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一直亂咬枕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行政學
Only plurker's friends can respond
latest #83
古賽爾(Charles T. Goodsell)指出,現代行政人員除了是一個技術專家之外,亦是一個價值處理 者,而且會面臨平衡5 大行政價值之挑戰。
5大型正價值場、眾、段、倫、任 (市民手理務)
彈性化政府

運用虛擬組織,亦即政府的運作應著重於系統的層次更甚於組織結構的層次;在管理方面,採取工作團隊式的管理;其決策方式採取實驗性強的應變決策;其所締造的公共利益在於降低施政成本和增進組織成員的合作團隊。
巴納德將組織定義為"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所形成有意識的協調活動或勢力的體系"
杜拉克 認為公共行政所以績效不彰有六大因素:
1. 政策目標太過理想,且模糊不易測量
2.政策想必其功於一役,不思建構優先順序並予以堅持
3.政策相信大就是美,不顧其過重負荷
4.政策缺乏實驗,太過教條
5.組織與人員不能從經驗中加以學習,也不做前瞻性思考
6.行政人員不能及時放棄過時之物。
立即下載
葛羅斯(E. Gross)與愛尊尼(A. Etzioni)說「現代組織,就是人類為達成某些共同目標而刻意創造的社會單元
(1)為達成特定目標而分工、(2)具有一個權力核心、(3)內部成員自行汰換」
功利主義式倫理
認為正當性不在於個人的快樂而在於社會全體之幸福,主張大多數人的最大福祉

德行倫理
是一個規範倫理學理論。德性倫理學聚焦在道德主體
黑堡宣言
憲政精神的捍衛者
1、BOT模式,係指興建(build)、營運(operate)、移轉(transfer)

2、BOO模式,係指興建(build)、營運(operate)、擁有(own)

3、BTO模式,係指興建(build)、移轉(transfer)、營運(operate),可再分「有償BTO模式」與「無償BTO模式」

4、ROT模式,係指重建(rehabilitate)、營運(operate)、移轉(transfer)

5、OT模式,係指營運(operate)、移轉(transfer)
韋伯認為,理想型官僚制度具有下列六大特徵:

(一)專業分工
(二)層級節制
(三)依法行政
(四)非人情化
(五)考試用人永業化
(六)依年資升遷給薪
電價調整頻率:一年檢討二次
電價漲幅及跌幅,原則每次調幅不超過3%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
新右派」的思想,強調:
(1) 引進市場的競爭機制。(認為市場優於官僚)
(2) 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解除管制)
(3) 重視產出的效能性。(結果導向)
(4) 以滿足顧客的心態來滿足民眾的需求。(顧客導向)
(5) 為政府注入企業家精神。(創新冒險)
等同或近似的名稱:
新治理企業型政府後官僚典範管理主義新泰勒主義
滾木立法:我支持你..你也支持我。採互惠式的同意,使公共利益受損害。
肉桶立法:浪費公帑做建設博取支持,是一種考量選區利益的分贓立法。
日落立法(日落法案):立法機關定期檢視某特定地方方案或特定機關運作狀況,以決定是否繼續。
代議民主:又稱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相對立,是由公民以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的成員
民間融資提案
政府與民間以長期契約方式約定,由民間投資興建公共設施,營運期間政府再向民間購買符合約定品質公共服務,並給付相對費用。
賽蒙滿意決策模型主要假定
決策者無法找出所有的替選方案
決策者難以在替選方案之間,準確排列出優先順序
決策者無法全盤了解行動方案的後果
決策者無法採取純粹理性的經紀人觀點
Follett (傅麗德)
動態管理學派(傳統到修正理論的過渡時期)
為女性管理學家, 也是最早研究組織中人的問題的學者。
動素 吉爾佈雷斯
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基本動作。完成的操作雖然千變萬化,但人完成工作的動作,可由17個基本動作構成,這17個基本動作又稱為17個動素
組織病象之白京生定律
1. 行政首長多喜歡增加用人 (建立王國)
2. 首長多不喜歡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
3. 機關開會時間的長短,與議題的重要性成反比
4. 機關採用「委員會」形態的組織愈來愈多,效能卻相對低落
5. 機關內部的行政效率日趨低落,但外表的建築及設備卻日趨豪華與壯麗
6. 機關至年終會「消化預算」
ERG理論
阿特福將人的需求由低至高分成以下三個核心層次,若高層次的需求無法滿足,則人們會以滿足低一層次的需求來替代(挫折-退化),同時間可有多種需求對人們發生激勵的效果:
1. 生存(Existence):維持生存的物質條件。

