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點桃園神社的碎念:
目前的認知裡,大部分人都對神社變忠烈祠用KMT一筆帶過,但歷史遠比我們想的複雜
latest #15
1.要先說到一個關鍵人物叫劉啟光,此人生在嘉義廳,一路唸日本人的公學校,臺南師範,再到上海唸大學。綜合很多資料起來,劉啟光在中國唸大學時已經同時有共產黨員和日本間諜的雙重身分,1937年對日戰爭開始後加入KMT。
2. 1946年,也就是二二八前一年,劉被官派去做新竹縣長,同時他延用許多民間左傾者入縣府工作,例如簡吉。理論上來說,簡吉這時還不算加入共產黨(雖然他參與的農民組合有公開支持共產黨)。在這一年劉動用關係成立「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常務委員包含簡吉、楊貴(楊逵本名)等人。
就事後資料來看,這個組織的目的在於,由縣府出資源去照料去照顧那些日治時代,參與過抗日的志士和他們的後代。
「救援委員會」就是把桃園神社改為忠烈祠的直接推手。
3.由於隔年發生的二二八和楊楊逵,簡吉等人的關係,很多人會認為為什麼他們要幫KMT做這件事。但如果我們參照那時的時空和文化背景,我們可以想像,當時長官公署來臺時第一年歷經接收日產和新成立各種公部門單位的情況下,加入縣府組織其實有利於讓日治時代的抗日左傾分子能得到繼續發展的機會。第二是,由於抗日志士的「革命」情結語言,在當時和孫文革命論的靠近(同時孫文思想三民主義本身的左傾色彩),以致於「救援委員會」雖然不少人身有臺共身分,當時在宣慰志士的宣傳定調上,不少論述是把抗日和KMT中的革命意識型態綁在一起論述。
立即下載
請注意這時候二二八還沒發生,也沒多少人能預測隔年二二八會發生。
故第一批進入由神社改造後的忠烈祠的72位,並非由KMT決定的名單,而其中大多數都是日治時期的抗日死難者。
如果還原當時背景,不難猜測楊逵等人當時想的是,在日本人離開後,行政長官公署的治理(托管)下,他們本來認為KMT能尊重臺灣在地的主體性,並在這基礎上,替日治反抗運動的污名平反。
也可以讀出當時這群人要表達的是,我們臺灣人抗日不遜於你們反清革命,現在有資源當然要把主控權拿回來好好宣慰。
接下來的故事是,二二八之後,楊逵對KMT全盤失望,投入武裝革命。但目前資料看來並沒有實打的證據支持他是臺共或共產黨。主要是他和謝雪紅(二七部隊總指揮)不合,以及他在組織上並不走往城市集中組成部隊反抗的路線,而是走鄉村工作的路線。
其實以今日觀點來看,楊逵即使做的武裝抗日,就是做地方村中自警團和後勤工作,並不是像二七部隊那樣走高武裝反抗。
寫這些原因是,有人把桃園神社這帳算在楊逵頭上。但缺乏對當時歷史的理解(也就是KMT日後怎麼背叛當時臺灣人一事)輕描過去,直接用片面資料詮釋。
https://images.plurk.com/M2w4xDqRrYYHHB9mnuXQc.jpg
相似資料隨便找都有兩三篇。
這段歷史要總結就是,長官公署來後第一年,民間人士和KMT協力想替抗日平反,但最後隔年被KMT坑殺的故事。楊逵當年若運氣不好的話也是被KMT坑死。
當然可以用很簡化的說法說,桃園忠烈祠是楊逵,簡吉和劉啟光等人利用KMT 的錢搞出來的。但請也想想KMT之後幹了什麼事好嘛。以及KMT利用臺灣人來併合中國民族主義,二二八之後就完全否決臺灣人自治可能性的事實。
西决
1 years ago
其實桃園神社現在是法定遺址,就不可能拆。再者桃園神社本質上是日本殖民時期皇民化的遺址,它不是「宗教場所」、沒有「宗教法人」資格。所以去年鄭文燦執政時期商家把日本神明請來,不倫不類,對神明也不尊重。(1972年日本和中華民國斷交,作為對日本的報復,政府開始清除日本殖民時期的遺址,而桃園神社因為改成忠烈祠得以幸免拆除,歷史的巧合得以保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