago
AWS真的很貴,雖然講是講簡單的雲端服務,但牽涉到的功能很多,AWS又是每個功能都要收錢,計價方式還看你要用那個系統。如果亞馬遜真的要把圖奇賣掉,買賣合約又不會給優於其他企業的雲端服務優惠的話,很難想像有哪間企業敢接手。
Edward_Areis
7 months ago
之前玩AWS,就因為忘記取消某一個功能,被多收好幾個月的費用,雖然大概就三五塊美金左右。但對於資料量大,或是有把網站掛在雲端上的使用者來說,每個月要繳給AWS的費用就很可觀。不過個人用戶可以利用AWS不定期的活動賺優惠券去抵那些費用。
青葉 ABC
7 months ago
目前重金挖角的案例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樣子
純粹為了話題性而已嗎
墨 |
7 months ago
akasakiyurin: 我是之前工作時剛好經手了公司需要將服務從IBM移轉到雲端伺服器,要向公司簡報自然就survey了一陣子,後來我們選了GCP,其實沒碰過AWS哈哈哈哈😂

但其實GCP也差不多啦,所有設定都要很仔細,我有時候額外接短期活動宣傳網站的案子也是乾脆架在上面(反正短期的一個月就撤了,流量也不大)

六年前在台灣新創圈打滾時,體感上選擇GCP的很多,主要是代理商服務很細心(雖然昨天一查才發現全球GCP佔比還不到10%),那些小設定都可以提問,不然真的好吃英文能力
墨 |
7 months ago
abc1234586: 話題性可以帶動投資,如果有辦法先拿一筆錢搶了第一個人來吸引投資人再搶第二個人blahblah,短時間內一口氣把1000個具有影響力的人搶走的話多少會造成對方的財務危機,但目前看起來kick沒有做到或沒有打算做~

之前Facebook Gaming來東南亞搶人,台灣圖奇還是有陣痛,不過Facebook Gaming自己不會做產品整個平台爛到爆還是掰了(直播不穩與延遲問題也證明串流成本真的很高,不僅是支出,也需要很長的建置時間)
Edward_Areis
7 months ago
inking: 這幾年AWS繁體中文化的部分也漸漸開始有了,我大概是20年測試用在玩,但大概有80%的網頁依然是英文,帳單也是寄英文,現在有AI翻譯幫助應該會比較快吧?這幾年沒在上去看也不太清楚,但確實全部都英文的話用起來會怕怕的,因為不知道這個設定是不是需要錢ww AWS很多服務下的服務設定還要額外收錢。

AWS的好處就是穩定跟服務類別多樣化,流量大或需要高穩定的雲端服務依然會傾向用AWS。不過缺點也是費用真的很貴,高於GCP跟微軟,新創或是需求不大的話還是GCP比較好。
Barbarian978
7 months ago
abc1234586: 個人覺得只是吸引大量用戶,然後用kick比較沒有管制的風氣和主打的賭博內容來保留一些想看刺激內容的用戶。Adin Ross就是一個例子,有一次直接在實況上合法開色情網站,這個事情之前就很多人討論的。另一個我不想說他的名字不想給他關注度,他的內容主要就是拍他在日本騷擾民眾,雖然很不道德,但這樣的內容就是有很多人看,幸運的是他以為擅自闖入工地被日本警方逮捕了
墨 |
7 months ago
akasakiyurin: 我這三年就是資訊停滯的小廢物嗚嗚嗚
墨 |
7 months ago
Barbarian978: 我知道是誰,昨天剛好在YT上看到有人介紹,被逮捕後態度也不是很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