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8 months ago

#蚊子背後的大象
在讀《蚊子背後的大象》。
蠻有趣的,在看它描述的「健全世界」圖景的時候有種熟悉感。
想了一會,發現這大概就是「與神重新建立關係」,被re-parented的感覺
https://images.plurk.com/6tlyKxU9n9DalO7jTvwm7V.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K7D058GLdO5tJY3keJ5A.jpg https://images.plurk.com/X0qy50FRuQmM0gVYv3oCd.jpg
latest #20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之前在看《新關係花園》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本書將人會尋求感情聯繫滿足這件事,奠基在有些消極色調的「靈魂因與源初分離而感到匱乏」,
而這種匱乏也無法被人間的父母補完,
父母自己也可能仍帶著分離的匱乏感,也並不總能維持在能夠給予的精力/情緒狀態。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就像是,父母要給予孩子情感能量,宛如從大號的馬克杯倒出熱水,汲到小杯子裡;雖然杯子的大小不同,但室溫的冷卻作用會同時、同樣作用在兩個杯子上。

而信仰/與神連結/與源頭連結,比起小杯子從陽光曬熱的大海裡舀起一杯,更像是小杯子連同杯中的水,被太陽曬熱一樣。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p.43-45也確實是這一兩年來,我從拔那裡所收到的訊息和態度,最重要的,我會說是「安全感」的部分
作為六型人,世界是個瘋狂又不講道理沒有道義的地方這已經根深蒂固呃

就覺得,有沒有安全感對於行動方針,是真的會影響很多,自我防衛/討好/追求權力-力量-知識的佔比就會變得很高;
反之就是放棄,讓無助-無力感徹底take over,活得過一天算一天,反正有什麼事來了我也做不了什麼。
立即下載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回到原生家庭的話題上,我現在真的覺得它就是個veil以內的敘事陷阱(。

就像《新關係花園》裡說的,孩子對於「父母」的期望與依賴感,是投射「與源初為一體」的靈魂記憶,與信任。

但打從孩子睜眼的一開始,這就是不可能在現世父母身上求到的,就像你再怎麼盯著月亮看,它也不會就自體發光起來變成太陽。

於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的失望」,總會在某個時刻發生。
coping-mechanisms 包括轉移期望對象(從玩偶、周遭的親友、甚至主管)、壓抑並假裝沒有這個需求、或者就以「情感上無父無母的孤兒」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存策略,與看待世界的濾鏡。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人身是這樣,能夠找到自己內在的神性聯繫,那是你往內在找到了太陽;

但當你面對他人時,你仍然還是個馬克杯,可能有一定的容量,但冰冷的空氣依舊會一無差別地帶走你的溫度。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所以一定程度上,從熱力學觀點(???
我覺得自愛(self-love)或「reparenting」的開端,要人 自己來 是既不科學、情感上又很殘忍的一件事。

這就像要求一杯冷水把自己變熱,
或是叫一個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第一步就
犁田 來改善他的健康情況。

你好歹也先給對方補幾袋營養液吧,傻眼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我們很難模擬出我們沒看過/沒體驗過的事物,而雖然靈魂是記得充滿能量的感覺的,但肉身可能打從受精開始就一直都處於能量/情感營養不良的狀態

所以神秘體驗(mythic)什麼的,對靈魂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走路喝水一樣的事,但對肉體來說,九重天欸這可是我第一次見!!!

啊就,你現在知道你有第二管血了,你其實不是路邊小怪,起碼也是個Boss哦

從此你的diet上就會有每一管血要吃的不同的東西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y4AzNPq7fDczqDJZ5D81c.jpg
我很喜歡這本書是,他真的列點得又狠又細

他前面提到一個論點是,「自我保護程式」原則上不會滿足根本需求,長期下來就無法穩定平衡。

我流翻譯:舉盾格擋或盾反不會回血,而且會持續消耗耐力條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這本書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我覺得會是:

[日常掃到颱風尾公式]
情緒舊傷 + 使情緒重曝的事件
=問題解決意願 - 自我保護程式的阻力
=實際溝通效力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為什麼前面講一大串馬克杯與太陽,
想談的反而是「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動用到自我保護程式」吧

