ꌚꂑ|綠的少女#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史考特費茲傑羅曾說,人到了崩潰邊緣就常列清單。」
──Sigrid Nunez《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讀完本數:285。/讀完頁數:84477
未讀完本數:5。(這是我的名字、流年似水、詩人葬儀社、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美國佬。)
二二年出版的書:87。/原文二一年出版的書:20
十九世紀的書:9。(穿毛皮的維納斯、此乃書之大敵、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不可兒戲、理想的丈夫、內觀日本、碧盧冤孽、幽冥日本。)
女性作家:156。/日本文學:145。/台灣文學:14。/非虛構書寫:30。/非小說:50

#閱讀回顧 #書單 #mur書 #讀嘛讀嘛
latest #65
Pénélope Bagieu《內褲外穿》;陳文瑤(大辣 2021、2022)。 #女性傳記
Ronan Farrow《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鄭煥昇(臉譜:2021)。 #性犯罪 #性騷擾 #性侵害
Jodi Kantor、Megan Twohey《性、謊言、吹哨者》;游淑峰(麥田:2021)。 #性犯罪 #性騷擾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施清真(木馬:2022)。 #女性主義 #性別平等
龜山早苗《外遇的理由》;謝敏怡(沐風:2017)。 #外遇
Hallie Rubenhold《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聞翊均(方言:2021)。 #被害者 #女性勞動者
Lidia Yuknavitch《流年似水》;張玉芬(時報:2021)。 #回憶錄
Chanel Miller《這是我的名字》;陳柔含(野人:2021)。 #回憶錄 #被害者 #性侵害
追蹤團火花《您已登入N號房》;胡椒筒(時報:2021)。 #性犯罪 #性侵害
金智恩《我是金智恩》;簡郁璇(時報:2021)。 #性犯罪 #性侵害
池谷孝司《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陳令嫻(光現:2018)。 #性騷擾 #性侵害
上川礼《改變性別,是為了活出真實自我》;葉廷昭(時報:2021)。 #性別認同
少女A(推特少女A)《歡迎光臨午場酒店》(時報:2022)。 #特種行業
橫山真香《被討厭的女兒》;李佳蓉(光現:2018)。 #母親
林念慈《女,走往身體的朝聖》(允晨:2022)。 #月經
谷慕慕《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大塊:2022)。 #月經
立即下載
覺得溫柔的書。
彌生小夜子《微風行過我們的髮絲》;鍾雨璇|獨步:2022。
夏木志朋《二木老師》;鍾雨璇|獨步:2022。
覺得快樂的書。
佐野洋子《打從心底》;邱香凝|有方:2021。

「然後,妳什麼都沒讓對方做?」
「說什麼讓不讓對方做,好奇怪。」
覺得無聊的書。
Yoav Blum《巧合製造師》;吳宗璘|春天:2021。
Matt Haig《午夜圖書館》;章晉唯|漫遊者:2021。
李美芮《歡迎光臨夢境百貨》;林芳如|寂寞:2021。
看到想哭或哭了的書。
吐維《剪刀上的蘑菇》|留守番:2021。

「演員雖然千百種,但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用身體去演戲,或許說得更玄一點,是用靈魂去演戲,去感受舞台、感受劇本。
「像這類的演員,很容易沒辦法從情境中抽離,即使下了舞台之後,也會沉浸在那種情緒中很久很久。舞台上的情境是狂喜,演員就跟著狂喜、是悲傷,演員就跟著悲傷,彷彿和舞台同生同死那樣。你是這樣的類型,死去的于越也是,還有杏學妹其實也是,還有,我也是。」
「那另外一種?」
「另外一種,是用頭腦演戲。
「這種演員非常少見,應該說這種演員裡,很少有真正優秀的人。他們先用頭腦思考劇本,不斷深思熟慮,上了舞台仍然繼續思考,就像最精密的機器一樣,在舞台上做出最正確的反應,甚至可以應變任何突發狀況,即興也好意外也好。
「這樣的演員,隨時都清楚自己正在演戲。
「這樣說好像很容易,但事實上沒那麼簡單。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舞台又是個具有魔力的地方,即使再怎麼冷靜的人,到了舞台上還是會被情境、被其他演員牽動,像菫學姊一樣,有時無法思考,又被思考妨礙感情,變成不上不下、做作的演員。」
「罐子學長……」
「他真是個不得了的傢伙,你看他演戲的那種張力、那種野蠻,好像真的在舞台上瘋了一樣,事實上他在演戲時,從頭腦到身體都是冷靜的,極度的冷靜。這樣的冷靜反而可以讓他有最多的彈性,進而做出最大的反應。
「我第一次看到舞台上的罐子,就覺得不寒而慄,我想女王一定也發現了,所以才會覺得他可怕。人到底要無情、要理智到什麼地步,才能對舞台上的一切無動於衷,我無法想像,也不敢去想像。但罐子就是這樣的演員。」
讀到廢寢忘食的書。
Melissa Albert《戰慄森林》;鄒嘉容|臺灣東方:2019。
看完大失所望的書。
宇佐見鈴《本命,燃燒》;楊明綺|悅知:2022。
花房觀音《花之祭典》;陳令嫻|三采:2021。
讀了很喜歡的起初不感興趣的書。
Oliver Burkeman《人生四千個禮拜》;許恬寧|大塊:2022。

