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綜合口味

前陣子看完狂80後,一直覺得微妙的心情,讀到蕭瑩燈的吐槽才恍然大悟違和在哪,吳豪人老師批判《悲情城市》的文章已經翻出來但還不敢看(怕更不想進電影院😅),適逢本期《寶島少年兄》又梳理了一些當年事,加之昨晚閱王南琦敘述林宅血案,今早再看劉哲瑋的文章,還是決心把最近搜羅的一些東西放在一起,有需要的自取。(有些可能還沒空細看,也還沒決定要貼到何時,為整理方便可能暫時不開放回噗。)

https://images.plurk.com/5sAOC7J2M0m7wIs1KSqlsi.jpg

Lâu Thiat Uí

蔡總統發文談論這幾年「轉型正義」的工作進度與內容,但底下一堆人否認二二八的史實,真的讓人感到悲哀。

甚至有人指,當時台灣人佔領官署,才被鎮壓,但事實真的是這樣?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23
Anja
1 years ago
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前一年,台灣發生新營事件、員林事件、布袋事件,這三件事並稱為 1946 年三大社會事件。

這三大事件能看出台灣社會當時的處境…像是日本殖民時讓台灣的霍亂絕跡,但國民政府來台後,帶來霍亂與其他疫病,加上日本戰敗許多醫療人員回日本,更讓台灣醫藥衛生雪上加霜。

還有,產米的台灣,在當時竟然買不到米,而上海的米價卻比台灣便宜,原因就是國民政府為了打共產黨,把台灣的米運去中國。

以及,當時媒體報導最多的就是很多人家自縊的消息,像是煮稀飯加入老鼠藥,一家四口身亡的消息。

1946 年底,台灣人口約 600 萬人,但失業人口就大概有 40-50 萬人,如果扣掉未成年人口,失業率超過一成以上。

而隨著失業者面臨窘困生活,社會上的偷竊搶劫與街頭行乞日益增多,部分職業者亦無法領到工資。
Anja
1 years ago
可以看出,全部都是因為官逼民反。如果政府做得好,民眾怎麼會反抗政府?

更不用說,228之後的三月大屠殺以及清鄉…讓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培養出來的優秀知識份子,一整代消失。

當時,國際媒體也有報導,像是圖為 1946 年 4 月 18 日美國《匹茲堡新聞》,標題:The Tradegy of Taiwan(臺灣的悲劇)指出兩個只有八歲的男孩在地底下辛苦挖煤,除非透過黑市交易,否則臺灣人民是絕對拿不到的。

《匹茲堡新聞》報導甚至還提及台灣當年食物缺乏的狀況以及台灣工廠幾乎閒置的情形,這當然造成台灣人民生活上的嚴峻考驗。
Anja
1 years ago
不只國際媒體當時廣泛報導,連中國媒體自己也有報導,像是 1947 年 3 月 3 日的上海《文匯報》報導「在台北發生空前大流血慘劇,兩日事變中,致有三四千人死於非命」 ;1947 年 3 月 6 日,上海《大公報》的社評〈台灣慘案感言〉;1947 年 3 月 6 日,南京《大剛報》的社評〈注意台灣〉…等。

結果,現在的台灣還有人能大言不慚的否認這樣的歷史事實…真的讓人覺得可悲。在德國,如果有人否認納粹屠殺,是會被判刑,而德國憲法法院也重申,否認大屠殺罪行並不在憲法的言論自由保障範圍內。

因此,2018 年一位 89 歲納粹阿嬤因此被判刑 2 年徒刑;甚至,2022 年 101 歲的男子,曾在德國納粹集中營擔任警衛,遭判處5年刑期。
立即下載
Anja
1 years ago
如果家人被人殺,很多人會憤怒的喊著死刑,那麼怎麼有計畫性的殺了一堆人,卻要大家直接寬恕、原諒呢?

= = =
Anja
1 years ago
228事件並不是國府在1945年接收台灣後第一次開槍武裝鎮壓。

1946年2月2日左營海軍軍人槍殺民眾、並持槍威脅區長郭國泉。

3月28日高雄市壽星戲院軍警衝突開槍。

1946年4月間,嘉義布袋地區發生霍亂疫情,為防範病菌傳染,東石區署決定將布袋嘴一帶隔離。4月16日,調派警察荷槍實彈和義警進駐,並在當地拉起武裝封鎖線,封鎖所有路口,禁止出入。由於布袋嘴當地不生產民生物資,需仰賴外地供給,警方的圍堵造成居民恐慌。為了生活,有人向警察行賄,進出封鎖線採買購物,但沒有行賄者進出則遭警員阻擋。一些民眾不服逕自衝出封鎖線,不料看守的員警竟直接開槍掃射,造成數位民眾負傷倒地,稱之為「布袋事件」。

