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老師想退休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恐慌症治療/內心覺察】
自從上次寫了鬆綁焦慮症書本的心得後,我彷彿人間蒸發XD 沒錯實習工作結束後,我的症狀又加劇,當下我是覺得異常慌張,內心不斷的想,我不是放假了嗎,不是沒有事情要煩惱了嗎,為什麼我還會如此?重新感受到自己吸不到空氣、心跳加速、無法放鬆的肩頸、無止盡的小頭暈。
今年的一月底我又回去找身心科看診,這次明確的被診斷出是恐慌症。
latest #7
至今我還是繼續吃血清素藥物和鎮定劑,說是治療分享也不太正確,我應該只能說我覺察了什麼,以及我的心態轉變。

最明顯的改變是:對於自己生病要趕快好這件事。

我在去年跟年初,內心深處還是對於想快好、想脫離藥物,不想要繼續這樣下去,擔心自己未來會一直被恐慌症困擾。然而隨著時間和工作後的壓力,我明白這樣的狀況短時間無從改變,我每天都在做新事情,習慣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完美主義,使得我無法真的放下心中的芥蒂。
有些人說你就不要在意就好,你不用做到100分。
我內心就是,我活了25年,從小的環境就是「好還要更好」、「考九十五很棒嗎?你要更進步」、「你看別人可以考100,你這樣就在高興」,請問我是要怎麼告訴自己我做到80就可以?長大後才跟我說「不用做好」
我深受我父母那輩期望很高的影響,家裡的長女,成績優秀學習很好,我也攬很對事情在自己身上,明明不是我該擔心。
我對於別人的情緒捕捉很敏銳,擅長察言觀色,表現出社會最好的小孩標準。然而,我失去自己的情緒,長期的照顧大家的情緒,等我回過頭卻發現,我不會描述我的情緒。我只會說我不舒服、還不錯、不爽,其他更細緻的情緒我完全壓抑或者忽視。
成長時期師長父母都不喜歡我們表達過激的情緒,哭泣在我家是被禁止,總是會說「有什麼好哭的?我在跟你講道理,又不是在罵」、「哭不能解決事情」
是。我在生病之前很少哭。我認為遇到事情就是解決,不可以哭,哭不能解決問題,導致我情緒宣洩的出口又更加的少。
做事理性至上的我覺得情緒太多不行,我因為過於理性而被男朋友說了好幾次是機器人,我也不能明白為什麼他有這麼多情緒。
我也不太會分享自己的遭遇,我覺得這是在散播負能量,但根本原因是,我不想讓人知道我這樣,不想讓自己建立起來堅強獨立的人設被打破,我不脆弱我很堅強。
去年碩班畢業前大崩潰後,我才明白不是這樣就可以,我需要出口宣洩,朋友也沒有看不起我,大家有都願意幫忙。
我現在也因為願意和大家說自己內心的難處和壓力,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找我,我更能理解大家的情緒,有一種不只是我被幫助,我也能幫助別人感覺。不會再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添麻煩吧,雖然這樣說添麻煩不好,但至今我還是覺得會。
立即下載
這一年半的心路歷程和轉變,最有收穫就是 覺察自己的情緒和內在想法
雖然有點像屁話,當初我也覺得不敢相信,想說覺察情緒就可以改善嗎,但現在我覺得覺察情緒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想法,和自己在意的事情。
以前不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總是壓抑自己不去宣洩,久了我失去判斷自己狀態的能力,大腦也很習慣性的幫我掩蓋一些事情,潛意識中的內在想法被鬆開被安撫,關注自己的需求,才能慢慢的轉變這些不太符合現代需求的概念,真的放過自己
每天寫日記變成自己睡前的習慣

有時候是記下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有時候是記下今天身體的狀態,有時候是記錄和自己對話後的想法。練習在情緒發生的當下感受並不排斥,然後陪著自己抽絲剝繭,找到自己內心的想法。
之前一直不懂鬆綁焦慮的作者說用“好奇”的方式,我身體一有反應我就是呼吸吐氣,但有時候越做越沒有效果,因為我是帶著「趕快脫離這樣的狀態」的想法,並不是真的感受目前身體發生什麼事情,執意的找出為什麼這樣。
現在是邊專注呼吸,邊感受,真的會開始好奇,發生了什麼事情。不是用質問自己的態度,而是好奇的和自己討論,透過文字或和自己對話,挖掘出潛在的想法。

真的非常需要時間練習,將這樣的習慣化為自己的日常,不再是身體有劇烈反應的時候才處理,每日的情緒整理很重要,就算是小小事情讓自己有反應,也可以是一次練習。
睡前瑜珈

瑜珈的緩慢呼吸和伸展,就像是告訴自己身心說,該切換了,請調整到休息模式。
我總是會在忙碌時,忽略自己的休息時間,因為工作型態的關係,很常會把事情帶回家處理,忙起來就會到睡前還在工作。
睡前放鬆到入睡需要一個轉換時間,當我今天一直工作到睡前,那我勢必得再額外等待一段時間入睡(也可能會直接睡著),但實際上今天整天我都沒為了自己,沒有照顧到自己的想法情緒甚至是想休息的需求。
過於習慣從快速運轉的腦子直接強制關機,等到空閒時慢慢正常關機的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正常了,以至於每次我休息跟繁忙切換的時候,身體無法負荷,因為沒有定期釋放壓力,突然有腦子降速它辦不到,造成我身體不太舒服,進而讓我有「為什麼放假我更不舒服」的想法
這種抽象的心路歷程太難描述,特別是透過文字。
只是想打下來,記錄自己最有效的辦法和轉變,看到之前寫的文字,覺得自己成長進步許多。
有些文字發在Ig覺得奇怪,只好發在沒什麼朋友的噗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