努力活在當下的問題在於,雖然看似和我在批評的「把目光放在未來、只把當下這一刻當工具」的心態正好相反,實際上換湯不換藥,只不過稍有不同。你依舊太專注於善用時間,這次不是為了以後有好結果,而是現在就要獲得讓人生豐富的體驗,結果讓體驗本身被掩蓋。舉例來說,你下定決心全心投入正在洗碗的這一刻,因為你讀到暢銷書作者一行禪師說,人要想辦法投入最世俗的事物。然而,你再怎麼努力也辦不到,因為你過於刻意地忙著思考,這樣到底算不算活在當下。面對百分之百活在當下的挑戰時,比較有效的作法是先留意不論你喜不喜歡,你原本就永遠活在當下這一刻。
如果你原本已經無可避免地存在於當下這一刻,試圖讓這件事成真,實在太莫名其妙。試著活在當下,言下之意你和「這一刻」其實是分開的,你將成功生活在其中或者失敗。活在此時此刻帶來的聯想是放鬆的生活,但嘗試這麼做,依舊是一種工具主義的嘗試,純粹把當下這一刻視為手段,為的是掌控不斷開展的時間,因此往往不會有用。當你太努力要「更活在當下」,會有一種彆扭的感受;那種精神上的不舒服來自於試圖以自我成長的方式提升自己──你試著修正與當下這一刻的關係,然而事實上那一刻也只是你的存在而已。(……)更活在當下的意思,或許只是你終於明白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存在於此時此刻。
感到驚艷的作者的第一本書。
Pip Williams《失落詞詞典》;聞若婷|商周:2021。
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事件》;陳明鈺、郭清華|皇冠:2013。
喜歡的女性作家寫的書。
森茉莉《父親的帽子》;吳季倫|野人:2013。
森茉莉《奢侈貧窮》;吳季倫|野人:2013。
Sylvia Plath《瓶中美人》;郭寶蓮|麥田:2013。
Carson McCullers《傷心咖啡館之歌》;小二|時報:2020。
Pénélope Bagieu《內褲外穿》;陳文瑤|大辣:2021、2022。 #圖文書
Maria Stoian《這不是沒關係》;陳信宏|親子天下:2021。 #圖文書
大倉燁子《消失的女靈媒》;蘇暐婷|四塊玉文創:2022。 #推理短篇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繞頸之物》;陳立妍|木馬:2020。

這個葛瑞絲讀著這些野蠻人的事,對他們奇異而毫無意義的習俗感到興致高昂,卻一直沒有將自己與他們連在一起。(⋯⋯)葛瑞絲反覆想這個故事想了很久,內心無比悲傷。這使得她清清楚楚地將教育和尊嚴連起,將印刷在書本裡艱澀而明顯的事件,與棲息在人的靈魂中那些溫柔而微妙的事件連起。(⋯⋯)而她在課本裡讀到「壁紙」和「蒲公英」等詞彙時總會困惑,無法想像那些東西的模樣。而她遇到算術問題中與混合有關的題目時也覺得困難──什麼是咖啡、什麼是菊苣?又為什麼要把這些混在一起?(⋯⋯)她會去倫敦、去巴黎、去歐尼查,在檔案庫裡那些發霉的檔案文件中逐一尋找,重新想像出她祖母那個世界的生活與氣味,因為她要寫一本書,(⋯⋯)。
Sigrid Nunez《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張茂芸|寂寞:2021。