7月16日高雄縣大寮鄉軍民衝突。
Anja
1 years ago
7月24日台南縣布袋鄉再次發生傳染病交通管制糾紛;同年9月,新營鎮當地寺廟演戲酬神,許多民眾湧進廟會看戲,正當戲演至一半時,戲台上突然出現兩名持槍的員警,以霍亂正在流行為由,命令禁止演戲,觀眾解散。一時群眾譁然,爭相鼓譟甚至投擲石塊抗議,台上員警乃向台下群眾開槍,傷及數人,史稱「新營事件」。

10月28日梧棲港新高稅關與緝私警察衝突。

12月7日基隆市查緝私菸。

12月14日台北市中正路大正街市場查緝私菸等,都有軍警開槍導致民眾傷亡。

= = =
Anja
1 years ago
《澳洲伯斯每日新聞(英語:Daily News (Perth, Western Australia))》於1947年3月31日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報導。

文中述及政府出動軍隊向每個遇見的人群射擊達姆彈(dumdum)。

達姆彈早在 1899 年海牙公約對國際戰爭中擴張性子彈的使用做出了禁止。但國民政府卻對自己百姓使用。
Anja
1 years ago
原本看到一些人說年代太久找不到吳豪人老師的吐槽文,結果有心人翻出來了。
吳豪人 影評 : 悲情城市 天意導演 快樂觀眾 – 彌勒熊網dodobear1020
Anja
1 years ago
羅景壬導演轉發李立劭導演(其父為民歌採集運動先驅李哲洋,母親為台灣早期人體模特兒林絲緞,家族為白色恐佈受害者)文章,並評論:「《悲情城市》無疑是優異的電影作品,它如詩地切片屬於台灣的1945-1947,呈現詩人個人獨到的關注,從而成為所有台灣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然而,請不要以這部電影理解歷史的二二八。」
x

但更犀利的是留言區其他人留的這張圖:
https://images.plurk.com/nRkf1ccj2tRfr1NeJxC8J.jpg
(作者是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
Anja
1 years ago
李明哲

〈二二八事件不止是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不止是在二二八當天而已,這天只是一個開端。之後更加殘酷的「清鄉」大屠殺,台灣一個世代的菁英被消滅殆盡。

1949年後國民黨逃難來台,蔣介石創設黨國體制,把台灣鎖進國共內戰的戒嚴深淵,長達四十年。蔣經國以自己在蘇聯的所學創立台灣特務情治系統,開始了「白色恐怖」的威權統治。台灣民主化後,國民黨黨國體制雖然大幅弱化,但國民黨侵佔國家的財產,至今尚未清算完成。過去冤案雖然平反,但黨國體制的思維者,至今仍然拒絕面對,並試圖扭曲一切歷史真相,阻礙台灣意識凝聚。讓台灣土地上只有冤魂,沒有英靈。
Anja
1 years ago
二二八事件只是國民黨黨國體制給台灣苦難的開始。這個苦難從戒嚴、清鄉、白色恐怖,到台灣人奮起反抗,結束一黨專政,開啟民主時代。但,至今威權體制侵佔國家資產未還!事件元兇仍然享受國家尊榮!真相檔案依然無法昭視天下!冤魂無法安歇!英靈持續蒙塵!二二八所開啟對台灣的苦難至今無法結束,這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不可抹滅的恥辱。

把二二八事件只當成二二八,就會有人用當日所發生的族群衝突、省籍仇殺,意圖淡化1945年國民黨對台灣的失敗統治、抹煞二二八事件後清鄉大屠殺的罪行、甚至想把台灣四十多年的威權統治,一筆帶過、更不願意真正檢討轉型正義和歷史真相,更別說公開過去情治系統如何干擾人民正常生活。
Anja
1 years ago
二二八事件不止是二二八,它更代表一個血淚交織,人民反抗印記開端,一段真相未明,但面臨不斷扭曲的歷史,一個很多人不願意真正面對,至今前因後果仍然欠缺反省的威權統治。
https://images.plurk.com/7HDwhjhRQUjrSqd4zWSQYC.jpg https://images.plurk.com/1Zh2uzY0rmPoinb1akwIP6.jpg
Anja
1 years ago
蕭瑩燈

北美館的「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

1979年美國放棄蔣二代的台灣,宣布與台灣(中華民國)斷交,承認"共匪"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蔣經國旋即宣布停止選舉(也不過是只能選立法院一小部分代表台灣"省"的增額立委),高雄美麗島事件爆發,全台搜捕施明德,軍法審判後林義雄家慘遭國民黨滅門。

198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李再鈐以名為〈低限的無限〉的作品參加開幕展,遭檢舉是共匪紅星,北美館方未告知創作者即派人將之塗成銀色。
Anja
1 years ago
2023年的現在,館外鮮紅色的「紅星」重新回歸。館內以文件影像展示著80年代的文青人物和事件,政治圈、電影圈、電視圈、美術圈、唱片圈、影像圈、雜誌圈、社運圈....各種圈。假日湧動的參觀者,竟沒幾個經歷狂八〇的,反倒全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所看的是叔伯輩所經歷的年代。

