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懂事了才想到要問,那裡以前是什麼樣子?
烏日,成功嶺,我們村子,我們家。以前是什麼樣子?
latest #24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可是呀迷宮彎彎繞繞,只有消逝逾恆。

我們懵懂卻心領神會,就像我們沒有心電感應,不是亢宿與角宿,不會這一個受傷那一個流血。總有一天,我們不會永遠是『我們』。

我虔誠信神。如果魔鬼能讓若暉康復,我會信鬼。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長江上隨船波浪前行的我們活著,明確地在當下活著。想睡覺時睡覺,想說話時說話,想看景時看景,想讀書時讀書。再想睡了,還繼續睡。

看到挫冰機旋轉著方正的冰塊簌簌挫下冰粉,挫盡童年期與青春期,離鄉十年再返,衛星殞落殆盡,除張日興外,再無一個可去。

那是我生命原點的正中央。」

──楊双子《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最喜歡虎爺那篇,我哭得唏哩嘩啦然後抽抽噎噎地翻開下一頁……好會寫怎麼這麼漂亮……
立即下載


不過我其實對鹽酥雞沒有執念,從未特地為自己買過。可能對我而言,這應當是團體的食物。

──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有些孩子繼續成長,有一些會青春永駐。

後來我終於理解媽媽口中的『正常』是什麼。正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中間值,如同有人喜歡正常,有人喜歡半糖去冰,有人喜歡無糖少冰。正常不是正確,當你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你不正常,你只是比較特別。

改變從來不是太快的事,抵達終點的路,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對於文學作品的已讀或未讀不是重點,而是如何在一張張空白的借閱卡裡寫下第一個名字,某種程度便是青春的隱喻。

『把英國文學A到Z的部分全部看過。發現人生所有問題都在那裡面,在那A到Z之中。因此,我想如果開始寫小說的話,就會找到自己是誰。』」 ──珍奈 · 溫特森

求生路上如何不滅頂?我的浮板是書與電影。

讀中文系時有過一個註解,古文的『恨』不是現在理解的那種恨,而是遺憾。恨是遺憾。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去恨,去哭或是笑。那些如果句被一句一句漸次刪去,慢慢調整到喜歡的頻率,吃喜歡的東西,過喜歡的生活,生為女生,我很快樂。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那兩個黑影又黑又大,一個躺著,一個像是跪著,都是一動不動,只有二喜的眼淚在動,讓我看到一顆一顆大黑點在兩個人影中滑著。

──余華《活著》


殘忍其實是像仁慈一樣,真實地存在這個世界上,惡和善具有同等的地位,殘忍只是自然,它們對這個世界掌握一半的有用和有力。

──邱妙津《鱷魚手記》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們準備許多工具,打算矇騙生活本身,都放在臃腫的魔術袋裡。」

時間很沉重,每一秒都像獨立會奔走的無限,像是玻璃劃破一刀才向前移一格,難以忍受。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們這種人,一生就是活在別人的喜怒哀樂裡。現在這樣子,不舒服,也是自己的不舒服。蠻好的。』

人類整個青春期就是犯著一場巨大的過敏而過敏原是全世界。

──《搬雲記》黃麗群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所有使你痛苦,但你卻無法放下的,要不是你無法割捨,要不就是當你在深淵的時候,對方曾陪著你走進人間。
──宋尚緯《孤島通信》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他或也不無好奇,身兼兩種使者,倘若就此殉職,在那一世界,他將先見證誰,先向誰覆命。
──童偉格《任意一個》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每個人的人生步伐都不相同,有些是加法,有些是減法,李行瑞是兩者。他不斷加上再減去,人生到現在就這樣不上不下。

決定考公職以後,世界就縮小了,他的眼睛與耳朵成為最敏感的器官,成天看著背誦的法規條文,聽著老師說什麼會考,他一面看,一面聽,但外面的景觀與聲響卻與他無關。
──吳億偉《練習生》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他時常下了班就反覆想起那些手,那些參差的體溫,許多張臉,然後轉到鎖碼臺,用觸摸他人的手環著自己,聊像被誰擁抱。
──林新惠《瑕疵人型》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終於明白去追趕時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我完成了一件作品,時間就被封存在那裡。那是我跟他共同擁有的時間,我沒有一刻感覺到和他那麼親近。
──鍾旻瑞《練習》

所以,我還能這樣冷靜地咀嚼『咀嚼著拒絕的痛苦』,證明了沒有真正的痛苦,是嗎?
──楊照《一九八一光陰賊》

我覺得我很難找出這本很漂亮的段落,但內容卻讓我很著迷地細緻地看著每個字……很迷人的作品……好好看……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生活把我拉愈沉,洗衣,洗碗,拖地,如海綿點點滴滴吸飽了日常的濕氣,像是中醫講的祛濕解毒。
── 賴香吟《文青之死》

憑著感覺,我們升級了服務業,做了文創,無上限點開虛擬世界。強調感覺,文青成為一種流行;窮得只剩下感覺,小清晰、小確幸變成嘲笑人的髒字。我隨著浪潮翻滾,本來樂見集合者眾,後來真成流行又覺得其中似有誤會,但我已經沒有多少餘裕思考,貝貝果然為我生活塞進越來越多的現實,倘若不是還有點經濟基礎,根本不可能談什麼感覺。

幸福總是會吃掉妳一些什麼。吉兒說:但要確定妳是幸福的。/幸福是什麼?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老去就是在時間裡不斷被清洗,縮水又褪色,沒人要的舊毛衣。」
──陳思宏《去過敏的三種方法》
葉子梓 ∥ 睏倦旅豆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像一個古董市集。每隔一陣子就有人拿著文物來拋售,在不開燈的會議室裡隔著百葉窗的縫隙,聲音被切成一條一條的暗影:『這是秘密。』每個秘密的傷口都有價錢可標,為什麼我的沒有?
──言叔夏《沒有的生活》

有次有個受難者後代承包的案子進來,關於每年的紀念追思會上朗誦的詩,寫得極糟。『這不是詩,不是受過傷的就都能成為詩。』我抗議。『詩不是傷口。詩是傷口以前或以後的東西。』

說到底書寫不過是一種立地。是腳下的一方土地踏踏實實地站得穩了,說自己的話。


常有人講述成長經歷時會說,我從小跟著父母搬了N次家,大概是要說童年生活的漂泊不定會對人帶來怎樣的影響,但長大之後的居無定所,卻很少被當成一個主要的生命經驗來探討。不曉得是因為大家長大了之後自然會定下來,還是因為長大之後每一次搬遷應該都已經不會再帶來連根拔起的痛苦。

──陳偉棻《入境大廳》
back to top