生命的意義在於它會停止。會想出這種答案的肯定是作家。那個作家自然是卡夫卡。
可是要用妳「自己」的話回答,社工說。
是我的話沒錯,我贊同卡夫卡的說法。
但問題是「妳」這一生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它會停止」,我朋友回道。就跟卡夫卡說得一樣。(然後輕輕冷笑了一聲。)

始終著迷做作濫情的文字,有意識地迷,不過,不經意地看得入迷的書,其實像是《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的乾淨清晰,聊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的事,說別人的事,用自己的語言說得亂糟糟,然而,感到平靜與美好的秩序;人生,就是一切會發生與發生過的事,不過就是說得有點「獨特」──因像自己而讓自己變得迷人。於是,我們都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苦」,用童話故事,用失敗的愛,用深邃的愛;不要用多到用不完的時間想,要不要勇敢、要不要渴求、要不要失去、要不要寂寞、要不要悲傷。絕對不要整理好自己,不要用別人的話讓自己好過;我不知道書裡好多好多的話是糖還是槍,可是我知道,她應該繼續講下去,就算找不到對的字形容最重要的事。想像有杯永遠都是滿的酒,我可以慢慢喝,怎麼喝也喝不完,她也可以不用想怎麼結束話題。她的話語,有種絕對不是沒話找話說的魔力。

「是個比較擅長被愛,還是比較能夠被懂得的人?」應該是我最想知道的別人對我的看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這詞。)想在這世界、這框架,想在所有的書裡、對白裡、想在一段又一段的談話裡,找到一句別人說的話、說得對的話、可以形容「我就是這樣的人」的話,讓我愛而不得──註記我,定義我,引號我,最好不清不楚的,好幾個意思的。對某人而言是虛構的意義,是被吃掉的意思,是被弄髒的詞,卻是存在的;如果可以,將我愛成慣用語,愛到會被寫下來,或許,我這一生的意義,是被寫下來過──沒有人會寫,於是我只好自己寫,只好成為寫東西的人。我不是字斟酌句的作者,不是也不會是,我的用字像是詩人,或者其實就是,非常任性,也非常糟糕,為的不是精準表達,而是一閃即逝的感受。我不知道寫作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比寫出來的東西重要,可是,我也只有一種方式能夠寫自己。
喜歡的女性為主要角色的書。
Chitra Banerjee Divakaruni《我心姊妹》;李淑珺|野人:2009。
Madeline Miller《女巫瑟西》;章晉唯|寂寞:2022。
Alix E. Harrow《一月的一萬道門》;朱崇旻|奇幻基地:2022。
James M. Cain《浮生》;洪世民|新經典:2014。
Graeme Macrae Burnet《真實案例》;林雨蒨|方言:2022。
Megan Campisi《食罪者》;羅慕謙|高寶:2021。

「我沒有這個信仰。」他說,彷彿食罪者是獨角獸或大象,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
Kim Liggett《純潔國度》;康學慧|悅知:2020。

在授紗儀式上,他說,妳不必為我改變。但這句話不是真的,因為在那一瞬間,我已經變成他的財產。那是緩慢的死亡,比在這裡凍死更緩慢。儘管他自以為愛我,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的信仰、他的性別,這些都比愛我重要,授紗之日那天和他吵架時,我就看出來了。他大可以告訴自己他是為了保護我,但他心中永遠有個部分想要控制我、把我藏起來,不讓世界看到。

除了親生姊妹,不曾看過其他女生放下頭髮的樣子的女孩,開始互相傷害,甚至行刑,「樹上的東西也不是聖誕裝飾,而是手指、腳趾、耳朵,各種形狀、質感的辮子,全都釘在樹上。」被傷害的、被趕出去的她不是「善良」的女孩,她不像她的姊姊──在內襯裡配合季節縫製幾百顆種子──她堅強,她總是觀察與批判,她是四月生的頑固與倔強,她為了感覺高人一等,她拒絕沉淪的同時也哭得很慘,她會笑得很用力也會小心翼翼。城裡的女孩被禁止做夢與剪髮,她們最大的罪孽是毫無用處,僅存的用途是交出肉體;她們最大的奢侈是,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恩典之年不是為了解除她們的魔力,而是為了馴服她們。是為了「被吃」,吃她們的是,她們的父親、兄弟、丈夫、母親與姊妹。城裡的女孩是生孩子的工具,邊緣地帶的女人則是洩慾的工具,承受慾望與憤怒。在小說裡,結婚不算最慘的下場。
最後,她的「墮落」還是因「他自以為愛她」的男人為她耗掉全部的「善意」而解套;最後,她對新年的恩典少女說,「要互相照顧喔。」;最後,她接受自己被禁聲了;最後, 她適應世人期待的角色;最後,她求上帝給她女兒──這是褻瀆。我喜歡《純潔國度》是因為它是緩慢而堅定的,是一朵花加一朵花,不是一朵花如被施咒般的等於整座花園。她沒有改變什麼,沒有讓恩典之年畫下句點,沒有燒光用秘密把自己噎死的迷宮,她還是被切開;不過,她能夠感受女人之間的變化,開始看見所有訊號,認得花,認得傷,認得語言,理解燒掉「一個貨架」的意義,學會接受微小的心意裡的一整個世界。「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她們問,「首先,我們可以整理這個地方,變成我們來的時候希望看見的樣子。」她說。例如,將床擺成一個大圓圈,讓她們敞開心扉,對彼此洩露祕密,為自己做真實的夢。
日向理惠子《下雨的書店》、《下雨的書店之降雨者》;林佩瑾|小麥田:2022。 #童書

