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孩子們顯然並不“需要保護”。

這只是一篇可怕的、荒謬的文章,由兩個對兒童發展或兒童保護一無所知的人撰寫。 它能張貼出來代表非比尋常。文章Read some Piaget please! on Twitter筆記 #酷兒理論 #兒童 #消除孩子是純真的認知
latest #31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截圖的是「Children as citizens 」這段:
「Calls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from drag performers and trans people assume children are, in fact, in need of safeguarding.

Such messaging is rooted in a tendency for Western societies to reduce childhood to an idyllic innocence, which positions children as “in need of protection” and amplifies their constant vulnerability.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Children’s vulnerability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motivating the adop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in 1989.
立即下載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機翻:

作為公民的兒童

呼籲“保護兒童”免受變裝表演者和跨性別者的傷害的假設是,兒童實際上需要保護。

這種信息的根源在於西方社會傾向於將童年簡化為田園詩般的純真,這將兒童定位為“需要保護”並加劇了他們持續的脆弱性。

兒童的脆弱性在促使 1989 年通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晚點再來看該文章細節,先筆記下另一位的評論:
「這是一篇令人作嘔的文章,直接呼應了酷兒理論家們幾十年來一直在寫作和痴迷的東西:沒有童年純真這回事。兒童是具有“能動性”的“公民”,保護他們免受性騷擾是“道德恐慌”。

這篇文章是我在推特上發表的學術文獻的“精簡版”之通俗版。這些是他們深信不疑的理想——他們的“價值觀”。」Nua, Intensely Opinionated on Twitter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噗首文章全文機翻+略修:

【有沒有人想一想孩子們? 在拖沓的故事時間的道德恐慌中,他們的代理權(agency)被忽略了】

週三,抗議者破壞了莫納什市議會的會議,要求取消在墨爾本東南部Oakleigh圖書館所舉行的一場已售罄的變裝故事活動。
這只是維多利亞州各地因抗議而取消或推遲的一連串兒童變裝表演中的最新事件。

這些活動的核心信息(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謾罵)是相同的:"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孩子"、"保護我們的孩子 "和 "放開我們的孩子",同時給表演者和活動的支持者貼上 "戀童癖 "的標籤。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這是全球反彈的一部分。 紐西蘭、英國和美國也發生了類似的抗議和取消活動。

支持變裝的論點強調了對處於這些活動中心的表演者和酷兒社區的影響,認為取消這些活動是一種歧視,是對人權的侵犯。

但迄今為止的辯論卻忽視了這些活動的目標受眾:兒童和年輕人的代理權和權利(agency and rights)。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作為公民的兒童(Children as citizens)』

呼籲“保護兒童”免受變裝表演者和跨性別者的傷害的假設是,兒童實際上需要保護。
(Calls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from drag performers and trans people assume children are, in fact, in need of safeguarding.)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這種信息的根源在於西方社會傾向於將童年簡化為田園詩般的純真,這將兒童定位為“需要保護”並放大了他們持續的脆弱性。
(Such messaging is rooted in a tendency for Western societies to reduce childhood to an idyllic innocence, which positions children as “in need of protection” and amplifies their constant vulnerability.)

兒童的脆弱性在促使 1989 年通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該憲章詳細說明了兒童對保障和特別照顧的需求。但它也證實了兒童不斷發展的能力,為維護他們作為文化公民的權利,以及他們對思想和表達自由的需求(their need for 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變裝的力量和想像力的遊戲』
變裝作為一種創造性、身體和精神表達的形式,在戲劇和文化表演中已經存在了幾千年。

變裝和酷兒表演研究能讓人了解性別(gender)是作為日常表演的理解(Drag and queer performance studies have given rise to understandings of gender as an everyday performance):從我們挑選的衣服,到我們在超市裡傾向的產品,到我們反復的身體動作和聲音姿態表現。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變裝藝術對性別二元論進行了嘲弄,這樣做的目的是模糊界限,暴露性別角色的人工性(it aims to blur the boundaries and expose the artificiality of gender roles)。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雖然像《RuPaul's Drag Race》這樣的電視節目的成功使變裝成為一系列觀眾更容易接受和親近的東西,但變裝所帶來的酷兒的可見性-尤其是在指定的酷兒空間之外活動時--顯然是走得太遠了。

