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每天來點負能量】

思考了一下,到底算不算負能量……應該是吧,畢竟確實是每次說起來都不太愉快的事。

關於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我所追求的「理想自我」,與華人社會傳統價值觀的衝突與抗拒。
latest #28

自從去年底發生一些對我來說深具省思意義的事後,我又開始思考:

「我是誰?」
「我希望我是誰?」
「我不想成為誰?」

為什麼華人傳統價值觀令我厭惡?
我厭惡哪裡?為什麼?

這個月以來,反覆與自己對話、重新認識自己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終於,我好像發現了那個癥結點:

華人社會的傳統價值觀,似乎將核心建立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件事上。

包括重男輕女、視女性為附屬物等試圖掌控女性的言行,全部都是導向一個概念——

生殖慾望

其極致的呈現,叫做繁衍焦慮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繁衍焦慮」的前身是「求偶焦慮」。

「生殖慾望」某方面體現在針對「性」的掌控。

全部的動機,以生物學的概念一言以蔽之,即是「傳遞自己的基因」。

然而,我沒有這個動機。

「零」一般的沒有。

這也是為何我沒有求偶焦慮/繁衍焦慮,因為我根本連生殖慾望都沒有。
立即下載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排斥有求偶焦慮的人,尤其異性。
我恐懼有生殖慾望的人,尤其異性。

抗拒所有基於「傳遞基因」衍生出來的價值觀。

因為我覺得在這種價值觀底下,女人不是女人——尤其是適婚適育的女人——只是一個功能健全的孵蛋器

可以解決這份生殖焦慮的孵蛋器。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翻了一下以前的噗,發現其實自己早就有意識到這件事,只是最近的紛紛擾擾,讓我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原來自己有這麼的厭惡,以及這份厭惡的本質

自己擁有功能健全之子宮

自己擁有生育能力

我感覺自己彷彿在社會大眾眼中,這樣的我不是「我」、不是「剛好是個女人的我」,只是個孵蛋器

毫無反應,只是個被期望可以滿足生殖慾望的工具人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極其厭斥,所有無視母體意願的「催生」。

極其厭斥,對懷孕生子抱持不切實際的天真浪漫幻想,或是將其生命風險視作雲淡風輕之事的人,尤其是沒有子宮的人

憑什麼呢?
究竟憑什麼呢?

憑什麼(無意願的)女人就該犧牲自己、冒著死亡風險,去滿足這份生殖焦慮?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其實不管當事者有沒有意願,對女人「催生」這件事,在我眼裡,無異於「叫她去死」

「妳就去鬼門關前走一遭、就去痛那麼一回,然後換一個新生。」

不要跟我說什麼現代醫學發展很好,沒有那麼危險。

何謂「倖存者偏差」,建議可以了解一下。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生殖慾望是本能。

恐懼死亡亦是

我不過是,後者的本能優於前者罷了。

何錯之有?

何罪之有?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作為,我最在乎是否擁有「自由」。

作為女人,我最在乎是否擁有「生育權」:「生的自由」與「不生的自由」。

我是如此熱愛自由。
熱愛擁有選擇自由的,我自己

卻好像很遺憾地發現,作為一名毫無生殖慾望的女性,若要逃離這種價值觀的束縛、擁有不被置喙的「不生的自由」,似乎「永遠單身」才是相對可以避免傷害的唯一正解。

沒有關鍵的對象,就不用擔心後續那一連串糟心事。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但是,說來也真的是……有那麼一點悲傷呢?

如果真的有機會,可以嘗試和一個適合的人經營一段長期關係,卻必須為了這種現實到無以復加的事,放棄一個幸福的可能……

真的是從來沒有如此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一名適婚適育的女性這點,是如此令我悲從中來的事

悲於,會否被迫失去自己、失去選擇,這件事。

而我,拒絕將自己導向那樣的人生之中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曾經也很偏激地想過,沒有子宮就好了

沒有生育能力就好了

這樣我是不是就可以最直接地去確認,眼前那一個說愛我的人,是真的愛我的,而不是愛著我的生育功能

最終,這些想法也只能變成一聲無語問蒼天的嘆息……

也許妳以後會改變想法」。

近期意外地發現自己很厭倦這句話。

或許是因為這句話所隱藏的含義是:

對方其實沒辦法完全同理自己的心情,甚至是覺得反面的想法才是好的/正常的,所以才會說出近似於期望自己會改變的話語。

我的「不想生育」念頭,是源自於「沒有生殖慾望」。

「沒有傳遞自己基因的慾望」,我幾乎不覺得這種近乎可說是違背生物本能的念頭是有辦法被扭轉的。

因為這意味著那不是任何外在因素(沒有適合對象、經濟能力不足等)導致我不願生育,而是更加純粹的「不想就是不想」。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為什麼說想生是理所當然,而我不想生,還得說明理由?

我知道大部分人大概是沒有辦法理解何謂「沒有生殖慾望」這件事;而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有生殖慾望」,卻始終無法共感

所以大多時候,我其實很無力於去解釋「為什麼自己不想生育」。

對無法理解什麼叫「不想就是不想」的人,說多了都是淚,所以我只好東拼西湊所有常見的外在因素作為理由,嘗試說服他們不要再苦苦相逼。

可惜的是有些人問理由,其實不是為了更好地去理解和同理,只是想在知道之後,試圖找到更好的說詞去勸誘我們「那不是理由」。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還是有些人覺得只要我夠愛一個男人,就會想幫他、應該幫他生孩子?

怎麼不是如果那個男人夠愛我(的人),他就應該不在乎我會不會給他留種?