2. 關係(Relatedness):對於人際關係的慾望。

3. 成長(Growth):自我成長的慾望。
計畫排程
甘特圖→科學管理學派
要徑法→與計畫評核術類似

與計畫排程無關
決策樹
利用[樹形圖]之方式,表明各替選方案的[風險性]&[可能結果],決策者計算每一方案可能結果之[數學期望值](可能結果×機率),以選擇最佳方案。
亨利 5個公共行政典範
典範一: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900~1926) 一分
典範二:行政原理時期(1927年~1937年) 二元
典範三:行政學即「政治科學」時期(1950年~1970年) 三振(政)
典範四:行政學即「管理學」時期(1956年~1970年) 四管(試管)
典範五:行政學即「公共行政學」時期(1970~) 五公(武功)
品位分類制
(1) 重心:以「人」為中心。
(2) 鼓勵手段:以「名」來鼓勵。
(3) 升遷難易:由下級升到上級比較容易。
(4) 職等多寡:職等劃分較少。
(5) 適合對象:適合「領導管理」之通才。
職位分類制
(1) 重心:以「事」為中心。
(2) 鼓勵手段:以「利」來鼓勵。
(3) 升遷難易:需經過多次考試,比較困難。
(4) 職等多寡:職等劃分較多。
(5) 適合對象:適合「專業性工作」之專才。
黑堡宣言
為官僚體制辯護,反對小而美的政府,強調公共行政在民主的治理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1〉行政人為公共利益受託者
〈2〉行政人為憲政秩序下的正當參與者
〈3〉主張「好的政府」和「好的管理」必須兼顧
〈4〉扮演執行與捍衛憲法的角色
1. 跨域治理蘊含系統思維的理念
2. 跨域治理兼具宏觀與微觀兩種層次的意涵
(1) 組織內部的跨域治理
(2) 組織間的跨域治理
3. 跨域治理的參與者間具相依性
地位上的障礙

(1) 愚民理論: 主管常存有「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的觀念,認為部屬只要聽命行事就好,不必多問。
(2) 駝鳥主義:部屬在「多說多錯、不說不錯」的觀念下不願表示意見。
(3) 表功主義:部屬對上司報喜不報憂、歪曲事實、矇蔽真相。
(4) 嚷叫理論: 首長多存有「自以為是」的觀念,認為自己一切都比部屬強,所以不讓部屬表示意見。
評估的消極目的:視評估為手段,動機不純正的評估目的
(1)為遲延做成決定
(2)為規避責任
(3)為進行公眾關係:做為炫耀工作績效的手段爭取更多經費
(4)為符合經費補助的要求
(5)為偽證、掩飾、攻擊的需要
賽門認為解決個人或團體間的衝突,組織必須經由四種來反應衝突:
問題解決、說服、協商、政治
口訣:問說協政 (賽門 問說誰正)
政治:透過人事結構的安排、資源權力的重新分配,達到衝突雙方能和睦相處的目的。
學者鍾斯(C. Jones)認為政策執行有三大活動:

1. 闡釋性活動:將法規轉換成可令人接受的計畫指令。

2. 組織性活動:安排資源與單位促使方案執行。

3. 應用性活動:提供例行化的行政服務。

口訣:鐘斯 應闡組(硬蟾蜍)
薛恩 組織文化的層次
https://images.plurk.com/LL51VVnNfAIJziptvfZDb.png
基本假設是核心層,是一種無形、潛意識且被組織成員視為理所當然的信仰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
(一)政治性決策途徑:完全依據政治目的及政治力量狀況而運作,可以說是不按排理出牌。(強勢政黨所用途徑)

(二)漸進決策途徑:著重於現有決策或措施去尋找漸進性的代替性政策逐步修正。

(三)垃圾桶決策途徑:亦即機關組織的決策結構由下列四項支流而所匯聚由

(四)混合掃瞄決策途徑:決策途徑乃是結合「理性廣博途徑」與「漸進決策途徑」而成。

(五)滿意決策途徑:制定前先設定替選方案的評比標準,依據主要客觀的環境及實際需要而定。

(六)理性廣博決策途徑:依據充分完整的資訊,對問題解決方案作周詳理性的考慮,而制訂最佳的決定。
民粹主義訴諸人民情感與群眾心理,強調人民的意識至高無上,為了要達成某一些共同目標,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視制度、律法、規範為無物。