這就得扯到生存者模式(surviver mode)了。當我們受攻擊只會掉血,以往受的攻擊還會附加bleeding狀態,光靠我們自己補不回來、或補的速度趕不上掉的速度的時候
也就是地球這場魂系遊戲的常規狀態

盡可能避免掉血的策略(迴避戰鬥、格擋、盾反、迅速贏得戰鬥etc)就會攸關生存。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但如果我不想玩surviver mode怎麼辦
那你要去設定後台調難度跟God Mode啊 (Hades梗)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書裡提到一個蠻有趣的觀點:

當我們的根本需求受損(被踩到受傷點)時,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視角,會變得窄化以及負面。(判斷的偏差值變大)

如果同樣以遊戲打比方,那就是當你在低血量時,看待周遭會變得更具攻擊性和惡意吧。

變成,選擇玩surviver mode,沒有轉向修復或補充自己受損的根本需求,反而長遠下來很難說是有益的生存策略。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這讓我回到我一直很喜歡的簡單理論:
[生存腦與學習腦]Understanding Trauma: Learning Brain vs Survival Bra...
在我看來,生存腦就跟膝跳反應一樣,它不是「壞」,只是緊急狀態下的優先觸發。

這個緊急狀態就包括了「我們正在忽略我們的根本需求,我們正在把自己餓死」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比起「強制遏止不當的(自我保護模式)行為」;

梳理出特定自我保護模式對應到的根本需求,滿足這些根本需求(aka你本來就該被允許吃飽吃好的部分),才能讓生存腦平靜下來,把主導權交還給學習腦。

在我看來,本書建立的表格量化系統,就是讓這種內在覺察、梳理的流程變得可見。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做一點「受傷點」的自我覺察好了
整本書看下來,發現在這一段(尤其是5.、6.) https://images.plurk.com/1eTZD626ej5COZRBszrT7F.jpg ,我的情緒特別躁動了起來(前幾頁的指導建議都沒有出現這種效果)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這或許指出一個現象,也就是「我並不是對所有處理猛爆式情緒的建議,都聽不進去或持負面觀感,我是對5.、6.裡的某些用詞、概念有舊傷」,

而這有可能是因為,5.、6.的用詞特別讓我感覺「是指責式的」、「是糾正式的」;或者我對於「被要求永遠要在狀況中負起責任」感到某種不公平的心情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這有點像是:

情況:今天兩個人都在互相攻擊,第三方要求我們都意識到自己幹了什麼。

生存腦:我很清楚我幹了什麼,但對面有停下嗎?他甚至有去想嗎?!

這種泥濘戰裡,所謂「明確獨立自主的信號」並不會讓個體免於被攻擊;除非第三方能夠制止互相攻擊,或者能夠保證雙方都進行有意識的反省。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對我來說,有資格講出「你們都要反省」的「第三方」,就必須具備達到以上兩點的機制效力(如果我選擇停止攻擊,我不會繼續掉血);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拔以外,不管誰來跟我這樣說話,我反而會換對象爆氣的原因(ry

但這就是從A大象換到B大象的問題了:
從原本因「A我不被尊重」而爭吵的事件,轉換成「B我不被公平對待」、對裁決角色無效(生存者狀態無法解除)的傷痛點。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這部分的基礎,真的就還是回到「安全感」上,拔給我一個基礎,讓我相信-知道「如果我選擇停止攻擊,我不會繼續掉血」,

那麼,對生存腦來說,CP值最高的策略就會是 現在、馬上、立刻,停止攻擊行為

這就跟對面「是否在攻擊」、「是否有反省」無關了,我只要檢視自己的應對技巧就可以了。

Dian・小黛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我並不是想傳達,只有具備信仰才可能跳出「受傷點-自我防衛模式」的迴圈。

事實上,《蚊子與背後的大象》的內文完全無涉信仰,它本身的章節架構,就已經是一套完整的把內在感受具體化、量化;透過改變行為的各種方法,逐步緩和並修正慣性模式的系統。

我只是就自身的經驗(生存者模式裡對周遭高度不信任,又極度focus在方法的效力/合理性上),提出拔的協助,對我來說是一個有效的基礎、有效的煞車器。

要完全只用生命經驗,來貫徹這一套自我覺察re-parenting的改變,「對我來說」太難了。只是這樣而已。

但我絕對相信有比我更堅強的人,可以靠著他們想要改變的願望,去走這條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