但是變裝讓我們對社會性別建構提出質疑(to question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nature of gender)、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可自決的願景(a vision of self-determination)。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You can do what you want to do, you can be who you want to be.)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變裝遊戲的潛力激可發了當今兒童的想像力,以構想更美好的明天。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哲學家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 將“自由玩耍(free play)”的時刻稱為探索和表達廣泛思想,承擔權力結構和社會實踐的挑戰,以及對我們如何構建和支持社區去想像斬新可能性。
(Philosopher David Harvey refers to moments of “free play” as fertile ways of exploring and expressing a vast range of ideas, of taking on power structures and social practices, and imagin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how we structure and support community.)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孩子的洞察力』
在全民投票後的澳大利亞,反對為兒童舉辦變裝主題活動的目標運動的成功,
暴露了哪些是針對兒童 "可接受的 "酷兒表達方式(for children exposes certain conditions around what are “acceptable” encounters of queer expression for children)。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圍繞婚姻辯論的那些再熟悉不過的競選信息——“保護婚姻的神聖性”、“保護家庭”——再次出現,只是在措辭上稍作改動。

現在更明顯的區別是,這些信息已被針對個人並威脅使用暴力的極端團體所採用。

蒙納士市議會抗議中心的變裝故事時間活動仍定於 5 月 19 日在奧克利圖書館舉行。在撰寫本文時,取消該活動的在線請願有 820 名支持者,而另一名支持該活動的人 有超過 3,300 個簽名。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那麼,也許社會對變裝表演者的熱情並不像最近的取消所暗示的那樣熱烈。 相反,少數直言不諱的反對者正在支配大多數人的權利和自由。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與兒童有關的變裝表演者的形象引起了一些人的強烈反應,因為它是進步和變化的形象,是酷兒接受和愛的形象,與這個國家長期的同性戀恐懼症和跨性別恐懼症形成鮮明對比。(The image of a drag performer in relation to a child elicits violent responses for some because it is an image of progress and change and of queer acceptance and love set against a long history of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 in this country)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但這畫面中有兩道身影,其中一人一直保持著沉默。

在辯論權利和代理權時,也許是時候問一問,並以兒童的洞察力為指導。(In debating rights and agency, perhaps it’s time to ask and be guided by the insights of the child.)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拉線結束。

///…看完全文後大概可以感受到為何這篇會被評論為很可怕了… 那個語言與用詞 (加粗的部份建議去看下原文了解它代表什麼意思)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看到推特上的其他評論:
「只有一個群體受益於爭論兒童不需要保護。那就是想要剝削他們的成年人」Sarah Phillimore on Twitter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續:「兒童被“假定”為易受傷害的,因為他們確實如此。他們的身體比成年人更小、更虛弱。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通常很順從,渴望取悅成年人。

認識到這種脆弱性並不是要向理想化的童年“純真”表示敬意。這是任何文明社會的基本必需品。如果任何成年人蔑視或不屑於保護兒童的必要性,他們就是在清楚地告訴你他們是誰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請要非常小心他們,不要讓他們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與任何孩子接觸。

前面的兩個孩子的臉是我所期望的接觸到男性性娛樂的孩子的臉。困惑和戒備。在我能看出的8個表情中,只有一個在笑。」Sarah Phillimore on Twitter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Femme Loves「我顯然不能對個別孩子發表評論,但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們以熱情好客的微笑迎接成人的性行為表現並不是因為他們感到快樂。」
Sarah Phillimore「的確。通常很容易從孩子那裡得到服從——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們表情明顯不開心。」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另一個評論:

「這篇文章令人毛骨悚然。作者聽起來很像 60 年代的 PIE 活動家。 Liz Kelly 指出,“‘兒童權利(Children’s rights)’在那個時代是一個矛盾修辭法,這也創造了一個可以表達他們對性的‘權利’的空間”( their “right” to sexuality could be articulated” )」Family Education Trust on Twitter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續:「這一切都很熟悉。這些成年人有一個險惡的議程,要摧毀家庭並將孩子與父母分開:What PIE and the NSPCC have in common PIE 和 NSPCC 的共同點 」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另一個評論串:

「為什麼成年男性藝人要尋找兒童觀眾?

為什麼澳大利亞學術界要爭論“童年的田園詩般的純真”和“保護兒童”?」Katherine Deves 🇦🇺🚺 on Twitter
BlackBottle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算是無直接關連:但這句『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You can do what you want to do, you can be who you want to be.)』,讓我想到這個 意識形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