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港片 #正義迴廊
不得不說這個口碑推薦而爆紅的港片真的……實至名歸,兩個多小時全不冷場,真實與虛構、現實與幻想、真相與後真相、天才與白癡……各種解構和反轉,讓人深思又不至於難懂,然後某些地方……對有兩次陪審員經驗(庭上未選中)的我來說意外寫實(?)。演員的演出都很有水準,誠心推薦大家進場,真的不會失望。
劇情雷下收。
latest #29
主要的時間線是由被捕到開庭到宣判,中間加插各種被告的供詞、回憶和律師們的審問假設、陪審員和律師的日常。
我覺得滿敢的一點是因為第一被告很喜歡(崇拜?)希特拉,所以出現了不少他幻想自己是希特拉在那些偉大時刻被紀錄下來的片段,那個歷史與幻想結合得很好,我想女導演應該是歷史片段剪接進去的(應該是希特拉支持的女導演,拍了《奧林匹克》那個),還很有誠意地用了德文臺詞。某些時刻幻想會混入現實,他會一秒出戲然後被質問,或者幻想自己就像那位偉大人物那樣有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結局之類。
畫面還有滿滿的勒粹軍服和萬字式樣,我覺得演員還演得頗像希特拉,但出戲時立即變臉感到角色置換了,這點還滿厲害的。
大角咀肢解父母案 對了說一下這電影是由這真實時間改編,當時滿轟動的。
立即下載
我還滿喜歡那個色情電影的試鏡和演戲的幻想(還是部分回憶?),很表現到第一被告的自戀性格。重點是那個女主演身材和動作真的很古典色情超讚的
第一被告是個高智商的人,但很多時做事半途而廢。他的身材不高,性格不強勢,他想學籃球但父母強逼他學鋼琴。少年時在外國讀書被非裔同學欺凌,兄長雖然時有所聞但沒有實質幫助過他。前陣子他股票投資失利,又不出去找工作,父母出首期由他供款的物業面臨銀行收回,於是父母給了錢給他還債,但要求他把物業轉名給兄長。推測他對父母心存怨恨所以(ry
我得說就很典型的一般人覺得該死的殺人犯的印象
所以這部分的爭議不大,陪審團就是在能不能同理他殺人這點有點爭執。
我覺得陪審團這部分也滿有意思的,很人性地被選中的市民有幾個不太想當,然後理由各出去試圖逃脫,但都被法官按頭進去了。(哈哈哈哈哈)完全就是我兩次去被選時遇到的情況。
看他們一群年齡和背景各異的人最後達成一致的過程滿有趣的,最後一群男人在金鐘的天橋吸煙的畫面我滿喜歡的,就很香港。想想這案件審了兩年,9人被逼一起經歷了一個庭審,在激烈的交鋒後也許能有一定的互相理解吧。
另外我覺得滿喜歡的部分就是律師們,這齣展現了他們專業的一面。第一被告的辯護律師其實也很不喜歡第一被告,但仍然會盡力為他辯護。第二被告的辯護律師是政府法援派來的,蘇玉華的演技很有說服力,她也有她的策略去為第二被告辯護。他們有各自對於公義的尺,例如檢控律師問了一些對第二被告頗具侮辱性的問題,讓人對他的觀感不佳,但他這樣做是為了讓那些豬仔不要被第二被告的外表迷惑;某些時候第一被告的律師也揭示了某些疑點,為的也是不想讓第二被告能輕易脫罪。
最後案件完結後,律師們一起相約吃飯,也很有公私分明的現實感。畢竟大家都是一個圈子裡,多少有些私交吧 w
說了這麼遠繞回來說第二被告的部分,我覺得麥沛東真的很會演,一開始你會同情他被捲入這場兇殺案,很無辜,但前後矛盾的供詞和控方提及的他之前的某些行為,你又會思疑到底他的低智是真的,還是一種裝傻賣瘋?