「雨水是這星球的故事本質,而地面──大地,則是故事的搖籃。大海也一樣。所謂的地球,就是一顆不停轉動的故事紡織車。
「地球就是一本偉大的書!這本大書,紀錄這顆星球從誕生之初到這刻的無數故事,因此,地球上的水──遨遊於大地、大海與天空的雨水,點點滴滴都蘊含著地球的故事。所以,我們『下雨的書店』才能用雨水孕育書本!
「作家從世界上汲取故事、寫成作品,這顆星球也一樣;它讓『水』參與生老病死,藉以編織故事。所謂的『雨』,就是連結這部巨作、連結天地的絲線。」

《下雨的書店》有美好感動的想像,有冒險的故事,還有可愛的哲思。例如,「商店裡面的商店」販賣需要的東西,需要用「不需要」的未來買單;自稱是作家的鬼魂,名字叫靈感;有「人」在找需要自己的人,有「鬼」在問活著的感覺是什麼。「現在不想看書」的露子穿著淡綠色雨衣躲進圖書館,跟著蝸牛闖進「下雨的書店」,房間充滿光線與雨水,地板是草皮,桌椅是香菇,書架是奇形怪狀的樹木,而書──是淋過雨的故事種子變成的。遭到遺忘因而未完的迷失的故事與雨水進行呼應作用;種子汲取各種雨水──與萬物的心或記憶相連的每滴水都會成為雨水,變成好看的書靠的是人類的「夢之力」,也可以說是想像力。載著故事種子的花從丟丟森林「漂流」到製書室,運用夢之力才能前往森林。於是,身為人類的露子的任務是,調查在丟丟森林讓故事變得乏善可陳與平淡無奇的東西是什麼。
「下雨的書店」的店長古書先生是隻渡渡鳥,助手舞舞子是位「將一半的自己分給精靈」的精靈使者,負責找書的精靈書芊與書蓓,分別穿著藍色和紫色的小丑裝、披著羊皮紙披風,喜歡的遊戲是「書籤撲克牌」與「遮眼猜書背」。至於星丸,是沒有人能獨佔、沒有人會忘記──露子不小心在內心說「我不理星丸了」時就被帶開了──的人類使用夢之力設定的「青鳥」。雨童電電丸,住在烏雲上面負責下雨,不過,雨童的工作只是看著雨水降落而已,「雨水想落在哪裡就落在哪裡,有時是它們喜歡的地方,有時是它們想淹掉的地方。(……)雨這傢伙實在太喜歡這個世界,(……)所謂的雨,簡單來說,就是熱愛這顆星球的天公。」然而,《下雨的書店之降雨者》的「下雨的書店」的雨消失了,毀掉書店的是號稱「醉書紳士」的骷髏龍,書來瘋先生,使用的魔法則是像是黑暗的「時光」。
擁有無所不知的「全知懷錶」的永恆女士說,我只能為你們開門,讓你們去外面探險,「但是萬一你們知道一切,反而躊躇不前,跟我一樣只能一輩子待在房間裡了。」喜歡百花彩妝盒派上用場的時機與使用說明,「適合的顏色」是適合今天的還是適合自己的,或是適合今天的自己的。也喜歡只要有一點點水就能將思念化為文字雨的「雨信」。書來瘋先生嫌棄所有的故事與丟掉所有的書、到處破壞書店和圖書館的動機,也意象不到的殘酷與溫柔,彷彿還有皮肉時的他「封印」可愛的書蟲引發的悲劇;「這顆星球上的萬物就像雨信,巡迴整個星球,就為了將訊息傳達給誰⋯⋯。」書的使命,不是讓每個讀者都滿意的完美無缺,而是對任何讀者都開放,讀者也應該尊重書本,使出所有「夢之力」。其實喜歡《下雨的書店》的「稚氣」是被刺好幾根針,有暖流,有心結,有甜,也有不是滋味。
喜歡的或有意思的封面設計。
https://images.plurk.com/7chf8Qs6cZmkNNp8vE4a5y.png
Nina LaCour《我們好好的》|ADAMS CARVALHO-封面插畫
https://images.plurk.com/4SeTu4hqCrFjTk4e2hO4xz.png
Kim Liggett《純潔國度》|鄭曉嶸-封面插畫
https://images.plurk.com/7HPl7g5GmQudMDHNG8abw7.png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張巖 Chang Yen
https://images.plurk.com/3spgWzOjdlOP362sWoKt4.png
Nicole Krauss《成為一個男人》|馮議徹-封面插畫/裝幀設計| yiche feng
2022年第三季OKAPI書籍好設計:簡單卻深刻,13本不只好看的書設計
https://images.plurk.com/6vbJ4W4mbQb97L7TBzXZ7G.png
NHK 採訪團隊《為什麼要拋棄我?》|Gami-封面插畫
https://images.plurk.com/17yjpVy1Z1OKU7W3ZHbjbw.png
Míriam del Río《黑暗旅遊》
喜歡的今年初讀的臺灣作家的書。
郝妮爾《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南方家園:2021。