要比情緒勒索484,我也會啊厂厂。

真的想要後代的話,就去找志同道合的對象吧!我不需要別人遷就,所以也不要叫我遷就別人,大家都各自擁有選擇權,非常公平的。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也很不喜歡別人跟我說「親生的和領養的小孩總歸是不一樣的。」

一樣的。
對別人來說可能有差,但至少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會愛就是會愛,不會愛就是不會愛。

親子愛不是本能

就姑且不說棄嬰虐童從何而來,就憑我就是個深知自己缺乏母愛的孩子,我就有理由相信:血緣關係從來就無法與愛劃上等號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唉,太多想法又太多想說的,無奈已經有點心累,先這樣
抱抱晨風,親子愛不是本能真的太有感,謝謝晨風講這些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50strings:
也抱抱尼

我尊重有些人認為親生的才會愛,但也希望不要把這種話講得那麼斬釘截鐵,或是強迫別人接受,光是對失親失依的孩子、過得幸福的領養家庭來說,已經非常失禮
🔭6ω6
1 years ago
認同也欣賞辰風身為醫療相關行業而與眾不同的獨特觀點(如生育的死亡風險是我不會想到的),但也隱憂於要讓可能長久習慣華人社會思想的他人理解這番想法的困難……

希望在辰風身邊重要的人們,除了愛著辰風之外也能夠聆聽、嘗試理解辰風的想法——那也同樣包含在他們所愛的「你」之中,重要至極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個人近期生活上小小感慨,習慣/觀念不合的話真的會不適合成為家人,跟那樣的家人一起生活不會得到認同(各方面),那對我來說是一種非言語的表達,那會告訴我「現在這樣貫徹自我的我對他們來說並不好」……
🔭6ω6
1 years ago
但我個人是就算不願接收這些來自他人的負面表達,也要貫徹自我去生活,去面對世界的個性。因為那樣對我來說,才會等於是「我」活著——

是那個曾經要被外界擊垮失去求生意志,但在最後由我自己牽繫住的「我」,只有我能決定我的選擇!我可以傾聽旁人的意見、試著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最終決定權仍是在我(不肯退讓
🔭6ω6
1 years ago
對我來說,他人願意真正地看著我、聽著我、理解我,那才是我感受到愛的源頭,那是無論什麼貴重的禮物、溫暖的關懷、親密接觸都無法取代的條件。

相對地我可以過著普通不奢華的生活、和家人簡單問候就好、沒有人可以親近互動也沒關係。我必須是我,我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感受到「我」被接納,那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踏實和心安。

身為外人其實也不能做些什麼,只是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和表態希望辰風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去選擇然後活下去
一灘爛泥
1 years ago
對我來說,想法這個東西是不會一直持續的,總是會有某種東西或事情發生然後含糊的影響他,但是被迫改變想法真的很噁,尤其是自己明確的抗拒卻一直被要求你就是要如此,你不做不願意就該被罵被羞辱

明明我的人生就不是你的,為什麼一直幫我做決定?

不管發生了什麼都該是是自己做選擇,而不是由不會替你負責的人來決定你該如何

抱抱ㄈㄈ,雖然我上面講的東西又亂又破碎,但我希望你可以過你想要的可以選擇的生活
petri_on_chor:
謝謝離子也來跟我分享自己的看法。

我不會說不懂孕程辛苦的人就是沒常識沒知識還什麼的,但通常覺得會用輕浮態度跟女性談論生育的男性,十之八九連孕期會遇到什麼麻煩之處都僅有刻板印象,只會幻想營造一個建立在「有小孩」的美滿家庭,實際上讓他去做照顧小孩之類的工作根本天方夜譚

我覺得當人們真心體認到一件事情的不容易時,便不會輕易的說出口。

這也確實是華人傳統上以子為貴的價值觀令人生厭的地方,喊要小孩卻連體諒母體辛勞和分擔育兒工作都會讓人打問號的男性,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隨便撈都一把。
我也很認同離子提到的「那樣對我來說,才會等於是『我』活著——」。

家人的愛有時令我窒息即是如此,他們確實愛著我,有時候卻用錯了方法。

他們依照社會傳統行事,無法理解部份的「我」這點完全可以理解,我也不責怪,但一直試圖把「我」放進我所拒絕的框架之中,就讓我非常生厭也感慨:

難道拒絕進入那個框架之中的「我」,就沒有資格得到他們的愛了嗎?

在注視「我」以前,先一步看見了社會傳統為我準備的框架……
辰風 🔬 白日燃燒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明明不是真的不被愛著,可卻不被真正的「注視」,是相當悲傷且寂寞的……

就像離子說的,再多的物質給予和外在關懷,都比不上直指精神核心的「注視」,即便不能共感或理解,也嘗試包容和體諒的愛。

「我」可以作為「我」活著的每一刻,才能讓我感到真實且無懼,而「能以自由意志做選擇」的我,是我認為最可以證明「我」的行為,我希望能夠永遠擁有這樣的權利……
BunnyKill:
謝謝BK來跟我說說話。

想法的確是流動的,也許會改變,又或許不會,例如我相信我不會哪天就覺得渣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

有些不對的事情無論如何就是不對,有些不想的事情無論如何就是不想。

真的是很討厭明明做了選擇之後出了什麼狀況,別人都無法替誰承受,又為何可以這麼理直氣壯地去置喙?

我也希望自己愛著也愛著自己的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剛剛看了一個噗,結論就是妄想與上個時代價值觀的人爭論、讓他們認同自己,實在過於徒勞而顯得浪費自己的時間。

啊、果然是我還年輕啊,才會想要去爭論和糾結為什麼那些人一個個都不能理解我(就算我很詳細解釋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以後就直接說「哈哈哈哈哈哈如果我以後真的生了,彌月金記得幫我留大包一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