於是民粹主義不但不是民主,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民主政治的暴民政治。
新公共行政運動
瓦爾多
⒈主張入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⒉主張後邏輯實證論
⒊主張適應環境的動盪不安情況
⒋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⒌主張發展以服務對象為重心的組織
影響團體衝突的因素有三:
(1) 參與決策的需要 (2) 目標的差異 (3) 個人認知的差異
無法排入-遏阻性決定
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 (時間順序)
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是相似
管理的對象與方法相似、治事組織及其運用相同、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的提高相同
管理:整合、協調、設計、控制
技術:組織要達成目標要用技術完成任務
結構:組織中權責分配、上下平行關係的正式化
心理社會:個人間、個人與團體間、團體間的交互行為,重視人性因素
莫頓:目標錯置(目標轉換)
邁爾斯:職位決定立場
邁克斯:寡頭鐵律
非正式組織之反功能(缺點)
1. 抗拒變遷
2. 任務上的衝突(角色衝突)
3. 傳播謠言
4. 順適,亦即強求一致
5. 循私不公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架構」分為5個步驟
問題之認定→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政策評估
分配性政策:

政府機關將利益、服務或成本,義務分配給不同的標的人口享受或承擔的政策。

重分配性政策:

政府機關將某一標的人口利益或成本轉移給另一標的人口享受或承擔的政策。
離職後之利益迴避(旋轉門條款)

公務員於其離職後三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五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之股東或顧問。
愛尊尼-人員的順從

1.強制性:監獄、精神病院、軍隊

2.功利性:銀行、工廠

3.規範性:政黨、教會、學校
公務員考績法第5條
年終考績應以平時考核為依據。平時考核就其工作、操行、學識、才能
之。
激勵因素,包括有成就感、受賞識感、工作本身、責任感、事業成長和升遷發展。
保健因素,包括組織的政策與管理、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等。
幕僚部門:人事、總務、會計、秘書、新聞、法制、政風...等單位
預算「金錢數字表示政府的施政計畫與歲入歲出」,同時也是財務行政的基礎
預算制度: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間內的施政計畫,以金錢數字所表示,即政府年度收支。
行政組織運作鐵三角立法機關(國會委員會)、行政機關 、 利益團體\
人性本善學派如McGregor(XY理論)
依然停留在組織內部的探討,仍屬封閉系統
必考
理性決策理論學派賽門,行政組織決策活動:情報、設計及抉擇活動
口訣: 情色絕不可以碰
(情報 設計 抉擇)
TROPICS
T:time scale (時間量尺,即時間的長短)

R:resources (資源)

O:objectives (目標)

P:perceptions (認知)

I:interest (利益)

C:control (控制)
職系 : 一種專門職業。

想像是大學各個科系 ( ex : 政治系、公行系... )

職組 : 若干職系的結合。

想像是大學的學院 ( ex : 社科院、人文院、醫學院...)

職門 : 相近職組的歸類結合,如同政府中的行政職門與技術職門。

想像是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的分別

職等 : 依難易度、職責輕重、資格條件將相同職位歸類職等。

想像是大學的年級( ex: 一年級、二年級)

職級 : 職等與職系的結合。
程序論:Vroom期望理論、Adams公平理論(社會比較理論)、Locke目標設定論

強化論:Skinner操作制約理論
行政管理學派著名學者古立克(L. Gulick)與尤偉克(L. Urwick)提出了公共行政的
POSDCORB 七大管理要項
P計畫 O組織 S人事 D指揮 Co協調 R報告 B預算
馬斯洛-->需求層級,修正理論時期的後人群學派
帕深思-->系統理論時期 ;-)帕系 (打死)
傅麗特-->傳統理論時期,但又介於修正理論過渡期 (;-)傅麗->傳理)
巴納德-->動態平衡,修正時期的人群學派
(;-)巴動 8懂)
鎔合:農業社會、社會功能不明

稜柱:農與工之間、開發中國家。

行政文化有四種→重疊性、異質性、形式主義、貪汙腐化

繞射:工業社會、已開發國家
費德勒 權變理論

1.組織和管理沒有唯一最佳法則,需要有彈性。

2.否定兩極論。

3.效率和效果並重。

4.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
組織結構的型態
1、同心圓型態組織-組織民主化
2、直立橄欖球型組織-專家的擴增
特性:頂層為少數具備通才之高級主管及具有高學位之功能專家;