她心裡面想了很多個謊,以延續她被拋下的憂傷,如果需要的話,她甚至願意說:第一次的感覺就像大家說的一樣,很痛,或者幻想有一件沾著血的內褲,被她偷偷藏起來了。包括今天,她連醫生有可能會內診都想過了,對方將會發現她完整的處女膜,光用想的,她就為自己的完整感到羞恥,但那羞恥卻是來自謊言即將崩塌之故。
(……)
她下床的時候把衣服塞進褲子裡,剛踏到地板上,便感覺褲底傳來一陣熱流。想起今日一整天,她幾乎沒有說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字,她的每一個搖頭或點頭都是老實的,而這些天來,她簡直要忘記當一個誠實的人是什麼滋味。
又是一陣熱流傳過,她把胯下夾緊,喃喃開口今天的第一句話,是對自己說的:「還好,沒有把醫生的床弄髒。」
最推薦的非今年出版的虛構與非虛構文學。
Pip Williams《失落詞詞典》;聞若婷|商周:2021。

讓我感到自己對「字」的情感,是如此不激烈。小說裡的任一兩者之間都過分浪漫,就算其中有無法形容、無法解釋、無法定義的悲傷,然而,對彼此的愛,無關原諒,也絕對不批判。讀著《失落詞詞典》,像是做了一個散好長好長的步的夢,誘使我感受語句的「美」,而非讀字詞的美。其實描述不算瑰麗,卻輕柔得深切;我知道其它更美的寫法,但她的用法將我觸動,讓我恰如其分地讀出什麼,想到什麼,留住什麼。她說的「奴」,是「一輩子被愛約束」,她很慶幸她的每天──就算「被吃掉或弄髒或燒掉」;他一個字一個字地愛上她,為她「把文字裝訂得漂漂亮亮」。於是,在「失落詞詞典」裡,最為感動與美好的例句(?)是:「該種字體專為重要且具固有價值之書籍設計,因其明晰及優美的特質而獲選。」
岸政彦《片斷人間》;李璦祺|聯經:2021。
Ronan Farrow《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鄭煥昇|臉譜:2021。

「我之前所有的女人都覺得是她們害我的,」她說,「要是在我之後,還有別的女性遭遇相同的命運,我會覺得是我害她們的。」她告訴我願意再賭一把──想到日後的女性,她願意把故事再說一遍。
Jodi Kantor、Megan Twohey《性、謊言、吹哨者》;游淑峰|麥田:2021。