八〇年代當然可以視為台灣的轉骨,那種轉骨是解嚴後鬆動所引爆的百花齊放,更是新世代企圖掙脫黨國意識形態綁架的冒險。李昂在訪談裡談到所謂"統獨"在當時並無衝突的解讀,我認為這是一種誤會。
Anja
1 years ago
那時候的意識形態只不過從老蔣的殺朱拔毛過渡到小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藝文圈只是從敵對轉而對中國產生無知浪漫的想像,流行文化民歌裡多的是〈龍的傳人〉這種似新卻古的"中國"意識型態,甚至包括當時如此前衛的羅大佑作品。"統"依舊壟罩台灣狂八〇的代表人物。"獨"呢? 依舊是集體的禁忌、血統的禁忌、心理的禁忌。它只出現在一小部分黨外雜誌,如果要擴大解釋,也不過隱晦的出現在美術圈的本土意識和文學圈的鄉土文學論戰。那個年代統獨意識雙方根本不成比例,無所謂衝不衝突。

那批從狂八〇走出來政治人物於今多已凋零,但那批文化菁英至今依舊主宰台灣文化圈,我們的文化品味依舊狂八〇。

https://images.plurk.com/4R0jfDDwGluG1coezDlxbL.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4AK0KZze5uDsmId6kDCA.jpg
Anja
1 years ago
本週《少年兄》宜蘭推薦的如何與孩子談二二八:
盧駿逸/如何與孩子談二二八、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
Anja
1 years ago
蔡宜文導讀《查某人的二二八》,這本書也很棒,雖然一直知道有受難者的遺族存在,但有時沒切到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間接)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在那個性別更不平等的年代,往往一個家人蒙難,全家的經濟就垮了,人際關係也是隨之崩盤,甚至影響到後面幾代。(這樣說起來KMT跟CCP真的是半斤八兩欸。)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蔡宜文的多元宇宙》:S1☆EP12★性別與國家暴力◇查某人的二...
Anja
1 years ago
蔡宜文

忍著怒意看完蔣萬安的致詞,就很想跟大家分享我這次準備節目時的一個疑惑:

吳鴻麒在二二八期間擔任高等法院推事, 在處理公文時被帶走,而後不知所蹤,後在台北南港發現他的屍體,其妻楊𤆬治帶回,發現他由極近的距離被射殺。

吳鴻麒是中壢一代地方大族的兒子,本身也曾經熱烈歡迎國民政府接收,其兄吳鴻森後來是省議員,弟弟吳鴻麟後來成為桃園縣長,吳鴻麟的兒子是吳伯雄,而後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要講的並不是這個,而是如果從吳鴻麒的維基百科,我們可以看到:「吳鴻麒遇難後,其妻楊𤆬治,受鴻麒兄長省議員吳鴻森照顧,安排擔任中壢家職校長,故得能撫養子女。」
Anja
1 years ago
但如果我們從《查某人的二二八》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楊𤆬治如何去描述自己先是決定不婚,但最後跟吳鴻麒結婚,婚姻很幸福卻太短,而楊𤆬治擁有非常高超的技藝,是曾經可以進貢等級的刺繡,在書中他提到:「我回到中壢以後,地方的人知道我過去在第三高女教十二年的手工藝,就一直要我出來擔任中壢家職的校長,阮大伯為了地方,也希望我能出來任職。當時我想那種時代,自己實在不要出來「插」公共的代誌,我為了拒絕,還四處閃避。後來實在閃不過去,也想有錢可賺,最後還是答應出來擔任校長。」

這兩段話,描述的看似是同一件事,卻天差地遠。

從這兩段話,我們就可以看到:
Anja
1 years ago
第一,為什麼性別在國家暴力、轉型正義內佔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為什麼我們必須要將女性受難者、政治寡婦、政治犯的子女等視為受難的主體,而不是附屬?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更靠近歷史的原貌,才能夠去理解,這些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在『我們』的周圍。

第二,繼續談論二二八、繼續談論白色恐怖仍然是必須的,我們看到蔣萬安仍然能堂而皇之的講這種屁話,就代表加害者仍然沒有理解,沒有懺悔,更沒有道歉。既然沒有真相,沒有道歉,沒有同理,那哪來的原諒呢?

https://images.plurk.com/19wTN41d3KIaDJ5djyZwTj.jpg https://images.plurk.com/4Qtx3Bmc9AobipjSj2v2ap.jpg
Anja
1 years ago
= = =

追伸一下,後來維基上應該是有人看到這篇文章或是有聽podcast,所以對楊𤆬治的境遇有重新補上。

然後想到吳伯雄的爸爸對自己孿生哥哥一家…兒子還當到加害者黨派的大老,有夠奇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