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靈聊]創作裡的靈魂之窗😳
latest #38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誒阿芬,既然你是影視藝術專門的指導靈的話,有沒有這方面的話題讓我感受一下你的專業(?)😚

芬:那來聊聊創作裡的靈魂之窗–眼神吧!
某隻鳥
1 years ago
芬:你在畫漫畫分鏡時,喜歡畫放大的眼神來表示角色的情緒嗎?大到一整格都是眼睛瞳孔特寫的程度。

我:喜歡呀!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那你是屬於從「內在感情」導向→「外在成事件」的作者類型。

我:哦?那也有從「外在事件」導向→「內在成感情」的類型這樣?

芬:嘿呀,圖像故事創作者分兩種類型:
1內在感情→外在事件。以單一角色中心為出發點,向外發展事件。
2外在事件→內在感情。眾多角色在同一世界觀下的的各種愛恨情仇。(群像劇)
立即下載
某隻鳥
1 years ago
我:這兩種在作畫上會差在哪裡呢?

芬:如標題所示的「靈魂之窗」,眼神是接收他人感情/情緒狀態振動頻率,最直接也最快的管道,因此喜歡把眼神畫特寫畫大的作者,他平常無意識之間會去觀察社會上各種愛恨情仇,對角色的感情狀態有挖深挖得淋漓盡致的興趣。
某隻鳥
1 years ago
芬:這類型的作者也會樂衷於把瞳孔畫得晶亮晶亮,在眼睛的畫法上下不少工夫。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與你相對類型,外在事件→內在感情導向的作者,既然你是作畫廚,那能不能馬上想到幾個,很少或幾乎不會畫眼神瞳孔晶亮大特寫的作者?

我:有耶,想得到的都是擅長畫角色眾多的群像劇作者。(aha)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這類型的作者,比起單一角色的個人感情,他更想表達出在某個世界觀/某個事件/某個價值觀之下,角色們的各種感情/情緒反應。

就因為是群像劇,要關照的角色太多了,要是每一個角色都要花時間精力盯著眼神投入自己的感情共感,會累死,無意間反應在作畫上的結果就是角色眼睛的畫法會簡略些,畢竟畫線條複雜的眼睛就要盯角色越久嘛~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這兩種類型是光譜上的兩個極端,當然也有兩種特色都有融合的創作者!
芬:創作是自由的嘛,想從哪個角度切入全看作者的喜好了。
某隻鳥
1 years ago
我:兩種極端類型的話,讓我想到少女漫畫跟少年漫畫的畫風差別耶
真的是一邊是閃亮大眼談感情
另一邊是一群角色往某一目標前進奮鬥感
某隻鳥
1 years ago
芬:喜歡這種話題的內容嗎!
我:喜歡呀!可以了解創作者的自己😚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說來比起在創作裡玩哏畫時事議題
我的確是更喜歡關注人的內在感情
這反應在自己非商業的創作上也是抒發自己的感情重

