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
1 years ago
P.E.T.父母效能訓練---湯瑪斯·高登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2
Vita
1 years ago
如果一個人能發自內心接受他人,他就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因為他的接受無論是在促使他人成長、學習解決問題、變得更有創造力、會發揮潛能至極致等,都一再地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個簡單易懂,似非而是的人生論調說:當人覺得被他人接受時,他就能破繭而出,開始考慮要怎麼改變自己如何塑造全新的自我,如何成長,使自己更有作為。
Vita
1 years ago
-p39
Vita
1 years ago
向對方傳遞「我——」的訊息需要相當的勇氣,但絕對值得一試。當我們向對方誠實的傳送 「我——」
的訊息時,我們所承擔的風險是,會讓對方看清我們的真實面。而且簡直就是在「自我剖析」,洩漏自己的「人性」,成為一個「透明體」。傳送「我——」的訊息還會告訴他人自己是一個會傷心、難為情、恐懼、失望、沮喪的人。
立即下載
Vita
1 years ago
-p132
Vita
1 years ago
想他人傾訴感受,意即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給對方瞧個清楚。別人對我的看法是什麼?我會遭到拒絕嗎?對方會看不起我嗎?而對父母而言,要他們赤裸裸的,毫不掩飾地面對孩子,則是件難事,因為他們希望自己在孩子眼中是永遠不犯錯的人——沒有弱點、沒有缺陷、堅強無比。所以,父母隱藏自己的真情,不暴露人性的最佳辦法,便是向子女傳達「你——」的訊息,藉著責怪孩子,來保持自己是強人的假象。-p132
Vita
1 years ago
每個父母劃分孩子行為可否接受的界線,還會因為情況、心情的改變而上下移動。因此即使是孩子的同一個舉動,父母往往會因外在因素的改變,產生不同的感受。-p31
Vita
1 years ago
父母不可避免的對孩子的行為會產生前後不一字的看法他們會因為孩子、情況及時間的不同而改變態度,他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因為如果他們意圖使自己始終如意的話,他們會上師人的真實性。p-32
Vita
1 years ago
父母虛假的接受會帶給孩子什麼影響?眾所周知孩子是相當敏感的,他們從父母的「肢體語言」中,即能分辨父母的真假感受。如果父母內心感到憤怒、不快,他們請不自禁地會做一些小動作,如:眉頭深鎖、眉毛挑高、聲調怪異、臉部緊繃等。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從經驗之中,察覺到這些小動作表示父母並非真的接受他們的行為。結果會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接受他,不喜歡他。
如果孩子經常處於進退兩難的情境中,他們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每個人都知道當別人對你的態度魔靈兩可,讓你不知所措時,你會感到挫折、侷促不安。-p34
Vita
1 years ago
虛假的接受不但會影響親子關係,同時也會產生很糟糕的副作用。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孩子,父母常常口是心非,所以,他們會懷疑父母誠實與否,最後他們就不再信任父母了。-p34
Vita
1 years ago
父母若能接受孩子,孩子就會樂於把感受,心事告訴父母。我們從心理諮商人員協助人們解開心結的案例,就可得知「接受」的效力有多大了。一般而言,他們如果能讓人們有真正被接受的感覺,他們的治療就是有效的。這種被接受的感覺就是人們成長、蛻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樣的,諮商人員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拒絕會讓人封閉自己、戴上防衛的面具、心裡坎坷不安、害怕開口說話、甚至不敢看自己一眼。-p40
Vita
1 years ago
當孩子專注於某項活動時,父母若不加以干涉這就表示父母相當贊同孩子的行為。而許多父母卻不明白他們的介入和干涉,有意無意中拒絕了孩子的行為。父母由於本身的恐懼、不安,所以不能「袖手旁觀」,他們會闖入孩子的房間,介入他們的思想空間,不尊重孩子的隱私,並且無法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p44
Vita
1 years ago
主道傾聽時,「聽者」必須試著了解對方的感受,然後,用自己的話表達,向對方求證。讀者必須注意:聽者絕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見、分析、評價、勸告等。他只能絲毫不咋地說出對方的意思。-p6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