我想觀眾會細思恐極……好吧起碼我是。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剛好有個前同事是第一和第二被告的混合體:性格不強,由小到大被父母強勢安排生活,智商應該不低,在外國唸書最後回來工作但換了好幾份工作也沒啥成就……一個他覺得旁人眼中頗為失敗的人生。自以為自己什麼東西都對,自說自話,有時怨恨父母控制慾太強令他不能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除了投資失敗而斷供的部分(他父母沒給他機會這麼做),基本上有87%像。
另一方面他常識和與人相處的技巧缺失,忘性大,就像第二被告,但相處久了(我是指一年以上)你才會漸漸察覺有時他是故意利用這些去規避別人對他的錯失的責難和理所當然地享受別人的好心包容。
所以看到第二被告如何PUA他的姐姐和女友(喔對了他的某任女友好像曾經報警告他騷擾之類),我完全覺得不是無意是刻意的。
尤其是第二被告曾經在他姐跟男友同居不久後就自殺,我覺得是在PUA他姐,死了他姐內疚一世,不死就剛好可以用這個當藉口出現更多脫序行為。
但可惜的是一點利益歸於被告,屍體被切碎、烹煮、微波、沖進水溝、拋到大海……所以根本還原不了當時的情況,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二被告有參與殺人的部分,他只有非法棄置屍體罪成立,監禁一年,但由於庭審已經還柙兩年,最後當場釋放。
另外警察線那兒我也覺得滿寫實的,拘捕時是不是用最小武力、盤問時是否有誘導逼供等情況、疑犯的待遇人不人道……那把尺真的很難掌握。老警探追尋正義的心是真的、用經驗粗魯判斷在場某些物品是否需要納為證物的疏失也是真的,但現實就是人手精力有限,不可能無限投入單一案件,所以得出了現在這麼一個判決。
後來一個社工探訪住在肇事單位的外籍家庭,小孩們把找到的第二被告做完的會計二級卷子拿來當草稿紙……如果當初警察有拿回去當證物,證明第二被告並不是如辯護律師所說的低智商,這場庭審的判決會有改變嗎?
最後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就像電影的名字那樣,正義如同一道迴廊,每個人都在裡面追逐着正義,但正義就好像隱藏在每個彎位那樣,你衝上前卻永遠彷彿看到它隱沒在轉彎,見得到抓不着。
對了,難得群戲但不會太亂,據說導演雖然第一次執導但當了副導多年,所以算是厚積薄發吧?
另外製作公司叫激烈的海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wwwwww
如果真的要挑剔的話大概就是對白有時會略顯刻意,剛翻看噗上的感想有人覺得色情電影那段可以拿掉。我倒覺得這種解構性質的電影很難去判斷到底什麼的必要的,不過戲的後半部份的確把戲集中在第二被告上,蓋過了第一被告這樣。但轉個頭想,這也算是反轉的一部分啊。
各種影評
其實我對唐文奇牽涉其中的最大疑問,就是以張顯宗的身形,有無可能獨自在20分鐘殺兩個人(雖然是60多歲的老人)?上面那個影片說張顯宗在霸凌唐文奇,但我倒覺得張對麥是有幾分真心的,我的前同事也是會用自己的方法對別人好,但那些方法不是大眾一般接受的,是非常自我非常自私的「對你好」所以……
而且不知為何一般大眾覺得智商低就沒有壞心眼,容易把他們放在無辜和被操控的位置,但事實上他們不是真的白癡,所以我相信麥在張的耳邊作惡魔的呢喃,推了他一把走向弒親之路……是有可能的。
不過說到底法庭是一個講究證據的地方,所以……
不過有時我會想,瞭解完之後又怎樣呢。有這樣遭遇、有這種性格的人不一定會變成殺人犯,社會也阻止不了這樣的人出現,所以同理完後只會感到深深的無力感。
最近好像興起 修復式正義,但實務來說對於殺人案行不通,對張這種自私和缺乏反省能力的人行不通。
走廊的噪音 嗯……作者很喜歡傳統的非黑即白的觀點,如果正義這麼容易定義,那麼世界會輕鬆簡單得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