如果我是搞音樂的
十之八九是那種沒創作靈感就換情人來個新刺激的多情類型吧(rofl)
時傾
1 years ago
很喜歡看這種創作話題!謝謝阿鳥分享,
我自己是文字摸索人,意外還蠻有同感的,就我自己的觀察,有些作者更傾向情感切入,例如大量的心理描寫、將細節描繪與情感掛勾等;也有一些作者會透過建構資料或歷史感、多線敘事,像鳥瞰鏡頭那樣去讓讀者認識筆下的世界,視點與前者不太一樣,順著閱讀就像用不同的眼睛經驗建構出來的世界一樣,很感謝阿鳥這種創作者們給予這種靈魂體驗
呸姬
1 years ago
做為非創作者也是非常喜歡觀察別人的眼睛 (ninja)
FREE☆HUGS
1 years ago
謝謝阿鳥跟阿芬開啟這話題!! 真的腦中一浮現相關的創作者都有對應到阿芬所講的呢…!!
這樣一想,也有特別喜歡畫其他部位的創作者,表達一些感情可能不是眼睛用,而是用「手」,或是其他肢體部位描寫心理,好奇阿芬怎麼看待這類型呢
某隻鳥
1 years ago
vup4cl4: 芬:手,身體肢體部位,或是其他人體之外的物品,世界上的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振動頻率,跟眼神一樣能勾出觀眾內心相對應感情回憶。
差別在跟別人對看眼時,自己內心的感情回憶抽屜是被對方主動拉出來,看眼神以外的東西則是換自己拉開內心的回憶抽屜。
某隻鳥
1 years ago
芬:當一個角色處在驚恐、開心、悲傷…等感情時,直看他的眼神多少能直接感覺到這個人的情緒在什麼狀態;
當看不到一個角色的眼神表情時,換從這個角色身旁週遭的狀況,例如四散的碗盤碎片、滿地的派對拉炮彩帶亮片之類,從這些外在線索推測角色的心裡狀態。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不直接描繪眼神,而是描繪外在的線索讓讀者自己腦補角色的情緒狀態,這會讓讀者產生類似解謎的快感。但這個類型的作者,他的感受性得偏大眾口味,不然讀者會誤解他丟的線索而看不懂故事。
某隻鳥
1 years ago
芬:「內在感情→外在事件」、「外在事件→內在感情」這兩種類型創作的優缺點。

「內在感情→外在事件」的優點是深刻人心,角色感情濃烈,過目難忘。缺點是感情太濃了不好入口,看太多會有壓力,棄坑不看。

「外在事件→內在感情」的優點是閱讀輕鬆沒壓力,缺點是看過就忘了。如同你想不起來自己在幾年前看過什麼奇人異事的記聞。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芬:有實力的創作者則能在作品裡同時運用兩種類型的技術。有時感情濃烈,有時輕鬆帶入,一時縮緊又一時放開,在作品裡控制讀者的情緒轉折,讓讀者經歷非日常的感情體驗,大呼過癮。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內在感情→外在事件」這類型的作品我想到的是「少年的深淵」。媽的整個小鎮登場的主要角色都是神經病。(稱讚)(rofl)

「外在事件→內在感情」這類型的作品想到的是像「瘋狂怪醫芙蘭」這種玩哏的作品。閱讀起來很有趣但實際上會記住內容的篇章不多。
☆紫月靈✨
1 years ago
感覺要細分好像還有很多能探討的。越看越感覺有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想請問阿鳥或阿芬:

三眼神童 日語中字 part1
那這種感覺兩個面向都有的,眼睛也沒特別變化?只是蓋起來和解放?所以眼睛大小也沒那樣好直接判別?

反逆的魯路修 第二季 OP-01
一直被說少女漫畫風格強烈,但是眼睛特效極為重要的?
想好奇因為現在討論的是畫面的部分,可以請問阿芬跟阿鳥,如果是文字上呢?
莫莫竹
1 years ago
身為一個作畫時角色眼睛會最後才畫的人 不得不說自己把眼睛畫上去後就覺得角色是活著的呢 :-D
FREE☆HUGS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謝謝阿芬跟阿鳥的回應…!!
被作者主動拉開抽屜,跟自己去連結回憶抽屜,真的太有感了……即使在觀看別人的作品,或自己畫分鏡時都有類似的體驗,但從來沒有這麼有條理地整理過,理解這件事後,對自己畫分鏡的選擇超級也有幫助,太感謝兩位了!
某隻鳥
1 years ago
aslan0427: 上面提的是漫畫作者側的狀況,動畫又不一樣了。動畫是一群人的創作,最後由導演統合風格的成果。

