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YH4QWIbCtuSCAVP5Jl1JQ.png
ref
八田與一(左中站立者)於嘉南大圳工地現場主持祭拜儀式影像數位上色。

嘉南大圳為日本時代舉世罕見規模的超大型水利計畫,覆蓋了橫跨雲林嘉義臺南的廣大貧瘠土地,形成了我們對南部一片綠油油的印象,背後是許多人的犧牲和努力,以及說不完的故事。而大圳的存在,有著各種不同觀點的解讀,是殖民者壓迫的工具?還是改善農民生活的工程?歷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千絲萬縷交織而成的面,隨著記憶一點一點的尋回,我們才能更加了解這一切。
latest #10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eIJ8uu0KdtmBPny5i4wPj.png
八田與一技師(左)正在為長官解說工程影像數位上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大疊工程圖紙。右邊第一位為嘉南大圳組合管理人枝德二。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8J6dxKNK3fYtulRrv5QyY.png
圖:嘉南大圳烏山嶺引水隧道工事實況數位上色

嘉南大圳是1920年代臺灣代表性的水利工程,由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設計,歷時10年,於1930年完工。其中關鍵之一,在於鑿穿烏山嶺引水隧道至山的另一邊向曾文溪「借水」,這在當時是極為艱鉅的工程,過程中更曾因挖到天然氣引發爆炸造成五十多人傷亡。整整花了七年時間,變更路線設計,終於在1928年完工,7月1日舉辦貫通儀式。
八田與一因人員傷亡悲痛不已,為了紀念這些因為興建水庫殉難的工作人員和眷屬,在1930年水庫正式通水引流前夕,親自立下殉工碑並撰寫碑文,且不分臺籍日籍,一視同仁地依照殉職時間將人名刻於碑上。
今日的烏山頭水庫仍然可以看到這座殉工碑,提醒我們珍惜得來不易的建設,與前人的犧牲和努力。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6QFvbLPMN5lr84ccb1j6Z.png
嘉南大圳鹽水溪排水路上航行的小船影像數位上色。
立即下載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o0xRhMRKF0yLhEkWdxyKK.png
1945年盟軍空襲嘉義,B25轟炸機於嘉南大圳朴子溪渡槽橋(朴子溪水橋)上空影像。(原圖美軍軍機拍攝黑白影像 + 數位上色),黑白原圖感謝 甘記豪 提供

朴子溪水橋為嘉南大圳北幹線運水橋梁之一,原橋水路為鋼鐵造,橫跨嘉義太保西北側的朴子溪,戰後1970年代損壞後於原橋旁新建混凝土造水橋。照片中水橋右側區域即為今臺灣必成股份有限公司。

感謝嘉南農田水利會隆田工作站陳豔星站長、渡頭仔」 青年文化工作室、甘記豪先生協助顏色及史料判讀。
Dev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6A3Dp9Iv4hHkPOSMvEKKb.png
日本時代建設嘉南大圳時,由八田與一技師引進之蒸汽挖土機。(原圖黑白 + 數位上色)

---
你沒有看錯,在日治時代早就機械化了。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7iBxdvwri3UZUReFwP394.png
圖為嘉南大圳動工初期影像數位上色,當時八田與一引進的數種蒸汽挖土機出現在畫面中,密密麻麻的施工人員與蒸汽機具的濃煙展現出開拓者的壯闊場面。
Dev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tHU1y8fVLn6mamr86rNKr.png
圖:嘉南平原水利八田與一與嘉南大圳工地合影影像數位上色。

嘉南大圳是1920年代臺灣代表性的水利工程,由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設計。在漫長的嘉南大圳工事中,八田技師面對史無前例的巨大艱鉅工程、各方質疑、總督府壓力,甚至與美國權威技師J.D Justin論戰,還要照顧居民、工程人員。最後在種種不利因素下,排除萬難,一舉從改變鹽份地質到提出「三年輪作制」,徹底翻轉了嘉南平原往後百年的命運。
Deva
1 years ago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八田技師的為人。他相信「有好的環境才能讓員工安心做好工作」、「只要善待做事的人,就不必擔心事情做不好」,因此工程開始就興建烏山頭職員宿舍,醫院、學校、大浴場及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還會安排放映電影、舉行各種活動,形成一個生活和諧、向心力非常強的員工社區。

在面臨關東大地震後經費短缺必須裁員時,考慮臺人就職較不易而優先裁去日本人;為殉職員工建造殉工碑時也不分日人臺人,只依照殉職時間將人名刻於碑上。他對工程人員的重視和照顧,也讓他贏得臺灣人的尊敬和感謝。

1942年5月8日,八田與一奉調前往菲律賓,在前往新駐地的途中,所搭乘的「大洋丸」遭美軍魚雷炸沉而殉職。
WEATHER REPORT
1 years ago
國民黨中橫拓寬用圓鍬十字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