中層為一大群大專程度之知識工作者;下層為作業人員。

組織分為三個互不流通之部分。
3、雙層金字塔型結構

大金字塔(作業人員)上加一個小金字塔(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現代企業組織屬之。
4、鐘型組織-極端集權的集體領導
預算概算經內閣通過後即交立法機關審議,此即開始預算審議階段。 在民主國家,立法機關審公查預算的特色是許多壓力團體的積極介入,如何折衷調衡各方 利益的預算政治過程也充斥於預算審議階段。 立法機關視預算案為法律案之一種,因此,預算審議也需經三讀程序。
自然領袖指涉專家知識與地位(如醫生、律師)所形成的影響力。
部內制人事機關:人事權由各行政部門自理其人事業務者稱之。

部外制人事機關:行政部門之外另設獨立超然人事機構。

折衷制:混合兩制之長,如英國,又稱英國制。

我國人事權(憲法稱考試權),與行政權分立,不相隸屬,決策與執行間較不易協調配合
效率層次分三層

1.組織效率(高級決策層次) : 屬規劃與安排一切工作因素或生產因素,與協調、溝通一切工作的關係,又可稱社會效率,因為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2.管理效率(中層行政層次) : 在既定條件或高級命令下,促曾最有效、最適當,及最具經濟的分工合作與監督的效率,是組織與管理的全盤測量

3.機械效率(基層工作人員) : 個人或許多人在既定條件下,對工作的作業所產生的實際工作效率,偏重於身體運動的原則
爆發前: 1.危機感應系統 2.危機計畫系統 3. 草擬危機處理劇本 4. 危機訓練系統

發生時: 1. 設置危機指揮中心 2. 危機情境監測系統 3.危機資源管理

發生後: 1. 成立評估系統並進行評估 2. 加速恢復工作的進行 3. 從教訓中學習與危機管理計畫的再推動
行政的目的
1.提高行政效率

2.促進行政現代化

3.培養行政通才

4.促進行政公平與正義。
布勞(P. Blau)與史考特(W. Scott)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

1)互利組織:政黨、工會、商會、宗教、 互助團體、會員制俱樂部(受惠者-->一般參與成員)

2)服務組織:醫院、大學、社會福利組織 (受惠者-->特定服務對象)

3)企業組織:工廠、銀行、公司 (受惠者-->組織所有者, 股東, 經理人)

4)公益組織:警察機關、行政機關、軍事機關 (受惠者-->全體民眾)
事業部組織
集權式政策、分權式管理
近代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潮流,始於1979年的英國柴契爾夫人政府
民營化作法
1.撤資:原本政府所經營的公營事業轉交給民間經營
2.委託:原本政府的工作委託民間機構辦理
3.替代:政府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所以民間機構自行提供產品以補充需求,這個部分不一定要由政府要求或主張,通常為公部門無能或不得己的結果
愛德華(G.C.Edwards)提出「政策執行力模式」有4項主要變數,即溝通、資源、執政者意向、官僚結構
領導的基礎
1.獎勵權力
2.強制權力
3.合法權力
4.參照權力(歸屬權力,領導魅力)
5.專家權力(自然領袖)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發電公司」「輸配售電公司」
財務行政體系狹義的範圍構成
預算、會計、決算、審計
動作研究之父吉爾佈雷思夫婦
現代管理理論之父費堯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
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
政府再造的迷思 :

1.自由主義論者的迷思>>認為擴張預算可改善績效

2.保守主義論者的迷思>>認為減少預算可改善績效

3.市場機制論者的迷思>>認為師法企業的技術可改善績效

4.員工取向的迷思 >>認為公務人員績效取決於財物資源的多寡

5.人力資源論者的迷思>>認為甄補優秀人才可改善績效
麥克葛羅格(D. Mc Gregor)提出X理論及Y理論
日裔美國學者威廉·大內提出「Z理論」
赫斯柏格(F. Herzberg)提出激勵保健理論
賽蒙(H. A. Simon)所提出之滿意決策理論於1978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人群關係學派:開始關心員工的感受,但其實在乎的還是「生產力」,被批評為母牛社會學

後人群關係學派:修正人群關係學派的缺點,開始注重員工的個人利益
政府再造的訴求
1.流程中心
2.顧客導向
3.目標取向
4.系統思考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是以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構面,平衡地評估組織的績效,並連結目的、評量、目標及行動的系統,轉化成可行方案的一種策略管理的工具。
參加配對比較法的教師人數不宜過多,範圍在5至10名教師為宜
導入期:問題(高成長率低佔有率)
成長期:明星(高成長率高佔有率)
成熟期:金牛(低成長率高佔有率)
衰退期:落水狗(低成長率低佔有率)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 / 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資本預算決策:企業在從事長期投資時,評估投資案的可行性及衡量風險的程序與方法
企業編制對外的主要財務報表為四大表─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表、現金流量表
自有資本比率可用來衡量企業的安定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