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1 years ago
關於〈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Facebook
先聲明我沒有打算就mv內容討論主角間的互動是「性騷擾」還是「合意調情」(其中還牽涉腳本中的創作者視角與現實生活行為解讀的差距),只想梳理一下我主觀的不適感。

我不適感的來源主要是「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讓我連結的不是「爭取合意的過程」,而是喚起「被對方討價還價到難以脫身」的負面經驗。
與性相關行為的私密性稍後再談,舉強迫推銷為例。
當推銷員說「可以佔用你一點時間嗎?」、「只要一下下/填個問卷就好」,通常不代表他很單純地在爭取合意,更多的是在利用人的心理弱點來達到銷售產品的目的。
latest #21
川口月
1 years ago
例如:利用路人第一次拒絕而產生的「虧欠感」,順勢提出花費較低的選擇(高價產品→較低價產品;聽推銷、買產品→填個問卷就好),讓對方產生「拒絕人家一次已經夠不禮貌了,這次的花費又較低,不如答應他吧」的心理壓力。
川口月
1 years ago
「不斷詢問」對詢問者來說,或許是「爭取合意」的過程,但對被詢問者來說,是否為「意願不斷被忽視」的過程呢?
川口月
1 years ago
如果不指出這個日常互動過程中對被詢問者的心理壓力、意願被忽視的不適感,只稱為「爭取合意的過程」,如何讓被詢問者「有力量去拒絕」呢?
一如性權派將「性是男得到、女失去」的句型改寫成「性是男得到、女也得到」,就能消解「意願不受重視」的不適感了嗎?
立即下載
川口月
1 years ago
不會拒絕而被強迫推銷?當心這些行為被盯上!心理師教拒絕推銷這樣做-大家健康雜誌從文章中拒絕推銷的秘訣來看,讓人「有力量去拒絕」的方式,在於拆解互動中的心理壓力來源、話術背後的目的,釐清當下感受的原因後,我們才有可能在不否定感受的同時,又有能力拒絕。
有能力拒絕不意味著我面對推銷毫無受壓迫感、不會因著恐懼被迫答應,而是理解我的感受(恐懼、不適)正提醒著我對這個互動的疑慮,我可以離開。
川口月
1 years ago
另外,純屬我個人的不適感,是關係的距離,也就是禮貌。
姑且稱「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是單純的、無涉心理壓力的性邀約。
對我來說,與性相關的行為需建立在一定信任關係上。
不認識的人、泛泛之交,連對方對話題的態度都不清楚,劈頭就問要性交嗎,除了讓人感受到關係界線被逾越的不適感(我跟你有熟到你可以問這個問題嗎?),也讓人對其是否能尊重他人抱有疑慮(連關係界線都不重視了,會在意對方意願嗎?)。
川口月
1 years ago
兩個不適感結合在一起,即該句型就關係而言是不合宜的問題(關係界線的違反),又連結著我意願不受重視的負面經驗(他人意願的違反),使得我對這個言詞更偏負面解讀。
川口月
1 years ago
-
川口月
1 years ago
關於不同的身份困境:FacebookFacebookFacebook
川口月
1 years ago
困境是不能互相抵消的,不能因為性別弱勢就不去承認基於族群的解讀,也不會因為族群弱勢便抵消了性別弱勢所遭受的困境。
川口月
1 years ago
-
川口月
1 years ago
也讓我想到這張梗圖:
https://imgs.plurk.com/QBr/7yA/eqT0ztwPgQvj7hEZAc3E1iRpWFz_lg.jpg
來源:
https://www.dcard.tw/...
有事先詢問確實比直接寄屌照有禮貌一點,但仍舊會讓我懷疑這個人對關係界線有沒有概念。
披上一層網路/虛擬身份,就代表不用面對行為後果了嗎?
抱持著「女生喜歡可能有機會」的心態寄屌照,便顯示出此人在考慮行為後果時只以自己為中心(自己有否機會),沒考慮過對方的感受,尤其是負面的感受(被騷擾、不想看到他人私密部位)。
抱持著片面的預期,能夠接受怎樣程度的回應呢?
即使已預知有可能被拒絕,如果對方拒絕時順便表達被騷擾、覺得噁心的負面感受,是否會引起該人的防衛心態?
川口月
1 years ago
是否會覺得自己「只是傳一張圖」、「只是開玩笑」,而對方小題大作?
而這種只以自己的角度來解讀事件的心態,不正是「他人意願不受重視」的成因嗎?
因為自己只是在「爭取合意」,所以對方就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意願被忽視」嗎?
ISA.01Line>
1 years ago
也不是說不能開玩笑,但是如果對方不喜歡那個玩笑,那開玩笑的那個人不是至少應該說對不起嗎?這不是做人做基本的禮貌嗎?
川口月
1 years ago
simplegray: 沒問題
川口月
1 years ago
isabella2001:
如果對你來說是做人的基本,那你是一個會注重他人感受的很棒的人喔
但某些人來說,可能會認為給人面子、笑笑帶過才是不失禮貌的展現。
這也是我將「禮貌」放在純屬個人面向的原因,有時候社交規則不是那麼通用、也可能以潛規則的方式默默運作。
但也正是如此,我才會覺得在不確定對方的態度以前,保守一點會比較好。
也是有人會用講笑話來試探雙方之間的距離、看是否歸屬同一群體,但我覺得這種不講清楚、純靠容忍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傷害就是了。
川口月
1 years ago
simplegray: 謝謝你回覆告知~
我看過了我覺得沒問題
川口月
1 years ago
@wyc513 - #讀嘛讀嘛 《他為什麼這麼做?》 //本書是美國家暴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朗迪.班克羅...@wyc513 - #讀嘛讀嘛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關於台灣厭女現象的專書,上篇剖析台灣各種厭女現象...我覺得閱讀很棒的一點是幫助我從我可能沒想過的地方、還未能釐清之處,梳理出一些頭緒。
最後回歸自己,比較、映對,去覺察自己的情緒、習慣、信念。在一次次的練習中,讓我更接近智慧與慈悲的力量一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