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心 分享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2023.08.01啟用。

15-30歲者免費補助3次諮商,可向參與此方案的機構自行申請,機構列表請點此

此方案相關問答請點此

鼓勵曾經觀望過/想嘗試看看諮商的旅人們申請。

#諮商 #相關個人想法下收
latest #10
晨心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儘管補助目前僅有三次,但覺得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與嘗試。

一如新聞稿所寫的此方案三大重點:一、「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二、「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三、「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

自方案準備推行、開始與各單位接洽,再到後續即將推行,與相關人員的訓練及對話,我都覺得政府是滿認真在看待這件事情的。

有些單位或許會有所謂的免費初步晤談,除了蒐集來談者想談的期待、主題及相關資訊外,也會清楚說明這三次諮商可能做到的大概是什麼(如果旅人申請的機構沒有這個安排,非常鼓勵在第一次諮商時就與心理師討論這部分)
晨心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三次諮商實屬短期,與大家常聽到的諮商歷程至少需進行六到八次,這必會有非常明顯的不同,諸如:能做到的、能運用的......等,心理師的位置及操作方式也必會有些調整。

但無論如何,這絕對不代表真的就能在這三次內解決一個人的困擾。

不過這三次絕對是很好的接觸──意即,你可以透過親身體驗去感受諮商究竟是什麼(這真的比刷很多評論都還真實得多),你也可以在這之中感受看看什麼樣的諮商相對適合自己(如:什麼樣的風格?合作式,還是指導性強一些的)。

如對於諮商要進行到幾次,你的煩惱比較能有階段性的緩解或整理有所疑惑──也直接提出來吧!心理師是可以與你討論的,你也比較可以在有所對話的基礎上來評估,什麼長度的療程可能比較適合現在的自己,及符合目前的需要。
晨心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如果沒有進行過諮商,想知道怎麼樣在這方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所/心理師?

鼓勵先從列表中找出自己比較好抵達的幾間諮商所(相信我,距離遠有時候真的也是種阻力),接著試著接觸這些機構看看(例如:看看他們的網站、搜尋相關的評論、向曾經接受過諮商的朋友們打聽、直接打電話或填他們的表單試試看),在這些接觸的過程中,這個諮商所的回應或狀態是否讓你感到舒服或願意嘗試,這就會是很初步的判斷基準。

至於怎麼找心理師?可以在他們的網站看看簡介,看照片、專長、學經歷通通都可以,也有些人會查口碑、心理師曾演講過的主題等等,這些都是你可以篩選的方式。或者,也可以填寫表單後,請與你聯繫的諮商所人員協助安排比較適合你的心理師。
立即下載
晨心
10 months ago
這有三次的補助,我是不是可以換三個心理師看看?

你絕對擁有這樣的權利,但如以效益來說,真心不太推薦在起初就抱持著打定要試三個心理師的心態去使用。

一如前述或很多文章所說的,諮商中的歷程是非常重要的。換個說法說不定比較好理解,這就有點像是「我只會跟你深聊一次」,跟「我想跟你試著深聊一次看看,但我知道合不來的話我可以與你討論,或我之後也可以有其他選擇」,這應該感覺很不一樣?自然而然,當我踏進去、見這心理師第一面的時候,對這次諮商的感受、準備要與他談的程度及狀態、對這次諮商的期待及態度......等就都會因此而有很多不同囉。
晨心
10 months ago
晨心
10 months ago
晨心
10 months ago
晨心
10 months ago
晨心
10 months ago
晨心
10 months ago
先寫到這邊,有任何疑問或想法都歡迎提出討論。
知道河道上已經很多人分享過這個資源及方案,很開心有這麼多人知曉,但也因此而想多說些什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