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女巫🟪📖🟩低浮上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月經、月信、月事、生理期--母胎衝突理論(maternal-fetal conflict)月事為何而來?Emera、Romero、和Wagner的新論文提出個有趣的想法。他們將問題轉成:月經並不是一個需要解釋的現象,蛻膜化(decidualization),也就是增厚的子宮內膜才是關鍵。

所有的哺乳類都會準備一個特化的膜供胚胎著床,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大多數的哺乳類都是在受精之後,才會由胚胎觸發蛻膜化使膜增厚;大多數的靈長類則是自發蛻膜化(spontaneous decidualization),即使缺乏受精胚胎也會發生。

#女身 #女體 #女人
latest #9
舉例來說,你有辦法讓老鼠行經,只要刮牠的子宮內膜,他們就會以假妊娠(pseudopregnancy)來增厚子宮內膜,並且在黃體素(progesterone)濃度下降時流掉。所以老鼠不行經的原因不是牠們缺乏流出子宮內膜的機制,而是牠們一開始不會生成不需要的子宮內膜。

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人類會自發蛻膜化呢?
Emera提出答案是很有演化味,而且涉及母胎衝突(maternal-fetal conflict)。母親和胎兒有著對抗的關係:母親最大的利益是在懷孕中存活下來並能夠再有下一個孩子,所以她的身體會試著為了長期考量保存資源;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胎兒受益於盡可能的從母親掠取,有時會傷害到母親。舉例來說,胎兒操控母親的荷爾蒙來弱化胰島素(insulin)的反應,讓母親細胞拿走更少的糖,使胎兒能夠得到更多。
亡國女巫🟪📖🟩低浮上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哺乳類中,胎盤侵入子宮深度是具多樣性的。一些物種是上皮絨膜(epithelochorial),其連結在表面;還有物種是內皮絨膜(endotheliochorial),胎盤侵入子宮內膜;還有最侵入的,血絨膜(hemochorial),會突破母親的血管。人類是血絨膜,所有會行經的哺乳類物種也都是血絨膜。

那是個線索,月經是自我防禦的結果,雌性形成厚的子宮內膜可以保護自己,並隔離貪心的胎兒和自私的胎盤,特別是那些胎兒最具侵略性的物種。對她們來說等待著床實在太遲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受精之前形成一道牆來未雨綢繆。如果之後並沒有受精的話,這個遍及於各物種的機制,黃體素濃度下降造成內膜脫落流出,就會隨之啟動。
立即下載
好戲還在後頭!子宮內膜還能感測胎兒的品質,偵測異常染色體並將其在早期就自發性的將其流掉。有些證據顯示:不同女人蛻膜的狀況不同,低度蛻膜化的女性會更容易受孕,但妊娠失敗的機率就更高。所以有一個準備好的子宮,不僅有助於抵禦過具侵略性的胎兒,還讓媽媽有更好的能力來選擇胎兒。
我喜歡母胎衝突理論的原因:女人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月經最大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受孕而存在的,月經相反的是為了保護你甚至是不讓女人那麼頻繁受精、是為了讓胎兒不會把你吸血吃乾抹淨而演化出來的自我防禦機制,月經是女身女體在演化史上可能為了保護女人而存在的。
亡國女巫🟪📖🟩低浮上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個世界排斥母胎衝突理論的原因:因為他赤裸裸地指出胎兒是在吸血母親、某種程度上一種寄生般的存在。
那還怎麼規訓女人母愛應該是天生的?那還怎麼規訓女人你的子宮內膜是為了生產而準備好的啊?
不是的,母胎衝突理論說明了月經之所以出現是合理的女性自我防禦機制。
就算這個世界不愛你,你的身體也愛你,她生來就是為了愛妳而存在。
小時候聽過月經是流產的演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