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筆記] 西方:神話與價值觀重本質論,因為一開始是遊牧民族
農畜民族:存在主義,道家即是
latest #21
阿一🍜🪔
9 months ago
本質論:所有都是註定安排好,包含一生的課題、女人注定要生子
阿一🍜🪔
9 months ago
存在主義:一切都是選擇造成的,沒有好壞。
阿一🍜🪔
9 months ago
印度教的輪迴觀為本質論,要求人積善;
佛教的則為存在主義,是所有人各種選擇,造成現世這個模樣,但不是現世那個人的錯。
立即下載
阿一🍜🪔
9 months ago
即使一個人生下來有所限制,但他可依據自己的選擇發展、決定自己要走的路。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好比人定勝天即為存在主義,而西方神話的命運論為本質論
阿一🍜🪔
9 months ago
但是,假使存在主義走到極端,就會變成YY、瑪莉蘇、傑克蘇。所以必須小心走到極端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人可以選擇做自己,但同時不要造成別人麻煩
阿一🍜🪔
9 months ago
道家的存在主義,指的是陰陽的調和。像是一個人如何選擇、做決定。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學校有教存在主義,卻只有擷取古文一段給學生看,沒有解釋其存在主義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像是有些古文表現出作者因為做出某些選擇,事後產生的懊悔或遺憾的情緒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以認為人為善來說,西方的本質論和佛家&道家的存在主義的出發點不同。

西方:認為人本質為善。耶穌引導人做出善的選擇,算是從本質導向存在。

佛家與道家:認同人能做出善的選擇。
以道家的陰陽解釋,人為陰,做出善的選擇時,便是陽推動陰的意象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的存在主義很晚出現。而且因為本質論根深蒂固,可能曲解存在主義的本意。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舉例來說:人選擇怠惰,是因為需要休息。這裡的怠惰不完全負面,因為人的選擇有因果。種下什麼因,便會得到什麼果。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然而,西方的本質論對上存在主義會有兩種可能。以怠惰為例:

1. 西方告訴人有選擇權利,但會以本質論框架住【怠惰】,無論當事人多需要休息,而選擇怠惰,卻因為西方以本質論框架住【怠惰】為絕對的負面。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2. 或者有些甚至曲解成,怠惰≠有問題,所以不管哪種情況,選擇怠惰絕對是好事,卻忘了自己的選擇造出的因果問題。用本質論去「框架」,而產生固化、不顧後果的問題出現。
阿一🍜🪔
9 months ago
當然,存在主義也有失控與扭曲的時候。
阿一🍜🪔
9 months ago
以台灣的言論自由為例:直接框架住自己說的話沒問題,有言論自由保護,不顧傷害他人;或者,故意扭曲他人意思,來圖利自己、抬高自己身價。
阿一🍜🪔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代表著,明知作惡的問題,卻刻意去做,以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忽視且逃避更大的格局的果。
阿一🍜🪔
9 months ago
無怪乎佛家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阿一🍜🪔
9 months ago
=============
阿一🍜🪔
9 months ago
倖存者偏差指不要以自己作選擇得到結果的標準,去否定別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