她重寫了自己成年生命的歷史。(……)試著描述看見自己的經歷在螢幕上被客觀地描繪出來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我重新定位它,而且看見那其實不是我做錯了任何事,」她說,「而是他做錯了什麼。」
(……)但「光是能看出是他的問題,就有助於我找回自我感,」她說。
(……)她描述了一種改變,關於如何理解她個人歷史與生涯的方式。溫斯坦的不端行為曝光後,她聽說這位製片利用她,包括她的名字、她的奧斯卡獎與她的成功,做為操控其他脆弱女性的方法。她花了好幾個小時與其他女性通電話,聽她們說溫斯坦在性騷擾或性侵害她們的時候,會例行地引用她的名字和她如日中天的事業生涯,錯誤地影射她已經向他投降。
「他明指我的事業對其他人說,『妳不想得到她擁有的嗎?』」
有些則告訴她,因為她們在性方面向溫斯坦屈服了,她們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說出來。溫斯坦則否認他曾經說過關於葛妮絲派特洛的事,但似乎正是他如此擔心她發聲的原因:一旦其他人知道她的故事,他的計謀就被揭穿了。
「這是目前為止最難的一部份,感覺像被當成逼迫強暴的協助工具,」她流著淚說:「這幾乎讓我覺得我在某方面也是有罪的,雖然完全不合邏輯。」溫斯坦把派特洛令人稱羨的人生,用來對付其他的女性。
(……)她們的故事富含一種詩意的翻轉。
(……)「自從我說出來後,我現在可以成為二十四歲那年,我可以成為的那個人,」
(……)她感覺到離自己加入她們的行列,把名字放進自己的故事更接近了。(……)結果可能是遍體鱗傷,或者被激勵賦權,或者兩者皆有。

但是,如同這個房間裡以及更多房間外的人現在所了解的:如果事情不分享出來,沒有任何事會改變。問題沒有被看見,便無法被處理。在新聞報導的世界裡,報導就是結果,就是結束,也是最後的產物。但是在真實世界中,訊息的浮現才只是開始──關於對話、行動與改變。

別的不說,《性、謊言、吹哨者》是好看的報導文學,不過,我比較喜歡《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的閱讀經驗;建議先看《性》再看《性掠食者》,《性》會讓你有想法,讓你避免在看《性掠食者》時,把作者的觀點看成自己的觀點。看《性》時難免鄙視人性,覺得人類絕對不夠美好,然而就在就是這樣的周遭,還是還有其他物事,《性掠食者》裡的人竟然可以對於一個人傷害另一個人的行徑,視為理所當然甚而視而不見到麻木,如此離經叛道的行為,拍成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多少覺得荒謬,變成白紙黑字著實讓人髮指。還好,裂痕終於碎裂,一錯再錯的事於是有個「變好」的開始。有時,真的不知道看這種書有什麼用,可是,只要還是有人寫這種書,這種事「被發生」到還是需要被寫下來,還是希望自己能看就看;光看沒有什麼用,可是不看就不會知道,知道才有可能改變什麼。
最推薦的今年出版的虛構與非虛構文學。
Caleb Azumah Nelson《開放水域》;洪世民|大塊:2022。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施清真|木馬:2022。
譯得「很美」或像詩的書。
Caleb Azumah Nelson《開放水域》;洪世民|大塊:2022。

「我們一直在這個點兜圈子。」
「喔,這樣嗎,都算在我頭上,」她說。
「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天有事發生,是我們無法忽略的事。」
「什麼事也沒發生。」
「那就是重點。假如我們睡過還比較簡單。反觀現在,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比較真實一點的事。」
「所以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我要逃走了。」
「什麼意思?」
「我沒辦法繼續了。」

愛是你畫了一條線,她把線畫了回來;讓她在開放水域托住你;讓她值得以你愛她的方式被愛。「你不知道這刻可以持續多久,可以含括多少:」祈禱與欲望,懷舊與哀悼,溫柔與傷感,支離破所與完好如初,創傷的總和與時間的完整。「當你和陌生女子互相自我介紹,你們對自己在做的事,自己熱愛的事,都很低調。或許是因為你們兩個都在那年失去過,而雖然你一再告訴你自己你不會在失去了,失去還是繼續發生。」你想要溢出,不管可不可以擦去;你想要被看見,然而,你是一個黑色的身體,總是被視而不見地注視。不如綻放,不如感受,不如疼痛,不如被撕裂,不如無法修復。於是,你命名。「也許這個問題我們永遠都該這樣問:別問你最愛哪件作品,讓我們問:哪件作品一直把你拉回去?」畢竟,語言有負於我們。我們還是需要美到窒息的陳腔濫調,像是《開放水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