如果是講漫畫原作者的手塚老師,他創作的「緞帶騎士」可是少女漫畫的先河,在195x年就開始畫這閃亮的大眼 。https://images.plurk.com/2qEB1jGvHcvDt5I3HZZgmi.jpg
雖然從畫風來看,手塚老師是外向內的類型,但他的作品種類繁多,仔細看漫畫分鏡格也有不少眼神的特寫,不如說是為了應付連載速度把畫風簡約化。
我覺得手塚老師是兩種類型都能運用到極致的全能類型,也難怪會被稱作漫畫之神。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s870728y: 芬:文字主要是作者經由文字堆疊,讓看完文章的讀者自己在心裡想像畫面,經由想像出來的畫面再勾出心裡的感情記憶。
文字能捕捉到多少幫助讀者想像畫面的細節,而這個細節是每個人都能共鳴的生活體驗,則是文手展現實力的地方了。
檢查道服+課本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fanixnotes: 感謝解答 ……這讓我想起朋友之前有一次對我說,我的文筆有進步,可以在腦海描繪出場景,那個時候的我超級開心的
某隻鳥
1 years ago
阿芬想要我來加強解釋一下那兩個類型的差別!

內向外、外向內,這兩個類型是光譜上的極端,
在創作時那個針指會隨當下狀況搖來搖去。
但是一個故事剛誕生,從無中生有時,
那個指針是從指向某一邊開始的。
某隻鳥
1 years ago
假設你是一位正在準備新作的電影導演,
某天走在路上,無意間看見一個小男孩,
抱起裝著一隻白雞的箱子走掉了,
白雞似乎是作法事之後被丟棄的開光雞?

此時你這個導演突然靈光乍現,渾身發抖!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分岐1
導演看到小男孩疼惜白雞的眼神,靈光一閃,開始想像這個畫面的前因後果。
是誰家的放的雞?為什麼會有這個宗教習俗?雞被小男孩帶回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是當寵物養?還是會被不知情的大人殺來吃?看小男孩愛惜生命的眼神,他對其他動物也是一樣嗎??
之類的想像,在導演的思緒裡狂奔,覺得可以找這小男孩拍一部電影。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分岐2
導演看到小男孩疼惜白雞的眼神,靈光一閃。
正在準備寵物類新作的導演,劇本故事都有了,就缺適合的演員,而這位小男孩的眼神正是導演要的感覺。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分岐1是從內向外,從角色發展故事;
分岐2是從外向內,從故事尋覓角色。
故事發想的開始,指針指向了某一邊。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分岐1的後續
導演找上小男孩的父母,表明想找他拍一部描述寵物愛的電影。
隨著電影製作的進行,因為各種大人及贊助商的理由,要求導演把電影的主角動物從白雞變白襪黑貓。
好在小男孩對所有的動物都有愛,而導演想拍的主題是棄養動物背後的宗教信仰,是雞還是貓都可以,這時光譜的指針從「內向外」指到「外向內」了。
某隻鳥
1 years ago
分岐2的後續
導演找上小男孩的父母,想找小男孩當他電影的主演,一到他家才發現他們家是經營一座動物農場。
本來要描述寵物愛的電影,但在認識小男孩之後,導演發現小男孩被夾在「寵物」與「經濟動物」之間感情的拉扯這更有看頭,於是光譜的指針就從「外向內」移到「內向外」了。
某隻鳥
1 years ago
講這些例子的目的是幫自己在創作時釐清,自己正在哪一邊,好加強另一邊,讓故事更有吸引力。

以我來說好了,我想故事時一直都是從角色發展故事,所以腦海裡會自己動起來的角色數量很少,創作精力太集中在某幾隻角色上的情緒轉折……所以還滿羨慕有能力駕馭群像劇的作者
增加角色(世界觀)的廣度是我在創作故事裡要加強的罩門。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用畫面及各種小細節來演出一個角色的感情(我自認為)是自己的強項
但是要擴充角色讓我的世界觀豐富活起來則想起來很卡
某隻鳥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另一邊的例子
噗浪河道上偶爾會有原創漫畫作品飄過來
其中一篇我看了覺得作品的主軸滿有趣的
只是角色們像是作者為了表現他想畫的哏而跑劇情的NPC
沒有注意到讀者的存在
如果在某些段落有幾格分鏡是角色盯著鏡頭(讀者)講話的特寫
也許能加強讀者融入角色的情緒吧
某隻鳥
1 years ago
以上補充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